为什么端午节误认为是纪念屈原的
发布时间: 2023-03-14 18:13:22
1、端午吃粽子,为什么说是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说是纪念屈原,是因为一种传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的原因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的原因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长期饱受战乱之苦,渴望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安定,因而对这位古代卓越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怀念,所以在当时五月五日端午节纪念屈原成为南北各地广大群众一致认同的说法。到了北宋,朝廷经常遭受辽、夏等国的侵扰,为了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皇帝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正式规定端午节为全国性的纪念日,传谕全国百姓要佩戴香囊,以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实际上香囊可以驱瘟辟邪)。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