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不能出远门
1、端午节中午不能出门吗
端午节中午可以出门,这只是一种民间的迷信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端午节出行须知
端午节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一些地区会出现雷雨天气,游客出游前应注意了解旅游目的地天气状况,做好防暑降温及防雷防雨的相关措施,出游中遇到恶劣天气,要注意必要的自我防护,不要在危险地段停留。
端午期间自驾游客较多,出行前,要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避免车辆发生故障,出游途中遵守交通规则,遇到拥堵或者事故纠纷,要保持耐心,妥善解决。
随着气温的升高,选择涉水旅游项目的游客会增多,要遵守景区相关规定,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防止发生溺水事故。
2、端午,午时为什么不能出去啊?
古时候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又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当天应该避免外出 ,
科学来看五月真是夏天时候而午时真是一天中比较热的时期,出去很容易中暑。
3、为什么端午节不能出门
<
4、端午的来历,端午节有什么禁忌?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有着龙舟节、端阳节、重午节等名称。端午节也是我国的古老传统节日,本是南方吴越地区用于祭拜龙祖的节日,后来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跳江自尽,世人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和古人择日祭祀有关,最早可追溯到战国之前的吴越民族。当时龙是吴越先民的信仰,所以以龙为本族的图腾,并且在端午节当天使用有龙图腾的木舟在水面上竞渡来祭祀龙神的风俗,这也是后来的端午赛龙舟的由来。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努力的出谋划策想要振兴楚国大业,但遭到贵族们的排挤而被流放江南,流放途中写下无数忧国忧民的诗篇。直到楚国被攻破,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老百姓们怕汨罗江的鱼咬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饭团扔进江里,后来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仙人的节日,所以在民间也有不少的禁忌。例如端午节当天禁止说祝福,也不适合举行喜庆的活动,而且有的地方还有不能下水游泳的禁忌。其次就是古人叫五月为九毒月,因为他们认为五月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月份,而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更是九毒首日,阳气过盛会形成邪气影响人们的身心,所以要在门口挂艾叶和菖蒲,喝雄黄酒,并且还有禁止进行房事的规定,所以有的地区有端午节前女子都要在娘家和不可以吃娘家的粽子的风俗禁忌。
最后,端午节当天对于儿童也有不少的禁忌,例如在端午当天小朋友们要佩戴香包,端午过后就把香包扔进河里,还有就是在小孩子身上撒雄黄酒的驱邪平安风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