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怎么过端午节
1、如何过端午节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2、端午节怎么过,才能体现出“端午”?
用艾叶做香包给孩子们佩戴寓意辟邪去百病,不吃热食,吃提前做好的煮鸡蛋、咸鸭蛋和粽子,看赛龙舟比赛,这些都可以体现出过“端午”的气氛,也是过传统节日的应有之义。
3、端午节你家乡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
就比如说我的家乡以前过端午节都是送油条,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北方农村,还不讲究吃粽子。
现在来讲,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有所提高,普遍的家庭中我发现都是买粽子来吃,从行为上可能老百姓认为这就是如今的端午节(但我想说的是,好像少了很多气氛)。
本人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里,(每次过节日都很开心,因为可以放假而且有好吃的,哈哈哈),虽然在小时候经济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是依稀记得端午节妈妈都会带上一篮子油条去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家里(那个年代还不流行送粽子),这似乎是每一个做晚辈的人都懂得礼数。直到现在长大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但是这就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
这不是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与现在的端午节比起来,吃粽子可能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更多的是少了点韵味。
那个时候的端午节,尤其记得妈妈们都起得很早,而且在每个村子里,炸油条的铺子都热火朝天的排气长队,每每还没到端午节的那一天,油条铺子都已经预定了很多人家。
我妈经常说,其实很多节日她也不太懂为什么而由来,只是跟随了老一辈的传统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了,只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个时候能买得起油条,就已经很不错了,主要在那个农忙的时节,油条可以长期的存放,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因为农忙在地里时候,(还记得大人收割麦子时候,孩子都会在小溪边玩,或者摘野枣),到中午时饭就是一碗水加一根油条。毕竟早点把粮食运回家里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万一遇到天气不好,粮食就糟蹋了。
这样的习俗在我很小的年龄段就已经是很开心的事情了,因为晚辈都会在同一天拿着一筐油条或者鸡蛋去看望父母,那样的场景是很热闹的,那个时候跟堂哥、堂姐、长辈围坐在院子里是很开心的。
还有一个大早起我就得帮着我妈去油条铺子排队拿东西,那个时候村里的女人都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至今我都能想起来。而现在人们都外出,家里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光少了,为了表达感情也就是手机发个红包。
这个风俗好像已经刻在我了心里,那个时候家乡虽然日子不好过,但是大家注重的是人情,作为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都很怀念小时候的有趣回忆吧!
4、端午过节方式通常是怎么样的?
端午节人们的过节方式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
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有句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二是要拴葫芦、扫把以及挂五毒图。
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或者挂在门上。
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的习俗,这些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端午节的特色饮食
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5、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1、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端午节习俗: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端午节习俗: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节日习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4、端午节习俗:插艾条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它的茎叶有挥发性精油,独特的香味可以驱蚊避虫。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气,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杀菌消毒。
5、端午节习俗:拴五色线
中国古代一直以红、黄、白、青、黑五色为吉祥色。每年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常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