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什么
1、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吃什么的?
中秋最重要的食物就是月饼了,吃几块应应景也是很不错的。
中秋各地的习俗:赏月,拜月,玩花灯,舞火龙等。
中秋吃月饼是大家都知道的习俗,除了吃月饼,许多地方都会依据当地生活习俗吃一些特产和时令水果。如广东人过中秋,在吃月饼的同时,还有吃芋头、柚子的传统习俗,虽然这些传统食品不同,吃的含义不同,但都有祈福求神保佑、辟邪消灾的美好意思。
中秋节吃菱角,代表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 白粥,来中和一下甜腻的月饼。
因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其它美食。陕西 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吃西瓜。如南京人中秋必吃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南京人酒后必食一个糖芋头,浇以桂浆,美味不待言。四川人过中秋要打粑、吃麻饼等。
还有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合家甜甜蜜蜜 ,已成为节日的一种 。
蒸南瓜,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至于中秋食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中秋前后,肉质特别肥美。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还有炒田螺的习惯。
在中秋,各地的饮食风俗各有不同,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中秋对于中国人的含义却是相同的,在中秋的圆月下面,能够让家人团圆,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在中秋时节,对于离家在外的人们,和家人打个电话,一个问候也是让中秋减少思念的方式,心里有期盼,就有温暖。
2、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和赏月还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又称女儿节、团圆节、八月会等,时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常见的中秋习俗有祭月、吃月饼和猜灯谜等,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传统。
一、祭月赏月
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秋暮夕月”,即拜祭月神,时至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等祭品,全家人在月下依次拜祭月亮,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有多少人切多少份,连大小都要一样。赏月的习俗盛行于唐代,至宋代,赏月之风更盛,并有“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之景,而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全国各地至今遗存相当多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该时期,中国多地则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时至今日,中秋赏月之风也没有绝迹。
二、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此后也日益演变为中秋送礼的首选。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此外,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区的中秋节还有博饼的习俗,且博饼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四、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五、猜谜与玩花灯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中秋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北宋《武林旧事》中就有记载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六、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七、少数民族特色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还有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当明月升空时,请数位被推选出来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八、中秋博饼
博饼(跋饼),是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时泉州府同安县人,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境内)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3、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能吃什么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能吃:桂花酒、桂花糕、菱角、芋头、糍粑等。
1、桂花酒
香醇浓郁,非常适合八月份喝,特别是配着月饼吃,既解腻又有一丝古代人月下饮酒作诗的逸致。所以在一些地方生活的村民会喜欢自己酿制桂花酒,存到中秋节这一天启用,分享给邻居或者亲戚,一起聚到月亮下,一边欣赏月亮,一边品尝美食。
2、桂花糕
吃桂花糕,这主要是因为每年农历的8月份都是桂花盛开的时节,并且桂花树在南方地区是非常常见的,桂花开出的花味道非常的香,摘下花朵之后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桂花甜品,慢慢地也就成为了一种当地的习俗。
3、菱角
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
4、芋头
中秋吃芋头,寓意美好。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5、糍粑
中秋吃糍粑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4、中秋节除了月饼,还有什么特色食物可以代表这个节日的?
还有汤圆,水饺,棕子,八宝粥。中秋佳节的确不仅得吃月饼,还能够中秋赏月。中秋节是在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算得上是最温情的一个节日,一般来说中秋节时期的月亮是最大最圆的,我们还会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宴,一起中秋赏月闲谈,假如我背井离乡不太远,中秋节时基本上都是要回去一趟的。
除开月饼,大家节日传统特色美食较为最典型的应该是最开始说的四种了。汤圆在我们这里别名汤团,一般是元宵佳节的时候吃,大家家乡之前吃的东西汤圆不太注重,记得最初就是一个偌大的汤圆,煮好了拿筷子一戳,随后蘸着白砂糖吃,一般吃汤圆时气温都还没转暖,因此吃着感觉格外温馨舒适。现今汤圆很有可能要稍微好一些,汤圆里面也包起各种各样的包馅,我本人最喜欢的是芝麻馅儿,十分的香醇可口。
饺子是过年的时候吃,也有很多包馅。大家家乡包的饺子一般是猪肉白菜馅儿的,近些年花式多了些,我妈妈喜爱弄些鲜虾,平菇,红萝卜剁碎,随后打个鸡蛋制成饺子馅儿,营养成分甚是全方位。实际上水饺日常也能吃,非常适合工薪族,有时间了包起一盘放到冷冻里,没空做饭时就煮上几个也是极好的。
棕子日常吃的比较多,都是我最喜欢的特色美食。怀念小时候家中是本人包粽子的,绿油油的叶子摆放,放入檽米,大枣,花生仁,小红豆,做完后入锅煮,随后蘸着老红糖吃,我小时候一次能吃上个两三个。现今棕子花式大量,有肉粽子,蛋黄粽,蜜枣粽这些,爱吃的话还可以在超市里就能买到了。
最终再讲个八宝粥,八宝粥应该是比较健康的一个。里边由许多粗粮构成,一般是腊八节时喝,但是有些养生的日常也会煮着喝,口味带上当然的香甜,对身体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