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草坪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草坪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2-19 11:46:21

1、为什么端午节门上要挂草呢?那叫什么草?有什么用?

挂菖蒲简介
汉族端午节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清代已有此俗。这天,人们将菖蒲(或艾叶扎在一起)挂于门户,也有将菖蒲与艾叶倚在或插在门帝的。民间有用它来驱邪。挂菖蒲,艾蒿这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可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悬挂蒜头,有的挂石榴花.蒜的气味辛烈,石榴花五月盛开,是"天中五端"之一,以期"赶鬼除菌".
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还用菖蒲根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
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菖蒲身上这层驱邪避害的文化含义使它成了人们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挂菖蒲的来历一
每当端阳节到来之际,宁波的老百姓都会在自己家的门口挂上一束菖蒲。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穷秀才的妻子,名叫青英。她不但口才很好,而且会吟诗作对。有一年,天大旱,好几个月没下一滴雨,田地荒芜,草木枯死。五月初四这一天,青英看丈夫还未回家,明天是端午节,又是自己的生日,可是家里一贫如洗,那要如何才能使这两个节日过得热闹一些呢?她在家里坐立不安,就从屋子里走出来。突然,看见房屋旁边她阿公栽种的药草————菖蒲,在烈日下碧绿青翠,青英心里想,何不如挖几棵菖蒲,过节来充喜?她持锄过来,挖了几棵菖蒲,用清水洗干净了,挂在大门上。她觉得这下子,门庭好象充满了生机、喜气,便触景生情,取出文房四宝,用红纸写了一首诗,贴在大门旁边。诗是这样写的:
自嫌薄命嫁穷夫,明日端阳祭礼无。
莫叫良辰错过去,聊将清水洗菖蒲。
傍晚,秀才(丈夫)转回家,看到大门旁妻子写的诗,既羞赧又惭愧,觉得自己无面再见妻子,匆匆返身而去。不知走了几百步,抬头看见一只老黄牛在田埂上吃草,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他想,何不如把牛牵去卖掉,弄一些钱回家,让妻子高兴高兴。秀才不管三七二十一,牵了牛就往前走。可是才走不到半里路,牛主人就追赶上来,把他抓住,送去见知县。
知县问秀才:“你为何青天白日偷牵牛?”秀才无可奈何,就把自己的妻子如何贤德、家境如何贫困,一五一十向知县诉说。知县听了,不信一个乡下的女子也会作诗,就马上派人传秀才妻子来。青英到公堂上,知县问她:“你家大门旁的诗是你写的吗?”青英急忙跪下回答:“大人在上,诗正是民女所作,未知触犯何法?”知县摸了一下胡须,沉思片刻,便对青英说:“你作诗,无犯法,只因你丈夫偷牵牛,被人抓来见本县,你看要如何判处?”青英听后,泪如泉涌,马上就表态说:“相公知法犯法,理应重判!”
知县点了一下头,对她说:“妇人言之有理!本县看你是弱女,丈夫坐牢,今后你要如何度日?既然你会作诗,本县命你再做七绝一首。如成,本县就赏你白银五十两,给你回家去度日。”
青英一听,就点头答应。取过笔墨纸张,略加思索,当场就写了这样四句:
滔滔黄水向东流,难洗今朝满面羞。
自笑妾身非织女,郎君何事效牵牛?
知县看了,哈哈大笑说:“你虽然不是织女,但本县判你丈夫坐牢,你夫妻二人不是成了牛郎织女吗?”知县说着,就叫人取出五十两银子,叫他们二人快回家。
青英因家道寒贫,端午节挂菖蒲,竟得到如此好运。此事传开后,每年端午节大门上挂菖蒲的人家越来越多,以后广为流传,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民俗。

挂菖蒲的来历二
民俗传说徐天德是亭子人,白莲教首领之一,达州很多地方都有他的传说,端午节挂菖蒲、艾蒿,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徐天德有一次外出传教,很久才回来,因此,一些不良分子趁机混进白莲教,打着白莲教的招牌,到处奸淫烧杀,在大风、亭子一带闹得乌烟瘴气。
有一天,徐天德从外地回来,路过大风,看见一个披麻戴孝的少妇在一座新坟面前哭得很是伤心。徐天德上前问道:“你这位娘子,为何哭得这么伤心?”那妇人抬起头来,看见徐天德衣着人俭朴,气宇轩昂,不象个坏人,于是说道:“大人有所不知,现在白莲教不象以前的白莲教了,他们口头说杀富济贫,干的都是坑害老百姓的勾当,有一伙人经常到村时来奸淫烧杀,我的丈夫就是他们杀死的……”。徐天德听了,心如刀割,安慰那妇人说:“娘子不要过份悲伤,我回去以后,一定要惩治这批鱼肉百姓的坏人。”徐天德想出了一条计策,天是他对那个妇人说:“你回去偷偷地告诉村里的穷苦老百姓,在五初五这天,在自己门边上挂上一把菖蒲和艾叶,千万记住,只悄悄告诉穷人,不告诉富人。”那妇人问:“这是什么意思?”徐天德说:“我自有安排,你就不必再问了。”那妇人点点头,表示一定照办。
徐天德回到亭子,召集大小徒弟训话:“明天上午我们一齐到大风去杀富济贫。开仓分粮。”有些徒弟就问:“大风那个地方,我们人生地不熟,如何晓得谁是富人,谁是穷人?”徐天德说:“这个工已有安排,明天去到大风,你们看哪家门上挂的菖蒲、艾蒿就是穷人,大家就不必进去,凡是没有挂的就是富人,你们进去。这个消息,绝对保密,谁走漏了风声,满门抄斩。”众教徒一齐说“知道了”。
混进白莲教的那伙人,他们想去通风报信,结果被徐天德派的下去瓣盯梢抓住了。第二天,又有几个装病,不想去大风,也被 徐天德识破了;还有一些开到大风后,不但不进富人的屋。反而闯进了挂了菖蒲、艾蒿的穷人家去胡作非为,也被当地场拿获。这样混进白莲教的那些家伙,一个个都现了原形。
从此五月初五挂菖蒲、艾蒿的风俗就在达州流传下来了。

挂菖蒲的来历三
唐僖宗年间,发生黄巢之乱,烽火所到之处,尸陈遍野、血流成河。老百姓闻黄巢来,纷纷先行逃跑避难。一次,黄巢看见逃难队伍中,有位妇人的行径与常人大不相同。一般人逃难时,总是将年纪小的孩子抱在怀里,牵著年纪大的孩子。但这位妇人却是怀中抱著年纪大的孩子,手里牵著年纪小的孩子。
黄巢感到奇怪,便拦下那妇人,问道:「你为什么手牵小的,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含著泪水,指著怀里的孩子,对黄巢说,这是大伯的孩子,手里牵的是自己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只能救一个孩子时,她打算牺牲自己的孩子,以保住大伯唯一的后裔。
黄巢听了,非常感动,就对那妇人说:「你快走吧。回去将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黄巢的军队看见,就不会伤害你。」妇人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讲了出去。没多久,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著菖蒲与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率兵离去,全城百姓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在危险的紧要关头,一个平凡妇人的义行救赎了全城百姓。
妇人之所以能感动杀人不眨眼的黄巢,是因为她愿意牺牲、摆上的代价是如此地宝贵□□自己唯一的亲骨肉。而全城百姓若没有听从妇人所言,在门上插菖蒲与艾草,也无法幸存。

2、我国少数民族怎样过端午节

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着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指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9个民族都过端午节,但不同地区风俗各异。

乌丙安指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尽管端午节有祭诗人屈原、祭伍子胥、纪念勾践或孝女曹娥等不同“地区版本”,但实际上它是在酷暑之前一次全民性的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

乌丙安教授说,汉族过端午的习俗相当丰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也别有趣味。四川小凉山彝族在端午节,人们纷纷进山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仫佬族过端午要抬着纸船到田间赶走害虫,祝祷禾苗成长;贵州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游方等活动;藏族民间过端午节,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

乌丙安教授诙谐地说,一个端午节粽子,各民族就吃出了各自的花样。汉族最早是用新竹筒盛米煮成筒粽,后来才改用楝叶、菰芦叶、竹叶、苇叶裹黏米成尖角心形状,煮熟后食用。唐明皇还为此吟出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畲族将粽子称为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瑶族的粽子常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形似枕头。也有人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毛南族的端午节亦称为“药节”,他们用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作馅包粽粑食用。

乌丙安指出,端午节作为多民族的民俗大节,除了自古以来的避瘟驱毒、防灾去病的积极含义外,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风俗色彩。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民俗节日的文化意味就更浓重了。

下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端午习俗:

【苗族的端午节】 在五月初五过“龙舟节”,除举行龙舟竞渡外,还举行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等活动。男女青年在芦笙、竹笛、月琴等乐器伴奏下,翩翩起舞。出嫁的姑娘,在这一天要带上鸡鸭、粽粑回娘家省亲。

【水族的端午节】 水族同胞在端午节要举行赛马活动。赛马之前,各村要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骑着披红挂彩的骏马,在跑道上走一圈,谓之“开道”。骑手们在比赛之前先要表演腾空跃马等高超骑技,然后再进行赛马。赛马不以名次取胜,而是比马的耐力,比骑手精湛的骑术。

此外,水族端五节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布依族的端午节】 布依族在端午节有打“格螺”的习俗。格螺形似漏斗,上圆下尖,便于旋转时用鞭抽打。格螺比赛有比凶、比久、比快三种形式。比凶,以撞倒别人的格螺为胜;比久,以发旋后最后一个停旋者为胜;比快,抽打格螺向斜坡上前进,谁先将格螺“活”着打上坡为胜。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纳西族的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 ”。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傣族的端午节】 傣族的端午节被当地人称为粽包节,是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藏族的端午节】 藏族的端午节被藏(审核)民称为采花节,是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带。时在农历五月初五,节期两天。也叫。女儿节。俗传很久以前当地荒芜一片,是一位莲芝姑娘教会了人们种地,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逐渐形成了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俗说这一天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饮用可祛除疾病。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发时,全村男女老幼欢歌送行,采花者则表达采花的决心和愿望。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时,姑娘头上插鲜花、戴花环,背满筐鲜花草药。到村口时,全村齐聚村头,鸣枪致意,送酒送馍,祝贺采花青年归来;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葱花稠香柏),并祝福。

【彝族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彝族的都阳节,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邂邪。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把“端 ”念成了“都”,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培培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彝族、仡佬族的端午节】 神仙坡节是彝族、仡佬族、汉族等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省纳雍县和水城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代时,当地有一位叫木达的小贩,他买卖公平,不欺不诈,而且有一副成人之美的好心肠。在小贩差一天就一百岁的那一天,他通知周围四十八个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为青年人穿针引线物色对象。后来便乘白鹤慢慢升天而去。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神仙坡。每年这一天,人们都集中到这里来,纪念这位成仙的老人,并歌唱娱乐。后便形成神仙坡节。届时,各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会纳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举行吹芦笙、赛马等娱乐活动。

【彝族的端午节】 杨梅会是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区一带和峨山彝族自治县高鲁山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很久以前,有个道人路过高鲁山一带,在山路旁种下一片瓜,并在瓜地边撤下一把细米。后来,瓜藤变成了山脉,瓜果变成了村寨,细米则变成了杨梅。这里的人们便守着瓜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到农历五月初五杨梅熟透的时节,人们便聚会到山上,一边采摘杨梅,一边尽情欢乐,以表对那位道人的纪念。这一天,人们除采摘杨梅,小伙子和姑娘们还聚集到一起,进行对歌和跳芦笙舞等娱乐活动。一些小伙子和姑娘通过对歌交往,往往结下百年之好。

【普米族的端午节】 转山会是普米族传统节日。亦称“绕岩洞”。流行于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人居住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当地普米族群众视狮子山为女神,且为最高保护神,认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人间以幸福与平安。是日,人们身着盛装,携带食品,聚集在泸沽河畔的狮子山下,唱歌跳舞,骑马射击。无论相识与否,人们都互相祝愿。青年男女趁此机会谈情说爱,结识情侣。妇女们祈祷山神,希望多子多孙。老人们还去山洞中燃烧树枝,熏走鬼邪。所有前来赶会的人都要去瀑布洗澡,祈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

3、各个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水族端五节

水族有吃素的习俗。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纳西族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

傣族粽包节

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藏族采花节

时在农历五月初五,节期两天,也叫女儿节。俗传很久以前当地荒芜一片,是一位莲芝姑娘教会了人们种地,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逐渐形成了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俗说这一天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饮用可祛除疾病。

彝族都阳节

彝族把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把“端”念成了“都”,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培培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4、在贵州毕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毕节的端午节习俗有以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威宁,端午节,各民族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彝族是根据阴阳八卦的阴升阳降而定的节目,是日清早,兴放牲口,下午到百草坪集会,对歌、赛马、喝羊肉汤;苗族的端午节最先是对战争的纪念。实指苗部落和沙部落之战,苗族部落战败离开故地,次年为纪念阵亡将士,举行祭祀活动,原属悲愤节日,但经过迁徙转入定居后,加上谈情说爱色彩,称为“花山节”。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族人民都同汉族一样,把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称端午节,俗称端阳,相传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自沉汨罗江的屈原,习俗有吃粽子,悬挂菖蒲,菖蒲叶似宝剑意驱邪,涂洒雄黄酒,采药,游百病。

赫章

在端午节前后,彝族人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其意是扫墓,后辈到祖先的坟边除杂草,铲一些新鲜的土在坟山,然后在坟上插上一株杜鹃花。

纳雍

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新房乡神仙坡就会变得热闹非凡,大约有5万多人将不远万里汇聚于此。其中黔西北、黔东南、滇东北的少数民族就有不少,他们从很远的地方赶到神仙坡来寻亲会友,同纳雍县的苗、彝等少数民族同胞欢度佳节。这一天,跳芦笙舞、斗牛、赛马、对歌等各种娱乐活动会在神仙坡各展风采。

织金

苗族的花坡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个好去处,在苗族相对聚居的地方选取一座或一片大山,种上花树,约定日子,纷至聚集一起,吹起芦笙跳起舞,唱起深情的苗族山歌,花坡立刻成为欢乐、幸福的海洋。位于龙场镇与化起镇交界的以支,因于每年的端午节跳花, 故又称五月端午坡。

大方

每年的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早早吃完晚饭后,便从东南西往北结伴而行,这种民间活动叫“游百病”。据祖辈们传说这种活动可以祛除百病之灾,因故为“游百病”。

大方“游百病”的过程是以各家各户为起点,往北而行,一路上凡属各自亲朋好友、同事等都是一路邀约结伴而行,使游动的队伍越来越大,蔚为壮观。大方“游百病”一般从下午六点起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

七星关

过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在自家门上悬挂艾草、菖蒲等药草。另外,在饮食上也很特别,除吃粽粑之外,七星关区人还喜欢吃红蔊菜、泡大蒜、煮鸡蛋等。

5、端午有哪些习俗呢?是不是不同的地方还不太一样啊?

年年有端午,但全国各地端午节习俗却不同。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中国汉族人民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众多说法,其中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春秋时期楚国贵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楚国为臣,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力主联齐抗秦。但受到排挤并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灭楚国,屈原悲愤交加,五月初五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2006年,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以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大部分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屈原故里祭奠当歌
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故乡,也是端午习俗和龙舟文化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秭归人民为纪念屈原形成了独特的岁时节令习俗,即屈原故里端午习俗。
秭归民间端午习俗神奇而独特,当地民众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筹备过端午节,而每年的五月,当地人要过三次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整个五月都飘满粽子和艾叶的清香。
“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已婚女子带着丈夫和子女回到娘家过端午,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民间称之为“躲端阳”。相传,屈原被放逐归乡后,其姊返乡劝慰屈原,“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同乡已婚女子纷纷效仿屈姊回娘家,此后这一习俗也被保留至今。
在诗人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个民间诗歌组织“骚坛”,社员以爱好诗歌的农民为主,诗歌内容以凭吊屈原、讴歌时代为主题,素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之美誉。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办一次诗会。骚坛诗社的农民诗人们相聚屈原庙,比文赛诗,他们用屈原故里的土腔土调吟唱着自己的诗作,以骚体诗凭吊屈原。这种文化习俗代代沿袭,成为乐平里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景观。
在端午节里,很多地方划龙舟,但在划龙舟前举行游江和招魂仪式,却是屈原故里所独有。传说,当年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到了屈原故里,屈原的妹妹屈幺姑儿悲伤不已,划起小舟,沿江招魂,泣血而歌:“我哥哟——回哟哦——”乡亲们也很感伤,纷纷操舟,随她一道为屈原游江招魂,希望屈原的灵魂回归故乡。此后,每到端午,悲怆的“招魂曲”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人们的心灵,成为屈原故里为纪念屈原进行的保留项目——游江招魂。
在端午节包棕子吃棕子,是很多地方的习俗,但在屈原故里还有一个在游江时向江中抛棕子的习俗。相传乡亲们在打捞屈原尸体的时候,将粽子纷纷投入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以免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在秭归,粽子则寄托了父老乡亲对屈原的思念和崇敬。青色叶子寓意屈原万古长青,雪白糯米表示屈原纯洁如玉,分明棱角表示屈原刚正不阿。一颗红枣,代表屈原爱国丹心。
五月二十五“末端午”,秭归当地会有稻场娱乐。末端午夜,家人团聚,亲友云集,同时喜庆夏收,由一家或数家牵头,邀请全村乡亲邻里自娱自乐,跳花鼓戏,唱山民歌,吹打乐合奏,划旱龙船,玩狮子等,往往通宵达旦。同时,末端午还有“送神船”活动。至此,秭归的端午节才算正式结束。
西塞端午神舟会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十八,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村民都会自发组织参加一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西塞神舟会。该活动以驱瘟、除恶、消灾、祛病和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主要是通过“送神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并凭吊纪念屈原。
西塞神舟会主要活动有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系列仪式和活动。从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再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吊活动。
神舟会的核心是神舟,舟中载着108位舟神,他们来自天界、冥界、仙界、神界、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有屈原、娘娘、土地爷、水神、十二花神、鸡鸭虎马四瘟神等。西塞人对神的信仰无分贵贱、没有门户。这些神祇自农历四月初八开始扎制,直至农历五月十八乘神舟登江,始终寄托着端午期间西塞人的各种心理诉求。而神舟上最重要的一位舟神,是“黑爷”。
“黑爷”是一位当地的保护神、舟神中的第一位主神,开山神。他从四月初八起就被西塞人当成土地之主、瘟疫克星及农耕救主来供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西塞神舟会都要举行“收禁”仪式,将“春瘟诸秽百毒”尽数收入“黑爷”的腰袋之中,再把“黑爷”请入神舟宫供奉起来。到了农历五月十五,西塞人在香供、礼拜、咒歌的飨祷中,将收尽“春瘟诸秽百毒”的“黑爷”及其他107位神祇一一请上神舟。
农历五月十六早上8点神舟出会巡游,家家户户都要在门边悬挂菖蒲艾叶,门口设香案、燃香烛,摆上酒、茶、米、水果等供品。每到一家,村民们都要放鞭迎接,撒茶米、祭拜。农历五月十七晚,为神舟点燃48盏长明灯,通宵打醮守夜。农历五月十八日上午神舟出宫,道士和神舟会全体成员共同为神舟开路,由16名青壮小伙抬着神舟恭送入江,任由水流带着龙舟沿江而下,东流入海。而那些“春瘟诸秽百毒”就会在108位神祇的押解下,远离西塞远离人间,村民们则双手合十、跪拜神舟,祈祷一年幸福、安康。
神舟会活动期间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心扎制的楼台亭榭、雕梁画栋工艺精致,气势宏伟,极具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长江中游地区有较大影响。
汨罗端午赛龙舟
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分布于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的多样性、浓郁的文化性、狂热的参与性和深远的影响。除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雕龙头、偷神木、龙舟下水、朝庙、祭龙、祭屈等都有神秘的仪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汨罗人造龙舟,船底那根主木(俗称龙骨)一定要偷。因为偷来的木叫神木,造舟则划得快。每当物色到大户人家或木材商人家里贮藏着的木材,造船者在夜间的上半夜,四个人一组,待主人不留神时,两个人猛地将木头扛上肩,第三个人即迅速在木头中部栓上一红布条,表示这木头是拿去作龙舟,第四个躲在屋前的偷木者,等前面人走了百余米后,则点燃手中爆竹,激起主家来追赶。主家知道自己的木被偷了做龙骨木,心中暗喜,跑几步也就不追了。
雕龙头要选一根优质樟木,龙舟首司请来的雕匠要沐浴焚香,对空朝拜,选一个黄道吉日开始雕刻龙头。雕匠动手时就要讲究快、好。雕龙头的地方属禁区,不准任何人偷看。龙头完工之后,就举行庆祝仪式,之后由首司负责敬奉龙头,摆设茶酒果品,一天到晚不断香火。
制龙舟也要选一个吉日良辰,举行发木仪式。发木时间一般选在子时,制龙舟不像雕龙头神秘,但在发木之时,要封禁,除首司和帮手在场以外,其余闲杂人员不准在场。制龙舟的速度非常快,一般不超过三天,有时一天一晚即可。参加制龙舟的人员,除掌墨师收包封和一斗米之外,其余人等一律不要工资,都要吃自己的饭,主动做事。铁匠钉具都要捐送,体现了一种无私无畏、团结友好的精神。
五月初一龙舟下水,下水前,路途所有障碍物头一天就被清除,所有人员也要回避,保证畅通无阻。先由一个熟悉水性的年轻未婚男子背起龙头快跑,一直冲到河中间,抱起龙头五沉五起,参拜五方,称之为龙头洗澡。之后,背龙头的人游回到岸边浅水处,将龙头安装在龙舟上。划手将舟用手提起,人舟冲入河里,划手重新坐在舟内,划着龙舟去朝庙。
朝庙又叫朝香,在当地有两层含义:一是祭屈,二是祭龙。只有参与朝拜的龙头才能受到屈原的保佑,划船平安、竞渡获胜。
苏州端午除邪气
在江苏省苏州市,端午节是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民间节日之一,具有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的民俗活动。虽然有些活动与其他地方的端午活动并无太大区别,但其细节却体现着苏州特有的水乡风情。
端午节前后,天气转热“百虫出,邪气盛”。特别是苏南一带,正值梅雨季节,空气潮湿,适于各种细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传染病也易流行。于是,端午节前后,人们用艾叶、菖蒲挂在门上以避邪,或用陈艾、苍术、白芷、雄黄等中药混合在室内庭院烟熏,也有的在墙壁角落潮湿的地方洒上石灰水,喷洒雄黄酒等,蚊蝇小虫闻到此味就会逃走。还有些人家雄黄末调入酒中,涂抹在小孩子额头及手足心,这种风俗称为“画额”,也是为了驱除邪魅。有水井的人家,也会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其实,雄黄是一种矿物质,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中医认为,雄黄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端午节,苏州风俗要戴香囊。
旧时绣制香囊是一项极重要的女红,每到端午节前夕,闺阁女子们就要早做准备,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设计好新奇的文饰,再巧加刺绣,有花草瑞兽等吉祥图案,各种不同形状,香囊中常用雄黄,也会加入苍术、白芷、菖蒲、冰片等其他中药,过了端午节就会把佩戴过的香囊扔掉,以弃除瘟病。端午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可以装饰点缀节日气氛,同时也有实用的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是一种科学预防瘟疫的方法。夏季,各种传染病开始流行,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家家户户在端午节都要包裹粽子。相比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江南的粽子甜少咸多。最有代表性的是鲜肉粽、腊肉粽、蛋黄粽、火腿粽等等。
除了吃粽子,苏州端午节的另一代表性饮食则是“五黄”—— 黄鱼、黄瓜、黄鳝、雄黄酒和鸭蛋黄。
而说到苏州端午节食“五黄”的习俗,也是因为这几样食材都是当令的食材:黄鳝、黄鱼都是这个季节最肥美,本地黄瓜也是夏季刚刚上市最好吃的时候,咸鸭蛋黄是苏州人夏天配稀饭最好的食物。而苏州人历来也有“不时不食”的习惯——如清明节,苏州人要吃青团子,这也正是制作青团子的原料浆麦草最适宜打汁的时节;四月初八要吃乌米饭,此时也正是最重要的原材料乌饭树叶最鲜嫩的季节;冬至日要喝冬酿酒,因为原料之一的桂花只有冬天才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天人合一”思想推崇备至,人要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对待美食也不例外。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