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节日 » 鲁迅端午节的主旨是什么

鲁迅端午节的主旨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2-17 13:25:00

1、鲁迅的小说《端午节》的内容主旨是什么?鲁迅为何要用这样一个名字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它的目的是什么?

《端午节》通过方玄绰形象的描写,批评一些知识分子自私狭隘,软弱妥协,随遇而安等弱点。小说集揶喻讽刺于一身

2、鲁迅 呐喊中的 端午节的 故事梗概 急求。。

故事概括:此文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

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

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2)鲁迅端午节的主旨是什么扩展资料

鲁迅的小说,主要刻画了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事件中,灵魂深处所掀起的波澜和斗争。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不同的特色:对于劳动者的灵魂世界,更多的是着重于结合人物的动作进行表露,把心灵的隐秘展现出来给人看。

而对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则着重于进行细致精确的剖析,把人物的心灵的复杂细微活动过程,很有层次地发掘出来,解剖给人看。运用心理刻画而穿掘到人物灵魂的深处,使得形象的塑造不仅达到表面的真实,而且达到内在的真实。

精细入微地刻画人物的灵魂世界,既有助于深化人物的性格,也为了从人物灵魂深处的活动,反映社会历史的影响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斗争。

小说的主人公“方玄绰”是首善学校的教员,又在政府里兼作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官吏”。他先前“看见老辈威压青年”、“看见士兵打车夫”,总要愤愤的,现在却变了,见到此类现象“再没有什么不平了”,因为要转念想:“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罢,"

“倘使这车夫当了兵,这兵拉了车,大抵也就这么打”。这是一种可悲的思想倒退。然后作者慢慢展示了方玄绰产生现在这种想法的原因,其是因为“五四”以后他确实见到了种种类似的现象,方玄绰迷惘不解。

于是觉得学生与官僚、车夫与兵士、老辈与青年,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就“差不多”。这“差不多”说,渐渐地成为他的口头禅和处事哲学,于是,他变得颓唐、变得浑浑噩噩起来。

同时,此文在刻画方玄绰的“差不多论”和“易地则皆然”的内心活动时,穿插进去作者的评述:“这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虽说不平,又只是他的一种安分的空论。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以后的几次心理描绘里,作者继续进行评议和剖析,揭露了方玄绰回避黑暗、不敢斗争、苟且偷安的卑琐而庸俗的灵魂。

总之,此文确是成功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3、鲁迅端午节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鲁迅利用《端午节》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弦绰是真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让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来使读者发笑,沉思,表达了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3)鲁迅端午节的主旨是什么扩展资料

鲁迅的小说,主要刻画了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事件中,灵魂深处所掀起的波澜和斗争。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不同的特色:对于劳动者的灵魂世界,更多的是着重于结合人物的动作进行表露,把心灵的隐秘展现出来给人看。

而对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则着重于进行细致精确的剖析,把人物的心灵的复杂细微活动过程,很有层次地发掘出来,解剖给人看。运用心理刻画而穿掘到人物灵魂的深处,使得形象的塑造不仅达到表面的真实,而且达到内在的真实。

精细入微地刻画人物的灵魂世界,既有助于深化人物的性格,也为了从人物灵魂深处的活动,反映社会历史的影响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斗争。

小说的主人公“方玄绰”是首善学校的教员,又在政府里兼作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官吏”。他先前“看见老辈威压青年”、“看见士兵打车夫”,总要愤愤的,现在却变了,见到此类现象“再没有什么不平了”,因为要转念想:“将来这少年有了儿孙时,大抵也要摆这架子罢,"“倘使这车夫当了兵,这兵拉了车,大抵也就这么打”。

这是一种可悲的思想倒退。然后作者慢慢展示了方玄绰产生现在这种想法的原因,其是因为“五四”以后他确实见到了种种类似的现象,方玄绰迷惘不解,于是觉得学生与官僚、车夫与兵士、老辈与青年,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就“差不多”。

这“差不多”说,渐渐地成为他的口头禅和处事哲学,于是,他变得颓唐、变得浑浑噩噩起来。

同时,此文在刻画方玄绰的“差不多论”和“易地则皆然”的内心活动时,穿插进去作者的评述:“这不过是他的一种新不平;虽说不平,又只是他的一种安分的空论。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以后的几次心理描绘里,作者继续进行评议和剖析,揭露了方玄绰回避黑暗、不敢斗争、苟且偷安的卑琐而庸俗的灵魂。

总之,此文确是成功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4、鲁迅的端午节读后感 100字

鲁迅端午节读后感
周作人和鲁迅的文章都读过几篇,两人的共同点是深有国学渊源。从小说来看,鲁迅远比周作人更令我心折。鲁迅的小说通常立意深刻,布局严谨而笔墨凝练。两年前因为跟同事办读书会,将《阿Q正传》又读了一遍,感觉是他老的水平远远超过同代的任何人。就是在今天,中国作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后,仍然没有能写出跟正传比肩作品的。我认为它的成功不在常说的刻划了“国民性”,而在成功地刻划了一种人类共同的心理现象。这篇小说不仅有思想力度,而且在写作技巧上相当成熟。我认为鲁迅以后的小说也没有超过这篇的。
相比之下,我读过的周作人的小说则多无足观。不在语言或情节,而在立意过于平庸。
周作人大约是玩学问的,他的文章多考证,少激-情,老兄似乎应该去读一下周作人早期的作品。功力见于平淡之中。而鲁迅是神情生动的人物,他把激-情和国学功力结合起来,造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观。几年前六·四发生后,和几位朋友杯酒相聚,一时兴起,把那篇“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翻出来,读一句,叹一句,这样的文字,揭示统治者残忍的一面,过去,现在,将来,大约是永远不须改动的。学鲁迅的作家不在少数,不是没有他的国学,就是没有他的激-情,最主要的是没有他思维的力度。我看过几篇胡风和聂绀弩,跟鲁迅多少有点形似,可以明白地看出在学,但是相去何以道里计。李白、苏东坡、鲁迅这样的才致,大约是永远学不来的。至于周家兄弟在历史上的高下,各人喜好不同,我得投鲁迅一票。
鲁迅的自信力很强,我唯一读到他落败的文字是《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那篇文章中他的对手是梁实秋,梁说他译的苏联文学是“硬译”,确实很客观。我也曾读过鲁迅译的那篇小说,水平之低可说是惨不忍睹。梁讥笑说读那翻译,必须跟看地图似的,用手指加以指点,大概算是很厚道的了。鲁则大怒,说真正会看地图的人,并不须用手指点的。话说到此,胜负已分。我推想若不是鲁迅那时身体不好,梁是占不了这个上风去的。
一作品如一华厦,翻译了或者从洋房变成中式瓦房,但总是一房子。如果成了一片残砖断瓦,则不免凄凉之慨。鲁迅先生译的苏联革命文学,读之便有此意。以先生文笔,本应多写几篇传世的杂文,我不解先生何苦为他人作嫁,去弄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翻译。
我说鲁迅先生如果身体好,梁占不了便宜去。并不是说先生在理,只是觉得先生那篇文章精神有不足的样子,仿佛生了玻假如没病,则或推枰认负,或继续收官,至少不会输了风度。先生是场面上的人,这种初段的判断力不是没有,不过因病而临场发挥不好罢了。

热点内容
新泰特产 发布:2020-09-14 19:00:13 浏览:505
适合开业的音乐 发布:2020-09-17 11:28:55 浏览:503
送男生十字绣 发布:2020-09-16 16:05:07 浏览:503
神秘商店皮肤赠送 发布:2020-09-16 15:38:37 浏览:503
手绘圣诞贺卡 发布:2020-09-16 14:48:57 浏览:503
青岛初中升学率 发布:2020-09-16 09:55:57 浏览:503
送妈妈的生日蛋糕图片 发布:2020-09-16 09:10:18 浏览:503
梦生日 发布:2020-09-16 18:24:33 浏览:502
纸礼物盒 发布:2020-09-16 15:55:47 浏览:502
wow角色定制 发布:2020-09-16 14:46:32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