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还代表什么节日
1、中秋节俗称什么 中秋节还可以称为什么节
<
2、中秋节还有一个称呼,是什么节?
我觉得中秋节可以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拜月、赏月的习惯,赏桂花、饮桂花酒、吃月饼等食物方面也是有习俗的,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3、中秋节又称为什么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中秋二字,按中国古历法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定八月十五为节,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佳节,还在于月亮有种种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历史发展
中秋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时期已开始中秋赏月,宋代更为盛行。在这一天酒楼要重新装饰门面,扎彩绸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店铺堆满新鲜佳果。北宋太宗年间,将八月十五正式定为中秋节。
明代已有吃月饼的习俗,清代开始将中秋、端午、元旦并称“三节”。现在各地中秋节俗甚为隆重,民间以此日为家人欢聚团圆之期,探亲访友,互赠月饼。入夜,明月当空,新朋好友聚集一处,边吃月饼边赏月,并借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每逢中秋佳节,诗人们便大发感叹,吟诗作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