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总说90后自私
1、90后的孩子真的都很自私吗?
孩子自私究其原因还是和他父母有关。父母培养了孩子自私的性格,当这种自私涉及到父母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又觉得不好了,与其说孩子自私,不如说孩子的父母更自私!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小孩子动不动就打骂父母,要是不给买东西就在地上打滚的。每个人都会对这种行为不耻。纷纷表示这种行为必须要管教。可是真的要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却又觉得舍不得打。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或者说是对待的双重标准。正是由于这种内心的潜在意识,才会有自私的出现。放在别人身上必须严加管教,放在自己身上差不多就行。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下来的时候秉性都不坏,但是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的性格。有的家长对待自己特别节俭,对待孩子特别大方。比如说,给孩子买一个哈根达斯,看着孩子吃完。即使自己在一旁也很渴,他也不会买两个普通冰棍和孩子分享。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觉得好的都是他的,没必要和别人分享。这就是自私的行成。还有的孩子每个月管家里要几千元的生活费,也不管家人能不能负担起,只要不给就说家长自私!这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怨不了别人。一个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是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知道,那么他的成长是失败的,家长更是失败者。
2、怎么改变90后孩子自私的生活方式? 怎么才能和90年的孩子沟通?
90后,被人误解的一代人。其实他们是过于希望被认可,曾几何时,80后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事实证明情形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现如今,又轮到90后,我想他们的心里跟别的年代的人并没有太多不同,不同的只是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我们做为长辈的人的进步不同步而已。他们不愿意跟长辈,跟家里沟通是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家里人没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呢?我想你可以试试把自己的心放到跟他们同一年代,比如去了解他们玩的游戏,他们爱关注的。与他们有了共同话题,他们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他不是不愿意沟通,每天上网还不是大部分时间跟网友沟通了么?每个人都是慢慢成长的。会有叛逆,会被不认可。会装做很坚强。会装作不爱搭理人很清高。其实他们是寂寞的。他们的关心被人误会是自私的(这个我从一些90后的小朋友口中得知的,他们爱人的方法方式有些不太妥当)。这些过来人都有过的吧。他们会好起来的。。尝试发现他们的优点。不要只是说教。他们需要的是鼓励。。他们不是不想爱,只是不懂得如何爱。。
3、为什么都在骂90后?
其实不然,我是90后,以我的角度看吧。
我17岁,初三将毕业的学生。
头发。
我头发有点长了,家长都要求去理发,理那种很短的那种,我当然是不愿意的,我的头发并不长,而且我也不喜欢拿短发,从而就和家长有矛盾了,
穿着。
我的穿着是有点时尚,我妈妈特别有意见,到处跟别人说这说那,搞的我听了也很不是滋味,因为那是我的事,你是应该管,但是这不是什么难看的,不好的行为,老把我和社会上的混混比。
喜好。
喜欢上网,喜欢聊天,喜欢和朋友一起去玩,很疯狂,但是很注意度的。
至少本人很注意,爱干净。
至于为什么骂90后,可以从好几个观点出发。
1.早恋吧,这个问题很普遍了。
2.应该是非主流吧,太开放了,使得年级大的看不顺。
3.应该是审美角度的不同吧,打个比方,一件格子的衬衫,花花的,90后基本都会说很好,很漂亮。 而长辈呢? 基本会说 乱糟糟的,没什么好看的。
4.出生的时间不同吧,我们90后基本21世纪了,新世纪。而以前和现在必,相差都太大了,也许这也是一个愿意吧。最普遍的就是,家长老和他们拿个时候和我们现在比,别人和自己比,心里,那个叫不舒服啊,换谁都一样。
5.有的90后大概就太过度了,导致90后都脑残的说法出来了。
其实都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还有是非问题,可能是环境不同对其影响不同吧,同样的年龄,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听话,很懂事,而有的孩子很顽皮呢?
比如我哥哥,他比我大一岁,他比我懂事多了。相比我调皮很多。
归根到底,都是看法不同所产生的。
4、为什么很多人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啊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一直以来,总有人批评90后如何思想堕落,如何离经叛道,如何的扶不起来,还有人说他们是道德毁掉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
自顾自跳广场舞扰民的不是他们,不让座就拳脚相加的也不是他们,碰瓷耍赖的不是他们,炒高房价的不是他们,开黑心食品加工坊的不是他们,建小工厂乱排污的更不是他们。
当然,那些值得尊敬的长辈们,给八零后、九零后树立了榜样,让他们不断的成长,不忘自我反省。
(4)长辈总说90后自私扩展资料:
当下年轻人正在逐步接受提前消费、先享后付的观念。近几年,尤其是多数90后用户,在时代的熏陶下,接触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具有随借随还特性的小额信用消费贷款,依托互联网应用场景和大数据技术日臻成熟,成为90后偏爱的“爆款”。
90后的消费欲望越来越膨胀,消费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同时,电商平台进行买买买的洗脑式营销,铺天盖地的精准投放,让年轻人热血沸腾,感觉“拥有”了高消费的资本,进一步加剧了90后的非理性消费。
5、我想问问大家对我们90后的看法?或者要给我们提些什么意见?
我为‘80、90后’来说公道话
作者:树荫下的风车
多少年来,80后、90后的孩子们被这个社会、被他们的父母、被他们的长辈责备,更或干脆被说成‘毁掉的一代’,在糖水里泡制的一代,在温室里长大的一代,吃不起苦、耐不起劳、受不起累、贪图享受、无所作为、荒废的一代,总之被归纳定义为无用的一代。然而,对这代孩子而言,我们除了种种指责的说法、种种不屑一顾观点之外,似乎忘了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和作为他们的长辈给他们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长环境、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什么的师表作用和什么样的爱幼方式。
“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千年之说,似乎人人皆知,个个都懂,就是没有人愿意从源头上寻找原因。每个人生下来第一声都是“哭”,接下来是接其受母乳哺育,孩子有意识后,伴随其成长过程的是父母长者的教管、学校的教育、多面体社会的教化,这一过程也是每个孩子从原本的天真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辩别是非曲直、形成行为习惯与性格,最后奠定人生观的共同过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无水之源和无本之木是不存在的。那么,谁导致了80、90后孩子们的今天呢?
责无旁贷,这事必须得弄清楚,以便指责有方、对症下药。没诊断清病情就瞎开处方,势必害人害己害社会。看看吧:
是谁让婴儿们第一感觉到寒光闪闪的手术刀在其赖以发育的母体身上划过?
是谁让他出生后就喝上劣质奶粉或三聚氰胺?
是谁拉大的贫富差距,让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整日关在钢筋混凝土加防盗网围困的房子里,大门紧锁,与世隔绝地接受来自大人的一切包办、一切取代的儿时监护?
又是谁让另一部分孩子自小面对父母的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归来时父子互不相识,孩子多年来只好无赖地和连自己都需要照顾的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地活着?
是谁让富家孩子除了交一笔可观的择校费学习外,另加些孩子们并不乐意也超负荷的课外舞蹈、绘画、书法、钢琴学习?
又是谁让穷家的孩子因家庭经济状况无力负担,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同龄孩子父母开着奔驰、宝马名车接送上放学,自己却只能无奈地通过幼小的身躯替父母干些超强体力活,甚至随父母拾荒他乡?
是谁让穷家孩子在校接受没零花钱的冷眼?
是谁把孩子隔三差五地带进麦当劳、肯德基去接受高致癌垃圾食品的饱餐?
是谁上课在讲台上接听手机?是谁将‘《狼牙山五壮士》、《鲁迅文学》、《纪念白求恩》、《谁是最可爱的人》、《包身工》、《政治经济学》、《海燕》、《毛主席语录》、《鸡毛信》等民族英雄主义范文撤出教材,取而代之的是周杰伦的三节棍、比尔盖茨的童年、猫论等无聊内容塞进教材?
是谁说雷锋过时了,雷锋是傻冒?
是谁占住了电视的大部分频道与栏目,今天超女选拔,明日超男抢镜;今天开办财富大讲堂,明天教你一夜致富绝技;今天丰胸广告,明天变性高招;今日人体彩绘,明日三点模特豪华登场;不顾观众等待,点完出场费再唱《爱的奉献》,唱着《春天的故事》、着上军装进红楼?
是谁说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
是谁抗议强制拆迁者视作‘刁民’?
是谁向学生开放KTV、桑拿色情娱乐场所?
是谁让孩子学会了用麻将牌“红中”造句为“中国是红色的,故称红中”?中秋节给孩子开麻将的一筒,代表月饼?
是谁让孩子逃避学校植树劳动,老师问及时唱着‘我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加以回答?
是谁让他们认为有钱就能上大学?
又是谁让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刚出校门就被社会抛在一边,没人接受?
是谁教孩子用“撒荒”来过国外的“愚人节”?
又是谁叫孩子整日追星,把成为“明星”视作一生的最高追求,以至于问郑成功是谁时被回答成“郑智化的弟弟”?
是谁让孩子们为‘美帝国制裁朝鲜’的弱肉强食而欢呼雀跃?为绞死“萨达姆”而伸出鹅颈争相观看,拍手叫好?
是谁把动物释放的野性看成象张扬人类的个性?弄到八尺男人满相册“大头帖”,歪嘴拉舌地顶着一脑乱如杂草的金黄头发叫“酷”?
是谁总是当着孩子面,统计当年和计划来年的家庭GDP?
这一切是谁造成?是这个国家,是这个社会,是他们腐败堕落的家长,是号称‘为人师表’的他们的老师---人类勾魂的工程师,是那些不学无数、哗众取宠的影视‘明星’们,是那些所谓的电视媒体的幕后策划者,是那些崇洋媚外、卖国求荣的国贼和追求西化的走资派们,是包括你、我、他在内的所有大人们,给80、90后孩子酿造的如此成长环境,一个个纯洁的心灵被行尸走肉的”硬道理“给物化了,这样的世界能传承出什么?你叫孩子小时候没有了自我,那么长大后他就只自我;你让他们一切向钱看,以财富论英雄,那雷锋必然是他们心目中的傻子。你说‘不管黑白猫,捉住老鼠就好猫’,那他们一定会不择手段,用行动去兑现‘搞到钱就是硬道理’,以张扬其个性;你让他们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他考虑先升了官、发了财再读书不晚;你笑社会主义的暂时贫穷,他们会让你为暴富的资本主义付出国家代价。
梁启超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子不教,父子过。如说这个国家还想国下去的话,那就请有关责任者加强反思吧,不要把苦瓜之苦怪罪到瓜头上,要先问罪瓜藤。不要把当今完全失败了的社会教育的帽子戴在无辜的孩子们头上, 把过多的不公平强加给他们,当大家的、当中家的、当小家的、当管家的你们都担着点,分级地先顶着你们自制的这顶帽子吧,接下来还要靠你们自己去如何摘帽,孩子们看你们的,现在还为时不晚,再捣下去可了不得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可折腾不起,到时别说孩子棒没人接或接不好,关键是你要传好棒,莫做千古罪人。
80、90后还是好样的!
6、为什么很多长辈都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
因为很多长辈认为多数90后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追求与理想,这并不符合年轻人的特质。
每当我们谈到90后的时候,很多人首先会把90后看成娇生惯养的一代,同时也会认为90后已经彻底垮掉了。特别是在90后进入社会以后,很多90后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好吃懒做,有些人也会认为90后非常不负责任。
一、长辈会认为90后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追求与理想。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90后来说,因为很多90后所面临的社会机会并不多,这也直接导致很多90后直接被迫躺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因为长辈普遍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所以长辈会认为90后非常没有出息,甚至连基本的人生理想都没有。
二、长辈也会认为90后不负责任。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不愿意结婚生子,同时也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在众多90后里,因为很多人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娇生惯养,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主动照顾身边人的意识与习惯,很多人甚至是所谓的妈宝男和妈宝女。虽然长辈认为90后不负责任,但行动后的现状也是长辈所造成,我个人认为长辈需要为90后的现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我认为长辈需要进一步鼓励90后。
虽然90后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我们盲目否认90后一代的理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90后所享受到的工作机会与人生机会确实不多,很多90后甚至工作一辈子也不如自己的父辈那么好。对于90后来说,不是他们不想努力生活,而是因为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实在是太大了。我们需要尽可能站到90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盲目否认90后没有任何意义。
7、90后为什么如此自私冷漠?
这个问题啊,首先喔。90后代表的是一代人,比80后更容易产生独生子女,比80后享受更加发达的设施,是社会步入稳定轨道出生的国人。如此而已喔。
性格方面是很难概括的。就像星座。不同月份的人尚有不同性格的划分,何况同时代的不同人呢?
有的人接受到的教育关于尊老爱幼教的深刻,会有这类性格的产生的。有的人接受的都是让座之后的无视反应或是委屈自己让别人位置没有意义之类的总是会比较不愿意让座的。
这个时代的人,更不完全的早熟(生活的环境,周边的环境,更早地接触与吸收),更容易照顾自身的感受(独生子女的缘故)。
无论如何。每个家庭的长辈意识到这类问题都应该对家里的小辈进行性格的塑造而非坐在椅子上慨叹。每个多少产生点羞愧感的同代人都应该反思自身。
我相信社会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分工。只不过占据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罢了。
8、现在90后都有什么样的心理?
当90后“长江后浪推前浪”般推着我们前进时,我们期待能对他们有更多了解。经连续3年的尝试后,2010年有了些感觉。透过“对话”这个平等相处的平台,90后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正生动起来。我们试着给90后画像,忍痛取舍之后,留下了这十组性格语句。我们知道,这不可能全面,但至少是一个勇敢的开始……
性格一:敢爱敢恨
成长中的90后还没有学会深藏不露和表里不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轻蔑与不满,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脸上。他们讨厌做作、拒绝虚伪、喜欢透明。这样的一代,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灰暗与复杂。一是一,二是二,不瞻前顾后,不面面俱到,不左右逢源。
身边人点评:
就我个人而言,做不到敢爱敢恨,因为这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身边倒是有这样的朋友,我很喜欢他们的作风,但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毕竟一个人即使十分讨人厌,也总有另一面,在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说敢爱敢恨都言之过早了。
(受访者:黄凌云,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农林大学校报 王选辉)
其实敢爱敢恨是每一代青年的特征,只是这种特征因年代的不同表现程度不同。90后目前都处于青少年阶段,这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而且,由于90后是和网络一起成长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行为自然会被网络媒体所关注和放大。
(受访者:陈璐瑶,厦门大学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黄琬丽)
90后敢爱敢恨的个性鲜明而又独特,我们慎于判断,对待感情严谨又勇敢。喜欢或讨厌表现得直白,并且义无反顾:爱上就死心塌地,恨了就决绝背弃。某些人看来这难免显得武断,但优柔寡断会让自己更茫然无措,个性上的独立与倔强让我们拥有了这样果敢坚毅的性格。我们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敢爱敢恨是我们的标签,有自己的坚持,这就够了。
(受访者:王燕美,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漳州师范学院青年宣传中心大学生记者团 陈若蓝)
90后的我们更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我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在长辈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事上,比如我们所钟爱的街舞。我们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就算再辛苦也值得,我们只想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好好地认真一把,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如果我们不喜欢,再怎么逼迫也徒劳,不爱就是不爱。总而言之我们是勇敢、自信、有追求、有理想、敢爱敢恨的一代,这会使我们有时候显得棱角过于分明,气焰略微嚣张。
(受访者:Selina(留学英国),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校报 魏蓉蓉)
大多数人总以为90后都是敢爱敢恨的人,其实无论在哪一代,敢爱敢恨都是少数。在我看来,敢爱敢恨也分“良性”与“劣性”,良性的敢爱敢恨是正直,是勇气,反观自己,的确也做不到个性分明无所畏惧;而劣性的敢爱敢恨,是过分张扬,缺乏理性。身为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多,所谓的敢爱敢恨也容易成了他们扎堆儿的无理取闹。
(受访者:张弘骅,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 钟艺泓)
作为90后,我眼中的同龄人大多数是敢爱敢恨、嫉恶如仇的。这既是一个好现象,但又有令人忧虑的一面。一方面,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同时又有强烈的个性,不畏强权,愿意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另一方面,90后的独特个性也常常会导致他们缺乏冷静思考,总是不顾客观事实或是在没有周全考虑的情况下就狂热地支持或是激烈地反对某一事物。因此,90后倘若能在爱憎分明的基础上更注重理性思考,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受访者:黄曦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 费靖华)
性格二:理“财”有道
理财“小算盘”在90后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知道节流,更注重开源。年长者节俭度日的唠叨,常常换来90后的嘲笑:你out了。Money赚了就是要花的。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也懂得计划自己的财富。在90后眼里,资源、才华、人脉、亲情、健康都归入“财”列,需要精心打理。
身边人点评:
理财这个话题和年龄无关,不能一概而论,60后也有不会理财的,90后也有创业家。从成人的眼光看,90后大多理财意识不强,甚至不如80后。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国内物价涨幅快与购物方式的多元化,强烈地刺激了青年人的购物欲望,使得理财对于90后青年们来说越来越难,而且对于怎样帮助90后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也变得越来越难。
(受访者:韩晗,知名青年学者,1985年出生;校媒记者: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黄琬丽)
我身边的90后确实“理财有道”。他们有着充分的创新思维,对钱财越来越重视,因而有着很大的闯劲儿,创业较早。他们对自我花钱很舍得,但大部分90后对家人、亲友并不怎么大方。这或许源于90后非常独立的人格特性,缺乏分享意识。
(受访者:刘旸,大学生,1989年出生;校媒记者:华侨大学《华大青年报》 童静)
90后思维活跃,胆子也大,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并不能一概称为理财有道,只是一些90后的确花钱比较精明。对于绝大部分尚处于纯消费者阶段的90后,给他们贴上理“财”有道的标签还为时尚早,因为他们还未真正接触理财教育。
(受采访者:李伟,教师,8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漳州师范学院 余颖)
在理财观念方面,我十分欣赏中国孩子。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不少孩子的信用卡严重透支,甚至“负债累累”。中国孩子却相反,他们在理财等方面显得十分理性,崇尚根据实际情况消费,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更是将目光投向了物美价廉的网上商铺,知道花小钱办大事。
(受访者:史密斯(芬兰),大学外教,1955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 李雅琼)
90后爱“财”是没有错的,但我认为爱“财”首先要从学会节俭开始,而浪费现象较普遍地存在于90后学生中。如果一个人都不爱惜人们的劳动成果,怎么谈得上爱“财”呢?因此,爱“财”必须学会从节俭开始,反对浪费。
(受访者:薛谊青,西南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58年6月出生;校媒记者:蒋琰,四川师范大学)
性格三:国际范儿
中国90后的英语说得地道,英文歌曲唱得纯真,与国际同龄人的文化差异也很小。较之60后、70后、80后,他们具备了更开阔的国际视野与更强大的思维能力。90后是现实社会中最“国际化”的一代,他们承载了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崛起的希望与未来。
身边人点评:
相比于其他年代出生的人,90后更新潮、时髦、灵活和开放,他们能更快速接受并适应新鲜事物,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因而他们更容易与国际接轨,更显“国际范儿”。要知道,他们中多数人还在读幼儿园或小学时甚至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接触并学习外文,早早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打交道相对顺畅、文化隔阂较小。虽然90后年龄较小,相对幼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应该会更加理性与成熟。
(受访者:胡友祯,职工,1989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虽然受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等影响,90后与60后、70后相比,国际化条件和基础更加成熟,但要真正能够成为最“国际化”一代,还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尤其是90后的扎实拼搏。国际化并不等于英语化、西化,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需要注意正确处理世界与民族、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既要培养90后的“世界眼光”,也要注意培养“中国之魂”,坚持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受访者:陈宜大,副研究员,1970年出生;校媒记者:林恩文,福建农林大学)
性格四:有自我要团队
在很多人眼里, 90后像是川辣鸡翅劲辣、古怪、自我中心、个性十足。的确,崇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成就自我是他们的信念,但这显然不是他们信念的全部。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充分展现个人风采,而什么时候应该适当收敛锋芒以便更好地融入集体、为整个集体的目标和荣誉而奋斗。
身边人点评:
很多人说我们90后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但我认为这只是少数。一些极端个案被媒体报道后无限放大,造成了社会群体对90后的普遍误读。在我们班上,多数90后都愿意齐心协力,我们在排练晚会节目时,尽管舞蹈动作反复修改,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主动增加时间排练,练好的同学手把手教不会的同学。有时候合作就是这种不需要言语的默契,虽然大家都有个性和自我,但当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义不容辞。
(受访者:黄杰,学生,1992年出生; 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我的孩子和侄子都是90后的,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不太在乎,更关心的是自己喜欢的,喜欢围着电脑在家宅着,让父母操心。90后的自我展现欲很强,当然他们也有表现的能力,对于事物的看法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见解,许多我们认为经典的东西时常被他们颠覆。这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既容易脱离孤立,也可能提出更为有效的方案。我觉得他们还需要去深入了解社会,才能理解团队合作的涵义,只有社会对他们更包容,他们才不至于受那么多的牵扯力。
(受访者:方向昭,教师,1966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莆田学院,林云霞)
我觉得,用“有自我要团队”作为90后的关键词有失偏颇。我接触了几个新来的同事,一方面,90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其耐挫能力较差。他们在团队工作中喜欢展现自我能力,但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容易出现自我为是、夸大其词的现象。他们中的部分人具有合作精神,但从整个群体来看,这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磨练的。
(受访者:肖金发,工程师,1963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工程学院,肖珺)
性格五:反孤独
自称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身上被贴得最多的标签就“自我”、“孤独”、“冷漠”,但90后说:“其实我们自己从来不这么认为。”身为独生子女,他们其实比有兄弟姐妹的人更渴望友情、珍惜友情。他们在交友上从不刻意,更不功利。他们喜欢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而且喜欢有多种类型的伙伴。
身边人点评:
谁又不曾孤独过呢?我们没有理由为90后担心,也没有资格教导他们。90后没经历过政治大战争,没有遇到过经济大波动,他们的大战只是自己的心灵恐慌。他们爱钱、爱玩儿、爱自己、爱自由,小圈子的生活使得他们更加独我,但创新、主见也是他们“孤独”的衍生品。有时“孤独”是和大环境相关的,比如教育体制,比如家庭环境,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心存爱,比如对纯真友谊的珍视……与其忧心,不如祝福!
(受访者:艾维华,唐山晚报记者,197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 孙婧)
90后不是孤独的一代,他们充满爱心,在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他们关爱他人,特别在奥运会、世博会志愿服务上,充分展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现在很多90后都是独生子女,社会的确存在个别90后整天局限在小天地,心扉没有敞开,但是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代人中都有。社会不应对90后有过多的指责。
(受访者:黄旺生,大学教授,1953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农林大学校报 林恩文)
90后是孤独的。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重视自己的孩子,宁愿把他们关在房子里,也不愿让他们走出家门去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渐渐地90后的孩子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回想起我自己的童年,都是和同龄伙伴一起度过的,一起收割稻草、一起嬉戏打闹。而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了,可是他们就像金丝笼里的小鸟看似安逸,其实是孤独的。
(受访者:谢桂华,一位长期在小学工作的普通教师,1958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徐珊珊)
性格六:亲情现代观
爱孩子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娇惯反而会绊住孩子成长的脚步,消解他向上的动力,在关键时刻的支持才能让他体验到逆境中爆发力量的成就感。高质量的两代人关系其实比单方面的父爱母爱更重要。要教会孩子凝视爸爸慈爱的眼睛和感受妈妈温暖的手,少点抱怨、少点恨铁不成钢。
身边人点评:
其实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亲情是什么概念,但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情感。“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每一对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尽管他们的方式可能不合我们的胃口。因此遇到矛盾时,我都和父母好好地谈,力求达到理解和体谅。越长大就越觉得父母真的很不容易。而且,在我看来,不管是出生在什么时代,亲情,对我们而言永远都是世上最难以割舍的美丽。
(受访者:张海星,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医科大学青年通讯社 张美恋)
很多时候,孩子的观念,来源于家庭,与年代无关。我不会拿孩子和别人比较,而是多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我不会只关心他的成功,而更愿意分享他的成长。我希望儿子能多倾听,而不是一味地表现;多历练,而不是躲在父母背后总也长不大。我愿意给孩子一种信念:亲情是相互的分享和支撑,是不变的温暖和力量。
(受访者:于甜,大学教师,197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 孙婧)
有时,社会舆论会给我们扣上帽子,当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孝顺时,却已因为“不孝”成为众矢之的了。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父母长辈依旧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最应该孝顺的人,行动会检验一切。
(受访者:李元,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州大学校报 林典)
亲情一如盛夏徐徐拂面的凉风,寒冬热气腾腾的牛奶,它如影相随,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感动。亲情是寒暑假里兼职回家的小巷路口爸爸熟悉的身影;是学习、工作不顺时姐姐孜孜不倦的开导;是闲暇时听妈妈唠叨唠叨家常;是忙里偷闲地聆听妹妹考试失利遇事不顺……它从我们的祖辈传至父辈,然后又一代接一代地沿袭下去,教会我们如何爱人和“血浓于水”这一真理。
(受访者:高碧清,学生,1990年出生;校媒记者:莆田学院校报 刘春荣)
90后对父母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一方面能意识到父母的辛苦或者父母所做的一切,但另一方面却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提供的一切,很少用一些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或者减轻父母的压力。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90后不善于表达自己,尤其是男生。
(受访者:李荣锴,大学生,9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漳州师范学院青年宣传中心大学生记者团 杨碧双)
娇生惯养的环境让90后养成了很多不好的性格。90后大多爱表现却缺乏倾听的耐心,尤其是亲人的嘱咐唠叨。90后不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不经意间往往会伤害到亲人。90后不善于跟亲人进行交流,他们宁愿对着电脑把自己的心情跟陌生人说,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亲人听。他们不断的追求时尚,在他们内心总是觉得父母的想法落后,思想跟不上潮流。
(受访者:杨蕊蕾,学生,1992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 周晓璇)
在宽松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90后,心中有着自己于亲情独特的坚守。一首《听妈妈的话》唱出的是自己期盼长大以尽孝的心理;一曲《世上最美的歌》更是直接哼出了90后对于亲情的追念。90后的亲情观其实很简单,“爸妈太辛苦,我要赚钱,买好的房子,给爸妈养老”便是他们简单而坚定的想法,亦是他们对于亲情最好的诠释。
(受访者:林颖,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福建师范大学青年通讯社 聂历蓉)
性格七:动漫一代
动漫已经深深嵌入到很多90后的精神结构中。动漫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感动、思考和激励。他们对中国动漫的现状不甚满意,只是不知,当他们成长为动漫制作的生力军时,是否有力量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身边人点评:
我喜欢《阿凡提》,90后喜欢《火影忍者》。我虽没看过《火影忍者》,但猜想它一定有独特之处,也许它能通过奇特的故事,新颖的创意,让孩子们体悟到和书中、电影中同样甚至更为鲜活的道理吧。这种冲击,更生动,更平实。如果动漫能够同时带来休闲和感悟,我想,它就能成为一种成长的理由。
(受访者:王翠红,唐山一中教师,196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孙婧)
性格八:清纯现代观
相较70后,90后是按照科学喂养的温室、大棚、阳光、肥料,一切都是充足的,所以生的也像熟的,好像压根就没有青涩过。但他们依然是清纯的,只是这个清纯不是张艺谋导演心目中的“1975”版,而是2010版。
身边人点评:
在我心里,“清纯”是留给思想单纯、心地清澈的女孩子的词。可现在的90后女孩儿,不像孩子,她们有手机、电脑,穿戴品牌服饰,生长在繁杂世界中,他们见多识广,见怪不怪。清纯也许只是一个时代的名词,包含着青涩、懵懂,甚至是无知和贫瘠。而现在的清纯,已经失去了它成长的养分,却更多与外貌的养眼或者气质上的清新联系在一起。既然“熟”了,又怎能“返老还童”?也许时代走得太快了,我们的思维都跟不上了……
(受访者:何柏青,退休工人,1950年代出生;校媒记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孙婧)
诚然,60后、70后、80后的人们是从青涩走向成熟,他们所经历的困难是90后难以想象的,他们的拼搏精神也是值得尊敬与学习的。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互联网高速扩张的时代,90后接触的世界要比上一辈要广,大量的日剧、韩剧、美剧充斥着网络,90后穿衣打扮、行为方式与上一代不同,那是自然的事情,只要不是过度的模仿,适当的改变又何尝不可呢?
(受访者:薛皓仁,大学生,1989年出生;校媒记者:西安交通大学 徐盼)
性格九:娱乐精神
宣称“我每天可以吃的有限,穿的有限,花的有限,但是开心必须无限”的90后,是娱乐能力超强的一代。在他们眼中,娱乐是天性的释放,是让自己更开心的生活方式。相比我们任何一代人,他们都更加希望 “在娱乐中生活,也在娱乐中学习和成长”。
身边人点评:
其实每个年代的人都期待自己像90后孩子一样活得轻松快乐。90后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可以通过娱乐丰富业余生活。虽然有时候他们看上去很疯很野,但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懂得边玩边学习,比起我们这代人,他们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
(受访者:周伦才,农民,1963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大多数90后不必过多地担忧吃不饱穿不暖,因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慰藉。娱乐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适当娱乐可以自我放松、缓释压力和消解烦恼,但90后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泛娱乐化”现象也值得警惕。
(受访者:况娟,大学生,1990年12月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性格十:爱现
90后有着十足的行动力。他们想做就做,不假思索,喜欢挑战。他们说:“其实,我们不复杂,只需要一个表达的空间。”他们还说:“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给我空间,我就成长。”
身边人点评:
与很多90后一样,我也乐于表现,在适当的场合凸显自己的存在、展示个人的风采。然而,这种举动往往会被老师或其他年长的人误解为过于炫耀而不懂谦虚,甚至被批为不知天高地厚。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不会跟他们犟嘴或急于辩驳。在我看来,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触碰道德底线,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可以想做就做,何必看他人眼色?打败猜疑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行动。我们90后也会默默努力,给自己争气,证明我们并不比别人差。
(受访者:王庆峰,大学生,1991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有人说90后爱表现和炫耀自己,很傲气,但我认为这并非普遍现象。比起往届的大学生,90后虽然更自我一点,但如果真正深入地和他们交往就会发现,他们更容易与老师交心,只要你真心对他们,他们很快就和你亲近起来。很多人没有发自内心对待他们,或与他们接触不多、了解不深才造成这样那样的误解。
(受访者:魏丽艳,大学教师,1977年出生;校媒记者:江西财经大学 周欢)
"90后"的典型特征
1.在熟人面前说个不停,在生人面前一言不发;
2.业余爱好必有一项是睡觉;
3.永远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
4.不问问题,只查谷歌和百度;
5.热衷研究星相运势;
6.电脑里一定有聊天工具;
7.眼镜度数增长飞快;
8.对动漫情有独钟,尤其是日韩动漫;
9.QQ号码等级在一个太阳以上;
10.发短信的速度与宝马Z4有一拼;
11.坐在电脑前可以坐到屁股冒烟;
12.喜欢制定周密的个人计划,然后不执行;
13.没事就喜欢检查手机有没有短信;
14.所有的电器都不看说明书;
15.讨厌父母把自己和别人比较;
16.晚上效率极高;
17.在众人面前放过狂言;
18.喜欢一个人在家;
19.经常早饭午饭合在一起吃;
20.每天,家-学校-家,两点一线;
21.报喜不报忧;
22.不能保证每天刷两次牙;
23.会用火星文;
24.长期喝一个品牌的饮料;
25.至少拥有一个双肩背包;
26.使用最多的称呼是"同学";
27.路过有镜面反射的地方一定会关注一下自己的容貌;
28.至少两周才打扫一次卫生;
29.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儿去了;
30.会一两种方言;
31.喜欢酷的女生或者漂亮的男生;
32.写博,但决不呕心沥血;
33.网友成为朋友,朋友成为网友;
34.可以借书,决不借碟;
35.至少有一个曾经是偶像而现在羞于承认的明星;
36.R&R、R&B、Hip-Hop,至少喜欢一个;
37.可以用拼音打出每个字,但不见得能写出来;
38.少打电话,经常发短信;
39.键盘磨损得很快;
40.彩铃两周一换;
41.拥有一个以上的MP3;
42.不看500字以上的帖子;
43.永远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
44.爱去小店淘宝;
45.对"80后"不屑;
46.喜欢QQ不喜欢MSN;
47.恐龙战队、奥特曼必看过;
48.两分钟经常这样安排:前一分钟是崇拜,后一分钟变成藐视;
49.总想尝试广告里的新产品;
50.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笔。
9、为什么说80 90后的女人很自私呢
谁说的,我遇见的有几个80后的很会做饭诶!炒菜也一流!伺候老人么,只要双方都好的话,因该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