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应有尊重
1、如何尊敬长辈?
和长辈交谈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聆听长辈说的话,在他们说话的时候不要任意打断。在和长辈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用到一些敬语,只有这样才可以正常交流,而且遇到一些情况一定要先遵从长辈的意见,不要和他们有任何言语冲突。
2、很多人说要尊敬长辈,不要打骂长辈,如果长辈做错事,还要不要尊敬?
尊重长辈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能愚孝,做错了事得看事情大小,值得尊敬的自然要尊重,不值得的你还尊重什么
3、为什么要尊重长辈
个人觉得,尊重长辈不仅仅是因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的背后的本质是爱护弱势群体(这也是为什么尊老能和爱幼联系起来),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获赞数最多的答案强调了经验这个词语。当然,这个长辈在你需要帮助的领域有着比你更丰厚的经验的话,是应该值得你去尊敬和讨教的,但这里的尊敬长辈就变成了对强者,对先驱者,对老师的尊敬,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承中华美德,爱护弱势群体。再说一下自己对尊长的理解,个人认为并不是每一个长辈都值得去尊敬,对于那些倚老卖老,或故意碰瓷讹钱的老人,他们身为弱者反而去利用自己弱者的身份来谋取利益,这是比较可耻的行为。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不仗着自己是老人而强压别人一头,扰乱社会安定。 而且我国很多大有贡献,大有作为者都是年长的人,比如钟南山老先生,袁隆平袁老,杨绛先生,很多高校的院士等等。个人理解,写的有点长,谢谢阅览。
4、尊重长辈的礼仪有哪些
一、 在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
对于长辈同样要处处尊敬讲究礼貌。对长辈问候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早起时应问候。如“爷爷您起来了昨晚睡得了吧” 2、放学回家应告知。如“奶奶我放学回来了” 3、离家外出时应告别。如“外婆我要上街一趟很快就回来的您要买点什么东西吗” 4、分离时间较长时应写信或致电问候家中长辈。如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到外地游玩出去的时间比较长的话应记得用合适的方式向家里的爷爷、奶奶问好并望他们多多保重身体。 5、长辈身体不佳或心情不快时应主动慰问劝解并细心照顾。
二、在敬老方面要做到
1、主动关心问候 在家里早晚要主动向长辈问好和问安长辈身体不适应主动照顾要端药送水问寒问暖逢年过节向长辈问候、祝福。 2、听从长辈教诲。 尊敬长辈要孝顺体贴言辞温婉听从长辈的正确教诲不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可同长辈商量心平气和讲道理不与长辈闹对立。 3、分担长辈的忧虑。 孝敬长辈就应该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多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
三 、在对长辈的礼仪上做到“三忌”
1在长辈面前忌“抢”。进餐时不抢先用筷夹菜。 2在长辈面前忌“野”。当长辈说的话不符合实际时切忌失态地说些失礼的话。 3在长辈面前忌妄自尊大。对长辈应谦虚有礼不能直呼其名。正确使用称呼。 比自己父母辈份大的称呼爷爷、奶奶与自己父母同辈但岁数大的称呼伯伯、伯母与自己父母年龄相仿或比父母小的称呼叔叔阿姨。
四、在爱老方面要做到
1、关心长辈的健康。 长辈劳累时应主动帮助或请他们休息要力所能及地承担家务劳动。当长辈情绪不佳时要格外小心谨慎要理解他们的烦躁心情切忌与他们争执。 2、理解长辈。 长辈因为年纪大说话比较唠叨我们做晚辈的不该有厌烦情绪也不应粗暴地打断他 们的絮语要充分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3、体谅父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犯了错误受到父母的批评和责怪时应该耐心听完不顶撞。应该明白他们是出于关心、疼爱的初衷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五、助老方面要做到
1、参与家务劳动。 我们都是家庭的成员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餐后洗碗筷、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家里的卫生接待客人。不要光强调“自己的事自己干”还要强调“家里的事情主动干”。 2、外出乘车、船要主动助老给长辈让路、让座。上下车时扶他们上下车或提拿物品。 3、对左邻右舍的孤寡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尊重和照顾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
5、长辈就一定要尊敬吗
长辈是一定要尊敬的,这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是不值得尊敬的长辈,当然也是可以不用理的。
6、你知道哪些尊敬长辈的礼节?
一、尊敬有加
1.对待长辈,必须尊重有加,处处以礼相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允许自己的言行失敬于长辈。在提及长辈时务必使用尊称。
2.勤问候。每天早上起床后,要主动向长辈问候早安。晚上睡觉前,向长辈道过晚安后再回房休息。无论外出还是回家,都要主动向长辈打招呼。放学之后如果要晚点回家,一定要通知父母,让他们放心。
3.看到长辈回家,应到门前去迎接,主动接递物品。长辈出门前,应送他们到门口并与他们告别。
4.与长辈进餐要有长幼顺序、礼仪分寸。应等长辈入座后,再入座。等长辈先动筷后,自己再动筷。给长辈盛饭时要用双手端碗递送。要把好吃的菜、合长辈口味的菜,摆放在靠近长辈的位置。
5.经常把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的思想状况告诉父母,有想法要主动和父母沟通,重要事项的决定也必须与长辈沟通并听取长辈的意见,征得长辈的许可。
6.坚持和家人共同进餐,尊重长辈的生活习惯,通常应遵守家庭的固定起居时间。
二、处理代沟
长辈与晚辈之间由于年龄差距、经验阅历的不同,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存在差距。要处理好这层关系,晚辈一定要以长辈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体谅长辈,用耐心、体谅、感恩的态度对待长辈。
1.虚心学习
长辈是生活中的智者,所拥有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作为晚辈,一定要善于利用机会虚心向长辈求教,以便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2.听从指教
对于长辈的批评与指点,青少年必须认真倾听,妥善接受。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长辈对晚辈的管教,都是其关爱的具体体现。即便长辈的管教方式有所偏差,也不能因此否定其善意。
3.态度谦恭
当与长辈产生意见分歧时,要照顾长辈的感受,注意行事态度。言辞需温婉,不顶撞长辈。即使受了委屈也不能同长辈对立。
4.语气温和
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无论家中父母长辈多么宠爱你,无论发生了多么让你生气的事,都不可大喊大叫。即便长辈确有不对之处,也不能当众责怪;更不可咄咄逼人,出言不逊,大吵大闹或对长辈不理不睬。
三、发自内心的关心
1.敬爱长辈,不仅要在物质方面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这是子女对长辈最质朴最真挚的情感,却常常被我们忽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衰退,长辈的劳动能力和身体调节能力都会逐步下降。对于长辈的需要,应该尽量予以满足,做到嘘寒问暖,照顾其饮食起居,陪伴治病检查等。而且,还应尽可能地兼顾他们的精神生活,切忌对老人的生活不闻不问,让老人感到寂寞和孤独。
2.遇重大节日,在向同学、朋友送上祝福的同时,不要忘记家中的长辈,也要向家中长辈致以节日的问候。对于不能当面祝福的长辈,可以打电话或发信息问候。
3.要记得家中长辈的生日,并且以会让长辈高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祝福。
4.家中长辈生病时,要悉心照料。端药送水的同时,也应时时加以劝慰和关怀。
5.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长辈分担家务。对于长辈、父母为家庭所作的付出,要懂得表达感恩之情。
7、关于尊重长辈的 家训
尊重长辈的家训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释义]:年老的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释义]: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释义]: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释义]: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释义]: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释义]: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释义]: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释义]: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释义]: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释义]: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释义]: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释义]: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释义]: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1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释义]: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1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释义]: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16、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释义]: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17、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释义]: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18、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释义]: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释义]: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释义]: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