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南对口升学语文试题
1、求安徽省2020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测试卷(10套) 安徽省2020年对口升学语文仿真模拟卷(6套) 参考答案
已经陆续有学校发布招生简章,最好按计划复习功课,多做题练习,抓住最后的机会,不足一个月了。
2、2014年中考题语文的对联题目
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最能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一种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因此,这种题目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今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中的对联题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更是把这一传统的命题方式推向了极致,不但命题形式灵活,而且还与时事结合起来,使得这一传统的题目更焕发了时代的特色.
【试题解析】
一、对联书写题.这种题型是结合拼音考查考生书写能力,所写汉字均是对联.
例1.(2014年甘肃白银市)根据拼音提示,将对联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Shū shān yǒu lù qín wéi jìng,xué hǎi wú yá kǔ zuò zhōu.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拼音写出对联能力.做好本题关键是写汉字时不能出现错字现象,以及同音字或形似字情况的出现.同时在写作时一定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正楷字即可.
【参考答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补写对联题.这种题是在所给的对联上填上所空缺的字,使对联相对.
例2.(2014年北京市)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忧 乐 八百里大湖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进行补写能力.这里我们根据对联上下联要相对,上联空缺的字我们可以依据下联填写,上联的“来”“往”是一对反义词,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对上联填写“乐”“忧”,下联所补写的,我们可以结合上联去思考,上联的“老范一千年”是主谓短语,下联也可以结合对联的大体意思补写一个主谓短语,“大湖八百里”即可.
【参考答案】 B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结构相对应.
三、情境对联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定的情境,让考生根据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对出下联或上联.
例3.(2014年吉林省)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级开展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毕业季·编写留言册”环节中,编委们设置了属对专栏.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长亭外挥手别知己,下联: .
【解析】 做好本题,考生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根据对联出句和对句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对照上联,从题目设定的情景中选取或组织词性相同的词语,对出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古道边伤心忆故人.
四、古诗对联题.这类题目是依据古诗的名句来应对上联或下联的.
例4.(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 ”应征.
【解析】 本题命题非常新颖,既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又考查古诗默写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考生在针对《沁园春·雪》中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名句,进行填写,填写时同样也思考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参考答案】 江山如此多娇.
五、赏析对联题.该题是考查考生对对联内涵意思的理解,写出对对联的理解能力.
例5.(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下面是三副红砖古厝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副,谈谈你对它内涵的理解.
①族本中郎派,家承学士风
②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内容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首先结合对,抓住对联的主要内容去理解,对联①考生为人“宦官显赫”“家风儒雅”思考;对联②考生为人“个人修养”去理解;对联③围绕“胸襟”“志趣”去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 ①上联表明古厝主人祖上是官宦人家,家族显赫,下联表明古厝主人是书香门第,家风儒雅.②上联的“室雅”和下联的“花香”都表明古厝主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注重个人修养,志趣高雅.③上联体现古厝主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下联体现其至大至刚的浩然志趣.
六、对联组合题.本类题目是让考生在给定的备选词语组合选择恰当的词语,结合对联特点重新组合,把对联补充完整.
例6.(201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走进一个宁静的乡村,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古朴而又充满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气息.遗憾的是寨门上的对联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只留下上下联的上半部分,请你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运用所学对联知识补全对联,
扮靓 铺就 乡村 道路 康庄 美丽
上联:勤劳和汗水 下联:智慧与真情
【解析】 本题是考查考生,依据备选词语重新组合补全对联能力.做好本题首先了解题干的的内容,然后考生在结合对联,研究备选词语的词性,依据对联的词性和字数的特点进行排列组合,做好词性相对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铺就康庄道路 靓扮美丽乡村.
七、名著对联题.该题是结合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中的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能力.
例7.(2014年辽宁省大连市)有一位同学,读了《水浒》之后,写了一副对联,请判断对联说的是哪个人物,并概述对联中提及的一个情节.(不超出所给字格)
对联:打山门拔杨柳洒家自洒,闻潮信圆六和吾身非吾
人物: 情节概述:
【解析】 本题依据名著考查考生对对联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本题首先分析对联中的人物,弄清楚该人物是谁,了解该人物的先关故事情节.结合上联看所写的人物的鲁达(鲁提辖、花和尚),然后我们在思考其人物的主要事件,及打山门、倒拔垂杨柳、闻潮信圆六和等.做题时主要不要写错字,故事情节的概况要凝练.
【参考答案】人物:鲁智深情节概述:打山门: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打坏门前金刚,被长老打发到大相国寺.拔杨柳: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与泼皮饮酒,嫌树上老鸦吵闹,倒拔垂杨柳(绿杨),泼皮拜倒在地.闻潮信圆六和:鲁智深在六和寺夜闻钱塘江潮信,想起师父偈语,便在椅子上坐化.
【对法指要】
写对联其实是仿句题的一种形式,可理解为仿写对偶句.一般来说,中考试题没有在语言的平仄等方面作更高的要求,只要符合宽对即可.因此,只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就能在中考时从容应对.
首先,了解对联的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符,意义相关,节奏相合,平仄相协.
其次,注重平时积累.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关注一些佳联,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诗联.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就是课本中涉及的.
最后,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切实可行的技巧.如“拆分法”,即把一联分成若干个词组一一作对,再合起来,就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试题演练】
1.(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忠厚传家久.
下联:诗书继世 .
2.(2014年内蒙古包头市)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⑴假日,小张来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小岛.这里曾经一片荒芜,人迹罕至,可如今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他不由得吟出了“碧岛增绿树绿增岛碧”,可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了介绍长白山的风光片,说长白山原本叫白山,只因这里气候寒冷,经常下雪,山上积雪不化而得名.听到这里,小张脑海中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
⑵上联:今日称雄考场,谁拔头筹?下联:
3.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对联很精妙.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
A.相 B.自 C.急 D.少
4.(2014年贵州省遵义市)大赛现场要挂一幅对联.请根据你学过的对偶知识,拟写一幅对联.
上联:
下联:
5.(2014年湖北省潜江、天门、仙桃市)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补写对联.
上联:扬家风,继优良传统 .
下联:
6.(2014年山东省莱芜市)假如你校将在山东省旅游网站用对联的形式发一条微博宣传推介莱芜,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上联:房干山上观流泉瀑布品山珍野味,嬴牟风景果然好.
下联:
7.(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某市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对沈阳发展的赞叹之情.下面是他写的上联,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补写下联.
上联:昔日古都融古韵.
下联:
8.(2014年福建省龙岩市)老师想用一幅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9.(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将于今年9月在娄底举行.红山学校九年级5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筹备委员会对省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活动.他们根据“突出娄底特色,彰显湖南亮点”的要求,用对联的形式已拟出了主题口号的上句,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拟出下句.
上句:展娄底青春风采.
下句:
10.(2014年广西省梧州市) 热爱传承祖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把对联送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
上联:汉字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下联:
11.(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下联:宅家中聚网友
【参考答案】
1.长(“远”等)2.示例:⑴白山落雪花雪落山白(或:白山添白雪白添山白).⑵[他年]尽忠(华夏>,我绘宏图.3. B4.示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5. 示例:树正气,建和谐社区;育英才,享幸福生活.6.示例:雪野湖中赏水光潋滟听渔舟晚唱,莱芜大地就是美7. 示例:今朝新城谱新篇8.身教 家风9.示例:显(扬)湖湘热血精神10. 示例①现代科技异彩纷呈.示例②虚拟社区畅所欲言.示例③网络科技趣味横生.
3、湖南岳阳语文卷
湖南省岳阳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文章尾部可下载)湖南省岳阳市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温馨提示: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及运用(28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2分)A、雏形(chú)葱茏(nòng)滑稽(jī)玲珑剔透(tī)B、磐石(pán)祈祷(dǎo迭起(dié)义愤填膺(yīng)C、归咎(jiù)濯洗(zhuò)眷念(juàn)风雨载途(zài)D、禁锢(gù)亵渎(xiè)阔绰(chuó)广袤无垠(yī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鄙夷颓唐断璧残垣吹毛求疵B、拮据驱除顾名思意怀古伤今C、轩榭妖饶骇人听闻怡然自得D、簇新诓骗山崩地裂遮天蔽日3、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1)天时不如地利,。(《两章》(2)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5)孔子说过的“,。”精辟地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十则》(6)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的愿望得以实现。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B、在农村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发展操作造成用电事故。C、岳阳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D、拓展的岳阳楼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岳阳歌手谭圳公交车上斗扒手的事迹经报道后,其见义勇为的行为受到广大市民的交中称赞。这位经常有歌声讴歌秀美家乡的歌手,。A、体现了维护正义的正气、见义勇为的勇义和大仁大义的义气。B、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又唱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正气之歌。C、肩负起了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D、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用正义的力量荡涤了邪气。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通过卫星发射、“神舟”上天、新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个成就,使我们对航天事业的守望者们肃然起敬。B、全长1068.6公里的武广高速在工程上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并使广州至武汉的铁路运行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不到3小时左右。C、回眸60年的发展历程,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倍感自豪,无不为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由衷赞叹。D、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7、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需要巨人的社会,为此写作了《》,叙述、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分)8、综合性学习。上海节博会涌现的诸多材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素材,请你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参与以下活动。(8分)(1)李欣同学收集了一些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对联,请帮他判别:A项是题在中国省的场馆,B项是题在中国省的场馆。(2分)A、上联:竹韵悠悠湘江竹笛尖栖蝶下联:桃容楚楚闹市桃花洞隐尘B、上联:书生志满怀孔孟之乡立志下联:齐鲁青难了文明之树长青(2)下面三则材料都来自上海世博会,请就其共同点提炼出一条信息。(3分)材料一:世博园区内布设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试验网,是世界上第一张基于此项技术的4G试验网,通过这一世界领先移动通信技术,参观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即时进行大流量的视频传输、网络下载等。材料二:“电子标签”技术为手持门票的参观者带来惊喜。世博会的数千万张门票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电子标签”技术,人均通过世博园区入口闸机时间不超过20秒。材料三: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各展览国带来了大量的最新科技成果。以色列馆展出一种黄豆般大小的胶囊,人吃下去就可以通过“人体漫游”方式完成一次无痛苦的体检。你提炼的信息是:(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台湾商人、统振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敦仁,八年前到上海考察投资环境,返台当日,下出租车后发现,装有钱包、机票、证件的公文包遗落在车上。在他心急如焚的时候,出租车司机送回了公文包并谢绝了他的红包。陈敦仁当即决定在上海投资。当时,飞机快要起飞了,陈敦仁来不及询问这位司机的姓名。八年里,他不忘打探这位司机的下落,直至今年终于找到了这位司机——已成为上海世博会出租车司机的姚建忠。5月24日,陈敦仁趁着到上海看世博会的机会,亲自向姚建忠道谢,并向他赠送了一面锦旗。①请你揣摩陈敦仁先生的内心活动,把他向姚建忠道谢时可能说的话写下来。(1分)②请帮陈敦仁先生拟定锦旗上的题词。(字数:4—10个)(2分)二、阅读(42分)(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9、(1)这首诗以“”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2分)(2)请你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分)(二)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案牍之劳形()11、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不胜受恩/感激B、今齐地方/千里B、朔气传/金柝D、水/不在深12、翻译(2分)孔子云:何陋之有?1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2分)(三)君山斑竹①君山岛的面积还不到1平方千米,可上面却生长着许多珍稀的竹子,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斑竹了。②斑竹高5到10米,直径只有3到5厘米,翠绿的竹竿上长着大大小小黑紫色的斑点,像极了点点泪痕。③就因为这泪痕一样的斑点,斑竹有着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9条恶龙,经常危害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舜帝,决心去为民除害。④舜帝一走就杳无音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便跋山涉水,去九嶷山寻找舜帝。途经君山,得知舜帝杀死了恶龙,帮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自己却活活累死了。⑤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抱头痛哭,一直哭了9天9夜,然后双双投水追随舜帝而去。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便显现出了点点泪痕。因为娥皇和女英又叫湘妃,所以这满身泪痕的竹子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湘妃竹。⑥湘妃竹一年要发两次竹笋。第一次是在4、5月间,那时候竹笋都从母竹周围钻出来,就像一群孩子围在妈妈身边,所以人称“孝儿敬母”。等竹笋脱掉它的笋衣时,你会发现它浑身油光闪亮,根本就没有斑点。可几个月后,湘妃竹的身上便开始出现紫斑了。9月以后,第二次竹笋又发出来了,不过这次它们不再是围着母竹,而是从母竹中间钻出来,当地百姓把这叫做“慈母护儿”。⑦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竹子刚脱去笋衣时没有斑,长大了都长出斑来了呢?植物学家说,其实,斑竹身上那些斑点是因为一种虎斑菌腐蚀幼竹造成的。竹笋期还看不出来,等竹子稍微大一点,这种腐蚀的结果就显出来了。⑧说正数也奇怪,如果把斑竹移栽到别的地方,它身上的斑点就会慢慢褪下去。可如果把湘妃竹移回君山岛,斑点又会重新出现。可见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大有关系。(文/萧湘)14、请在选文第2段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2分)15、句子“湘妃竹身上的斑点和它生长的土壤大有关系。”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6、假如你是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斑竹的神奇,请从文中采集两条信息,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出来。(2分)(四)态度创造快乐①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么祥和兴奋。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②“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③“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④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⑤“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⑥看来,快乐与态度的确存在着某种关联。⑦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可沈从文毫不在意,他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⑧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把多雨泥泞的咸宁描述成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⑨“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⑩由此可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文/韩如意)17、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观点是什么?(2分)18、文章开篇讲了一个故事,请分析其作用。(2分)19、请结合全文说说第八段中加点部分“荷花的芬芳”的含义。(2分)20、下面这段话也是就“态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请联系上文,用简明的语言谈谈它们对你人生的启示。(2分)【链接材料】一个人是一首曲,当你播放迪斯科的时候,身边的人会随你跳舞;但当你播放哀乐的时候,身边的人只会随你流泪。一个人是一团火,可点燃身边的柴;但一个人也可能是块冰,会冷却身边的炭。(五)军号声声①“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②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③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④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一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⑤擦完后,他就把铜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眯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⑥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⑦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⑧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⑨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⑩他生气地把手一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⑾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⑿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⒀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⒁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⒂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⒃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文/高军,有删改)21、联系全文思考,标题“军号声声”有什么含义?(2分)22、从全文看,③—⑾段记叙的顺序是,其作用是(3分)23、“我”小时候,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而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把军号,为什么能听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24、第⒀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25、比较下列两个句子,揣摩一下为什么选文第⒀段采用B句。(2分)A、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军号声。B、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26、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写了老人与军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周围几个老人的表现?(2分)三、作文(50分,其中书写占5分)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我们题二:谢谢你,教会我(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不得抄袭,(4)文体(诗歌除外)自选。
4、2019年河南对口升学语文考试试题
第一题:
答案:
第二题:
答案:
第三题:
答案:
第四题:
答案:
第五题:
答案:B。
主要考察的是《雁门太守行》的知识点:
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第二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5、对口升学语文基本文章有哪些
对口升学语文基本文章有《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等。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我的母亲》作者老舍,字舍予,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语言艺术大师。《好雪片片》作者林清玄,笔名秦情,台湾当代重要作家。
6、教师对口升学试题考试考什么
教师对口升学试题考试如下。
1、对口升学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
2、音乐类,美术类2个专业门类的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英语和相应的艺术类专业。
7、2018年湖南对口升学语文答案?
可以找2018学校对口升学模拟题来参考一下,对口升学往年试题目前都没有透露,一般都是公布考纲而已的~~
8、对口单招一点通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答案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考察的是《沁园春·长沙》的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