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聖誕節都吃些什麼
1、西方聖誕節吃什麼食物
聖誕吃的食物如下所示:
1、姜餅。姜餅是用蜂蜜、蜜餞果皮、生薑、杏仁、紅糖以及香辛料製作成的一種餅干,在聖誕節的時候歐洲有很多國家都喜歡吃薑餅,姜餅會做成各種與聖誕節有關的圖案,比如聖誕老爺爺的頭像,聖誕樹、聖誕襪等等。
2、布丁。
3、火腿腸。
4、喝紅酒。
5、聖誕蛋糕。
6、聖誕三文魚。
2、聖誕節都吃什麼?
在加拿大的聖誕晚餐,與它的殖民祖先英格蘭以及鄰居美國,有許多相近之處。
傳統的聖誕節晚餐特色有填餡火雞(調味)、馬鈴薯泥、肉湯濃汁、蔓越橘醬、蔬菜及作為甜點的葡萄乾布丁。蛋酒,是一種牛奶為底混合蛋汁、砂糖等的飲料,通常會加以酒類調配,在節日時分也很受歡迎。
其它的聖誕節餐點包括奶油餡塔和奶油酥餅,依傳統都會在節日前烤好,用於招待各種聖誕節與新年派對時造訪的朋友,以及聖誕節當天。
在丹麥,傳統的聖誕節餐點在平安夜置辦,內容為烤豬、烤鵝或烤鴨三者擇一。其伴以馬鈴薯、紫色包心菜與大量的濃湯肉汁。
其後的甜點為米糕布丁,通常會把一顆杏仁藏在裡面,幸運發現的人可獲頒杏仁禮盒之類的禮物。傳統的聖誕節飲品是格羅格甜酒和特別為當季釀造的傳統聖誕啤酒,這些酒類的酒精濃度通常都偏低.
3、西方國家過聖誕節吃什麼?
西方國家過聖誕節吃火雞、樹干蛋糕、杏仁布丁、姜餅等食物。
1、火雞
一般英國家庭都喜愛自行烹調火雞,將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塞進十來磅的火雞肚子里,再在表層抹上多種香料,然後才放入焗爐烤。
2、樹干蛋糕
樹干似的蛋糕(Buchedenoel)是著名的法國聖誕美食。
還未發明電力以前,法國人以一棵好柴作為聖誕禮物。
法國人天性浪漫,連美食的起緣也浪漫過人:從前有一個買不起聖誕禮物的年青人,在森林撿了一段木頭送給情人,不但贏得芳心,而且從此平步青雲。
因此,樹干蛋糕也成為祝願來年好運的象徵。
3、杏仁布丁
西方當聖誕晚餐開始時,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誰將是來年運氣最好的一個人,通常大人們會將這枚杏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里讓他們高興。
4、姜餅
德國最著名的聖誕食品是姜餅(Lebkuchen),是一種介乎於蛋糕與餅干之間的小點。
傳統的姜餅,以蜂蜜、胡椒粒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姜餅經過改良,外面灑上一層糖霜,不但口感豐富,外型也相當討好。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系。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
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
據《聖經》記載,來自東方三博士在耶穌降生的時候贈送禮物——黃金,乳香,沒葯,朝拜耶穌,表示對這位人類救主的尊榮。
這就是聖誕老人為兒童贈送禮品習俗的由來。英國孩子在聖誕前夕把長筒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聖誕老人晚上會騎著麋鹿從大煙囪爬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法國的孩子把鞋放在門口,讓聖嬰來時把禮物放在鞋裡面。
公歷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
聖誕節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中國過春節。
4、英國人聖誕節吃什麼食物?
聖誕節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節日,在中國可能目前沒有太多的家庭重視,可重視的家庭也不少。很多國家都會過聖誕節,而不同的國家會有自己的一些習慣以及風俗。那麼你知道英國人聖誕節會吃什麼來過節嗎?
英國的聖誕大餐極其豐富,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乾果餡餅等。據說吃聖誕火雞這個習俗,已有300多年歷史。一般英國家庭都喜愛自行烹調火雞,將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塞進十來磅的火雞肚子里,再在表層抹上多種香料,然後才放入焗爐烤。傳統的聖誕布丁非常甜,吃一小角已心滿意足了!聖誕布丁亦是傳統食品。
烹調時,全家人都會參與,象徵團聚、和諧,並會在攪拌面團時許願,據說需以順時針方向攪,轉錯方向便不吉利。最後藏入一枚硬幣,誰吃到便獲得一年好運!
在英國的傳統中,聖誕節的主菜必須是一個烤制的禽類。在很久很久以前,其實英村人聖誕節都是吃烤鵝的。然而,在十六世紀,火雞傳入了英國,成功替代了鵝成為了聖誕節每家每戶必吃的食物。如果說一頓聖誕大餐沒有了烤火雞,那麼對很多人來說就不算過了聖誕節,可見烤火雞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了。
17世紀被英國人發明的蛋奶酒,可以說是最具有聖誕氣息的飲料了。因為製作蛋奶酒需要新鮮的牛奶和白蘭地來沖調,可是那個年代又沒有冰箱來冷凍和保鮮,只有農場主和有錢人才能購得鮮牛奶來調制蛋奶酒。除了用白蘭地做底,根據不同人的口味,也可以用其他烈性酒作Eggnog的底酒。在美國的話,為了討女生的歡心,很多人喜歡用朗姆酒Rum做底酒,所以美式Eggnog甜味會更濃一點。
熱紅酒是歐洲一種非常傳統的熱飲,最先從德國流傳起來,在聖誕前後為人們所飲用。這種酒不光在聖誕集市有出售,很多歐洲人也會在家自己製作。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在家悠悠地喝著熱紅酒,聊著這一年經歷的事兒,絕對是一件無比溫暖的事兒。柔和的酒香和微甜的酒味,融入口中,愈品愈濃。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5、美國人聖誕節吃什麼
美國人聖誕節吃火雞、姜餅、布丁、樹根蛋糕。
在美國,聖誕晚宴極為豐盛.種種美食,色香味形俱備,令人大快朵頤,所以聖誕晚宴又叫聖誕大餐。在餐桌上,黃色圈狀的鮮橙片預示著美好的祝願。玫瑰、核桃、桂皮和顏色鮮艷的水果,是聖誕節傳統的桌上飾品。 聖誕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烤火雞。在西方人眼裡,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是聖誕晚宴。
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聖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整頭烤乳豬,英美等國的人們還喜歡在豬嘴裡放上一隻蘋果。這個習慣可能源於一些較大的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後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聖誕請客時也紛紛效仿。
晚餐後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後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在美國,聖誕大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6、聖誕節時,美國吃什麼,英國吃什麼?
聖誕晚宴極為豐盛.種種美食,色香味形俱備,令人大快朵頤,所以聖誕晚宴又叫聖誕大餐。
在餐桌上,黃色圈狀的鮮橙片預示著美好的祝願。玫瑰、核桃、桂皮和顏色鮮艷的水果,是聖誕節傳統的桌上飾品。
聖誕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烤火雞。在西方人眼裡,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是聖誕晚宴。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聖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整頭烤乳豬,英美等國的人們還喜歡在豬嘴裡放上一隻蘋果。這個習慣可能源於一些較大的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後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聖誕請客時也紛紛效仿。
晚餐後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後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
在美國,聖誕大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聖誕布丁+聖誕蛋糕
英國人對一日三餐都有不同要求:早餐要飽、午餐要簡單、晚餐要食得好,所以,他們的晚餐通常預備得最為豐富,絕不會敷衍了事。到了每年最大的節慶——聖誕節,一頓極其豐盛、度身定做的聖誕大餐是標準的過節儀式,一家人會圍在餐桌旁邊,一邊享用美酒佳餚,一邊互相祝賀聊天,氣氛令人暖到入心。
聖誕布丁Christmas-Pudding,源於傳統的聖誕食物牛奶麥粥及乾果布丁。傳統習俗是在聖誕前一個月就開始製作布丁,而製作過程中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參與,象徵著團結和諧之意,而且每人都要負責攪拌一下面團,在攪拌時會默默許下一個願望,最後就在面團中藏入一枚硬幣,如果幸運地吃到這枚硬幣,就會有一整年的好運氣。
聖誕蛋糕ChristmasCake是一種餐後點心,是用乾果、杏仁蛋白等做成,表面裹有一層雪白的糖粉,味道帶甜,口感較實,有些人會在聖誕蛋糕上塗上奶油或果醬,甚至寫成「聖誕快樂」的字樣,食用時有人會喜歡在蛋糕四周插上特製的聖誕蠟燭,蠟燭的形狀細小精緻,只有兩三四寸長,色彩繽紛,點燃之後由主人吹熄,然後切成一片片與家人享用,並作為聖誕大餐的完滿結束。
7、聖誕節英國人吃什麼呢?
英國的聖誕大餐極其豐富,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乾果餡餅等。據說吃聖誕火雞這個習俗,已有300多年歷史。一般英國家庭都喜愛自行烹調火雞,將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塞進十來磅的火雞肚子里,再在表層抹上多種香料,然後才放入焗爐烤。傳統的聖誕布丁非常甜,吃一小角已心滿意足了!聖誕布丁亦是傳統食品。
烹調時,全家人都會參與,象徵團聚、和諧,並會在攪拌面團時許願,據說需以順時針方向攪,轉錯方向便不吉利。最後藏入一枚硬幣,誰吃到便獲得一年好運!
8、傳說中的聖誕大餐都吃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把宗教性的節日稱為「喘息的時刻」,而一位早期的希臘基督徒則認為:「過節沒有別的,就是歡樂。」喘息也好,歡樂也罷,大凡過年過節,人們都離不了吃吃喝喝。國人如此,外國人也概莫能外。譬如說,按照我們的傳統習俗,過春節時,農村人一般要殺豬宰羊,置辦酒席;西方人過聖誕節,同樣講究在聖誕夜准備一頓豐盛的大餐,同樣是大魚、大肉、大酒,「吃吃喝喝過大年」。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慶祝聖嬰耶穌基督降臨人間的節日,是西方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慶之一。聖誕大餐的習俗則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那時的人們用一個從12 月17 日開始、長達一周的祭餐來歡宴農神——地球的主宰者。後來,羅馬人的尼凱爾教會則把一年一度的「農神祭宴」改為聖誕節,流傳至今,並在歐美國家形成了異彩紛呈的聖餐食俗。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
國人平時大多省吃儉用,在吃喝上不甚講究;逢年過節,卻總免不了要揮霍一番,特別是在吃喝上,一定要「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與我們的年夜飯一樣,西方人的「年夜飯」——傳統的聖誕大餐也離不開酒和肉。
最初,歐洲人過聖誕節時講究吃烤豬、烤火腿。這是因為,在天主教國家的傳統里,豬象徵著富裕。在靠天吃飯的年代,物質匱乏,食物短缺,餓肚子自然是常有的事情;而在過年的時候享受一頓可以「大塊吃肉」的晚宴,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
提到聖誕大餐中的食物,許多人的腦海里頭一個浮現出的就是火雞。沒錯,如今,聖誕大餐中最經典的菜品是火雞,它不僅可以供人大快朵頤,而且也作為餐桌中央的應景點綴;但那是後來的事情了。
據說,在1620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的普里茅斯山。由於當時那裡除了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的火雞外,幾乎沒有別的食物,於是,他們只好烤火雞過節。也有人說,歐洲人最初喜歡吃烤鵝,但後來移民到美洲後,沒有適宜的條件養鵝,於是才吃火雞。這些美洲大陸的新移民發現,火雞不僅比鵝好吃,而且很容易得到。於是,烤火雞便逐漸成為他們在聖誕節等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的菜式。不管怎樣,火雞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西方人的青睞。聖誕節吃火雞從此延續下來,成為一種傳統習俗。雖然感恩節火雞更加有名一些,但慶祝聖誕節的大餐上也是需要一隻火雞的。如今,在西方的聖誕大餐里,火雞這道主菜就如同我們年夜飯中的雞與魚一樣,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而且是全家人團聚一起享用大餐的象徵。
或許有人以為,烤火雞十分簡單,只要把火雞抹上油,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吃了。其實沒那麼簡單,聖誕火雞的口感與雞肉的部位、燒制時間及火候掌握、調料優劣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一道好的聖誕火雞大菜一定是表面金黃、內里鮮嫩,吃起來外香內滑,既解饞,又不至於太油膩。在許多國家,聖誕大餐上的火雞肚子裡面被塞滿了各種餡料。一般英國家庭都喜愛自行烹調火雞,將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塞進火雞肚子里,再在表層抹上多種香料,然後放入焗爐烤。英國的許多超市就提供火雞餡料填裝服務。吃火雞時,還要准備配菜,如燉孢子甘藍或是一些根類蔬菜。聖誕火雞除了單獨成菜外,還可與魚、牛肉和菌類相配,烹製成聖誕火雞配比目魚、聖誕火雞配鱈魚、火雞什菌湯、聖誕火雞配牛排等,搭配不同,口感各異。
既然是「大塊吃肉」,那就免不了要「大碗喝酒」。除了豐盛的肉類食物,西方人的聖誕大餐一般還要有紅酒。在基督教的教義里,紅酒象徵著耶穌的血。耶穌替人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應該被紀念的。
相傳最古老的聖誕節風俗就已經和酒有關。人們在一個如同鍋一般大小的祝賀杯里加入蘋果汁、白蘭地、麥酒和其他香料,然後把這只盛滿酒的杯子懸掛在以榆樹枝堆積成的火堆上,以保持酒的溫度。
到了後來,或許是人們越來越怕麻煩,就把聖誕大餐上的酒換成了紅葡萄酒。聖誕大餐中的紅酒有特殊喝法:在酒中加入紅糖、橘皮、橘肉、葡萄乾等作料;然後,在火上一邊加溫一邊攪拌(不可開鍋);最後,淋上一點兒伏特加。起鍋之後,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
品類豐富 花樣多多
除了酒肉,聖誕大餐上的獨特美食還有許多,可謂豐富多彩,各具特色。
德國最著名的聖誕食品是姜餅。這是一種介乎於蛋糕與餅干之間的小甜點。傳統的姜餅以蜂蜜、胡椒粒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現在的姜餅都經過改良,外面灑上一層糖霜,不但口感豐富,外型也相當討巧。這種聖誕食品歷史悠久,大約在中世紀的時候就出現了。姜餅會被做成小人兒的樣子或者姜餅屋。據說,姜餅屋的形狀來源於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兩個善人用姜餅做的屋子招待飢餓的流浪兒)。德國紐倫堡的姜餅很有名。姜餅從德國流行開來,如今已出現在許多國家的聖誕大餐中。
聖誕蛋糕則是歐美許多國家的聖誕大餐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點。聖誕蛋糕從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開始流行,其主體類似胡蘿卜蛋糕,內有各種堅果和果乾;不同的是,蛋糕表面會有一層杏仁糖衣或者糖霜。
在英國人的聖誕大餐中,還會出現另一種甜食——派,也就是一種裝了餡的炸餅。聖誕派的裡面是甜的果醬餡,還有葡萄乾、甜陳皮、蘋果乾、藍莓醬等……還會有肉桂和糖,表面是星型裝飾。如今,每逢聖誕節,英國一些超市裡會有現成的派皮和餡料半成品出售,供顧客在合家團聚時一起做聖誕派用。
英國人發明的另一種聖誕美食——聖誕布丁,與聖誕蛋糕有異曲同工之妙。聖誕布丁源於傳統聖誕美食牛奶麥粥和乾果布丁;因此,聖誕布丁的成分中雖然沒有梅子,但也被稱為乾果布丁,成為聖誕大餐中的一員。聖誕布丁浸泡有白蘭地酒,因此可以點燃,熱著吃。有的聖誕布丁里還有巧克力醬、甜的餡料和堅果。在英國,每到聖誕節前夕,許多家庭都會全家人參與,大家齊心協力,共同製作一個聖誕布丁,以象徵家庭和諧。每個人在攪拌一下面團時,都會默默許下一個心願;最後,還會在布丁里放一枚硬幣,吃到的就是幸運兒啦。
樹干蛋糕是法國人聖誕大餐中的著名美食,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樹干狀的蛋糕。它的裡面是海綿蛋糕,外面用巧克力或者咖啡奶油來模仿樹乾的樣子。令人稱絕的是,這種樹干蛋糕裡面的蛋糕、糖霜和奶油也捲成年輪的樣子,可以橫著切開。據說,在電發明之前,法國人習慣以一捆好柴作為聖誕節禮物。法國人天性浪漫,連美食的起緣也浪漫過人:從前有一個買不起聖誕禮物的年青人,在森林撿了一段木頭送給情人,不但贏得芳心,而且從此平步青雲。因此,樹干蛋糕也成為祝願來年好運的象徵。
蛋酒是加拿大聖誕大餐中一種頗為獨特的飲料,它的原料以牛奶為主,混合了蛋汁和砂糖,並通常會加以酒類調配。
在美國,頗具美洲特色的玉米粥則是聖誕大餐上一道獨一無二的美食。
和而不同 風格各異
聖誕節起初的地理范圍主要限於歐洲國家;如今,聖誕節早已沖破地域限制,成為一個跨地域、跨文明、普世化的世界性節日。由於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存在不同的風俗習慣,所以,各地的聖誕大餐不可避免地要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可謂「和而不同,風格各異」。
英國人的聖誕大餐一般都很豐盛。通常,餐前先來杯香檳或者是雪莉酒,開胃菜也許是熏鮭魚;接著就是大排場的主萊和烤火雞,裡面塞滿了荔枝、麵包醬,上面堆滿各種配料,如腌鹹肉和各種蔬萊;吃完之後,再來道布丁;最後,還有各式乳酪,再配上一杯紅葡萄酒。
法國人的聖誕晚餐和英國人相比幾乎沒什麼兩樣,只不過在食材上有一些差別而已。一般來說,法國人喜歡吃火雞,還喜歡吃海鮮。在聖誕大餐上,一般還會備有鵝肝醬。酒,則一般是一種叫「芬塞爾」的、味道很甜的白葡萄酒。浪漫的法國人認為,為了來年交好運,在聖誕餐宴上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裡的余酒喝個精光。
德國人也相當重視聖誕節,人們會趕在平安夜之前回到家裡吃飯,就好像中國人在除夕夜之前回家吃年夜飯一樣。與英、法等國相比,德國人的聖誕餐桌上所擺的食物有所不同。德國人聖誕晚餐的主食是烤整鵝,他們會在鵝肚子裡面填滿用果類和蔬菜混成的餡。主菜通常是跟青菜和馬鈴薯一起吃。二戰後,由於受英美影響,德國人也逐漸開始在聖誕餐宴上吃火雞;但各地還奉行自己的地方聖菜,如北西里西亞人吃鯉魚、馬鈴薯和酸菜。
波蘭人的聖誕大餐則講究雅趣遺風。聖誕節前夕,在波蘭叫「星節」。這天白天,人們粒米不進,為晚上的聖餐做准備。當平安夜的第一顆星星露面時,波蘭人才開筵。在筵席上,要給基督留一席之地。無論是家庭,還是飯店、酒館,都用燒火雞、燒鵝做聖菜,並配上一些水果。當人們用餐完畢時,悠揚的聖誕頌歌隨之響起。
在葡萄牙各地,流傳著朴實原始的聖誕大餐。葡萄牙人喜歡吃鱈魚,他們的鱈魚烹飪技法多得不得了;不過,到了平安夜,人們選擇一種最沒味道的原始方法來煮鱈魚,即把鱈魚和馬鈴薯、白菜一起熱煮。聖誕節當天,他們則吃火雞以及布丁、蛋糕等甜點。
義大利人虔誠地繼承著「農神祭宴」的傳統。在聖誕節前夕,豐富的家庭聖餐是這樣安排的:第一道菜是烤火雞等;第二道菜常常是PASATA,這是一種用麵粉做的食品;第三道菜一般來說是肉、魚和蔬菜。義大利聖餐中的魚和肉烹調方法有炒、烤、燒。人們最愛吃牛肉、火雞肉,還吃馬肉、鹿肉和野兔肉。第三道菜吃完後,一般來說是吃水果。這是義大利人特殊的習慣;但也有許多義大利人有著聖誕節吃素食的傳統習慣。盡管他們不吃肉,鱈魚倒能在餐桌上大行其道。他們還吃用蝦、烏賊和貝類製作的魚肉沙拉,吃胡瓜魚、鰻魚以及用堅果製成的醬。
在瑞典,由於聖誕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許多人都會絞盡腦汁准備一年中至高無上的聖誕大餐,甚至不惜采買那些昂貴和罕見的食材。從12 月1 日開始,不少瑞典人就開始布置起來:在櫥窗里掛上艷麗的星狀裝飾物,擺上紅色的蠟燭;有的人家還要換上與往日不同的聖誕節窗簾。講究的餐宴要在聖誕節前夕進行,傳統的聖餐膳食是鱈魚乾和米粥,熏鱈魚、醋漬鱈魚、腌鱈魚丁都很有名。代表性的吃法是在一張大餐桌上擺出幾十種菜,大家按自己的喜好分取。
丹麥人的聖誕大餐一般是烤豬、烤鵝或烤鴨三者擇一,伴以馬鈴薯、甘藍與濃湯肉汁。在丹麥,當聖誕晚餐開始時,人們要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開始吃別的東西。如果誰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誰將是來年運氣最好的一個人。通常情況下,大人們會將這枚杏仁放在家中最小的孩子的碗里,讓他高興。丹麥人傳統的聖誕節飲品是格羅格甜酒和特別為當季釀造的聖誕啤酒,這些酒類的酒精濃度通常都偏低。
美國人的聖誕大餐是豐盛而又歡樂的。平安夜,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旁,在歡聲笑語中享用聖誕大餐,相互祝福。政府或各種俱樂部舉行的聖誕晚餐,則更是熱鬧非常。在這樣的晚宴上, 大都有隆重的三道酒——雞尾酒、葡萄酒、白蘭地或香檳酒和五道菜——沙拉、鮭魚、布丁、牛肉和甜食。為點綴節日的歡樂和促進客人的食慾,通常在宴會上以音樂助興:先是有聖歌合唱隊演唱;接著,又有少年合唱班出場;還有兩男兩女組合的歌唱小樂隊;有獨唱,有合唱,還有獨奏……逐座穿梭,還可由客人點曲。上最後一道菜時,銅管樂隊出場,一列白衣白帽的廚師尾隨其後,其中的主廚手托一個大銀盤,盤中是火光熊熊的熱甜點心——主菜聖誕甜食。他們繞場一周,接受大家的聖誕祝福;然後,將甜食分切成小塊,送至每位來賓座前。至此,聖誕餐宴才算結束。
與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國家不同,俄羅斯等東正教國家所慶祝的聖誕節是在儒略歷的1月7日。和其他國家的大魚、大肉、大酒不一樣,他們的聖誕大餐中大部分是素菜,就連魚也是不可以有的,算是比較遵循宗教傳統了。東正教聖誕大餐上共有12道菜,代表耶穌基督的十二門徒。
值得一提的是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南半球的「仲夏聖誕節」,既有熱帶風情,又融合了歐洲傳統聖誕節的經典元素。澳大利亞的熱帶水果、海鮮、乳酪和葡萄酒,使聖誕大餐上的食物變得異常豐富,澳大利亞獨有的海灘聖誕燒烤派對與沙灘宴成為聖誕大餐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不僅是人,就連一些動物也能享用到「聖誕大餐」。聖誕節期間,尤其在平安夜,動物格外受人重視。它們像人一樣,能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自14世紀以來,人們就已經形成一個習慣:在屋頂上撒滿燕麥,留著日後喂養牲口。據說,用這樣的燕麥喂養牲口,牲口就會又肥又壯,還利於繁殖。除了牲口,鳥兒也能在聖誕節期間享受聖誕節食品,如穀物等。
(作者:吳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