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西方節日 » 英國的聖誕節有什麼促銷活動嗎

英國的聖誕節有什麼促銷活動嗎

發布時間: 2023-02-07 19:14:28

1、西方的聖誕節一般有哪些活動?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
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基督教堂在聖誕夜時就會門庭若市。一到聖誕節,這些教徒即前往教堂同慶耶穌誕辰。午夜時分的禮拜,備受非基督教徒青睞,紛紛前往教堂滿足其好奇心。當然,教士也不失時機地向來者講述基督降生於伯利恆--馬槽的故事。
聖誕PARTY:
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種歌樣PARTY。一種友情,親情,愛情聚會的好時光。戴著聖誕帽,唱著聖誕歌,說說大家的聖誕願望。
聖誕大餐:
聖誕節作為一個隆重慶祝節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聖誕節火雞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們或許會用微波爐自己做,現在的人們過節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館里用餐了,商家們也會利用機會賺顧客們的錢,當然還有許多聖誕節食品,姜餅、糖果等等了。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那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有的還有帽尖發亮的,有的是金光閃閃的。
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多大都可以,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禮。要是有人聖誕節送小汽車那怎麼辦?那最好就叫他寫張支票放進襪子里好了。
聖誕卡:
是祝賀聖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於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祝聖誕、新年快樂之類的祝願的話。
報佳音:
聖誕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聖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聖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當年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報佳音」的人稱為Christmas Waits,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大街小巷滿城盡是歌聲。
頌歌:
聖誕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聖誕頌歌」。聖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普世歡騰,救主下降》、(Joy to the World!)、《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 WeHave Heard on High)、《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ametbe Midnight 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恆》(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牧人聞信》(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遠遠在馬槽里》(Away in the Manger )、《榮耀天軍》(Angels,from the Realms of Glory)、《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聖誕鍾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 Night)最為有名。據說,1818年在奧地利一個名叫奧本多夫的小鎮上住著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牧師一摩爾。這年聖誕節,摩爾發現教堂里管風琴的管於被老鼠咬壞了,修理已經來不及了。怎麼慶祝聖誕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記載著,那穌降生時,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佳音後,高唱頌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上帝,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他靈機一動,根據這兩句經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平安夜》。摩爾寫好歌詞後拿給本鎮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曲。葛路怕讀完歌詞很受感動,譜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歡迎。後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里,學會了這首歌,他們為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聽後大力贊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聖誕節時必唱的歌曲之一。此外,有條件的教堂每年聖誕節時還會演唱德國著名音樂家韓德爾的《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通過這些音樂崇拜活動來加強節日的喜慶氣氛。
聖誕老人:
據說他原是小亞細亞每拉城的主教,名叫聖尼古拉,死後被尊為聖徒,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鬍子老頭。每年聖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面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所以,西方人過聖誕節時,父母把給孩子的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聖誕夜時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第二天,孩子們醒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頭上尋找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如今,聖誕老人已成為吉祥如意的象徵,不僅是過聖誕節時不可缺少的人物,而且也是歡慶新年時不可缺少的人物。
聖誕樹:
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裡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並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村,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這個故事就成為聖誕樹的來源。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2、外國人在聖誕節都有什麼活動?

聖誕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nbsp;nbsp;聖誕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nbsp;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里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nbsp;nbsp;法語中聖誕老人叫做Pèrenbsp;Noel(與聖誕老人幾乎完全一樣),其紅白相間的衣服曾經使可口可樂公司獲得靈感,在1930年代畫出了傳遍世界的聖誕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聖誕老人身旁跟隨著Knechtnbsp;Ruprecht,或是稱作「黑彼得「(Blacknbsp;Peter)的傢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製作了節日禮物,有時聖誕老人與聖誕夫人是夫妻。在聖誕季期間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禮物的聖誕老人出現。nbsp;nbsp;在許多國家裡,孩子們准備好空的容器,以便聖誕老人可以裝進一些小禮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國,孩子們平安夜在壁爐上懸掛聖誕襪,因為聖誕老人說過要在聖誕前夜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到襪子里。在其他國家,孩子們把空鞋放到戶外,以便聖誕老人可以在聖誕前夜(或聖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贈送禮物。贈送禮物不單單是指聖誕老人,家庭成員和朋友也互相給予禮物。nbsp;nbsp;送禮時間nbsp;nbsp;在許多國家,聖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贈禮物的日子。德國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兒們把鞋子拿出放在窗檯上,第二天早上他們將發現鞋裡放滿了糖果和小禮物。在德國,主要的送禮日期是12月24日,聖誕老人帶來禮物或放在聖誕樹下。在匈牙利也是如此,只是送禮的人是「小耶和華」,而不是聖誕老人。nbsp;nbsp;在很多地區,包括荷蘭,聖誕假日仍然保存了它的宗教性質。而在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有相似傳統的國家裡,在1月6日主顯節送禮物的人則是祭司(Magi),算命人和異教牧師。nbsp;nbsp;歌曲聖誕十二日道出了其中一個送禮習俗。當中描述了英國人傳統上會從聖誕節到顯現節每天互送禮物慶祝。在世界大部份地方,聖誕禮物都是在平安夜晚上或聖誕節早上送出的。直至不久以前,英國人都是於節禮日送禮給朋友的。nbsp;nbsp;聖誕卡nbsp;nbsp;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nbsp;nbsp;聖誕裝飾nbsp;nbsp;在西方國家裡,聖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聖誕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nbsp;nbsp;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nbsp;nbsp;傳統的聖誕花是猩猩木(別名一品紅、聖誕紅,花色有猩紅、粉紅、乳白等)。聖誕植物還包括冬青,紅孤挺花,聖誕仙人掌。nbsp;nbsp;普遍市政當局也會對聖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聖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聖誕樹。在美國,裝飾還曾經因為包括了宗教主題而被多次起訴,控方認為這是政府認可某種特定宗教行為,違反了宗教自由。nbsp;nbsp;社會方面和娛樂nbsp;nbsp;很多國家裡,商業機構,學校以及組織團體會在聖誕節前幾周舉行聖誕聚會和舞會。一些組織還會有聖誕遊行表演,表演有時會包括基督降生的故事。一些團體還會有露天唱詩活動,如訪問鄰居家歌唱聖誕歌曲。有些人想用假日喚起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參與特別的義工工作,或是進行慈善籌款活動。nbsp;nbsp;在聖誕節或平安夜,人們經常會准備一盤豐盛的聖誕大餐來享用,一般都是所在國家裡的傳統菜色。很多地區,特別是東歐,家庭聖誕大餐前人們會禁食一陣。很多國家裡,糖果和宴請也是聖誕慶祝的重要一部分。傳說一位希望見證耶穌的糖果商人,發明士的糖。

3、英國聖誕節習俗

聖誕節作為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個國家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聖誕節習俗,想要度過一個美妙的英國聖誕節的話,對英國聖誕節習俗有個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來看看常見的英國聖誕節六個習俗。
對於英國人來說,類似於中國的春節的聖誕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了。他們都做些什麼,讓我們來看看吧。
1. Christmas Cards (and Letter):聖誕卡(寫聖誕信)
聖誕卡是為慶祝聖誕節而印製的卡片,因此卡片的圖案大多都有基督教的含義,如耶穌降生的場景、伯利恆之星等,另外一大部分則以雪景、雪人、聖誕風俗為主。
據說,世界上第一張商業性聖誕卡是1843年在倫敦由亨利?科爾爵士製作的。現在,除了從商店中購買成包的卡片之外,自製聖誕卡也很流行,一些人還會把家庭照片放在卡片當中,使收卡人感受到自己的一片心意。
有些人每年還會利用這個機會寄發聖誕信,通告收件人自己和家人過去一年的情況。聽起來雖然很實用,但是聖誕信通常也會引來不滿。收件人或者會覺得發信人事無巨細的流水賬枯燥乏味,或者覺得發信人過於炫耀,親戚更可能會對發信人在信件中對自己的刻畫不滿。

2. Christmas Crackers:聖誕拉炮
聖誕拉炮是英國人慶祝聖誕時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據說1850年倫敦的一個糖果小販製作了第一隻聖誕拉炮。
現在流行的聖誕拉炮是由硬紙製成的一個筒,形狀如同一個特別大的水果糖。兩人一人拉一頭,紙筒斷開時發出小小的爆炸聲。拿到大頭的人獲得其中的小禮物,一般包括一頂皇冠狀的紙帽子、一個小玩具、一個寫著笑話、謎語、或是腦筋急轉彎小故事的紙條等。聖誕派對和聖誕大餐後,客人通常都會拉聖誕爆竹。
英國人經常拿聖誕拉炮開玩笑,說其中的笑話一點也不可笑,小禮物既難看又沒用。據悉歷史上最大的聖誕拉炮長約181英尺,直徑11英尺,是1998年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個購物中心製作的。

3. Christmas Trees:聖誕樹
英國最有名的一棵聖誕樹位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自從1947年開始,挪威首都奧斯陸每年都會贈送一棵聖誕樹給英國人民,表示對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支援挪威的感謝,聖誕樹成了英國和挪威人之間友誼的象徵。
每年的11月,挪威人都會舉行有奧斯陸市長、英國駐挪威大使等親自參加的砍樹儀式。樹高一般在20-25米之間,樹齡在50-60年間。運送到倫敦之後,每年12月的第一個星期四傍晚,特拉法加廣場上都會為這棵聖誕樹舉行專門的亮燈儀式。特拉法加廣場的聖誕數經常被用作英國聖誕節的標志。

4. Mince Pies:百果餡餅
這種餡餅是聖誕節期間不可或缺的甜品。最初的百果餡餅名不虛傳,其中的餡是肉餡,而不是今天的各種乾果。起初,百果餡餅都是橢圓形的,代表著耶穌基督出生後被放在的馬槽當中,餡餅的頂部則象徵著包裹耶穌的布。現在,百果餡餅多為圓形,既可熱吃也可冷吃。
中世紀以來一直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如果從聖誕日之後算起的12天(直到1月6日)當中每天都吃一個百果餡餅的話,那麼今後12個月內你的生活會充滿幸福。平安夜,英國的孩子們會在家門外給聖誕老人留下一個百果餡餅和白蘭地,並給聖誕老人的馴鹿留下一些胡蘿卜。

5. Nativity Plays:化妝劇"基督誕生"
傳統上,在聖誕節之前,英國各個小學的學生們都會化妝表演一出關於耶穌基督誕生的劇目,觀眾包括學生家長和學校所在社區的有關人士等。劇目的場景是基督的誕生地馬廄,劇情講的是牧羊人和三聖賢前來看望聖嬰、約瑟與瑪利亞。
劇中的人物通常都由小學生扮演。早些年,這些化妝劇中還曾經使用真的動物,如牛和驢。但現在通常由學生化妝或者使用道具。
現在,有些學校以保護兒童為名禁止家長拍攝Nativity Play的錄像,讓很多希望炫耀自己孩子演藝才能的家長失望,也招來了很多批評。

6. Pantomime:童話鬧劇
這是英國傳統的聖誕節演出活動,簡稱Panto,觀眾主要是兒童,劇目一般都是根據童話改編的,比如說,睡美人、灰姑娘等。但是,最早的時候,Panto是為成年人表演的,據說起源於古羅馬時代冬至時分舉行的慶祝活動。當時的表演當中,一切都要與平常的慣例顛倒過來,比如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等,和現在的Panto一樣。
Panto在18世紀時傳入英國。現在已經成了聖誕節期間不可或缺的一個家庭娛樂節目。Panto一般從節禮日開始上演。流行歌星、著名主持人、喜劇演員等紛紛客串登台獻藝。但是故事情節通常卻被改頭換面,喪失了原貌。
觀眾、特別是小觀眾們既要加入合唱、又要合作變戲法、還要給壞蛋起鬨,給好人提醒、加油,顯然比演員還要忙、還要累。

HAPPY NEW YEAR TO YOU
希望有幫到你!

4、在英國~感恩節和聖誕節哪個時候折扣更厲害?

肯定是聖誕節,聖誕節是傳統最大的銷售好時機,各種各樣的商品都會相應打折,對商家來說賣出數量遠比賣出的利潤比例要重要,所以商家在聖誕期間最重視賣多點商品。所以會大規模打折以及促銷。

不過你也要多留心,促銷嘛,容易使你沖動消費,因為誘惑很多,容易過度消費哦

5、英國聖誕節購物的時候,像iphone,xbox360這樣的電子產品會打折嗎,有多大的力度呢?

英國的電子產品比較貴,一些熱銷產品基本不打折。今年聖誕iphone的價格絲毫不動啊。打折比較厲害的還是時裝、鞋子、護膚品方面。12.26是打折最厲害的Boxing day.但其實前幾天就已經開始了,如果你當天去的話很多東西號已經不全了哦,建議提早幾天官網上購買。

6、歡樂聖誕:歐美國家的聖誕節有什麼習俗或者活動啊

習俗與慶祝
聖誕習俗數量眾多,包括世俗,宗教,國家,聖誕相關,國與國之間差別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聖誕符號及活動,如聖誕樹,聖誕火腿,聖誕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贈禮物,都是基督教傳教士從早期Asatru異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來。對冬至的慶祝早在基督教到達北歐之前就在那裡廣為進行了,今天聖誕節一詞在斯堪的納維亞語里依然是異教的jul(或yule)。聖誕樹被認為最早出現在德國。
教宗額我略一世沒有試圖去禁止流行的異教節日,而是允許基督教的教士對它們賦予基督教的意義重新解釋,他允許了大部分的習俗繼續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樣2。宗教及政府當局與慶祝者之間的交易使聖誕節得以繼續。在基督教神權統治繁榮的地區,如克倫威爾治下的英格蘭和早期新英格蘭殖民地,慶祝活動是被禁止的3。在俄國革命後,聖誕慶祝被蘇聯蘇維埃共產黨政權禁止了75年。即使在現今一些基督教派里,例如耶和華見證人、一些基要派和清教徒組織,仍舊把聖誕節看作沒有聖經認可的異教徒節日,並拒絕慶祝。
[編輯本段]【民間習俗】
自從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和聖誕老人神話出現了。
聖誕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
聖誕老人聖誕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 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里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法語中聖誕老人叫做Père Noel(與聖誕老人幾乎完全一樣),其紅白相間的衣服曾經使可口可樂公司獲得靈感,在1930年代畫出了傳遍世界的聖誕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聖誕老人身旁跟隨著Knecht Ruprecht,或是稱作"黑彼得"(Black Peter)的傢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製作了節日禮物,有時聖誕老人與聖誕夫人是夫妻。在聖誕季期間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禮物的聖誕老人出現。

7、英國 聖誕節什麼時候打折折扣最大?

12月26號是boxing day,也是打折最瘋狂的一天,商場還沒開門,在外面排隊的人已經是人山人海了,一般是9點到10點開門,一開門排隊的人一哄而進(去年在倫敦牛津街的親身經歷,當時把我都嚇到了)更有人為了奢侈品牌,像LV,Gucci啊,凌晨就去排隊了。這天這後的一個月內都有在打折,估計數量有限,26號那天好多人去都是在搶的,跟不要錢的一樣,但是不是所有東西都打,想topshop的新款就不打,

8、英國聖誕打折的時間是什麼?象LV,GUCCI會打折嗎?

lv是從來都不會打折的,其他的品牌從12月27號就已經開始打折了,一般持續一個月左右,如果您想直接去英國買的話,也可以去Bicester village的outlet 購物村,基本上都是名品折扣店,是常年的,只不過是聖誕節的折扣會更多。我在英國,您也可以找我代購,網址留在您的信箱里邊了,希望可以幫到您!

9、BOXING DAY對英國有什麼意義

Boxing DayBoxing Day是西方的節禮日
12月26日,聖誕節之後的第二天日。通常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商家都會在這一天開始打折,因此這天也是人們搶購便宜商品的好時機。(如果12月26日是周六周日,那Boxing Day 有可能被移到下一個星期一。 )
每年12月26日稱為節禮日(Boxing Day),加人選在聖誕節後一天采購減價商品,根據加拿大統計局顯示,加國每人在節禮日平均花費兩百至三百元,為零售業帶來龐大銷售業績。
追溯節禮日起源,與商業一點關系也沒有,節禮日原本稱為聖司提反節(St. Stephen's Day),為紀念聖司提反遭異教徒用石塊砸死,成為基督教第一位殉教者。大英國協旗下國家,包括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及加拿大,都把這天定為節日並舉行紀念慶典。
節禮日(Boxing Day)這個名詞出現於中世紀,當時聖誕節前教堂門口放置捐款箱,聖誕節過後工作人員打開箱子,將募得款項捐給窮人因此稱為節禮日。
節禮日曾一度銷聲匿跡,直到十九世紀才再度風行,英國皇宮貴族及貴婦,習慣將賜與僕人的禮物用盒子包起來,到12月26日那一天送給他們,作為聖誕節前辛勤工作的獎勵。
另一種說法是傭人在聖誕節後一天放假,因此主人准備禮盒在他們啟程回家前作為答謝。盡管現在僱用僕人的家庭大為減少,但是釵h地區至今仍保留聖誕節贈禮給服務業的習慣。
大概沒幾個人不知道12月25日是聖誕節,可你知道聖誕節之後的第一天是什麼日子嗎?原來西方人把12月26日叫做Boxing Day(節禮日),意為聖誕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
其實在美國,Boxing Day也漸漸變成了一個新興的「傳統假日」,這一天人們可以在頭天的狂歡後好好休息一下,也可以沖進瘋狂打折促銷的商場里再盡余興。
下面談談Boxing Day這種說法的起源吧,這里的box指的是一個小方盒子,多為陶瓷或陶土質地,上方開著一個可以塞進硬幣的小口。哈哈,這不就是儲蓄罐嗎?西方人叫它Christmas box。
從17世紀早期起,西方的學徒和送貨員們就會在聖誕節帶上這么一個盒子去見他們的師傅或老顧客,希望他們在盒子里放一些小費當作聖誕禮物。當他們「募捐」到足夠多的「聖誕禮物」後,就會把盒子砸開,然後和其他的學徒或送貨員共同分享這些錢。後來,因為聖誕節當天家家戶戶都很忙碌,所以這一傳統的收禮儀式就推後到次日,也就是Boxing Day了。
18世紀時,這種用來裝錢的小小的陶瓷盒子慢慢銷聲匿跡了,而聖誕節送小費這一傳統卻仍舊保留下來,而這種小費本身就叫做Christmas box。
收起所有的興奮與喜悅,等到明年12月再來狂歡。今天是聖誕後的第一工作日,西方人稱它為「Boxing Day」。就中文譯名而言,您可以叫它「節禮日」、「禮盒節」,或者「拆禮物日」。按英聯邦傳統風俗,在這一天,服務行業人員都會得到小費或者老闆的獎勵。
現代意義上的「Boxing Day」似乎更應理解為「聖誕節後大減價」—— 商家的促銷日,顧客的狂購日。許多人一大早就來到商店門前排隊,以便搶購自己提前看中的商品。「禮盒節」這天,降價最多的是聖誕樹、聖誕裝飾和禮品包裝紙,而買的人居然也不少。
當然,除了減價和搶購,「Boxing Day」也體現了聖誕施恩互助的真諦。在這一天,教堂門口擺放的募捐箱盒會被打開,慈善人員將募捐到的錢物分配給窮人。
就其淵源而言,「Boxing Day」最早見於中世紀。一種說法認為,它是為紀念殉教者St. Stephen(聖·斯達番)的宗教節日。不過,更有主流觀點認為,「Boxing Day」最初指傭人、學徒的「獎賞日」、「休息日」。由於傭人們必須在聖誕節工作,所以他們被允許在節後的第一天休假,僱主們往往會准備一些禮盒,在傭人們回家之前送給他們。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