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西方節日 » 為什麼美洲人在聖誕節晚上吃大餐

為什麼美洲人在聖誕節晚上吃大餐

發布時間: 2023-01-29 23:28:26

1、感恩節和聖誕節美國人要干什麼??

現在我想給你們詳細談談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而且它和早期美國歷史最為密切相關。

1620年,一些朝聖者(或稱為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去美國尋求宗教自由。他們在海上顛簸折騰了兩個月之後,終於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現在的馬薩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陸。

在第一個冬天,半數以上的移民都死於飢餓和傳染病,活下來的人們在第一個春季開始播種。整個夏天他們都熱切地盼望著豐收的到來,他們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與否都將取決於即將到來的收成。後來,莊稼獲得了意外的豐收,所以大家決定要選一個日子來感謝上帝的恩典。多年以後,美國總統宣布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感恩節慶祝活動便定在這一天,直到如今。

感恩節慶祝模式許多年來從未改變。豐盛的家宴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著手准備。人們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蘋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還有葡萄乾布丁、碎肉餡餅、各種其它食物以及紅莓苔汁和鮮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雞和番瓜餡餅,這些菜一直是感恩節中最富於傳統意義和最受人喜愛的食品。

人人都贊成感恩節大餐必需以烤火雞為主菜。火雞在烘烤時要以麵包作填料以吸收從中流出來的美味汁液,但烹飪技藝常因家庭和地區的不同而各異,應用什幺填料也就很難求得一致。

今天的感恩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定假日。在這一天,具有各種信仰和各種背景的美國人,共同為他們一年來所受到的上蒼的恩典表示感謝,虔誠地祈求上帝繼續賜福。

聖誕晚宴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在西方國家裡,聖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聖誕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
傳統的聖誕花是猩猩木(別名一品紅、聖誕紅,花色有猩紅、粉紅、乳白等).聖誕植物還包括冬青,紅孤挺花,聖誕仙人掌。
聖誕節環:
西方國家聖誕節其間掛在家門口用的裝飾品,通常用綠色的枝葉或藤條(松毛、松針等)和銀色的金屬及金色的鈴鐺配以紅色的緞帶組成。主色調綠、白、黃、紅代表歡樂喜慶,上面寫著MERRY CHRISMAS ,或者簡寫為X'mas。

2、請問:聖誕大餐是在什麼時候吃的?

聖誕大餐是在平安夜吃的。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洲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習慣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安然夜裡,全家老少約上親友三五成群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個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成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人人眉飛色舞。

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處所,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爽。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利。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記 安,入妨而客買幅挖等行議這感,展系。,因為相傳耶穌是降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需暢懷暢飲,噴鼻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瓊漿。芬蘭在12月聖誕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紅色,紫色聖誕使人心曠神怡。

英國人和德國人一樣,聖誕節喝啤酒,吃烤鵝,他們更喜好使用聖誕節沐日外出旅遊。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安插,安裝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辦家庭舞會。瑞士人在聖誕節前4個禮拜,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燃 台手間通以載你占是身上革高個度展的業不示用就烈機。,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里,每周點1支,當點燃第4支後,聖誕節就到了。丹麥人對不合意的聖誕禮品,可去商鋪兌換價錢相似的其它商品。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十二月底,合法西歐列國在北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恰是熱不行耐的仲夏時節。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各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群的姑娘,與市肆櫥窗里精心安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白叟,組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炎夏和嚴冬情景的強烈對比,生怕在西方國度是舉世無雙的。怙恃給後代最好的聖誕禮物,莫過於一副小水劃。聖誕節弄潮是澳大利亞的一大特徵。節日晚上,帶著飲料到叢林里舉行「巴別居」野餐。人們用石頭壘的露天灶頂用枯樹枝生火、上面架一塊鐵板,把臘腸、牛肉、鮮魚等放上去煎。吃飽喝足後,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鬧到深夜才竣事。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聖誕老人的蒞臨。

在波蘭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進行,家家戶戶都要裝飾聖誕樹,大街冷巷都有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出賣。節日里親朋之間互相祝賀,互贈禮物,暗示友愛。晚間吃飯時桌布下邊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穌的降生。晚飯很豐碩,但不克不及吃肉。夜間十二時後,全家去教堂禮拜。聖誕節時代,一般不到別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意邀請者破例。

據保加利亞的歷法,聖誕節是魂靈出沒、妖邪跋扈狂的日子。是以,人們要藉助火來驅妖鎮邪。聖誕節前夕,家家都燃起火堆,一向燃到天亮,不得熄滅,不然會招來橫禍。由漢子取聖誕木焚燒進屋並大聲念到「聖誕節降臨,牛、羊、豬、馬長滿圈,麥苗出滿壠,人人走好運。」在屋裡等待的人則齊聲回覆:「阿門!」

3、聖誕大餐:美國人為什麼要吃火雞呢?還有什麼風俗習慣

燒聖誕火雞
火雞在西方的聖誕里,就如同我們在大年夜吃雞與魚一樣,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同時也有全家人團聚一起享用大餐的象徵。

在美洲大陸,火雞是一種很普通的肉食,是聖誕節這個西方盛大節日的傳統食品。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就已經被印第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 土耳其」,這是因為它身黑頭紅,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跟土耳其的服裝有幾分相似。據說歐洲人其實是因為喜歡吃烤鵝,但是在移民到美洲之後,沒有具備養鵝的條件,於是才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可以很容易得到。於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的菜式。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因此傳統新年大餐里,當然少不了火雞了。

咖啡之翼今年聖誕推出的傳統經典菜餚——「燒聖誕火雞」,以純正的燒制手法和極佳的口感,引領了星城聖誕節的火雞「食」尚。也許有人會認為做火雞很簡單,把雞抹上油烤一烤就可以吃了。其實,這火雞要燒出好味道必須用心去燒制。據咖啡之翼的行政總廚介紹,火雞的口感,與雞肉的部位、燒制的時間及火候的掌握、用油和調料的好壞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咖啡之翼的「燒聖誕火雞」,首先要把火雞腿肉(這個部分的肉是整個火雞最嫩滑的)去掉筋和骨,然後卷好,再用肉繩紮好,炸到表面金黃,裡面則剛剛熟時,吃起來就會感覺外香內滑,既解饞,又不至於太油膩,真是回味無窮。還有聖誕火雞配比目魚、聖誕火雞配雪魚、火雞什菌湯、聖誕火雞配安格斯牛小排等,搭配不同,口感也各具風味,讓今年的聖誕吃出不一樣的火雞滋味。

小帖士:吃火雞的禮儀

千萬不能拿起火雞翅膀就啃!廚師會按要求切割火雞,比如你喜歡雞腿肉,可以告訴他要「Black meat」,雞胸部分稱為「White meat」。割好的肉放在盤子里,澆上相配的汁,再配上糖水栗子。吃時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最好是邊切邊吃。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用手指拿東西吃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里洗凈。

4、為什麼每年聖誕老外們都要做很多糕點、點心呢?

聖誕的鍾聲即將敲響。聖誕大餐的香味已似遠猶近地向我們飄來,撩撥著我們欲罷不能的饞欲。

但是,且慢,聖誕大餐可不僅僅只是供饞貓滿足口感的。作為中國人你知道來自西方的聖誕大餐到底是些什麼玩意兒嗎,其背後又有些什麼講究呢?

在西方,只要是聖誕節享用的家宴都稱為聖誕大餐。其實所謂「大餐」只不過是比平時略顯豐盛一點罷了。不過,有幾道傳統食品是聖誕節所不可缺少的,比如聖誕火雞、煙熏火腿、聖誕三文魚、聖誕布丁等。

聖誕節吃火雞源於美洲。據說在1620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的朴里毛斯山,由於當時這里除了滿山遍野隨處可見的火雞外,幾乎沒有別的食物,於是便只好烤火雞過節。火雞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睞。聖誕節吃火雞便從此延續下來,成為一種傳統。

傳統的聖誕大餐,在最早的時候流行吃烤豬、火腿,因為在天主教國家看來,豬象徵著「富裕」。不論是早期的烤豬、火腿,還是後來的火雞、三文魚,總之都是以肉為主。因為在靠天吃飯的時期,「飢餓」是常有的事,能在一年之尾享受一頓「大塊肉」晚餐,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除了吃肉,聖誕大餐還是有紅酒,這一傳統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徵著耶酥基督的肉身,紅酒代表他的血。耶穌替人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應該被紀念的。

聖誕紅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紅糖、橘子皮、肉桔、桔仁、葡萄乾等作料,然後在火上一邊加溫一邊攪拌(注意不可開鍋),最後淋上一點伏特加,起鍋之後,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想想,在寒冷的聖誕,親戚朋友互相走訪,客人進門,脫了衣帽和手套,就忙不迭地來它一杯,何其溫暖!

聖誕大餐的另一部分是甜點。如餅干、蛋糕等。這類食品一般在聖誕節前夕就開始准備了,一家人坐在一起料理製作,孩子們也最愛參與這類他們覺得有趣的事。因為聖誕糕點可以按照他們喜愛的形狀和味道來做。瑞典語系的國家在做聖誕糕點時,有一個類似於中國人包年夜餃子的習俗,就是在杏仁味的糕點里,故意放一顆完整的杏仁,誰要是吃到惟一的一粒完整無缺的杏仁,誰就是新年的幸運之神。幸運之神當然是得獎品的,北歐人獎給幸運之神的經常是個帶著紅蝴蝶領結的小豬型大餅干;在荷蘭和德國則是小黑人彼得,大小有一個手掌那麼大。可見,在西方吃聖誕大餐不僅可以一飽口福,而且還可以領略一種極具情趣的飲食文化。

5、西方過聖誕節的習俗是什麼?

西方過聖誕節的習俗與慶祝方式

聖誕習俗與慶祝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
聖誕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里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聖誕樹:
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
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流行著一種說法: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裡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並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聖誕卡: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
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聖誕大餐
聖誕晚宴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聖誕裝飾和布置
在西方國家裡,聖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聖誕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

6、聖誕大餐:西方人在聖誕節里吃什麼?

聖誕的傳統食品——火雞。需要准備的材料並不太復雜,火雞、糯米、香腸、切丁香菇、蝦米、蒜、蔥、西洋芹、洋蔥;調味料:酒、鹽、胡椒粉、醬油、糖、水、奶油少許。將火雞解凍、洗凈、擦乾水分,再將火雞以醬油、糖、水腌制。然後起油鍋爆香蒜,放入蝦米、香菇和香腸,炒熟糯米後,將蔥、酒、鹽、胡椒粉拌勻作為填充料。將填充料塞入火雞雞胸內,用針線將切口縫好。將火雞表面塗上奶油後放入烤箱。填塞火雞時要注意必須等到火雞要入烤箱時才可以把填塞的料塞進火雞體內。將西洋芹切段,洋蔥切粗絲後鋪在火雞底下,所需要烤制的時間要看火雞的大小來調整。在平安夜的晚上,用柏樹樹枝裝點的餐盤中,碩大的火雞色澤金黃,光是看著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了。
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將整隻火雞的腹內裝填各種材料,放入烤箱內烤熟。等烤熟後將整隻火雞端上桌,再用刀叉把整隻烤好的火雞分切一起享用。換句話說,他們吃的是「全雞」。至於為什麼不分好再端上桌?這大概就像我們在大年夜吃魚,不會用魚片而用全魚上桌是一樣的道理。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同時也有全家人團聚一起享用大餐的象徵。在美國,聖誕晚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一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一些果料,香甜可口。

7、聖誕節吃什麼食物,聖誕節美國人吃什麼

火雞
烤火雞也是傳統聖誕大餐必不可少的主菜之一。根據傳統,美國人會在感恩節及聖誕節烹調火雞。所以一般稱聖誕節製作的火雞為聖誕火雞。烤火雞製作原料主要有北美洲的家禽火雞等。烤火雞 在西方人的感恩節和聖誕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人們用於烤火雞的工具,主要是電烤箱或者更原始的木炭。
姜餅
姜餅是個古老的食物,最早可見於古羅馬帝國時代,一本叫《羅馬帝國的烹飪和用餐》的烹飪書中。姜餅的主要原料-姜,在當時非常受歡迎而且數量豐富,但在羅馬帝國沒落後,姜就在歐洲消失了蹤影,直到馬可·波羅在大約 1295 年時,再次從中國把姜帶回歐洲大陸。
在中世紀時,由於姜餅能保存很久,許多年輕的淑女會把裝飾過的姜餅,尤其是用真的金子裝飾,在參加馬上槍術的騎士要上場前送給他們。因此姜餅成了一種很具代表的象徵,也產生了 許多以姜餅為主題的市集。甚至有些村莊還有些傳統,就是請未婚的女子在市集上吃薑餅形狀的「husband」,讓她們有機會可以遇見真的合適的丈夫人選。
1430 年,姜餅第一次在英國的食譜書上被提到。到了1573 年,在一本日記上又見到姜餅的影子,文中說到某人因為宿醉,吃了一種用姜和麵粉混和成的面團所做成的食物後,胃就感到舒適不少。女皇伊莉莎白一世也可以算 是姜餅人的「發明者」,她要求烘焙師依她的肖像烤成人像餅。
到了1796 年,第一本在美國公開印刷發行的食譜書——《美國的烹飪》,就在書中提到了四種姜餅的做法,姜餅受歡迎的情形也一直延續到下個世紀。姜餅到了今天,像姜餅屋、姜餅人或甚至是不裝飾的一般姜餅,都沒有被人遺忘,仍在節日時佔有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家庭在聖誕期間也會自己動手製造姜餅哦。

8、美國人在什麼節日要吃火雞?

聖誕吃火雞的由來

在傳統的聖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後,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於是就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於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

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朴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於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

因此聖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乾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火雞的做法

火雞的最傳統做法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里外充分塗抹,然後在烘爐中烘烤3小時左右即可。

聖誕節的火雞

吃火雞的歷史已經有近四百年了。這個象徵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 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並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吃。由於感恩節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聖誕節這個一年中的大節日。而聖誕節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徵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聖誕節。

餐桌上的火雞

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將火雞的腹內裝填各種材料,放入烤箱內烤熟。等烤熟後將整隻火雞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雞分切一起享用。換句話說,他們吃的是「全雞」。至於為什麼不分好再端上桌?這大概就像我們在大年夜吃魚,不會用魚片而用全魚上桌是一樣的道理。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同時,也有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的享用大餐的象徵。

9、聖誕節為何要吃火雞?

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朴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於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 因此聖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乾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

在傳統的聖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在傳統的聖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

一般英國家庭都喜愛自行烹調火雞,將大量的蔬果如甘筍、西芹、洋蔥、栗子等,塞進十來磅的火雞肚子里,再在表層抹上多種香料,然後才放入焗爐烤。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系。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

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

10、有的國家聖誕節為什麼要吃燒鵝

每年月25日是全世界大多數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後百餘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其實哪一天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應該知道它是為紀念救主耶穌降生。 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各國聖誕節習俗: 法國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美酒。 芬蘭芬蘭在12月聖誕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紅色,紫色聖誕使人心曠神怡。 英國和德國英國人和德國人一樣,聖誕節喝啤酒,吃烤鵝,他們更喜歡利用聖誕節假日外出旅遊。 美國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布置,安置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 瑞士瑞士人在聖誕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里,每周點1支,當點燃第4支後,聖誕節就到了。 丹麥丹麥人對不合意的聖誕禮物,可去商店兌換價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父母給子女最好的聖誕禮物,莫過於一副小水劃。聖誕節弄潮是澳大利亞的一大特徵。節日晚上,帶著飲料到森林裡舉行「巴別居」野餐。人們用石頭壘的露天灶中用枯樹枝生火、上面架一塊鐵板,把香腸、牛肉、鮮魚等放上去煎。吃飽喝足後,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鬧到深夜才結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聖誕老人的蒞臨。 波蘭在波蘭每年12月25日、26日舉行,家家戶戶都要裝飾聖誕樹,大街小巷都有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出賣。節日里親友之間相互祝賀,互贈禮品,表示友好。晚間吃飯時桌布下邊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穌的降生。晚飯很豐富,但不能吃肉。夜間12時後,全家去教堂禮拜。聖誕節期間,一般不到別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請者例外。 保加利亞據保加利亞的歷法,聖誕節是靈魂出沒、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們要藉助火來驅妖鎮邪。聖誕節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滅,否則會招來橫禍。由男人取聖誕木點火進屋並高聲念道:「聖誕節降臨,牛、羊、豬、馬長滿圈,麥苗出滿壠,人人走好運。」在屋裡等候的人則齊聲回答:「阿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