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活動的傳說有哪些

春節活動的傳說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5-11 13:54:01

1、春節有哪些傳說?

關於春節的傳說:
1.熬年守歲:
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兆者慧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
每到這一天晚上,族答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嫌櫻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2.桃符傳說:
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發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壘(最早的門神)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
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1)春節活動的傳說有哪些擴展資料: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里親朋好友之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
編輯於 2021年2月16日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2、春節的傳說

春節是手早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呢?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傳說一:年獸的故事


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體形象狗,每到現在農歷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很多人受其侵害,人們一到每年這個時候都非常的害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後來發現年怕爆竹爆炸時的聲音,所以每到它要出來的時候人們就放爆竹嚇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們就可以平安的度過這段時間了,而且由此就把這段時間叫做「過年」。

傳說二:春節接財神


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准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

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

傳說三:臘八粥的故事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這是北方過年的歌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喝一碗臘八粥,春節也就拉開了序幕,可以開始置辦年貨了!

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這個習俗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四:萬年創歷法


傳說古時候有個叫萬曆的年輕人,覺得當時的節令很亂,便想創造一種准時、准確的方法。萬曆上山砍柴時受到樹影和山崖上滴泉的啟發,創造了測日影以定時刻的晷儀,以及計算時間的五層漏壺。

萬曆知道當時的國君祖乙因為天時不確而發愁時,便毛遂自薦。祖乙聽過萬曆的方法後便將其留下,希望萬曆能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造歷法,以福萬民。

幾年後,祖乙去看望萬曆,看到測定天時的日月壇上刻錄的天時詩,就知道立法已成。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新春復始,請陛下定個節日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由來。

春節的習俗
1、貼對聯

在大斗帆年三十到來之前,對於每家每戶來說,別的門飾可以忽略不計,但一定要貼上一副紅彤彤、喜洋洋的春聯,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著來年的好兆頭。

2、包空薯雹餃子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的傳統,大年三十這天一定要吃餃子,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早起包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3、年夜飯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團圓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每家每戶的年夜飯都置辦得非常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

這就是關於春節的4個傳說故事了,小夥伴們,你們還了解哪些呢?

3、春節的故事傳說有哪些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純早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家人帶來好運。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春節也有很多民間傳說,那麼你了解哪些呢?

春節傳說一:萬年的故事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傳說二:餃子里放東西的故事

「為什麼要在餃子里放東西呢?」老人的說法是:「過年贏個好彩頭」。餃子里放東西這個習俗起源於晚期時期的慈禧太後,她是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她有一個習慣,每年大年三十,都領著皇後和眾嬪妃們一起包餃子,說是捏住小人的嘴,讓他們再也不能胡說八道。當然,說是親自動手,但實際上還是太監和宮女代勞,她在旁邊站著指揮指揮就行了。

慈禧太後參與的這鍋餃子,她都會提一個要求:要把四隻小金元寶包進去,看誰能吃到。那些伺候在一邊的太監,都很有眼力見,他們會牢牢地記住哪個餃子是包了金元寶的,煮熟之後,撈起來奉給慈禧太後。慈禧太後每年吃餃子,都會吃出四個金元寶來,大家就趕緊在旁邊賀喜,慈禧太後就會覺得自己中了彩頭,很高興,覺得自己很有福氣。

1908 年,也就是慈禧太後去世的那年,很意外的,她只吃到了三隻金元寶。可能是因為當時清朝快要滅亡了,她身邊的太監們都不太負責任了,把第四隻金元寶餃子撈給了當時的隆裕皇後侍跡。慈禧太後這下肯定該不高興了,太後不高興,後果很嚴重的,怎麼辦呢?

隆裕皇後很聰明,她偷偷地把金元寶塞給了管事的太監,太監又把金元寶偷偷放進鍋里了,謊稱是煮破了。慈禧太後一聽,金元寶在鍋里,沒人搶自己的彩頭,這才又高興起來了。

春節傳說三:年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這種怪獸頭長觸角,尖牙利齒,兇猛異常。年獸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會上岸。

到了除夕這一天,年就會出現在各種地方去吃人,年獸兇猛異常,為了躲避它,人們只好在除夕之夜把老弱病殘送到深山老林里避難,青壯年的男人留在家裡拿著大刀鋤頭,把門反鎖著,生怕被年給吃掉。 人們反鎖著家門坐在一塊,互相壯膽。當人們餓的時候,就開始做飯,切菜做飯的聲音很大,不久之後年獸就來了。

看到屋內燈火通明,年獸興奮不已就要沖進去,誰知道,突然一陣響聲,看到里燃起一團火紅篝火,原來是一堆竹子正在「噼噼啪啪」地作響。年獸看到後瑟瑟發抖。人們才發現年這種怪獸怕火光和聲音。

於是在年獸將要到來的時候,人們提前貼紅紙、掛紅燈籠,放鞭炮來驅趕年獸。年獸被趕走以後,人們總會高興地互道:「又熬過一個年了。」

老百姓為了紀念在這一天除掉了年獸,就把農歷每年的最後一天叫「做談雀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作過年。

春節傳說四:倒貼福字的故事

「福」字倒貼在民間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過年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春節傳說五:年糕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有一個大官叫伍子胥,他是吳王闔閭手下的重臣,還是姑蘇城(現在的蘇州)的營造者。當時為了防止外來者的侵略,伍子胥帶人修起了著名的闔閭城,它就是姑蘇城的前身。城修好後,伍子胥對心腹說:「我死後,如果國家遭難,人民受飢,可以在城門下掘土數尺,就可以找到食物。」

後來,伍子胥遭人陷害自殺身亡。越國乘機伐吳,戰事連綿,當地餓殍遍野。危難時,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就暗中在城牆根下挖。這一挖不得了,原來城基是用糯米製成的磚石,人們把它挖出來製成食物,渡過了難關。這種食物就是年糕。

後來,人們就用糯米製成年糕來祭祀伍子胥,另外,年糕的發音跟「年高」一樣,人們覺得吃年糕有「年年步步登高」的意思,覺得它是一種吉祥的食物。所以如今除了餃子外,很多人過年期間還會吃一種食物:年糕。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關於春節的故事傳說了,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吧。

4、春節的傳說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天。從年尾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春節的傳說有:臘祭傳說、「年」除「夕」傳說、巫術儀式傳說、「年」獸、虞舜時期祭天、"禾"字、「壓歲錢」、燒材守歲、老鼠嫁女的傳說、爭花治天下傳說、貼福字傳說等,我認為在春節怎麼多的傳說中,最值得一提有5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節的傳說之一:爭花治天下 🌹🌷

在陝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著有關春節的傳說故事。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於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於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為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節的傳說之二: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它專門害人,特別喜歡吃漂亮的女孩。老百姓對它恨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還有一條非常厲害的獵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著獵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都沒找到。

原來,「夕」只在臘月三十的晚上出來害人,平時都見不到它的蹤影,也沒人知道它住在哪兒。七郎找「夕」找了一年,又到了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准備過年,他心想:「這個鎮子大,女孩也多,說不定夕會來這里,我就在這里等它。」它告訴鎮上的人們:「夕最怕響聲了,大家晚上不要睡覺,找一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身邊,一旦發現「夕」就使勁敲,到時我去把夕除掉。」

到了晚上,「夕」果然來了,它鉛困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竄,結果被七郎看見了。獵狗一口咬住「夕」的後腿,七郎趁機開弓猛射,終於把「夕」給射死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鞭炮,以此來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春節的傳說之三:「年」除「夕」故事 🌹🌷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被稱作「夕」的怪獸,每年的年關將至,「夕」總是要出來都要吃人,就連「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都拿「夕」沒辦法,這個字很長的名號是誰呢,這個是玉皇大帝封的,就是老百姓家家戶戶供奉的「灶王爺」!

這個叫做「夕」的怪獸一到年底就出來作亂,禍害百姓,於是上天派下來的監督員,我們的一家之長灶王爺回報天庭,天庭就派來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獸。這個叫做「年」的神獸神通廣大,法力高強,揮舞紅色的綢子,並將竹竿放在火中,燒得噼里啪啦的作響,嚇跑了夕獸。最終消滅了夕獸!

而這一天正好是農歷十二月,也不是臘月的最後一天,百姓們為了感激和紀念年獸在這一天除掉了夕獸,就把農歷每年十二月,也就是臘月的最後一天稱作「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過年」。夕獸被消滅後,百姓們希望家家戶戶都有年獸手中的紅色櫻橘絲綢和噼里啪啦作響的竹竿,於是紅色絲綢和放在火中燒的噼里啪啦作響的槐頌念竹竿,慢慢的,逐漸演變成了家家戶戶過年時都有的紅色對聯和鞭炮。起到震懾和辟邪的作用!

🌷🌹春節的傳說之四:萬年創歷法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為紀念他,就把初一定為「年」。

🌷🌹春節的傳說之五:熬年守歲的傳說 🌹🌷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因為這頓晚餐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飢。又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便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兒童,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在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這種現象逐漸變成了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

春節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它們是古老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滋養著我們的心靈,或許會讓我們和自己內在古老的智慧做一個鏈接,體味文心吉慶的喜悅。

5、春節的由來和傳說故事有哪些?

節日起源: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的傳說故事: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春節是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關於過年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時間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所以每年到除夕這一天,村裡的人就帶著家眷躲避年獸。

這年除夕,「年」獸闖進村。它看到一戶人家燭火通明,門貼大紅紙,「年」狂叫著撲過去。接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不敢靠近。這時,院門大開,只見老人身披紅袍在院中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走了。這事很快就在別的村裡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後,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放爆竹,用來驅趕「年」獸。這個風俗越傳越廣,從此就有了「過年」。



春節民族特色:

朝鮮族受漢文化影響也有過春節的習俗。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耶琴和筒簫樂曲將人們帶入新的一年。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為福,意味他們的兒孫健康、進步、萬事如意。隨後,大家圍著點燃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樂曲翩翩起舞。

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還有藏歷十月過新年,源起於那些古老的時代。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歷正月過年了。

6、春節的傳說都有什麼?

春節傳說之一:熬年守歲放鞭炮

熬年守歲,其實就是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一整夜來迎接新的一年。想必大家都是在一親人一起開著春晚搓麻將、打牌中度過這一晚的,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叫「年」年的怪獸會在每年的天黑以後出來吃人,雞鳴破曉後便返回山林中,百姓們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

為了平安度過這一年,百姓們每到這一天晚上,都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屋裡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還要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後來大家又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因此,每年熬年守歲,其實就是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一整夜來迎接新的一年御灶。想必大家都是在一親人一起開著春晚搓麻將、打牌中度過這一晚的,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叫「年」年的怪獸會在每年的天黑以後出來吃人,雞鳴破曉後便返回山林中,百姓們便把「年」肆虐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

為了平安度過這一年,百姓們每到這一天晚上,都會提前做好晚飯,關好門窗,躲在屋裡全家老小一起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還要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後來大家又發現「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氏拆凱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2.春節傳說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聰明小伙兒,常年被混亂的節令所困擾,就有了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時,無意間受到樹影的移動啟發設計出了可以測定一天時間的晷儀,後來,又在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又發現四季輪回的規律。

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青年,萬年決定為國分憂,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但是的國君祖乙,為他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希望萬年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一次,祖乙在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

一歲月有十二圓。

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後來,國君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殲喚重的萬年。

3.春節傳說之三:「壓歲錢」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叫「祟」,每逢大年三十的夜裡都出來害小孩。他只要用那雙慘白的手在熟睡的小孩額頭摸三下,小孩子就會發高燒,講囈語;等到幾天後高燒退去,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就變得神志不清,呆頭呆腦了!

人們害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在這一天通宵燈火團坐不睡,「守祟」保護孩子。後來有一戶姓管的人家老來得子,為了保護這來之不易的孩子,他們在這一晚就逼著孩子玩耍,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小孩拆了又包,一直到睡下。但這夫妻倆可不敢睡,守在孩子身邊。半夜狂風驟起,「祟」又來張狂而來,當它得意地准備用手去摸孩子的額頭時,枕邊突然裂出一道亮光,「祟」嚇得魂飛魄散,倉惶而逃。後來這對夫婦把「紅紙包銅錢」的事告訴大夥兒,家家戶戶也就年年按照這樣的方法防「祟」,小孩子們再沒被傷害過。

據說這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保佑孩子平安。紅包「壓祟」的習俗也延傳至今,因「歲」與「祟」諧音,「壓祟」發展到現在也就自然叫做「壓歲」了。

4.春節傳說之四: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個鬼界,當中有座棵覆蓋三千里桃樹的山,樹上有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時,夜晚出去的鬼就必趕回。負責看守鬼界大門的兩個神人叫神荼、郁壘,如果鬼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他們就會立即將它捉去喂虎,所有的鬼都怕他們。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

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6)春節活動的傳說有哪些擴展資料:

1.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2.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

4.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里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5.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6.「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7、春節有哪些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是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最耳熟能詳的一個傳說故事:在上古時期,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體形象狗,每到現在農歷大年三十的時候出來作亂。很多人受其侵害,人們一到每年這個時候都非常的害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後來發現年怕爆竹爆炸時的聲音,所以每到它要出來的時候人們就放爆竹嚇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們就可以平安的度過這段時間了.而且由此就把這段時間叫做「過年」。不得不說,這個故事一直是我們童年的回憶。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關於春節的故事,下面我為大家一一道來:
1、春節接財神的傳說——春節接財神的日子是正月初五,傳說這是財神的生日。出了初一,就要准備迎接財神。初四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置辦酒席,慶祝財神生日,迎接財神到來。這財神是誰呢?傳說,宋朝時,民間認為宰相蔡京十分富有,就說他是財神降生,又因其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就將蔡京作為財神爺祭拜。後來蔡京倒了,民間就換了財神,宋朝國姓為趙,百姓就給財神起名為「趙玄壇」,然後加以敬拜。
2、臘八擾敗配粥的故事——「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枯冊天」,這是北方過年的歌謠,開始就是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這個習俗並不是來源於民間,而是佛教。據說,佛教的創始者釋迦摩尼出家修道,苦修六年,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於是其弟子為了銘記釋迦摩尼為創立佛教所受的六年苦難,便在每年的臘月初八吃粥,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每到這天,有條件的寺廟都會舉行浴佛會,製作臘八粥,供佛誦經,並將臘八粥贈送給前來祈求平安的普通民眾。後來,這就傳到民間成了習俗。
3、萬年創歷法的傳說——萬年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陽歷,一種歷書,不是歷法。傳說古時候有個叫萬曆的年輕人,覺得當時的節令很亂,便想創緩指造一種准時、准確的方法。萬曆上山砍柴時受到樹影和山崖上滴泉的啟發,創造了測日影以定時刻的晷儀,以及計算時間的五層漏壺。萬曆知道當時的國君祖乙因為天時不確而發愁時,便毛遂自薦。祖乙聽過萬曆的方法後便將其留下,希望萬曆能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造歷法,以福萬民。幾年後,祖乙去看望萬曆,看到測定天時的日月壇上刻錄的天時詩,就知道立法已成。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新春復始,請陛下定個節日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由來。
4、北方老鼠嫁女的傳說——是在正月二十五的晚上,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開燈,全家人坐在一起,一聲不吭,摸黑吃著麵粉做的炒大豆、「老鼠爪爪」和「蠍子尾巴」。不開燈、不出聲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怕驚擾了親事。不知道你們那有沒有這個習俗,我們這似乎並沒有聽說過這個習俗。
5、「年」獸的傳說——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兇猛十分,每到大年三十都會肆虐人間,吞吃牲畜,害人性命。後來有一個老神仙來到村子裡,教人們驅趕「年」。「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家家戶戶每到春節,都會穿紅新衣、貼大紅年畫、貼紅紙、放爆竹,然後就演變成了過年的習俗。
6、過年放爆竹的傳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放爆竹最初的用意就是驅散瘟、晦氣,帶來吉祥。據古籍記載,爆竹最初就帶有神秘色彩,古時是一種驅邪的用品,野外露宿時也可以用它驅趕野獸。後來人們除了在春節,在其他盛大的節日和喜慶日子都會燃放爆竹,表示吉祥慶賀。
7、貼門神——古代神話說中有兩員大將捉鬼、保平安,名神荼、郁壘,民間便由此用桃木板製作桃符,上寫神荼郁壘名字或者刻畫像,掛於家門口,鎮邪惡、保平安。宋代時桃符變成了春聯,一來不失其意,二來表達美好願望,三來裝飾美觀。民間認為,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可以驅散妖魔鬼怪。怒目圓睜、武器高大、成對,這就是門神的樣子。唐朝以後,秦叔寶和尉遲恭因保衛唐太宗安然入睡,也成了門神。現在一般都是這兩人,神荼郁壘倒是極為少見了。
8、貼春聯的傳說——春聯最初的來源就是上面所說的神荼郁壘,五代時人們開始將連語代替神荼郁壘的名字,宋朝開始春聯變得普遍,明清時期興盛,據說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命令全城百姓貼春聯,還親自出遊欣賞,後來文人也將寫對聯當做文風雅事,成為社會時尚。
9、倒貼福字的傳說——倒貼福字有恭親王府說、慈禧太後說和朱元璋、馬皇後說等三個傳說,三個傳說幾乎無一例外都是下人、百姓不識字,導致倒貼了福字,但「福倒」諧音「福到」,所以傳為一時佳話,流入民間。
10、熬年守歲的傳說——大年三十晚上熬夜守歲的習俗現在是一去不復返了,幾乎沒有人家再過這個習俗。這個習俗的由來也是跟怪獸「年」有關。傳說古時候,性情兇殘的怪獸「年」每到大年三十都會到人間肆虐一次,於是百姓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後,就把大年三十晚上稱作「年關」,晚上提前做好飯,家家戶戶圍坐在一起,「躲」在屋裡吃年夜飯,因為「吉凶未卜」,所以年夜飯都很豐盛。吃完飯後,大家都不睡覺,坐在一起閑聊壯膽。這就是大年夜熬年守歲的來由。

——相信大家一定有些故事還沒聽過吧,那麼關於春節的一些故事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大家能多多了解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

8、過年有什麼傳說?

春節的傳說一:驅趕年獸
從前,有一種怪獸的名字叫「年」。它的頭上長著角,非常厲害。平時,年獸躲在海底下,快過春節了,年獸就會從海底下爬出來,吃牛羊雞豬,甚至人。握橘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獸要來了,都帶著牲口進山裡躲避,這時候,來了一位白鬍子老爺爺。一位老婆婆勸白鬍子老爺爺趕快躲一攜皮游躲。白鬍子爺爺說,我住在這里,不會怕年獸的,只會是年獸怕我。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響聲和火光。
從那以後,大家知道了敢走年獸的好辦法。春節快到的時候,都會在門口貼上紅對聯,紅福字,在窗子上貼上紅窗花,還會放起「砰砰啪啪」響的爆竹,煙花。
春節的傳說二:貼春聯和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辯銷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後來就形成了春節貼門神的傳統習慣。

9、關於春節的傳說有哪些?

故事一:七郎射夕

傳說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當大雪封山,夕聚會到附近傷害鄉鄰找食物,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這年,村子人在准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

等到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里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陪臘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里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裡的東西。

夕被嚇跑了核鎮,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七郎。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據說這就是除夕之名的由來,而掛紅布、點竹節,逐漸演化為後世的貼福字、放炮竹。


故事二:熬年守歲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故事三:春聯門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

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蘆氏滑。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