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吃清華
1、春節為啥吃餃子?
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求願望的特有方式。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
餃子與交子同音,即舊年與新年相交之時,過春節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
出門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中國北部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
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
餃子餡的文化:
香菇餡—即鼓財之意故為鼓財餃:
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或為股票大盤的勢,向上、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或為對晚輩表達出希望其出人頭地的美好祝願。
酸菜餡—即算財之意故為算財餃:
算:即合計,清算。如果錢多到要算一個晚上,那是多少呢,謂之算財;或為對選擇的祝福,選擇大於努力,願親戚朋友都能有個好的選擇,選擇好。
2、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
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1、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2、餃子的外形跟元寶極其相似,於是人們發揮充分的想像力,春節吃餃子就像是把元寶吃下去,這叫「招財進寶」。
3、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4、餃子本身就好吃,有各種口味的餡兒,有葷有素,還有各種口味的醬汁兒!
5、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蜜棗、花生、栗子、硬幣等包進餡里。吃到紅棗的人,來年的日子甜甜蜜蜜,吃到花生的人健康長壽,吃到硬幣的人財運亨通。以此來對生活寄予美好的憧憬!
3、春節飲食文化 中國春節飲食習俗和寓意有哪些
中國春節飲食習俗和寓意如下:
1、餃子,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是北方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到菜餚,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
餃子同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就意味著更歲交子,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的行為。另外餃子外形似元寶,包餃子就像包住福運,吃餃子則寓意著生活富裕。現在,春節吃餃子是人們表達在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
2、年糕,從周代開始,我國便有過年吃年糕的傳統習俗。年糕一般有黃、白兩種顏色,就像古代的金銀。年糕不僅寄寓了人們渴求生活富足、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又有「年高」的長壽之意。
3、魚,春節飲食講究好寓意,當然少不了魚,一般為餐桌上最後一道菜,有些地方這道菜基本留下來不吃的,意為「年年有餘」。並且有些地方對挑選年夜飯里的魚也是有講究的,鰱魚為連年有餘,鯽魚和鯉魚為大吉大利,鮭魚則為富貴有餘。
4、餛飩,在江蘇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還是逢年過節或者辦喜事,都一定要吃餛飩。除夕早上,家家戶戶就開始剁菜餡包餛飩,從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餛飩就酒,越吃越有」,寄託了靖江人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
中國春節的文化起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動。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歲節(年節)的起源與發展涵蓋了人文哲學與自然規律等方面內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