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廣東春節小年有哪些習俗

廣東春節小年有哪些習俗

發布時間: 2023-05-04 11:50:49

1、廣東新年風俗是什麼?

第一:大掃除。

就是大掃除了,有俗語說年廿八洗邋遢啊,春節將至,辭舊迎新,一般都是在小年(農歷23號)到除夕之前大搞衛生,曬衣服曬被單清洗傢具刷新廚房等等。

家家戶戶都要把屋裡屋外打掃干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家大小男女老少都要剪頭發,洗頭發,過年了,中國人的習俗是不能把舊的、臟的東西帶到新的一年裡,所以,大掃除的時候要清理掉一些不用的東西比如不穿的衣服,或者壞掉的傢具廚具等統統丟掉,然後換上新的,寓意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第二:貼春聯。

就是貼春聯了,在除夕這一天,吃過午飯後就開始貼春聯了,中國南北方貼春聯時間略有不同,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增加春節世談氣息,迎接春節的到來。

第三:年夜飯。

就是團年飯(年夜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大小在除夕夜歡聚在一起吃飯。團年飯,飽含和凝聚著濃濃的親情,特別受中國人的注重。吃團年飯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尺和,還特別講究菜式。

團年飯特別看重「好意頭」,菜式就代表著深深的寓意。如魚(象徵「年年有餘」)、蚝獅(音取「好事」、「好市」)、發菜、生菜(音取「發財」、「生財」),鳳爪扒金錢(即雞腳冬菇,意寓「招財進寶」)等等,每年團年飯都是菜色多樣,非常的豐盛,一家大小有說有笑、喜氣洋洋的吃團圓飯,充滿了幸福快樂的節日氣息!

第四:逛花市。

就是在除夕這天吃好團陵返盯年飯後,一家大小就開始開開心心的出來行花街啦,這個是廣東省特有的傳統習俗。春節逛花市的風俗,據說以前在中國唯廣州獨有,花市,老廣州叫「花街」,粵語說「唔行花街唔算過年」,就是說不逛花市不算過年。慢慢的就發展到了廣東省內其他城市,成為了廣東人過春節的習俗。

第五:吃湯圓。

一家人逛完花街回來,大家會坐在一起,看著電視,聊著家常,直至春節零時到來,大家便燃放煙花炮竹迎接新的一年到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大城市已經不準私自燃放鞭炮了)。

2、廣東春節習俗小年在干什麼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

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雹棚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潮汕地區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答凳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清肆旅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發,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葯。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葯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3、廣州的春節風俗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4、廣東省江門市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江門以僑鄉風情聞名,五邑地區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眾多,遍布世界。共同的歷史,同出一宗的地緣人緣,加上海外對五邑的影響,使江門五邑地區展現出豐富的民俗風情,

有獨特的節日、婚嫁、喪葬、飲食、娛樂等習俗,主要有龍舟賽、舞獅舞龍、廣東曲藝、民間舞蹈、民歌演唱等。如抬閣、新會魚燈、大鰲鹹水歌、鶴山市獅藝、恩平木魚等。

(4)廣東春節小年有哪些習俗擴展資料;

江門是中國僑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萬人,遍布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華僑愛國愛鄉,通過捐助公益、投資興業等方式幫助家鄉發展。截至2018年底,為家鄉捐資贈物合計77.21億港元,回鄉投資累計超過282.17億美元。

為表彰在促進我市社會文明、發展慈善公益事業、對外友好交往、經濟科技建設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海外僑胞、外籍人士和國內人士,江門設立「榮譽市民」授榮制度。自1993年以來,先後共授予了9批727位海內外人士「江門市榮譽市民」稱號。

獨特的華僑歷史,形成了絢麗的僑鄉文化。從建築、飲食、服飾、風俗習慣,隨處可見中西交融的痕跡。江門市先後與美國河濱市、美莎市、密爾布瑞市、奧克蘭市、澳大利亞阿拉臘市等5個海外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發展友好交流對象城市有10多個。

5、廣東過小年的風俗

廣東相對來說是一個很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過節的傳統也會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廣東怎麼過小年的呢?在中原地區,人們過小年祭灶,用飴糖做的灶糖,上供給灶王敬弊,但是在廣東地區也祭灶的習俗,當地人叫做謝灶君公,貢品用的是當地出產的蔗糖,或者直接用甘蔗祭灶王。那麼,2018廣東小年是哪一天呢?我們下文詳解。

2018廣東小年是哪枝襲一天 廣東怎麼過小年

亮搭族

2018廣東小年是哪一天 廣東怎麼過小年

2018廣東小年是在2018年2月9號,農歷臘月二十四。

廣東部分地區是沒有過小年的說法的,小年這一天當地人叫做拜灶君公。用豬肉、燒肉、白酒、紅糖、香燭等恭送灶君老爺升天,並請他同玉帝美言幾句。其實就和中原地區的小年習俗相似,但是在廣東說法不一樣,內容差不多。

廣東有過小年夜習俗,臘月二十四,買一棵連著葉子的甘蔗放在廚房,再加一些祭品和甜的小吃來送灶君(俗稱“謝灶”);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開始准備過年的食品,綉角(俗稱角仔)、笑口棗、煎堆、牛耳殼、蛋散、爆米花、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等紛至登場,家人開始抽空到花市買一些花和幾盆年桔回家擺放以迎新春

6、廣州春節民風民俗

春節為農歷元旦,是中國也是廣州最重大的傳統節日。廣州的春節既有中國春節的基本內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從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置辦年貨;除夕前,在大門上或廳堂里掛上「福」字或年畫,有的人家還將「福」字倒掛,意即「福」到。

(6)廣東春節小年有哪些習俗擴展資料

廣州的春節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題街道上搭起綵樓,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人春節愛插桃花,所謂「一樹桃花滿庭春」。一株靚桃花插在廳堂里,滿樹星紅,持上節日彩燈,披上綠綢杏帶,確是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愛,各大賓館酒樓,屆時必以一株大桃花裝點門庭。桃花成了廣州的春節「聖誕樹」。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其實,現在人們所喜愛的,是它那小巧而豐碩的造型:一棵三四十公分高的小樹上,碩果累累,金光燦燦,還有那青枝綠葉相扶,,確實逗人喜愛,置於幾座之上,確可玩味。與金桔同類的四季桔、金蛋果、硃砂桔等,同樣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選購其中一種。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7、南方小年習俗有哪些

1、祭灶
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人們在臘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
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模困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旦圓念


2、撣塵
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腔行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3、年糕
年糕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農歷小年又叫辭灶,就是吃了糕送灶王爺上天上去匯報工作。蒸了糕,放上棗,蘸上糖給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裡去說說民間的好事。
相傳伍子胥在建姑蘇城時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的「磚」,百姓曾用「糯米城磚」解決了一時的危機。蘇州人為紀念伍子胥,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准備年糕。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干後不裂,久藏不壞。

8、廣東人過小年嗎

廣東有過小年夜風俗。

廣東有過小年夜風俗,臘月二十四,買一棵連著葉子的甘蔗放在廚房,再加一些祭品和甜的小吃來送灶穗野君(俗稱「謝灶」)。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開端預備過年的食品,綉角(俗稱角仔)、笑口棗、煎堆、牛耳殼、蛋散、爆米花、糖不甩、椰角、糖冬瓜等等紛至登場。

拓展:

家人也開端抽空到花市買一些花和幾盆年桔回家擺放以迎新春。廣東人對春節時刻的界定,一般從農絕純歷12月23日至次年的正月16日,統稱為過年。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五光十色,並且很考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充足並族咐)、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