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過春節的看魚有什麼講就
1、過年的時候吃魚的寓意是什麼?
魚和「余」同音,因此過年吃魚意味著年年有餘,是表達了人們對於新一年的美好祝願,這是很多地方春節時期的傳統習俗。很早以前就有在春節吃魚的習俗。魚的諧音「余」不僅僅代著盈餘,也象徵著降妖除鬼。在古代的漢朝,畫在門叩上的魚在降魔中賦予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唐朝,魚的圖案會出現在門把上,大門上,櫃子門,箱子門上,以便驅走鬼怪。所以門把手設計魚這一觀念對中國人在新年裡吃魚有很大的影響。降妖除鬼則被慢慢的淡忘。同時把作為最後一道菜的魚不吃干凈,則是迷信於年年有餘的說法。
春節吃魚有什麼講究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位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春節吃魚有什麼講究
春節吃不同魚的寓意
1、鯉魚:魚躍龍門
逢年過節,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餘」、「魚躍龍門」之意,增添喜慶氣氛。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佳,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並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
2、鯽魚:大吉大利
過年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河魚里的鯽魚,是春季食補的佳品。常吃鯽魚不僅能健身,還有助於降血壓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壽。民間認為,鯽魚分黑、白兩種,黑鱗鯽魚又稱「黑鯽」;白鱗鯽魚又稱「銀鯽」。普遍認為白鱗鯽魚質量較好,
肉質細嫩、味鮮美;黑鱗鯽魚,土腥味重,肉質粗糙。入湯宜以白鱗鯽魚為佳,民間謂之「白鯽」。
3、鰱魚:連年有餘
過年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餘。鰱魚味甘、性平而稍溫,入脾、胃經。有健脾補氣、溫中暖胃、烏發養顏、通乳化濕的功效。
紅燒鰱魚
4、鱖魚:富貴有餘
過年吃鱖魚,有「富貴有餘」的意頭,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