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初六吃什麼主食

春節初六吃什麼主食

發布時間: 2023-04-30 00:03:06

1、春節期間民俗吃什麼飯

民間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
大年初一
1、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2、萬年糧——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3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3、餃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4、湯圓——大年初一的早餐湯圓一定更具特殊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5、面條——長面,也叫長壽面,大年初一的時候吃長壽面,寓意「年年長久」,預祝著壽長百年,不少老年人還保持著這樣的風俗。
6、雞湯——大年初一喝雞湯,象徵「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
7、甜食——大年初一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大年初二
1、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2、大年初二是女兒(偕女婿)回娘家給父母拜年。一般必吃年三十留下的東西,比如雞,年夜飯是要把頭,翅,腳,尾留著的,但初二就可以吃了。

有年夜的飯要多煮,留下年飯初二開吃。必有臘肉香腸,魚和面。
3、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大年初三
1、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2、俗話說:初三合子往家轉,合子是中華麵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區流行的一種麵食。比較常見的是韭菜、茴香、雞蛋、豬肉,以韭菜+雞蛋、茴香+豬肉、韭菜+豬肉的組合最常見和最受歡迎。
合子的麵皮一般不用發酵的面,而是用燙面和冷水面這兩種。合子皮薄、餡大、味道鮮美,因此深受歡迎。
3、北方有些地方流行在「初三」也吃餃子,由於一部分人此時需要提早出門,趕往工作地點,民俗、民風的名言是:「出門餃子、進門面」。也就是說:親人離開家門時,吃餃子保平安,來年再團圓,家中親人的祝福都包在餃子中。
大年初四
折籮——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過去人們不富裕,頭天的剩菜剩飯捨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燴食,殘羹剩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
大年初五
餃子——「破五」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老北京有講究,「破五」吃餃子的肉餡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餡兒也要自己去剁,這樣的話,就是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有了。「破五」的餃子講究餡兒是一個肉丸的。餃子的形狀是扁圓的,它和古代象徵財富的元寶的樣子很相似。一家人團圓吃「破五」餃子,那麼就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頭,可以增加財富,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

大年初六
「年關」已過,一切恢復往常的生活。因此可以像往常一樣吃什麼都可以。
初七人日
吃壽面
初六「年關」已過,一切恢復往常的生活,因此吃什麼都可以。
正月初七為「人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人日要吃以七種菜所做的「羹」,稱「七寶羹」。除了吃「七菜羹」,還有吃「及第粥」與「面線」等象徵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食物。

吃面條
此外,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面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面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面條。

吃餃子
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這天吃小豆腐,象徵吃老鼠腦。
大年初八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初八初九牛羊肉
做法:
1、牛腩切塊後,放入鍋中加冷水煮開,3分鍾後關火,用溫水沖洗干凈。
2、牛筋切段放入高壓鍋加水,煮至上汽後轉小火,20分鍾後關火。
3、自然排氣後撈出牛筋,用溫水沖洗干凈。
4、洋蔥、生薑切片,大蒜去皮,入油鍋炒出香味。
5、倒入老鹵或清水、香葉、八角、草果、桂皮,煮開。
6、放入牛腩和牛筋,煮開後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和冰糖。
7、轉小火燉煮2-3小時左右,至牛肉和牛筋酥軟入味即可。
初十要喝棒子粥
做法:
1、適量大米洗干凈。
2、將玉米剝掉,洗凈。
3、把玉米和大米放在鍋中。
4、倒入適量清水。
5、大火煮開,小火慢煮二十分鍾左右。煮好的玉米粥既粘稠顏色又漂亮,更加好喝。
正月十一(2月18日)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傳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被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十一吃魚有說頭
新年吃魚,講究的是〝年年有魚(余)〞,況且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葯用療效。
做法:
1、魚肉洗凈。
2、熱油中放入薑片。
3、倒入魚肉,翻炒。
4、加點醬油。
5、放一點糖。
6、加水煮一會。
7、出鍋前滴幾滴美極鮮,撒上蔥花即可。
正月十二(2月19日)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民間俗稱「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村莊中的管事人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准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准備工作了。
十二餐桌有鴨子
中國許多地方的人都喜歡吃鴨子,比如北京人愛吃烤鴨,南京人愛吃鹽水鴨,四川人愛吃樟茶鴨,新年期間的餐桌上怎能少了鴨子。
做法:
1、鴨肉洗凈,切成中等大小的塊便於入味,過於肥厚的鴨皮剔下來。
2、鴨肉放入碗里,加入料酒,鹽,生抽,薑片,蔥段,腌制20分鍾。
3、把剔下來過於肥的鴨皮脂肪放入鍋里。
4、小火用鏟子按壓,慢慢逼出鴨油。
5、待鴨皮兩面變金黃時,很多鴨油都出來了,盛出鴨皮。
6、鴨油里倒入干辣椒,花椒炒香。
7、倒入腌制好的鴨肉翻炒熟。
8、倒入老抽翻炒上色。

9、倒入一瓶啤酒,沒過鴨肉,中小火慢慢燒。
10、慢慢收汁,倒入青椒翻炒即可。
正月十三(2月20日)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做法:
1、蝦洗凈瀝干。
2、蔥姜、料酒浸泡蝦5分鍾,中途翻動幾次,使之均勻浸漬調料。
3、倒出汁水,保留蔥姜。
4、倒少許油,熱鍋炒蝦。
5、慢慢翻炒至蝦變成紅色,加鹽。
6、加醬油,煮一分鍾。
7、加青紅椒圈。
8、湯汁收干,拌勻起鍋。
正月十四(2月21日)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娘娘誕辰於正月十四,又稱「順天聖母」。傳說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歷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順天聖母」。
十四大碗炸醬面
老北京人做炸醬面時一般只認六必居、天源的醬,面條要用手擀麵,夏吃熱冬吃涼,伴上老北京人吃炸醬面時最講究的八碟菜碼,包括:黃瓜絲、水蘿卜絲、香椿末、芹菜末、青豆嘴兒、黃豆嘴兒、白菜絲、青蒜末,如果再咬上幾口臘八蒜,味道更爽。關注微信「大海旅遊人」
做法:
1、五花肉切丁,黃瓜和蘿卜切絲。
2、炒鍋放適量油,肥肉先入鍋,煸出油後入精肉。待鍋內飄香後入少量生抽,料酒。盛肉丁出鍋。
3、用煸肉的油炸醬。先用大火把醬燒至咕嘟咕嘟,然後用小火慢慢咕嘟咕嘟著。
4、炸個十分鍾左右,再倒入煸炒過的肉丁,翻炒幾次,快出鍋時撒入蔥花。
5、然後就是煮麵了。
6、然後把菜碼在沸水裡過一下,脫生即可。
正月十五(2月22日)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相傳,正月十五日是蠶神嫘祖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蠶神」的日子。祭蠶神用白粥加上肉脂為供品,同時用一桿竹竿挑著燈燭插在田間,謂之「照田蠶」(據說觀察燈火顏色可以判斷一年的豐歉)。這項活動逐漸成為了後代元宵節觀燈習俗的一種源頭。
十五家家鬧元宵
正月十五齣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起初,人們曾經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圓、和睦、幸福。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