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春節時要做什麼
1、用漢字寫對聯的韓國人受關注,韓國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韓國過春節與我國不同步,白紙寫春聯,本來的喜慶被他們玩壞了!韓國春節為何選“立春”?他們沒學錯,我國古代春節就這么過!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歷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歷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就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與現代人重視的新春節點不同,秦漢以前,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歷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迎春和農耕慶典等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後幾天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所以,韓國人漢立春當作春節過,並不是他們的發明,只是延用了古代中國的傳統過法而已。
韓國人過春節源於何時?春節期間都有什麼習俗與講究呢?韓國春節,又稱為“舊正”,與稱新年為“新正”相對應,就是舊歷年的意思。韓國春節是韓國的傳統佳節,傳統上又稱“元旦”、“元日”、“歲首”。
韓國受華夏文明的影響很深,不少韓國人,特別是年長者都知道自己的屬相,天乾地支在韓國也很流行,比如2005年“雞”年,韓國人稱之為“乙酉年”,2006年“狗”年,韓國人稱之為“丙戌年”,2013年稱農歷癸巳年。
同中國人一樣,韓國人也講究回家過年,春節期間,韓國人不管在哪裡工作,也不管離老家有多遠,一到春節,都要趕回家鄉去團聚。中國人很喜歡熱鬧,春節期間街上到處是人,十分熱鬧。而韓國人過春節比較安靜,商店也都紛紛關門休業,街上十分冷清。
過春節時,長輩也給晚輩壓歲錢,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紅色的信封包成“紅包”,而韓國人則習慣用白色的信封裝壓歲錢。不僅僅是壓歲錢是白紙包,就連迎新的春節對聯,也是寫在白紙上的。滿大街的白紙黑字,喜慶氣氛一下子讓韓國人給玩成黑色幽默了!
雖然現在韓國廢除漢字已近50年,韓文得到很好普及,但是,迎新的春聯,仍由漢字書寫。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只有漢字的形式之美,與對聯的內容之美相互配合,才能展示奉春聯之美。韓國春聯的內容,最多見的是“立春大吉”“建陽多慶”“國泰民安”等,表達了對於家人安康、國家穩定的祝福。其中,“建陽多慶”意為期待陽光燦爛的日子增加,福慶不絕。
韓國過春節,也是緬懷先賢、祭祀祖先之日。另外,韓國人在春節還有吃“五辛菜”的習俗。五辛菜一般指的是韭菜、山蒜、水芹菜等五種味道較重的蔬菜。立春吃五辛菜,有兼備儒家五德和身體健康的寓意。
韓國人過春節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從新羅時代起,韓國人就開始過春節了。然而,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韓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卻被日本人給生生斬斷了。日佔時期的韓國,過春節是被嚴格禁止的,這是為了從文化上割裂韓國與中國的關系。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裡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
春節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了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在韓國民眾的生活中。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了春節這個節日,時間就是中國傳統春節的“立春”日。韓國規定,春節放假三天,是一年中假期最長的,足見他們對春節的重視與依戀。
2、韓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
韓國人過春節的習俗也和中國相似。
回家過年。
韓國人講究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探親。春運買票的客流高峰和千里歸鄉的風塵僕僕,在韓國也是一樣的。1月10日,韓國「春運」火車票預售開始,首爾火車站人山人海,購票場面火爆,不少人通宵排隊買票。
吃年夜飯。
與中國很多人在外預定年夜飯不同,韓國飯店年三十是不開業的,所以他們的年夜飯都是自己在家動手烹制。韓國的年夜飯一律為傳統飲食,全部出自家庭主婦之手。全家要吃由大米、黑豆、雲豆、大豆、小豆混合而成的「五穀飯」,還有類似年糕、餃子的「打糕」、韓式「饅頭」,同時還有烤肉、多種泡菜等。
祭祀祖先。
這是春節期間最重要的活動。春節前一天晚上,一家人一起製作漂亮美味的祭祀食品,以示對祖先的尊敬。大年初一,韓國人早早起床,穿好美麗的韓服,祭祀祖先。祭祀程序嚴格,連供桌物品擺放都有「魚東肉西」、「左飯右羹」、「生東熟西」等規則。
吃米糕片湯。
祭祖完畢後,全家吃的第一餐,必須是米糕片湯。韓國米糕由大米製成,先壓製成圓柱形再切割成圓片狀。古代韓國人崇尚太陽和清潔的白色,白色的圓狀米糕片就象徵了太陽。大年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代表了迎接太陽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
歲拜。
晚輩要向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不過,與中國的紅包不同的是,韓國的壓歲錢是裝在白色信封里的。
走親訪友。
春節期間,韓國人會准備豐富的食物接待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還會互贈禮物。禮物以食品為主,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等,並以粉色綢布包紮,給人以喜慶之感。
各種民俗游戲。
如跳板游戲,類似於蹺蹺板,板子寓意土地,表達對豐年美好期盼的含義。還有擲柶游戲,以前用「擲柶」的方式占卜求得好收成,現今演變成一種韓國人在春節期間會玩的游戲。
該文章《韓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來源於出國留學網,網址:https://www.liuxue86.com/a/3579585.html
3、韓國春節習俗是什麼?
韓國春節習俗是:
一、貼春聯
韓國人過年也貼對聯,不過他們的對聯是在立春這一天貼的。最有趣的是,咱們過年圖喜慶,對聯都是紅紙黑字的,韓國的春聯是用大白紙寫的。白紙黑字貼在門的兩側,咱們中國人看著總覺得怪怪的,好像哪裡有些不對勁。韓國人倒不覺得別扭,認為這是傳統。
二、守歲
韓國人也和我們一樣,除夕的夜裡不睡覺,要「守歲」。一家人在一起說說笑笑,做游戲,等天亮迎接新年。記得咱們歌謠里說「大年三十熬一宿」,這個事兒好學的韓國人也學會了。
三、祭祀
朱子曰:「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韓國人對我們朱子的話深以為然,對待祭祀很是重視。他們相信在春節的時候,逝去的先祖會回來與家人共度佳節,所以,韓國家庭會在春節的時候舉行祭祀活動,祭奠自己的先祖,祈求祖先保佑。這一點和我們是一樣的。
四、拜年、壓歲錢
韓國人過年也「興」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齡小的給年齡大的拜。不過,咱們拜年是差不多整個「年」,從初一到十五都可以拜的,他們就兩天時間拜年,也就是除夕和初一這兩天。拜年的時候,長輩也會給小孩子壓歲錢,裝在信封里,小孩子也是歡天喜地收好,留著買喜歡的東西。
五、吃年糕湯、穿韓服
咱們過年的時候會穿新衣服,然後出去拜訪親戚。咱們的新衣服可以是各種款式的,沒有統一的樣式,韓國人在舊正這一天會穿上他們的傳統服飾——韓服。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韓國人做得挺好,在特殊的日子裡穿上本國的傳統服飾,本身也是愛國的表現。
4、韓國過年有哪些風俗
在韓國,春節是僅次於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過春節時,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祖先。韓國人祭祖有嚴格的說法,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
每年春節一到,韓國婦女都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裝,從早到晚都要在廚房裡忙活,嫁到韓國的外國姑娘也要同韓國婦女一樣從早忙到晚。
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春節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春節時總有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或者露宿街頭無家可歸者,政府和市民團體就組織起來為他們過春節,讓他們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韓國人春節往往都要互贈禮物,禮物的范圍很廣,如牛排、黃花魚、傳統點心、健康食品以及午餐肉、香油、蘑菇、柿餅、日用品等等,禮物都要包裹起來,而包裹的顏色以嫩粉色居多。
韓國人春節消費比平時大為增加,一些商品價格也上漲。韓國人祭祀時都喜歡用大而好的水果,一個蘋果或者梨差不多要2000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5元。像牛肉、豬肉、蔬菜、雞蛋、雞肉等副食品的價格,在節日期間往往會平均上漲10%至40%,韓國政府在春節期間常常設法穩定市場物價,保障供給。春節最有名的食品是大年初一早晨起來吃的年糕片湯,象徵新的一年團圓美好。因為韓國人大都在家裡過年,幾乎所有的飯店春節都關門。
在韓國,很多人都穿上一身顏色鮮亮的傳統民族服裝,一家幾口開著汽車奔向故鄉,構成了一幅典型的韓國春節風俗圖。韓國私家車普及率高,大部分人都喜歡開車回故鄉過年。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面對這種「公眾大移動」,交通等部門忙得不亦樂乎。
韓國春節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要算從日本傳進的「花牌」了。據說90%的成年人都會打這種牌。當然有的人也利用春節休假外出旅遊。外國遊客在韓國春節期間可以體驗有著傳統韓國文化特色的跳跳板以及投壺、放風箏等活動,也可以在韓國各地的滑雪場度過白色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