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春節習俗與南方有什麼不同
1、比較蒙古的兩個習俗與中國有什麼不同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是有著三千年以上文字記錄的歷史和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便生動地描述了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鮮明獨特的習俗。不同的民族在歡度年節時更能體現出千姿百態的民族風情。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春節,又叫過年。每當節日來臨,我國漢族人民和許多少數民族都以各自的方式舉行盛大而饒有興趣的慶祝活動,來歡度這一佳節,而另一些少數民族則還有自己的傳統年節,且時間、習俗各異。
漢族過春節:從臘月初八開始,臘八粥的香味,最先使過年的氣氛在家家戶戶呈現出來。臘八粥的配製特別豐富:紅棗、栗子、薏仁米、花生、芝麻、核桃仁、松子、杏仁、雜豆瓣及五顏六色的各樣果脯,遠遠不止八種。親朋好友之間,還有互相饋贈臘八粥的習俗。另外,祖國南北在臘八粥的內容中也有一些差異。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兒」,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灶儀式。據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供玉皇據以賞罰,於是,百姓們供上紅燭、糖瓜,企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據說七天以後大年三十晚上,他還要與眾神同來人間過年,屆時各家則舉行「接神」、「接灶」儀式。
臘月二十四,為「掃房日」,此後家家戶戶煥然一新,各店鋪、百姓人家,新貼的春聯鮮艷奪目,顯示著家富人寧,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
除夕這天,祭祖、接神、接灶、好不熱鬧。大家已不再勞作,遊子們千里迢迢,也要趕回來,合家歡聚一堂。北方人包水餃,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徵兆。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盡情娛樂。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四面八方鞭炮齊鳴,歡慶活動進入高潮。初一一大早,熱熱鬧鬧的拜年便拉開了序幕。
蒙古族的「白月」:蒙古族過春節叫「白月」,蒙古語稱「查干薩拉」。因為蒙古族風俗尚白,以白色為純潔、吉祥、神聖的象徵,所以把歲首正月稱為「白月」,白月元旦也被稱為「白節」。
蒙古族也以農歷正月初一作為「春節」,過春節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生、打掃家室,到傍晚開始「祭火」。由長輩點九個小燈,將祭品投入旺火中燒,口誦贊詞,祝福家人幸福。蒙古人認為「火」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興旺發達。
臘月二十三以後,就准備過春節「迎新」。家家戶戶准備各色蒙古族風味食品。年三十這一天最熱鬧,全家喜換新裝,歡聚一堂,上午上供祭佛,蒙古人家中都設有佛櫃;晚上,開始祭祖先仿州,在院外平曠之地,鋪好新氈,擺上酒、菜、肉,長輩口中高聲念誦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盅不斷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祖之後,全家上席,晚輩向長輩敬酒,為其送舊迎新。接下來便是通宵達旦舉家歡度。新春備局蔽一到,便擺桌上席向老人、長輩跪拜敬酒。初一這天,不論男女,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問候「新年好」、「過年好」。並帶著哈達和酒到親戚家拜年。
藏族的「跳神會」:藏族人民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一般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里。藏族隆重、盛大的「跳神會」就在除夕這天舉行。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祛邪降福。
侗族的「打同年」: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過年期間,具有特色的群眾活動是「打同年」。這項活動,有些像漢族過年的「團拜」,不同的是侗族以歌舞臘扮相拜會。龐大的「團拜」隊伍,載歌載舞到達一個村寨時,該村寨的婦女排成隊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種問題,隊伍中的人也要用歌聲作答。侗族民歌「耶堂」大多在春節期間演唱,是一種唱跳結合的
2、春節習俗會有地域特色嗎?南北方過春節有哪些明顯差異?
春節習俗會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色,南北方過春節也是有明顯的差異。首先是在除夕夜,北方一般吃的是元宵,而南方一般吃的是湯圓,北方的元宵是用糯米面滾成的,而南方的湯圓,它是用糯米皮包成的。
而在南方過年的時候,一般不貼窗花紙,在結婚的時候貼,而在北方春節的時候,一定要貼窗花,而在南方,一般是以舞龍燈會納侍滾這樣的方式去慶祝,洞余而在北方,一般是廟會,南方已經很少見到這種集市貿易了。
即使是家家都會要看的春晚,其實在南方,他們一般是不看的,南方一般看的是跨年晚會。在北方送禮一般會送橘子,而在南方,一般送西葫蘆。在時間方面,北方的臘月是23,而南方的臘月是在24,在這一天,南方北方都是要開始打掃家裡。談沒在除夕的當天晚上,南方、北方都是要去吃年夜飯和守歲,但是也是不同的,南方一般是一家人要圍著一個爐子,然後去述說一年的事情,而在北方,一般都是圍坐在一起看春晚,然後包餃子。
在大年初一,北方一般是吃餃子,取的是新舊交替這樣的意思,而在南方,一般是吃年糕,年糕寓意著登高,寓意著年年高升。南方也會吃湯圓,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而在初二的時候,北方一般吃面,而南方一般吃年飯,在南方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年夜飯必吃一些紅燒肉、生菜,意寓著來年發財和健康。在初五的時候,北方一般會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候是從里往外放,這一天也會吃餃子。在東北的春節,經常也會看到扭秧歌、舞獅等的表演活動,南方初五的時候給做生意的人是要給員工發紅包的。
3、春節臨近,全國各地「年味」漸濃,各地過節都有哪些不同的習俗呢?
春節馬上就到了,我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各地有各地的自己的過年習俗,因此對於春節的到來,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那你知道各地過年都有哪些不同的習俗嗎?
北京過年要吃餃子,還有逛廟會。臘月二十三的小年也對北京人來說也是格外的重要,這件事祭拜灶王爺的日子,要在灶王爺的畫前擺上糖瓜,讓糖瓜把灶王爺的嘴粘上,讓他在玉帝面前說不了話,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幾年前北京人過年都會有廟會,但最近幾年因為一些原因取消了,雖然逛不了廟會了,但是在北京許多大街小巷裡還是會在過年這段時間掛結大紅燈籠,每家每戶還會為自己的屋子貼上對聯和窗花。內蒙古過年也有一番風味,內蒙古當地人過年需要吃“手扒肉”,吃手扒肉的目的是希望來年能夠合家團圓,在大年初一這天的凌晨晚輩要向長輩敬酒,這杯酒叫“辭歲酒”,吃晚飯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盡情的唱歌跳舞,聽起來也是很歡樂。
雖然江蘇這個地方不大,但是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過年的習俗。就比如在蘇州一些地方過年會吃馬蹄,因為馬蹄的長相有點像元寶,不僅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還代表了蘇州人對新年的美好願望,並且他們還需要在初一的早上點三個爆竹,慶祝新年的到來。看過了江蘇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四川這里,四川人過年講究吃“臘味”,四川人在過年前的一個月是就開始准備製作各種臘味,臘雞、臘鴨,臘魚、臘腸、臘肉等,在過年的那一天晚上,四川人不同北方人要吃餃子,他們一般都吃湯圓和面條,代表能夠福壽綿長。
看了這么多地方過年的習俗,發現不管他們方式差別得有多大,對新年的期望都是一樣的,在這里就祝大家新年快樂!
4、南方和北方春節的習俗有什麼不同?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孕育而生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還根據地形的差異,劃分了南方和北方。南方和北方在春節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習俗的差異更是洋溢著春節別樣的氣氛,下面來看看南方春節習俗VS北方春節習俗有哪些差異。
一、不同時間的「小年」
在春節前夕,小年是必不可少的,人們會在「小年」這一天就是祭灶神,祈禱灶神保佑來年的風調雨順,人們還會掃塵,把一年的污垢和晦氣全部都清掃干凈,為春節的到來做好准備。小年對人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可你不知道的是南方的小年和北方的小年竟然不是同一天!在北方,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在南方,小年是臘月二十四。
二、不同特色的「早餐」
大年初一的開年飯,南方人很早起床開始燒水煮湯圓,南方人的早餐就是圓圓糯糯的湯圓,預示著來年財源滾滾到,北方人則很早起床燒水煮餃子,北方人的早餐就是餃子,在宋朝的時候交子是鈔票的意思,交子和餃子讀音相近,吃餃子意味著新的一年有收不完的錢。大年初二早上北答液方人的早餐會煮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寓意「事事順」,吃了面的人都能在新的一年事事順當,而南方的大年初二的早餐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
三、南方圍爐,北方守歲
在南方有大年夜有圍爐的風俗,吃完年夜飯之後,一大家子人圍爐而坐,一遍吃瓜子兒一邊嘮嘮嗑,看看電視,說說過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和新一年的願景。在北方,大年夜全家人守歲要圍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包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棗子、栗子和肉餡等,一齊包入新年的餃子內。
四、不一樣的「壓歲錢」
北方人過年有發紅包的習俗,而在南方,很多人將這一習俗叫做利是,它也是親戚朋友之間的互贈,南方人對於利是的禮儀比較注重,相對復雜。一般北方都是很隨意的就往你口袋裡面塞,而南方都是包成一個紅包然後給你,反正南北方的孩子都會習慣性的拒絕,但是最後還是會得到,不過到最後一定會回到父母那裡的清世物。
五、不同的慶祝活動
北方地區過年時會逛廟會,廟會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一般是全家人一起或者年輕人也會約上三倆好友一起逛逛,圖個熱鬧。南方地區過年時會舞龍燈,集「舞獅、舞龍、劃綵船、跑竹馬、踩高蹺、魚燈」等形式於一體,一到過年就挨家挨戶的舞個遍,非常有趣。
六、不同的裝飾
過去的時候,南北方過年時都會貼窗花,窗花多半是家裡的女性自己剪的,圖案多會用喜慶的字、動物或植物,貼在窗上取好彩頭。現在北方地區很多人家還是會在家裡貼窗花或是貼福字。南方地區多半是在結婚時貼窗花,春節時會貼福字。
南北方年俗上的差異,實際上是由雙方所處的政治經濟活動、人文風俗、地理環境、氣候特徵、歷史影響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口味、形式、習慣上的差異,既是各個地區和民族個性的彰顯,又對中國傳統文化共性的認可。家,揮之不去的古早味,國,蒸蒸日上的精氣神。過年的差異,正是家國返中的融合。有了家國情懷,才有了家的歸屬感和國的自豪感。
5、南北方春節的差異是多少?
南北方春節的差異如下。
一、不同點一
北方過年吃餃子,南方過年吃年糕元宵。但是都是殺豬宰羊過大年。遲模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餃子的意思,而且餃子形狀像元寶,也象徵著新年發大財的好兆頭!農諺有雲初一餃子初二面,圖的是條條順,意喻順順當當。
南方則多數吃年糕和湯圓,年糕的諧音是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也叫團子、圓子,也有全家團圓之意。在南方,初二要吃開年飯,尤其是做生意的人。
二、不同點二
在習俗除夕習俗的講究南方喜事一般都是貼窗花北方在春節也貼窗花。北方逛廟會,南方舞龍獅,廟會和龍燈雖然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但是近年來南北方有了側重。
北方的廟會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南方舞龍燈也是一種形式,集舞獅、舞龍、劃綵船、跑竹馬、踩高蹺等。
三、不同點三
北方守歲迎福南方圍爐夜話,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過年夜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辭舊歲、迎新年,在南方有除夕夜圍爐的習俗,一家人吃過年夜飯便圍爐而坐,嗑著瓜子,看著電視,邊吃邊聊,述說著一年來的酸甜苦辣。
在北方,除夕夜全家人守歲要圍坐在一起邊看春晚邊包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棗子、栗子和肉餡等,一齊包入新年的纖旦彎餃子內。
四、不同點四
北方發紅包,南方派利是,不管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都會進行一項趣味橫生的活動-送紅包,不同的是稱呼上的變化,北方叫紅包,南方叫派利是,其實,無論是紅包還是利是,寄託的又何止是祝福之意,那裡面還是沉甸甸的愛毀悶,是不變的情懷。
6、春節習俗會有地方特色嗎?全國各地過春節習俗有差異嗎?
1、會有,全國各地過春節習俗會有差異。我國擁有56個民族告孫,且每個民族的民俗特色都不一樣。那麼,在春節到來的時候,全國各地都會根據各自地方的特色來選擇不同種類的慶祝方式。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民襪橘鏈族,在春節到來之前,大家首先會打掃房間,把過去的臟東西都清理干凈,以便於迎接嶄新的春節。然後在除夕的時候,會在門的兩側掛上春聯,為的是沾一沾過年的喜氣。接著准備好食物,等到晚上的時候,家人們圍坐在一起,聊著天吃著年夜飯,好不熱鬧。吃完年夜飯會坐在電視機旁,觀看著春節聯歡晚會,有些地區還會選擇出去放炮,可以說年味十足。
2、而位於內蒙古地區的蒙古族過春節也有自己獨有的特色。他們把春節稱作為“白節”,因為白色在他們來看是純潔,神聖的顏色。並且,他們還會在除夕的時候准備好“白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牛奶和羊奶。在蒙古族,他們還會在除夕期間敬頌哈達,這也是他們獨特的民俗習慣。在除夜到來之時,他們會舉辦歌舞會,大口吃肉,通宵守歲。為的就是慶祝這令人喜悅的節日。到了春節時,他們會給長輩們敬酒,然後離開蒙古包,朝著日出的方向進行朝拜。
3、彝族在除夕夜期間,會宰殺牲畜,然後做成美食,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肉,聊著天,共同慶祝節日。他們還會在春節時進行祭祖,並且給親朋好伍明友拜年。有時候,部分區域的彝族人民,還會舉辦歌舞晚會,大家熱鬧完之後,就會將燈徹夜點亮,然後共同守歲。我國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習俗文化,過春節也是如此,總的來說,不管是哪個地區,過春節都是十分熱鬧的。
7、不同地區春節習俗有哪些不同之處,這些差異的形成與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
各地的扮襪敬風俗習慣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的。受到自好配然環境的影響,人們不僅生活作息受影響,娛樂風俗也有關系。例如在北方地區,人們喜廳慎歡逛冰雕節,這是與北方冰天雪地的氣候有關系的。南方地區龍舟賽,這也是與當地水文有關。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食品較少,因此大家需要提前大量准備,春節期間就可以買賣,南方氣候溫暖,冬天也能有所收獲,因此不需要提前准備食物。
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習俗不同,比如廣州過年習俗就是大年三十前逛花街,這就是南北緯度的差異造就的,南方過年氣溫較為溫暖,給不少的花卉的生存提供了條件,於是有了這個習俗。
8、春節各地區風俗大不相同,南方和北方的慶賀方式都是怎樣的?
中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文化差異大,但春節是所有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是一年中的頭等大事! 南北方的春節有哪些相同的習俗和不同的習慣呢?相同的習俗是貼春聯,吃年夜飯,穿新衣,長輩給孩子發壓歲錢,過年過節,走親戚。習慣不同,飲食不同,活動不同,主要是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差異。
在飲食方面,麵食是北方的主要食物。春節期間要做饅頭和餃子,年夜飯要吃牛羊肉。中國南方過年一定要蒸粽子,打年糕,自製臘肉。沿海地區的年夜飯多吃海鮮,內陸山區的年夜飯可能多一點山味。總的來說魚是要有的,年年有餘嘛,其他與當地方言有關的同音食物也是要關注的。比如,有的地方吃芋頭,來年出門遇到好心人等等。華南地區春節有花市、舞龍、舞獅。華東地區舞龍,廟市。在一些地方,人們崇拜自己的祖先。在中國東部的江蘇省,人們燒紙錢來慶祝新年。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人們在新年過後祭拜祖先。在一些地區,元旦期間不允許吃熱食。
在新舊交替之際,北方人講究頭一天吃餃子,取 "新舊交替,多歲交子 "之意。又因餃子的形狀與金錠相似,煮熟後盛在POTS里,象徵著 "新年發財,金錠滾滾 "的好兆頭。由於地理和飲食因素的不同,北方和南方的春節傳統和現代習俗有一些明顯的差異。我妻子的家庭在山區,許多習俗都很簡單。在婚禮和葬禮上,只邀請親戚參加(同村的人也被邀請參加)。參加儀式並不重要,但參加儀式很重要。朋友甚至表親都不被邀請。我岳父的50大壽只有兩桌。你只需要一袋糖果或一個簡單的禮物。
9、南方與北方過年的風俗區別
南北方過年風俗區別如下:
1、守歲方式不同:南方會在除夕夜這一天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聊天聊到深夜。北方的除夕,家人會坐在一起包餃子,在除夕夜一家人會坐在電視機前,邊吃年夜飯邊看春節聯歡晚會。
2、祭祖不同:南方人一般在新年期間,會參觀寺廟來向他們的祖先致敬,在向祖先致敬時會放鞭炮;北方在搏慧家中給祖先燒香燒紙,相比於南方過程比較簡單。
3、年夜飯不同:在南方清蒸魚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因纖伍為吃魚象徵著「年年有餘」的意思;北方過年時的菜譽一般是豬肉餃子,在閑聊時會吃瓜子、花生等。
4、小年不同:北方小年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而南方在臘月二十四日。
5、風俗不同:毀銀或大年初一,北方人吃餃子,因為餃子的形狀比較像金元寶,因此在這一天吃餃子,寓意著新年發大財的好兆頭;而南方多做年糕,寓意著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6、裝飾不同:南方多貼福字,而北方多貼窗花和福字。
10、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南北方會有什麼差異嗎?
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南北方會有什麼差異嗎?
一、除夕夜有守歲的習俗。
無論是南方和北方都有這樣的習俗,那就是在大年初夕夜的晚上,要守歲。無論老人還是孩子,大家晚上不睡覺,包餃子,吃瓜子,吃糖果。有了電視之後,很多人還會圍坐在一起看春節晚會,不過12點之後,大部分人就會很困,也會悄然進入夢鄉。但是家家戶戶都會留一盞燈,一晚上不熄滅。
二、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北方會以各種菜品為主,而南方很多地方會選擇吃火鍋。
大年三十的晚上要吃團圓飯,很多家庭在當天吃過午飯,就開始准備晚餐了。在北方吃團圓飯一定要有雞、鴨、魚、肘子……以及各種炒菜涼拌菜,哪怕當天吃不完,也要把桌子上擺的滿滿當當。而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之後,很多人選擇在飯店吃團圓飯,省去了自己准備以及收拾的時間。而南方吃團圓飯,更講究的是氛圍,大家圍坐在一起,可能會吃當地的美食,比如四川、重慶等地,會吃熱騰騰的火鍋,親人們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好不熱鬧。
三、大年初一早晨北方一般吃餃子,南方則吃湯圓。
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不允許睡懶覺的,無論老人還是孩子,六點多鍾就要起床,趕快吃過早飯,等待著街坊鄰居來拜年。北方的早餐主要是吃餃子,提前一天包好的餃子,大年初一起床之後,直接下鍋煮,特別方便。而南方主要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而且在這一天的早上,大多是由男主人做飯,女人則吃現成飯,這主要來源於男人對女人的尊重,女人在廚房裡忙碌了一年,大年初一,男人做早餐,代表對女人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