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守夜是什麼原因

春節守夜是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 2023-04-20 05:45:11

1、春節為什麼要守夜?

跟過年的傳說有關,傳說中有隻年獸要去村子抓人,村子的人都很害怕不敢睡覺,等待跟年獸做斗爭,後面就流傳下來守夜的習俗的。傳說具體內容看文章後面介紹。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年」的傳說

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遲鬧鎮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碼粗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飢。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彎段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君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年」就被人們降服,成了鎮宅保平安的益獸。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感謝紫微星君下界帶來的平安。
資料來源:http://ke.haosou.com/doc/5420507-5658680.html

2、為什麼大年三十晚上家家都要開著燈守夜?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開著燈守夜是為了躲避年獸。

守夜也叫熬年,是指陰歷大年三十的守歲。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習俗。

相傳,有一種凶惡的怪獸,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會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們和動物,毀壞植物,並扒冊雹且降災於人們。這個怪獸叫夕。每年農歷12月30出現在人類群,吃人、毀壞村莊。夕也叫年獸,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在大年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春帆關緊大門,不敢睡覺,開著燈,坐等姿迅天亮。等到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年獸走了,才敢出門。後來被天神年所克制。年在臘月最後一天子時正中除掉了夕,所以臘月最後一日叫除夕。因為被年拯救,新的日子就叫新年。

3、春節為什麼要守歲

春節守歲原因:

守歲是中國民間除夕的習俗,亦稱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除夕晚上,不論男女老少,皆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

守歲最早在西晉即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慎旁除夕守歲是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即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人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較重視的年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亦有對來臨橘裂的新年寄以美寬伍橡好希望之意。

4、過年為何要守夜?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名叫"祟",在年三十的夜裡出來廳此害人,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笑缺、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碰伏辯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春節守夜是什麼原因擴展資料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春節除夕守歲的來歷是什麼

守歲又叫守歲火、照歲,其歷史悠久,主要表現為在新年前夜的除夕晚上,在所有房子里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

守歲的來歷

我國民間守歲的風俗,起源很早。根據傳說,古時人們認為守歲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對守歲是非常虔誠的。這和送灶王、貼門神、放鞭炮等習俗一樣,是與對大自然某些現象不理解,因而產生迷信思想有關。

據史籍記載,在辭舊迎新的除夕夜「守歲」的傳統,是從晉代就開知脊肢始出現的。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日「守歲」。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現代守歲時,全家歡聚,開懷暢飲,同時還要舉行一系列的娛樂活動,如老人給孩子講故事猜燈謎,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將、打撲克、觀看電視節目,夜半時分還要煮餃子迎新年。

關於除夕守歲來歷的傳說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守歲怎麼來的故事: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做「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而且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因此古代的時候人們都會談「年」色變。但是平時「年野鍵」是散居在深山密林中的,知道春節的時候他們會趁著人們在慶祝豐收的時候出來竄到人群之後在吃人,然後在雞鳴破曉的時候返回山林中去了。後來人們算準了「年」出來肆虐的日期,於是人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後來人們每到這一天晚上就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不知道自己家會不會受到「年」的禍害,因此人們就會把年夜飯置辦的非常豐盛,當做自己家最後的晚餐。吃過飯的人為了防止自己熟睡之後被「年」偷偷吃掉而無法逃命,就誰也不敢睡覺。這就逐漸形成了除夕守歲的習俗。

還要一種說法就是:相傳古代的時候,每逢春節瘟神就會出來侵害百姓。後來百姓發現,瘟神害怕燈光、火光,因此搭世他們就在除夕夜通宵點燃燈光、旺火、放鞭炮,把瘟神去驅走,在新的一年不再禍害他們。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 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 ,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 ,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6、守夜的由來?

除夕守歲?
最早的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傳說中,其由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爆竿禪族肆舉火,抵禦「年獸」。其二是,長夜明燈,驅趕「瘟疫」(春節前後是很多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比如流感)
~~總得來穗慶說,寓意還是「辭舊賀轎迎新」。

7、除夕夜為什麼要講究全家人圍在一起守歲?

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家裡大人跟我說「除夕夜得守碧檔歲,不過凌晨12點不能睡覺。」當時年齡小也沒問過啥原因。有時候困得直耷拉頭,我媽都會把我晃醒。以後的除夕也都是和家人一塊看春晚、打撲克、吃年夜飯,基本都是凌晨1點多才睡覺。

除夕夜為什麼講究全家人在一起守歲呢?除夕守歲顯然就是一種習俗,大家都會遵守的一種傳統習俗。

守歲有辭舊迎新之意,一家人在一起共同送走舊年的最後一天,一起迎來新年的第一天。在古代除夕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到我們現代人守歲所表達的意思也差不多,家人在一起是一種陪伴,也是一種祝福。

守歲最早的記載出現在西晉,百姓都是點油燈或者蠟燭,通宵守夜。那時候百姓的生活也不像現在這么太如腔平安康。畢竟是動亂年代,百姓生活艱苦,大家也把守歲當成了一種對以後生活的美好寄託。一家老小守在一起,感受著祥和歡樂的氣氛。等到新的一年開始,百姓載歌載舞,相互拜年,共享新年的歡愉。

我們這守歲的時候還有一些習俗,一般都是過了晚上11點開始進行。家裡人把准備好的貢菜放到堂屋正中間的方桌上,桌子上還擺著已去世的長輩的牌位。等12點一過,家家戶戶開始放鞭炮,年少的給年長的磕頭,年渣慧衫長的就給壓歲錢。然後就開始吃水餃,有的水餃裡面會放上硬幣,誰吃到就預示著今年能交好運。

除夕守歲對我來說就是和家人團聚的時刻,家人快樂的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看春晚,一起吃餃子。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生活充滿了不少壓力,家人團聚的時間也少。也就是在春節全家人才能聚的那麼齊,才能享受這歡聚的美好時光。

8、大年三十要守歲不能睡覺,這個習俗是由何而來呢?

守歲也叫熬年,就是不睡覺,為什麼不睡覺?因為害怕「年」或者叫「夕」的怪獸來!現在應該是傳統習俗吧,目的是辭舊歲迎新歲。


近些年電視里有個動畫片是關於過年的傳說,動畫片里有隻叫年的怪獸作惡害人,放鞭炮是為了驅趕它。這只是民間的傳說,其實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直到現在,中國很多家庭都傳承者這種傳統。

而我小時候,是聽人說,守夜能讓家人長壽,我的奶奶的年紀大了,我很怕到哪天會失去她,聽了就樂顛顛地去守歲了。可能很多人也跟我一樣為祈求家人長壽。那時沒什麼夜生活,連街上路燈都很昏暗,有一盞沒一盞的。整個街區內也極罕見有收音機,平日夜間九點過後各家各戶基本都關門熄燈休息。

到除夕那晚守歲的人例外,常干坐著,看時鍾走到十二點正一過就轉身就去睡,那時一般還未有人開門去放鞭炮。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普天下人都盼望著新年零點的到來,如今除夕燒香的習俗己基本消失了,但是感恩的心永遠不能丟,除夕夜陪伴父母的傳統不做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創造更要代代相傳。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