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看望親戚給的錢叫什麼
1、過年紅包,不同身份應該怎麼給?
每年過年,走親訪友肯定是少不了的。你去別人家拜年,對方也會來你家拜年。在許多地方拜年都是要給紅包的,而給紅包也有著不少的講究,不是胡亂給的,不同的身份給的紅包也是不一樣的。
01、長輩給晚輩紅包
長輩給晚輩紅包是過年期間最常見的給紅包形式。長輩給晚輩紅包,如果晚輩已經成年,具有一定的財務管理能力,那長輩一般來說都是直接把紅包給晚輩。如果晚輩的年齡比較小,3、4歲的樣子,還是個孩子,那麼長輩一般是把紅包給晚輩的父母。因為孩子太小可能會把這個錢弄丟或者亂花掉。
我在孩提時代,長輩說是給我紅包但基本都是直接給媽媽了,不會通過我。然後媽媽拉著我和對方說謝謝,還告訴我說這筆壓歲錢她幫我保存,以後給我娶媳婦用。後來長大了,上了高中、大學,家裡長輩給紅包都是直接給我,然後讓我和父母轉達,「孩子長大了,作為長輩也沒多少錢,就意思意思」,說幾句客套話。
02、晚輩給長輩紅包
晚輩給長輩紅包是盡孝心,一般來說給的錢都是不包紅包的(有的地方認為晚輩給長輩錢包紅包是一種不尊重對方的行為)。在給錢的過程中,晚輩應該先和長輩聊會天,寒暄幾句,表達過往對長輩關愛自己的感激,現在想盡一盡孝心,然後再順勢把錢裝到長輩的口袋中。
上學的時候都是別人給我錢,現在工作了,我也會孝敬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逢年過節的時候適當表達自己的心意。雖然大人可能最終也不會要我們的錢,但是這個職責自己還是要履行的。
03、關系的親密程度不同,給的紅包大小也是不一樣的
給紅包基本都是關系好、走得近的會給的多一點,然後感情一般的會少給一點。有的人可能會說要一碗水端平,但是我覺得只有區分開來給紅包才是正確的,才能體現感情的親近疏遠。如果大家都是一樣的,那麼對和你關系親近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
同時我在這里還要說一點,就是當我們面對特殊的情況,紅包給的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初次見面給侄媳婦或者兒媳婦紅包,那肯定要包大紅包的,不能再按照以往的規矩來。
不過不管怎麼說,給紅包只是一種表達心意的方式,要量力而行,切莫攀比。
2、有人過世,送的禮金俗稱什麼?
名稱:奠儀
讀音:diàn yí
意思:用於祭奠的金錢和禮品。客人的金錢和禮品由外櫃收銀員接納入賬,隨後由支賓領著去靈棚弔唁。客人根據與死者關系遠近,行五叩禮、七叩禮或九叩大禮。
引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 賈母幫了幾十兩銀子,外又另備奠儀, 寳玉去弔祭。」
翻譯:賈母准備了幾十兩銀子,又單獨准備了一些祭奠的金錢和禮品,讓寶玉過去祭奠、弔唁。
(2)春節看望親戚給的錢叫什麼擴展資料近義詞:
祭儀 [ jì yí ] 祭祀用的供品。
引證: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二○回:「 吳用安排祭儀,直至南門外蓼兒窪 ,尋到墳塋,哭祭宋公明 、李逵 。」
翻譯:吳用安排祭祀用的供品和儀式,到南門外蓼兒窪,找到了墳墓,祭奠宋江和李逵。
反義詞:
禮金 [ lǐ jīn ] 表示敬意或慶賀所饋贈的現金。
引證:王西彥《夜宴》五:「他現在正苦於旅費不足,打算請校長跟教導主任在紀念周上公開報告一聲,叫學生把公餞的錢捐集起來送禮金。」
3、小輩給長輩包紅包叫什麼
晚輩給長輩發紅包不叫壓歲錢,過年發紅包有4個講究別弄錯引尷尬
C媽育上娃
C媽育上娃
2022-02-06 19:26
0
大家好,我是C媽~
轉眼間,虎年春節已經過去了5天,大家也在走親戚的路上來回奔波。雖說年味相對於過去也越來越淡,可對於孩子來說,過年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壓歲錢」了。
過年了,長輩都會給孩子發壓歲紅包,也叫壓歲錢,表達了新年的祝福。其實,辭舊迎新之際,不只是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晚輩也會給長輩發紅包。
那麼,晚輩給長輩發紅包是不是也叫壓歲錢呢?
晚輩給長輩發紅包不叫壓歲錢,過年發紅包有4個講究,別弄錯了造成尷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講究一:晚輩給長輩發紅包喊肆寬叫「添歲錢」
講究一:晚輩給長輩發紅包叫「添歲錢」
過年是小孩子最高興的時候了,既可以盡情地吃喝玩樂,還可以拿到大人給的壓歲錢。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最初的用意就是鎮惡驅邪。
因為人們認為孩子年幼容易受鬼祟的侵害,而「歲」與「祟」諧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孩子雹塌平安過年,祝願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其實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其中一種就是晚輩給長輩發紅包,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所以確切地說不叫「壓歲錢」,而是叫「添歲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晚輩給長輩「添歲錢」,一個紅包里,塞滿了關愛和祝福:前者是「愛幼」,後者是「尊老」,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合起來就是一個成語。
有人說,「添歲錢」是「反哺」長輩,C媽覺得很貼切:小時候每逢過年我們都從長輩那裡收到壓歲錢,現鄭亮在我們長大了,該反過來給長輩發「添歲錢」了。
這樣理解「反哺」可能過於簡單,甚至有點庸俗,因為長輩對於晚輩的付出是多少金錢都無法衡量的,不過這何嘗又不是最簡單的邏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孝心不能完全用金錢來衡量,紅包的大小也不是衡量孝心的標尺。其實對於長輩來說,「添歲錢」不僅是子女的一份孝心,更是能緩解長輩的春節開銷壓力。
所以說,孝貴在行動,行孝不能等,我們在給父母過年發紅包的同時,不忘每月給父母一些零花錢,提醒自己常回家看看或者打個電話問候父母。
晚輩給長輩的「添歲錢」再如何的豐厚,都不及子女日常的噓寒問暖;父母再如何的長命百歲,都不及子女長久的關心陪伴!有錢沒錢,回家
4、春節給老人的錢也可以叫做壓歲錢嗎
不可以。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古人借這個習俗來表達來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發生。)。
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為可以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的習俗起源
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年節習俗之一,其本真來由無考,傳說是為了壓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飯,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壓歲錢是小兒新年最盼望的禮物。
壓歲錢相傳起源較早,但真正在全國范圍流行是在明清時期。古代的壓歲錢有特製錢與一般通行錢兩種。特製的壓歲錢是仿製品,它的材料或銅或鐵,形狀或方或長,錢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祿壽喜」、「長命百歲」等。
壓歲錢,有直接給予晚輩的,有的是在晚輩睡下後,放置其床腳或枕邊。壓歲錢本來是祝福的意義。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消災:漢族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
清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