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青春節的過程是什麼意思呢

青春節的過程是什麼意思呢

發布時間: 2023-04-17 13:32:07

1、春節的習俗,習俗的含義,人們是怎麼做的

傳統春節習俗:辦年貨、祭灶、掃塵、貼年紅、年夜飯、守歲、壓歲錢、年例、拜歲、拜年、燃爆竹、

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

南北迥異,各具特色。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

中國的家庭過年前要購買大量的「年貨」,春聯、福字、

新衣服以及過年期間的食品(過年市場多不開門)。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祭灶;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台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

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民間祭灶,

源於古人拜火習俗,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 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民間稱做「掃塵日」。 

貼年紅;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

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

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據說這一習俗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貼法也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

「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

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

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窗花與「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

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過年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除夕晚餐。

年夜飯來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禮。

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愛、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人們十分注重除夕的「團年飯」,除合家團圓、聚天倫之樂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趕回來過新年。

團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祭祖、拜神,香燭燒完才開飯。

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財)、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守歲謂之「燃燈照歲」,

即大年夜遍燃燈燭,所有房子都點上燈燭,還要專門在床底點燈燭,謂之「照虛耗」,

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壓歲錢;

壓歲錢,春節習俗之一,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多種的,

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可追溯的最早壓歲錢在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 

年例;

年例,是古老習俗之一。其主要禮俗內容是敬神、游神、擺醮、祭禮社稷,主旨是酬謝神恩,祈禱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國泰民安。

大體上是從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農歷二月份。農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廟為中心,周圍幾個村子一起舉行。

敬天法祖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所以人們總要舉行祭祀儀式,感恩追始,祈福。 

拜歲;

拜歲,過年風俗之一,在歲首早上迎新歲,拜祭歲神。「歲」又名為「攝提」、「太歲」,是天皇氏時代創制的紀元星名。

太歲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古書雲:「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

」古人認為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

如《三命通會》中所講: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

拜歲,是歷史最悠久的傳統過年風俗之一,如今在廣東地區仍盛行。

在辭舊迎新之際,拜祭天地、歲神,這一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人們在歲首舉行祭祀儀式,迎新歲、祈年、接福。時至今日,拜歲依然是春節的主要習俗內容之一。

拜年;

拜年是自古就傳承下來的年節文化,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

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

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與驅逐鬼怪。後來以其強烈的喜慶色彩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徵符號。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 

(1)青春節的過程是什麼意思呢擴展資料;

上古時代以天象的空間變化來標示一年四季時間變化,當北斗的斗柄指向寅(東北)時為立春節點。上古干支紀元,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由於朝代更迭、歷法變動,歲首在日期上亦有所變動。中國歷代的新年,設定日期並不一致。

2、寫一下過春節的過程

我們是這樣過春節的,進入臘八後,就開始准備年貨了,到了臘月23日,家家准備過小年了。人們打掃衛生,清除垃圾。臘月29日,家家戶戶就開始貼春聯了,掛燈籠。大年30日,家家做趕年菜,先燉上骨頭,然後放上大白菜,海帶菜,豆腐,黃豆芽等一起攪拌。再做上幾個菜,中午一家人盡情享受。到了除夕之夜,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吃餃子,然後有的出去拜年。到了初一,這是真正問好的日子,大家換上新衣服,走出家門,到處拜年

3、春節的來歷是什麼?

春節的來歷:

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3)青春節的過程是什麼意思呢擴展資料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4、春節是什麼意思?

春節就是過年,一年的結束,新一年的開始,慶新春的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