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春節做什麼糍
1、廣東人春節年俗
1 廣東過年習俗。
春節是中國也是廣東最重大的傳統節日。廣東的春節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從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置辦年貨;除夕前,在大門上或廳堂里掛上「福」字或年畫,有的人家還將「福」字倒掛,意即「福」到。除夕夜,一些家庭到賓館酒家吃團圓飯,然後「行花街」。初一至十五,親友或相識的人互相拜年時,已婚或年長者要給未婚者或小孩封「利是」……
廣州春節地方特色
春節為農歷元旦,是中國也是廣州最重大的傳統節日。廣州的春節既有中國春節的基本內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從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置辦年貨;除夕前,在大門上或廳堂里掛上「福」字或年畫,有的人家還將「福」字倒掛,意即「福」到。除夕夜,一些家庭到賓館酒家吃團圓飯,然後「行花街」。初一至十五,親友或相識的人互相拜年時,已婚或年長者要給未婚者或小孩封「利是」(即紅包),以示吉利之意。正月十五元宵節食「湯圓」,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團圓、幸福美滿。
廣州的春節風俗還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是:
1、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
2、置鮮花。家家必置,包括擺年桔、擺水仙、插鮮花。
3、慶人日。人日為大年初七,廣州人多在這天設豐盛的家庭筵席,以示慶賀。
潮汕地區春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的節日中,最重視的就是春節。因此,潮汕地區便有著許多既同於中原地區又異於中原地區的習俗活動。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在潮汕地區的春聯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或谷簟、福龕上貼著斗大的一個「春」字。「春」字在這里有兩層含義:一層表示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一層巧借「春」與潮音的「存」相諧,表示年年有餘的良好願望。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魚,諧音「余」有異曲同工之妙。傳說潮汕地區的對聯中最有名的是明朝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
春節期間,潮汕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盛」(春盛,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盛」)。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
潮汕人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潮汕地區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發,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葯。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葯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完)
湛江的春節
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本地的特色。農村春節,一般從准備到結束約一個月時間,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作準備,內容包括整修房子、購置傢具、添換新衣裳、采辦各類年貨等。年貨有蔗糖、糯米、年畫、對聯、糖果、餅干、炮竹之類,一年所掙之錢大部分用於春節。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傍晚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對聯大多與福財之類有關,軍烈屬則在大門貼上由民政部門發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對聯,廚房、豬、雞欄則貼"足食"、"六畜興旺"等橫批。團圓飯後則是分壓歲錢。12時正,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送舊迎新。
大年初一,農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殺生、忌倒水、忌掃地,部分農村尚習慣吃齋。年初二開始走親串友,你來我去。此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均有舞獅、游神、飄色遊行、做大戲、武術表演、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延續半個多月。
肇慶人過年喊累
肇慶人過春節有許多獨特的習俗。比如說:炸角子、煮裹蒸棕,單說煮裹蒸棕就可以累壞個把人。家裡女眷先得用一個大盆花上半天的時間洗好幾十斤重的糯米,如果是大家族可能要過百斤,准備好肥肉、黃豆等配料,將預先洗好的冬葉鋪在桌上,先將糯米放上去,然後在中間放進一塊肥肉和少量的黃豆、綠豆等配料,密密實實合上冬葉,包成外形像金字塔似的,用草捆好,留有提手處,這樣就完成一個裹蒸的包裝工作,一個熟練的婦女包一個裹蒸需要兩分鍾時間。裹蒸的大小與各家的習慣有關,一般而言在農村包的裹蒸都有一斤多重,大的有兩斤多,城市裡的也有7、8兩,幾十斤糯米也就是幾十個裹蒸。不要以為包裝好就大功告成,其實最為溫馨也最為耗時的工作即將開始--就是煮裹蒸。
如果說前期工作都是由婦女完成,那麼蒸煮的工作就是男人和小孩的事了,肇慶人煮裹蒸有個講究必須煮十二個小時,也許這不是講究,而是如果不煮這么長時間,很難煮熟。幾十個裹蒸放進一個碩大的鐵桶里,鐵桶就跟大汽油桶一般,加滿清水,架在一個用石塊和磚做成的臨時的灶上,點上柴禾,柴禾通常選用木疙瘩,這樣可以慢慢燒上幾小時才需要填柴。燒煮十二個小時,看火的工作少不了。這就是肇慶人的獨特的過年享受,為什麼?看完你就知道。裹蒸煮好香氣四逸,年三十晚上的團圓餐上的必備主食,自家做的、鄰居互送的,打開冬葉熱騰騰的蒸汽飄散,冬葉清香、糯米混著肉香充滿了張燈結綵屋裡,一屋子的幸福歡快。肇慶人的淳樸、熱情、勤勞就如同這敦實飄香的裹蒸
上個世紀的50年代,到80年代中,一到春節前,走在肇慶的街上,你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每家每戶的屋前都搭建了臨時的磚灶,灶上煮著一個碩大的鐵桶。圍著看火的一家人,大人吸著香煙,偶爾添一塊柴,弄弄火,小孩圍在身邊,冰冷的風被灶火和滾騰的蒸汽趕走,小孩胖胖的臉上映著火苗,都紅彤彤的,睜大明亮的眼睛,聆聽著大人講著秋月春花、仙女下凡、大鬧天宮的故事。這情景,現在在肇慶的城區已經絕跡,但是這獨特的回憶仍溫暖著多少肇慶人心靈。
那時候外地人都說肇慶人過節累、自找苦吃,可肇慶的男女老少卻都盼著過年,他們比任何人都希望重溫那份溫馨的家庭團聚,那跳動火焰,那充實的勞累。現在的回味令多少肇慶人由丹田襲來一股暖意,酸了鼻翼、潮濕了雙眼、重置了心靈。埃?一聲輕嘆,美好的、淳樸的民風,肇慶人心裡永遠的凈土。 (完)
高要縣春節習俗
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是高要縣人民群眾最重視的傳統節日。節前家家戶戶都忙著搞清潔衛生,准備年貨,包制「果蒸」粽。除夕。俗稱年三十晚,住戶門前貼上大紅春聯,室內張燈結綵,擺設盆桔、鮮花,當晚吃團年飯,聚天倫樂,圍坐守歲,萬家鞭炮齊鳴。大年初一,舊俗匿家不出門,不掃地。年初二俗謂「開年」,宰三鳥、備生菜生蒜以祀神,祈求風調雨順,取生財好運之意。春節期間,人們穿紅著綠,街市旌旗飄揚,五光十色。民間組織舞獅賀年,舉行各種文娛活動。親朋戚友互相拜年,送果蒸、油角、包頭果等,見親友小孩賞以紅包(利是),熟人見面,互道吉祥語。新婚夫婦到親戚家拜年,成為必不可少的禮節。
封開縣春節習俗
春節是封開縣內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外出的人紛紛回家團聚。群眾過節活動,一般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即陸續開始,大搞室內外清潔衛生、備年貨,婦女忙於 裹糍、蒸年糕,迎接新年。年製品以糯米糍為主,有時包裹蒸、花生、芝麻粘皮的糯米 糊、甜糕、「沙爽」(粘米製品),還有油炸糖環、油炸檄(北境制空心,南境制實心),解放後還時興炸角子、做雲吞、湯丸等等。 除夕前還有送迎灶君習俗。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除夕晚接立灶君神位。 迎送灶君要備三牲、酒禮祭拜。傳說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該家主人情況,因此民 間對灶君都很敬重,每逢初一、十五要燒香敬拜,希望灶君上天時為其說幾句好話。 除夕,家家戶戶貼對聯、門神,買肉殺雞,備絲粉、腐竹、針菜、香信及其他祭品 拜神。晚餐,各家吃「團年飯」,酒菜豐盛。農村許多地方,習慣全家大小在廳堂圍著火 盆直至天亮,稱之為「守年」。爐灶用谷殼或柴炭引燃,通宵保留煙火,並點「長明燈」, 以示「長慶」好意。不少地方還習慣留「隔年飯」,以示「年年有餘」。 零時開始,放炮竹「接年」。城裡人還走上街去轉一圈,意是新年「行大運」、「行好 運」。城鄉煙花炮竹不斷。
年初一早晨,有些地方習慣吃甜湯丸、面條,也有的地方習慣整天吃素不吃肉。老 少首次見面,均敬禮作揖,相互恭祝吉利,年輕人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分發紅包、糖 果。各家備有茶點、香煙、糖果之類,招待賓客。人人都穿上新衣服,街中村中行人如 流,一片喜氣洋洋。 年初二為開年日,許多地方都習慣殺雞拜神。年初一吃齋、吃素的,此日即宴豐餐 盛。 此後,各地都習慣相互拜年,走親戚,訪好友,城鄉呈現一片節日歡樂氣氛。醒獅 隊、舞龍隊、八音鼓樂隊進城串鄉賀新年,受賀者要備茶、糖果、香煙,熱情接待。還 有舞獅采青、武術表演,放鞭炮、送紅包等,觀看場面人潮如涌,熱鬧非常。縣境大洲 泗科的陝筋白馬舞、五馬巡城舞和採茶戲等民間傳統節目,在四鄉巡迴表演,還到毗鄰 廣西蒼梧縣木雙等地演出。 年初七為「人日」,一般不出門,不探親訪友。 元宵節 許多地方過元宵習慣吃湯丸,示意新的一年開始「心中有數」。縣境內南豐 和金裝望高過「元宵節」則比過除夕、年初一還要熱鬧。渡頭城西廟是日舉辦炮會,許 多商戶或居民合夥備金豬(即燒豬)拜菩薩,祈求神靈保鑽在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保佑街坊居民四方大利、六畜興旺、人丁安康。炮地內外,人山人海,年年如是。
河源客家春節習俗
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節日。進入農歷十二月,男人想辦法多尋錢購買年貨,婦女們則多砍柴割草准備過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為「入年界」,俗稱「鬼鎖山門」,婦女們則不上山砍柴割草,而是在家大掃除,搞衛生,迎接新年。農歷12月,家家戶戶開始籌辦「年貨」,趕做「年料」。不可或缺的年貨如下:
川糖。龍川、河源、紫金等地出產的一種蔗糖。特點是粘性強,適合做年糕,幾乎每戶要購進上百斤。新衣服。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雙新鞋,買一雙新襪。米。一般來說每戶最低限度要備足一個月的口糧,不出「正月」不準響碓。以前沒有碾米機之類的加工機械,全靠人工用礱、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戰三、四天才能完成。
炒米糕。它的製作過程是:將粘米或糯米煮熟曬成飯干,然後用沙拌著飯干在鐵鍋中加熱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著將川糖煎成漿,將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進糖漿中攪勻撈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內鋪平壓實,用刀切成長方形小塊。炒米糕吃起來香甜、清脆,大人、小孩都喜愛吃。打炒米糕十分講究技術,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漿時要講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塊,而變成散米不中吃。一般來說,一斗米要配2.5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別要注意「火候」。有經驗的人在灶頭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時候就開始結漿,用竹筷滴一點糖漿於清水中,如已成「松仁點」即可,馬上熄滅鍋底火苗,把炒米放進鍋中不斷攪,用手試一試,如果十分粘手就可起鍋將炒米倒進木框架內鋪平壓實,直到凝結後再用刀切成小塊。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製作比較簡便,先將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2.5斤川糖。將糖煮成糖液與糯米粉搓均勻,搓越久越松軟,搓成粉團後再捏成一個個狀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團,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進油鍋中燒炸,炸成深紅色即可起鍋。過年時將所炸油果蒸軟作為下酒料,這是在新年期間每餐不可缺少的食品。
粉皮。將粘米磨成米漿,配上黃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漿倒進鐵勺內放入油鍋燒炸,直炸至深紅色即可起鍋。炸粉皮吃起來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間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芝麻酥、花生酥。製作方法和打炒米相類似,以芝麻和花生仁為原料,將川糖煎成糊狀再與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攪拌,倒入錫盆內鋪平壓實,切成小方塊。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食物。
以上幾種年料,每家必備,全由自己加工製作。此外,柑桔、瓜子、餅干、糖果也不可缺少,這些年料多數要到市場上選購,數量也不多,主要是為了招待賓客。
上述年料,一般到「入年界」(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之前基本備辦完畢。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天作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說十二月二十五日過後就進入過年階段。外出做工的、經商的人都要趕回來。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這幾天,最為緊張,男女老少個個忙忙碌碌、緊緊張張,主要進行下面幾項過年的後期准備工作:
掃屋。「入年界」後的掃屋非同一般,實是立體大掃除,全家動手。經過徹底大掃除,室內室外,窗明幾凈,人的心情無比舒暢,到處呈現出一派除舊布新的景象。
磨豆腐,干魚壙,殺豬、雞、鴨等。農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戶戶開始磨豆腐。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歷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後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製作菜餚,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後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岳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貨、年料全部備齊,合家歡樂,特別是小孩更是歡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罵。外出經商、做工的人最遲也要在大年三十趕回家中吃「團圓飯」。這天也最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都是樂呵呵的滿臉春風。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這天必須做的事有:
洗柚葉澡。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後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污穢、「窮氣」、「衰氣」洗掉,乾乾凈凈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後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臟衣服當天要洗滌干凈。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布新之意。這一風俗已逐年淡化。
送灶君。事先從市鎮購回灶君神像,寫好灶疏(寫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齡),准備好元寶、香燭、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邊置一「八仙桌」,將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齊集灶神像前行禮,虔誠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職,祈求灶君在玉帝面前美言賜福消災,來年財丁兩旺,合家平安。一般人家拜祭時只向灶君祈禱幾句「賜福消災,保佑合家平安」之類吉祥話。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家還要鄭重其事地擺祭,讀祭文,祭文如下:「惟君,仍合家之主,君為五祀之先,朝炊墓廚,豈無褻瀆之處;合家興旺,全賴扶持之力,既感恩於平日,敬酬謝於此夕,伏冀神君,俯鑒微憂,保長幼以安寧,佑添丁而增福。尚饗。」這一風俗除少數老人外,多已不行。
敬祖先。臘月三十日早餐後,凡是當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掃衛生,將祖祠牆壁粉刷一新。午後,陸續有人攜禮盒、三牲、炮竹、元寶香燭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進香。行禮之後,放炮竹,有的放銃。每到大年三十午後,祖祠香火繚繞不斷,炮竹聲不絕於耳,一直延續到黃昏。這一風俗近年亦已淡化。
貼春聯、年畫。大門、小門均貼上大紅春聯,門楣貼「利是」,門板貼門神或「福」,「大吉」等字。廚房、牛欄、豬圈、雞柵、廁所等處也要貼上用紅紙寫有「財丁兩旺」、「六畜興旺」等紅紙「桃符」。大廳和卧室、客房均貼上新年畫,一派喜氣洋洋的歡樂景象。
吃團圓飯。年三十晚的團圓飯是最為隆重的家宴。規矩也多:一、分居後的兒子除夕要回到父母身邊共吃「團圓飯」。二、排座次。年長老者一定要上座,然後按輩份往下排。同時,上座要預留幾個空位,放幾個空碗和筷,意在讓已故的先祖也回來團聚,以示敬祖。三、所有製作好的新年菜餚,每樣都要端一碗上桌,菜餚多的要啟用大圓桌,表示豐盛。四、開戒。平時家長不準小孩飲酒,除夕團圓餐時則開戒,小孩也可破例飲酒。五、禁忌。男女老少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有的人擔心小孩無法遵守,就事先在餐廳牆上貼上寫有「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字樣的紅紙條。不準跌碗、跌筷,如不慎跌了碗筷,邊收拾邊念:「大吉大利」。如打破了碗就要將破碗用紅紙包好放在不顯眼的高處。吃飯時,小輩要給長輩敬菜敬酒,並祝老人福祿壽全。合家老少彬彬有禮,說話和氣、親切,充滿團結、祥和、敬老愛幼的氣氛。
發壓歲錢。壓歲錢又叫「利是」。老人給小孩發壓歲錢,要用新紙幣裝進紅紙袋內逐一分發。晚輩也要給長輩送「利是」。「利是」錢小孩可以自己支配,父母不加干涉。
清洗餐具。按祖訓,大年初一不吃葷,要吃素。所以除夕家宴後全部餐具一律要清洗,不能有半點葷腥,否則就是對先祖不恭。屬於葷腥的一切肉類均集中一處存放並用紙條貼上封存,叫「封歲」。這樣做客觀上對腸胃有好處。
守歲。吃罷團圓飯,屋內各處點上油燈(煤油燈),整座屋通宵燈火通明,叫「點歲火」。家人歡聚一堂品嘗香茶、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長輩給晚輩講家史、族史,教育晚輩要牢記祖訓,繼承祖德,勤儉持家,團結和睦。講完家史、族史後,有的敲鑼打鼓,有的放煙花,一律不能早睡,謂之「守歲」。一般要等到午夜時,開大門、放鞭炮迎新歲後才能入睡,小孩可以例外。有的人索性鬧到天亮。
開大門。正月初一凌晨(即零時)為送舊迎新時刻。家家戶戶將大門打開,大放鞭炮,這時每個角落都可以聽到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真是萬炮齊鳴,此起彼落,十分熱鬧(近年來河源市區及一些縣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一般由長輩打開大門,開大門的人要大聲么喝:「開門大吉、大吉大昌」。廳堂、灶堂、大門、小門均點上大紅燭,焚香禮拜,迎接新年,迎接財神。
大年初一,不論老少早早起床。相傳此日不早起床,就意味著一年不順利。起床後刷牙洗臉,女的下廚房准備早餐,事實上飯和素菜隔晚已經做好了,再熱一次就是。男的端著素盒盛滿糖果、年糕及元寶、香燭等到祖祠拜祭。祠堂祭台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素食貢品,老少行禮,禮畢回家吃早餐。大年初一的早、中、晚餐都是素食。素菜有腐竹、粉絲、金葉(黃花菜)、木耳、豆腐皮、香菇、芹菜(象徵勤快)、蒜(會劃算)、蔥(聰明)等,雖然無雞、鴨、魚等肉類,但也很豐盛。
拜年。早餐後,做父母的攜著小孩到長輩家中拜年,見了長輩行鞠躬禮,送上「利是」,並祝長輩「長命百歲」、「新年快樂」。長輩也還禮,向小孩發「利是」和糖果並祝福晚輩「合家幸福,萬事如意」。那些輩份高,年歲大的老者,幾乎一整天都有晚輩登門拜年,應接不暇。雖累點但也得意和欣慰。平輩見面互相道賀、祝福,互送「利是」和糖果給對方小孩。大年初一相互見面切忌問病討債,否則不但討沒趣還會引發糾紛。年初一禁忌也最多,除了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外,還不能換衣服,不能掃地倒垃圾,不能下河挑水,不能放牛、放豬、放雞鴨,不能打罵小孩,不能動土,不能打破家雜。有一件不順心事發生就會掛記一整年,所以年初一處事特別小心在意。
大年初二,又叫「團年」,一般不外出。是日開始吃葷。
大年初三,又叫「窮鬼日」。一早起床,全家動手大掃除,俗稱「掃窮鬼」,掃得越干凈越好,地上有一點點紙屑之類東西沒掃凈就會視為「窮鬼」。總之要把一切垃圾悉數掃地出門。打掃時還要念「窮鬼出、富貴入」。打掃的垃圾集中起來送至遠離家門的野外河邊、路邊點火燒掉並放炮竹,表示已將「窮鬼」趕走。年初三掃地雖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也合乎衛生要求。年初一、二均不準掃地,垃圾堆積多了,年初三來一次大清理也是應該了。因為年初三是「窮鬼日」,全家老少均不出門,不去別家串門,如不慎進了別家的大門,就會被人家視為「窮鬼」,不吉利,不受歡迎。所以年初三一般不入別家門。如有特殊情況非登門不可,要將屋主人叫出門外敘談,客人自覺不進門,主人也不會邀客人進門。
大年初四,婦女開始攜帶豬肉、年糕之類禮品回娘家、走親戚,大家結伴同行,一路說說笑笑,十分熱鬧。男人開始開展文娛體育活動,又叫「鬧新年」、「搞新年」。民間傳統民間文藝間目主要有:「舞獅」、「舞龍」、「打馬燈」。年初五以後開始陸續幹活。(完)
2、春節美食有哪些
年糕
春節美食。
據說,年糕最早只是作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用的,後來逐漸成為春節食品,其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表示人們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黃米粉製成,有黃、白年糕之分。
可以與菜、肉混合煮成湯,也可以與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
春卷
春卷是過年時餐桌上一道不可帆游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有迎春喜慶之吉兆。
糍粑
糍粑同樣也是春節里一道可口的點心,尤其是在南方一代擾轎扒最為盛行,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起打糍粑為春節做准備,其樂融融。
糍粑是以糯米為主料,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餃子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有許多吉利的寓意,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同時又表示辭舊迎新之意;此外,餃子形似中國古代用金、銀鑄造的「元寶」,吃餃子便有了「招財進寶」的寓意。
天津:合子
正月里的天津人愛吃合子,有時僅為吃餃子時的點綴。
合子以煮食最常見,也有人愛吃烤烙的合子,俗稱「干烙兒」。
人們以美好的民俗心理為合子美食賦予了吉祥與意趣,期盼生活和美、四季發財,事業盛達。
南京:什錦菜
南京人過年必吃的,非什錦菜莫屬了。
什錦菜不僅製作方便,寓意也好,裡面既有薺菜、菠菜這些綠葉菜,也有胡蘿卜絲、黃豆芽、黑木耳等進行點綴,色彩繽紛,代表著人們討個好彩頭的心願。
台州:五味粥
台州一帶吃五味粥,粥里有芋艿,另外四樣是白米、紅棗、豆腐、豇豆。
據說這種粥最早是寺院僧侶做的,祈求新年「五福」降臨人間。
河南:餃子煮麵河南部分地區,大年初一家家吃餃子煮麵,名「金絲穿元寶」,也叫「銀錢吊金龜」,蓋因餃子太像元寶了,子夜時餃子煮熟了撈食,謂之「撈元寶」。
四川:樟茶鴨四川人認為,過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
廣州:油角
在廣東過年,油角少不了。
離春節還有十天廿天,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炸煎堆油角了。
開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寧德:糖水
在寧德,大年初一早上是吃素的。
初一早上雖是吃素,但菜品很多,每道菜都有寓意。
年糕、黃粿、菠菜、豆腐、長壽面、金針菇、南瓜……全家人要早起,而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用紅棗、花生等泡好的糖水,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陝西:黃饃饃
用黃米和軟米磨的面,包上豆棗餡,甜中帶酸,軟而不粘,黃饃要做夠一個月的量,正月里就幾乎不用再做飯,熱著吃就行。
台灣:長年菜
「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
有的緩昌還在菜里加 細長粉絲,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3、廣東糍粑的做法步驟圖,廣東糍粑怎麼做好吃
糯米糍粑的做法
主料
糯米
100g
輔料
紅豆沙
適量
步驟
1.糯米提前浸泡3-4個小時即可。(我泡太久泡一個晚上)
2.入鍋蒸熟,稍微晾涼下。
3.准備好蒸熟的搭檔米飯和紅豆沙。
4.取適量的糯米,壓扁。
5.再取適量的紅豆沙裹在糯米知謹亂上面。
6.包起來,依此方法包好6個。
7.平底鍋加油預熱。
8.將糯米糍入鍋煎。中火即可。
9.煎到雙面微黃即可。晌做
4、廣東灰水糍的做法步驟圖,廣東灰水糍怎麼做
食材
主料
糯米粉
200g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豬肉
適量
白蘿卜
適量
芹菜
適量
灰水
適量
步驟
1.來一張過濾灰水圖先(過濾好的灰水再次燒開用來和粉)
2.糯米粉中加入燒開的灰水和粉(與湯面是一樣的)
3.和好的粉按做的大小取量做出想包的形狀(圖中的形狀是我們家這邊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自己可以按不同的形狀完成),餡按自己喜歡的准備,我們家裡的是白蘿卜加豬肉芹菜鹽油炒好的,也可以包甜的哦
4.包好的生灰水糍都是帶小尾巴的
5.燒一鍋開水可以加一碗左右的灰水和水一起燒,水開了瞎搜困以後加入包好的灰水糍煮
6.煮的過程中要推動不要用炒的方式,要以漏鬧從底開推動,熟了的灰水糍是浮出一個個排起隊的
7.美味的灰水糍出鍋了(這種帶餡的灰水糍一般我們這里是農歷十月做的,春節做的是沒有味道可以送人的哦)
小貼士
1.裡面的餡按自己喜歡放就好
2.煮里是以推動的方磨念式推(以鏟子的背面推)
5、廣東艾糍的做法是什麼?
廣東艾糍的做法如下:
原料:艾葉、糯米粉、和知糖、花生、油等。
1、艾清洗干凈,鍋里燒一鍋開水,水開後將洗干凈的艾倒入鍋里出一下水。汆水後撈起放到干凈的清水中清洗兩次,去除澀味。
2、洗好後再次煮艾,水量為沒過艾即可,水開後倒入40克梘水,繼續煮,不必蓋鍋蓋。煮至用手輕輕捏葉子會爛就可以撈起。
3、把艾趁熱放入糯米粉中揉搓,如果水份不夠就加梘水(70克,逐次加)。到加完梘水後,粉還是不夠軟,就可以加剛才煮艾的水揉粉。
4、拿艾去料理機打碎,其實煮爛的艾不必打,大磨笑力揉搓也可。
5、揉好後分劑子包餡料就行了,用模具壓了一下,。煮好艾趁熱揉粉哦,加艾水也要加熱。
6、在蒸盤里塗一層油,把艾糍放在蒸盤里蒸大喚游消概40分鍾,就可以出鍋了。
6、春節的傳統美食有什麼
春節是我們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民俗文化以及傳統美食。那麼你知道春節的傳統美食有什麼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目錄
春節的傳統美食有什麼
春節期間要預防什麼疾病
春節安全注意事項
春節的傳統美食有什麼
角仔
角仔,又叫油角,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是用來招待客人的過年食品。角仔的形狀像「荷包」,亦即錢包,取其錢包飽脹的好兆頭。
製作方法:(1)要和面,先將麵粉加上雞蛋、把和好的面團碾成薄片,空銀猜用圓型玻璃茶杯作為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圓型角仔皮。(2)做餡料,用炒熟的花生米(碎的),加入白炒糖、炒熟的芝麻,摻勻攪在一起,逐片放進餡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圓邊捏緊並扭上花紋。(3)放進鍋里炸成金黃色,一個個美味的角仔就出來了!不過要出鍋的角仔好燙,要放一會才能吃。
糖環
糖環是廣西、廣東一帶有名的特產小吃,是春節過年必備的好食品。糖環在過年的時候代表好意頭,預兆錢財的意思。
製作糖環的模具
製作方法:(1)煮糖漿,用清水搓成糯米面團,再加入沸水和糖漿繼續均勻搓。(2)搓成粉團壓進糖環模具里,用力壓,用刀批平,用力拍出。(3)放進鍋裡面用油炸,香噴噴、爽口的糖環出來了,金黃金黃的,看見都流口水了!
蛋散
蛋散,是珠三角比較有名的小吃,是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製作而成。
據說,蛋散有一小段故事。在舊時候,當每家人都准備好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包「油角」下鍋時,有一家窮人卻窮得沒錢買餡料,男主人望著一堆已經發酵好的面團發呆,苦思之下得:富人有富人的吃法,我窮也要做,為來年討個好兆頭。沒餡料做就把面團壓扁下油鍋也行。新年到了,當其他人來窮人家拜年時,窮人拿出那些小長方塊來招呼朋友們,大家都感覺很新奇,品嘗之下:「噢,那些小方塊——酥、脆、入口即化!好吃極了。來年我們也要做,請問這個叫什麼名字?」窮人細想後說:「因為配料有雞蛋,入口即化的特點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煎堆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這是廣東人過年的溫暖記憶之一。臨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就張羅著「開油鍋」、炸煎堆了。煎堆呈球形(寓團圓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煎堆蘊),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黃,表皮勻布芝麻,爆谷餡甘蜜味濃,其皮酥脆異常,為新春送禮佳品。
油糍
油糍是廣東人過年經常做的一種食物,每次做油糍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濃濃的過年氣氛。
製作方法:(1)煮糖漿,加入糯米粉,搓成面團。(2)取手心大小的面團搓圓圓,然後在中間捻出一個小空心,慢慢地在面的上面收口,一個圓圓的糍模就做好了。(3)放進鍋里滾,注意要不停地翻動油糍,以免焦了,炸到整個糍漲大、金黃就好了。
笑口棗
笑口_,或稱細煎堆,是一種中國人在農歷正月十五元搏祥宵節必吃的食品。明永樂年間正式定名為元宵。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面斗型粉,雞蛋,糖,芝麻製成,實心。人們把這種食物叫「笑口_」,是由於在高溫油炸過程中麵粉表面出現爆裂,樣子就像人開口大笑一樣,象徵全家人開開心心,笑口常開,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製作方法:(1)在盆里打上雞蛋再加上一點蘇打粉、適量的白糖、飴糖,白面、油一起攪拌,攪拌均勻並揉和成面團,放到案板上,搓成粗長條,揪成小劑子,揉成圓球形;(2)麻仁用水拌勻,把小劑放在麻仁內滾一滾,不要按揉;3.炸笑口棗與油炸一般食品有所不同,下鍋時油溫要高(要在七成熱以上),但又不可過熱,過熱則不開口;下鍋後油溫要低,但又是不可過低,過低則容易炸碎。所以,在熱油下鍋後就要端離火眼,降低油溫去炸;當油溫低於五成熱以下時,又要回到火上加熱稍炸一下,這樣,才能將笑口棗生坯慢慢炸成老黃色、開口。同時,不可多加攪動,翻一個身即可。
年糕
年糕中國漢族的傳統食物,屬於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是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製作方法:(1)把糯米粉、粘米粉混合均勻,倒入沸水攪成熟漿。(2)再在熟漿中逐步加進糖漿攪拌均勻後放在大蒸籠中,每個蒸籠放漿厚約3~4厘米,用猛火大約蒸4小時。(3)倒在案板上,用木棒槌搓至勻滑,便可分成糕坯,放在有竹葉墊底的鐵圓圈內,在糕面掃油粘上欖仁、紅棗,翻蒸約20分鍾。
<<<返回目錄
春節期間要預防什麼疾病
傳染病
春節期間氣溫很低,這時天氣比較冷,是一些疾病的高發期,特別是對於流感來說。如果冷空氣到來,那麼天氣病毒會比較活躍,這個時候家裡面一個人得了流感,很有可能會傳染給全家的人,所以預防疾病非常重要。
我們應該知道,這個時間是流感的高發期,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室內外溫度差比較大,並且春節期間人員流動量很大。所以傳染病會比較嚴重,主要的傳播途徑基本都是飛沫傳播,如咳嗽、噴嚏、近距離交談等都會讓我們感染疾病。
還有春節期間是禽流感的高發期間,年末人們對家禽類的食物量增大了,市場上就會出現各種家禽類肉,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風險依然存在,所以在這個時候預防禽流感是非常重要的,平時自己一定要多注意一下。
心腦血管病
過年肯定要聚餐啊,到時候喝點小酒,好久沒見的小夥伴一起去玩一下,那還不是美滋滋?想到那時候的情景,大魚大肉放開肚皮吃,酒管夠,激動到不行!
注意啦!春節期間持續存在的寒冷、進食油膩、飲酒過量、情緒激動等因素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
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注意保暖的同時要按醫囑服葯。如果要去應酬,一定盡量不喝或少喝酒、少吸煙,一旦出現胸背或背腹部刀割或撕裂樣劇烈疼痛,應及時去醫院。
消化系統疾病
過年,怎麼能沒有年貨?先來兩箱醬肘子和海鮮壓壓驚!
各地都有自己過年的喜慶習俗,對於吃當然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殺年豬、烹魚鮮、包蛋餃,真要說起來,記者先來一段《報菜名》給大家聽聽。
春節聚餐、宴席常常豐盛至極,豐盛的菜餚和節日氛圍往往使人食慾旺盛,但是大家注意切莫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極易影響正常的消化機能,導致急性胰腺炎、腸胃炎,或腸胃潰瘍等疾病的發生。
在食材的處理上,應注意清理工具,做到生熟分開處理及儲存,避免交叉污染。隔夜的食物,必要徹底加熱,避免食用野生的、有毒的食材,吃生鮮注意安全衛生,做到以上幾點,就能把食物中毒拒之門外了。
<<<返回目錄
春節安全注意事項
一、用電安全
春節期間大功率電器使用機會較多,安全用電是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①不要讓孩子隨意亂接電線,避免災害發生;
②檢查一下家用電器是否有漏電、老化的現象,以免對老人和小孩直接構成威脅;
③對於取暖器材做到人離電斷。
二、動火安全
①防止住宅火災,不要卧在床上吸煙,離家外出時要關閉煤氣、拉掉不必要的電源,對易燃物品要妥善處理好;
②熏制辣製品時,注意火候,防止油溫過高起火;
③發生意外時懂得如何自救或求救。
三、居家安全
①即使是人在家裡,也不要存放大量的現金或金銀首飾;
②注意安全使用燃氣或煤氣,使用安全合格的燃氣器具,防止泄漏;
③注意安全使用熱水器,使用煤氣熱水器時務必保障通風;
④建議您在家裡放置滅火設施;
⑤出門前檢查門窗是否全部鎖好;
⑥檢查您家裡的陽台、窗戶是否容易讓他人侵入,如翻越、攀爬等;
⑦任何未經核實的送貨上門/維修人員,先通過觀察,再打開門確認,尤其要提醒家裡的老人和小孩;任何時候,不要給上門推銷的人員開門;
四、交通安全
①春節期間外出的人比較多,要注意交通安全,按交通規則走好自己的路。橫穿公路先看兩邊200米內是否來車。
②進入春運的忙碌時期,各地的車票尤為緊張,回家的迫切感受讓人理解,但千萬不要乘坐無牌無照的「黑車」,這樣您的安全和權益得不到保障;
③擁有私家車的人越來越多,道路交通擁擠現象越來越嚴重,提醒大家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不要酒後駕車和疲勞駕車。
④發現或發生不良情況要及時報警,治安管理是動態的,發生了事情不必大驚小怪,要沉著冷靜,爭取更多人的配合。
<<<返回目錄
7、廣東糯米糍的做法
1、將糯米粉與糖混合放入牛奶和植物油並攪拌均勻。用手揉成團至光滑;
2、將揉好的糯米團分成乒乓球大小並用雙手搓成圓球;
3、象做湯圓一樣用手指在小圓球上戳一個洞洞,放入花生醬備早,然後把四周的糯米團包攏搓成圓球;
4、燒滾水,將包好餡的糯米團放入煮數差。
5、待煮得浮上水面即熟。撈出控水後在椰絲中滾一滾,讓糯米團都裹上厚厚的香香椰薯滾皮絲就行了!
8、惠州水糍售賣方式
過年時候售賣。水糍是惠東沿海茄擾頃人春節必做的顫陸「年糍」,是用糯米做成李殲的,天氣冷時才能做水糍。在惠東縣平海、稔山、吉隆沿海一帶,春節期間都喜歡做水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