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春節有什麼習俗
1、山東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山東春節習俗:
1、臘八
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
2、三十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1)臨沭縣春節有什麼習俗擴展資料:
山東春節禁忌:
1、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掃地,忌打人罵人。
2、臨沂則忌動針錢,忌包餃子,忌吃葷,忌搗蒜。沂源初一晚上忌點燈,據說點了燈,老鼠就會泛濫成災。膠東各地最忌初一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手持碎片,不回頭,不說話,直走到井邊,將碎片拋擲井中,否則「主凶」。
2、山東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1、辭灶
和其他地區一樣,山東人的「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的。「小年」,舊時稱之為「辭灶日」,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人工作、學習、生活情況的日子。所以在這天,人們要在家中「祭灶」,設擺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匯報工作,以祈福納祥。
這一天,家中還要進行一次全面的大掃除,稱為「掃塵」。「掃塵」意味著把一切陳舊的「晦氣」、「窮運」掃走,從而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福氣進門。隨著時代變遷,大多數居民只保留了「掃塵」的習俗,但是在山東地區的很多鄉村,「辭灶」依然是這天隆重而嚴肅的年事活動。
2、貼春聯、貼福
過年貼春聯、福字,是中華傳統,山東也不例外。年三十這天,從早上一起床開始,各種年事活動就順序開始了,這是一年中最為忙碌和開心的一天。貼春聯、福字,在山東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進行的,早飯後,長輩們開始了包水餃、炸年貨的各種准備,小輩們開始四處貼福,吵吵鬧鬧,貼正了,貼反了,各種歡笑,表達了人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包水餃、炸年貨
在山東,包水餃、炸年貨是大年三十重要的年事活動,家家戶戶包水餃、炸年貨。早飯後,孩子們開始貼春聯,放鞭炮,而家中的女性長輩則開始包水餃,男性長輩則開始炸年貨。水餃依據個人口味餡料不同,但「素餡水餃」是每家必備的。
「年貨」也依據個人喜好有所不同,一般都有炸藕合、炸帶魚、炸五香肉等。其實,我們現在成天大魚大肉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或許已經不合口味,但是通過這些卻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聽著媽媽包水餃時聊天的歡笑聲,聞著爸爸炸年貨時廚房飄出的「香味」,聽著孩子們放鞭炮嬉笑打鬧的聲音,一整年的勞累與壓抑,在此刻得到了完全的放鬆。
4、請家堂
年三十忙活了一天,到了傍晚,一天的重頭戲開始了——請家堂。「請家堂」,即舉行儀式把逝去的先祖、親人請回家過年,在山東,這是年三十最為隆重和嚴肅的年事活動。請家堂的儀式要在年三十的黃昏舉行,彼時先要擺好供桌設好香案,有的還要掛上「家堂軸子」(一種按輩分填有祖先名諱畫有庭院及拜年人物的類似中堂的年畫),供品則要放雞鴨魚肉和點心。
這些准備完畢後,要由家中的男性長輩到路口或門前空曠處,燃紙叩首並引領已故親人回家過年。「家堂」要在家中待到初五。初五晚間,還要「送家堂」。山東人過年請家堂的習俗,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迷信」。它所表現的,實際上是對先祖親人深深的懷念和尊敬。
5、放鞭炮
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山東,放鞭炮也是有矩可循的,一般在年三十晚上吃「團圓飯」前、年三十凌晨12點、初一清晨、初五、十五之時。除夕夜、初一晨放鞭炮分別名曰「辭舊」和「迎新」,初五放鞭炮叫「破五」,十五放鞭炮則是「送年」。
其中,年三十「團圓飯」前的那一掛鞭炮,必須在全家人團圓的前提下才會放,意思則是在告訴鄰居人等:我們家人已團聚,事事大順,開始「過年」了!如果家中有人未回家,這時是不放鞭炮的。
3、詢問一下臨沂的民俗習慣
臨沂人相對比較喜歡吃辣的東西,有很多川味飯店。
氣候沒什麼特殊的。。。
【方言】 ○太陽曰"日頭"(ritou) ○彗星曰"掃出星" ○過午曰"晌午"(shangwen) ○下午曰"瞎晚兒" ○昨天曰"夜來" ○毛毛細雨曰"下霧露毛" 【人事類(身體附)】 ○得意忘形曰"恣的不行" ○肆意張揚曰"哧鱗" ○身心舒泰曰"福毯" ○郁悶不舒曰"懊頭" ○小兒撒嬌曰"發犏pian' ○討好於人曰"舔拇" ○闖禍曰"作業" ○賣弄曰"翩弄"(pianlong) ○通姦曰"噶ga伙" ○手巧曰"巧妙" ○言人能吹曰"牛逼鼓子" ○言人舉止輕佻曰"騷湖蛋" ○言人行為下流曰"污爛" ○故意曰"得為"(deiwei) ○博弈常輸者曰"迷手",又曰"迷匠" ○小男孩曰"小小子兒"(xiaosaor) ○小女孩曰"小妮子" ○言人固執曰"犟勁頭" ○言人曰"皮緊" ○言人傻曰"憨子" ○誘人入套曰"岔巴" ○餓曰"卧" ○臟曰"窩囊" "埋汰' ○嫌人臟曰"夷賴" "餓癢" ○議人短長曰"掣舌頭拉板疼" ○私生子曰"私孩子" ○二人投緣曰"對撇子" ○嬉皮笑臉曰"沒臉"(mulian) ○裝束齊整曰"板正" " ○動作巧捷曰"俏chua"(後一字無漢字對應,乃"出","阿"二字連讀) ○視物清楚曰"村良的" ○便溏曰"拉薄屎" ○鼻流清涕曰"淌鼻子 ○額頭曰"耶樓蓋" ○膝蓋曰"各了稗子" ○光頭曰"禿蛋子" ○光膀子曰"光肉兒" 拳頭曰"屁捶" ○左撇子曰"左巴裂子" ○腳趾曰"腳拇丫"
4、春節民間風俗有哪些?
春節民間風俗有:
1、掃塵
《呂氏春秋》上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有在春節掃塵的節日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包含了「除舊布新」的涵義。大家希望通過掃塵,把一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2、貼春聯
用精巧的文字,抒發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在我國民間,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春節來臨之前,人們都會精選一副對聯,貼在自己家的大門之上,為春節增添了不少的喜慶氣氛。
3、吃水餃、吃湯圓
在北方過年,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一定是吃餃子。在南方則有的吃餃子,有的吃湯圓。現在雖然餃子已經是家常便飯,但兒時母親包的餃子,美味無窮,依然記憶猶新,尤其是大年初一早上的餃子,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
4、逛廟會
春節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習俗,就是逛廟會。在以前,廟會以祭祀活動為主,人們都會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當然,廟會期間少不了一些賣這賣那的商販,還有各種民間藝術表演,非常熱鬧。
5、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非常重要的習俗之一。就是在除夕夜裡,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也叫「熬年」。守歲有兩層意思:年長者守歲,是為了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含義;年輕人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
5、盤點臨沂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山東大年初二回娘家該帶啥
臨沂是初二回娘家,雷打不動。不管是新婚的,還是結婚多年的,這一天,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有孩子的帶上孩子,帶上禮物回娘家。
到了丈人家,女婿會鋪開氈布,欲對丈人丈母娘磕頭行禮。但丈人會急忙阻止,不讓他磕下去。因為有個說法,受他一個頭,欠他一輩子。所以丈人丈母娘不敢受新女婿的磕頭禮。接下來,岳父母會給女婿「磕頭錢」,這頭雖然沒受,但禮錢一定得給,多少不論,看岳父母的家境如何和對女婿的喜歡程度了。
在丈人家稍微休息片刻,就揣上香煙,帶上禮物,去給爺爺奶奶、叔叔大爺「磕新頭」。去了,他們也不會受新女婿的磕頭禮,但都會給「磕頭錢」,多少不拘。
新女婿不管去哪家,都會受到隆重接待。會熱情邀請他坐下喝酒,要吃「十大碗」,即十道菜,其中丸子和鯉魚是不可少的,取「團團圓圓」和「年年有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