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應該開什麼大會
1、過年時候的春節傳統民俗活動有哪些
多地舞
多地舞在舟曲民間俗稱「羅羅」,是藏族民間民俗舞蹈的一種,其表演方式獨特,以跳唱為主,主要分布在舟曲縣的三個地區,即上河地區(上河片)、下河地區(山前片)和山後地區(山後片)。
多地舞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多地舞由「多地」、「嘉讓」、「甸錄」三部分內容組成,主要有賴薩多地、格班多地、貢邊多地等十餘種之多,均是當地藏族群眾在喜慶、豐收、祭祀、民俗等節日活動期間跳的舞蹈。多地舞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東山轉燈
是舟曲縣東山鎮遺留下來的一種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動,融入了燈火、音樂、舞蹈、說唱、剪紙、書畫等多種藝術形式,是多元化、綜合性的藝術再現,是東山厚重的文化積淀和璀璨的結晶。
東山轉燈在不斷豐富當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還順應歷史、改變自已、完善自已,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倡導新時代精神、推進文化旅遊發展的同時,更彰顯了舟曲民間民俗文化的藝術魅力
東山轉燈節於2010年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7月,「東山轉燈節」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論證會在舟曲召開,來自全國70多位專家做了專題發言並對東山轉燈節的申遺工作給予肯定。「東山轉燈」不僅是歷史發展的見證,更是珍貴而極具價值的文化資源。
正月十五元宵楹聯燈會: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歡度此節,各地民俗大同小異,而甘肅省舟曲縣別具一格,獨有特色,與國內外鬧燈會不同,世界絕無僅有。素有「小揚州」、「賽揚州」之稱的舟曲元宵楹聯燈會,據傳:燈火興隋唐,對聯盛明清。
活動主要由楹聯松棚大會、十五廟會、十九「迎婆婆」為主的內容形式組成。舟曲的楹聯文化有幾百年的歷史,楹聯創作經久不衰,從明朝就開始舉辦「元宵松棚楹聯燈會」,代代相傳到了現在。
2015年6月,舟曲縣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第一楹聯文化街廊」,也成為甘肅省首個獲此殊榮的縣區。
正月十九迎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民俗活動由來已久,規模宏大,相傳源於隋煬帝時期,此夜,縣城內外信眾和觀眾紛紛雲集舟曲縣城。
十六轎「娘娘」攆轎從城東依次緩緩行進城街,各家戶主於門口恭候禮待,供案上擺上鮮花,食品,活動延至三時左右結束,萬人空巷,猶如不夜的狂歡節,這些構成了舟曲縣城正月的喜慶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