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團拜習俗有哪些
1、拜年的習俗有哪些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幼者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拜年的傳統正確時間應該是除夕零點以後,這個時候新的一年真正開始大家互相祝賀,而早於零點就屬於拜早年,而這個時候新年並未到來拜年顯得有點敷衍,如果晚於正月初十就屬於晚年了,這個時候新年的喜慶氣息已經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新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間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到宋代,親朋好友之間會相互送帖致賀,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電話,簡訊,微信,視頻等方式。
2、春節拜年的習俗
1.拜年的時間晚輩向長輩拜年一般選擇
上午,但也不要太早,因為人們一般在春
節這天起得較晚,太早登門拜年會讓主
人來不及准備。
2.拜年的穿著在拜年期間,人們一般會選
擇穿上新衣服,韋德有番新氣象,但要注
意穿著得體,不要穿的過於隨便,也不要
穿得過於暴漏、張揚…
3.拜年的禮儀在去到親朋好友家後,要對
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要注意稱呼,未經主
人允許,不要象在自己家的一樣隨意到
各處參觀,要注意坐姿端正.
4.拜年的交流拜年時要多說好話、贊美
的話,多談別人快樂的事情,少發抱怨牢
騷,以談對方為主,不能自己滔滔不絕,開
玩笑調侃要掌握好度。….
3、春節的拜年禮儀有哪些
拜年的時間
晚輩向長輩拜年一般選擇上午,但也不要太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來不及准備。
拜年的穿著
在拜年期間,人們一般會選擇穿上新衣服,為的有番新氣象,但要注意穿著得體,不要穿的過於隨便,也不要穿得過於暴露、張揚,因為畢竟大多數長輩還是喜歡中規中矩的服飾,如果衣服顏色較深較暗,可搭配些亮色的圍巾來襯托,突出節日的喜慶
拜年的交流
拜年時要多說好話、贊美的話,多談別人快樂的事情,少發抱怨牢騷,以談對方為主,不能自己滔滔不絕,開玩笑調侃要掌握好度。
拜年的禮儀
在去到親朋好友家後,要對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要注意稱呼,未經主人允許,不要象在自己家的一樣隨意到各處參觀,要注意坐姿端正、言談舉止要禮貌。
拜年的其他講究
1、到主人家做客,要謙虛、恭敬,進門後要主動與其他客人逐一打招呼,不要因為看誰不順眼就故意冷落忽略。
2、上門做客要注意儀表整潔,不要隨地吐痰,亂彈煙灰,亂扔果皮、紙屑。
3、言談舉止要文明,多說吉祥話,不要說些粗鄙下流的話。
4、拜年不宜時間過長。拜年時若停留時間太長,可能影響主人的其他日程安排;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因此拜年做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鍾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4、春節拜年禮儀有哪些
拜年是我國春節里的一項重要傳統習俗,有這些禮儀:
1、大年初一晚輩起床後,先給家裡長輩拜年,送祝福,長譽罩逗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2、在家中拜完年以後,要外出拜年了。鄰居或親朋好友相互登門拜年,大家聚到一起打個牌、聊個天,其樂融融。
3、在去親悶寬朋好友家後,要對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要注意稱慶賣呼,未經主人允許,不要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隨意到各處參觀,要注意坐姿端正、言談舉止要禮貌。
5、春節拜年的習俗
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一,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謹攜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大年初三: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激晌猛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明橋。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大年初五:
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大年初六:
送窮鬼: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應該重新打起精神,開始努力工作了。
6、團拜是怎樣的除夕習俗?
團拜一般在接神儀式完畢後進行。首先,齊聚祠堂或設有祖絕跡旦宗影像、牌位的供案前,給老祖宗磕頭拜年。然後,長輩們坐在堂上(有時坐在炕上),接受小輩們磕頭拜年,還要互相說些祝願的吉祥話。這時,長輩們照例根據年齡給小輩們並擾一些壓歲錢。
團拜之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也叫五更餃子。州螞有的把一枚小銅錢放在餃子里,能吃到銅錢的人則預示吉祥如意。
7、拜年都有什麼習俗或規矩?
拜年時的習俗或規矩包括作揖手勢(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相反)、禮品選擇(講究衛生、投其所好)、著裝要求(暖色為主,紅色更佳)、做客禮儀(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聊天要領(多說贊美的話,要掌握好度,不說不吉利的話)、給壓歲錢等。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開始走親訪友,被視為是拜早年,而在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1、作揖手勢
傳統的拜年手勢自古男女有別。標準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這和中國自古"男左女右"的傳統一脈相承。如果手勢做錯了,意思就有很大的差別 。
2、禮品選擇
送禮物要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首衡。
煙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煙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裡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3、著裝要求
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得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一般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趨吉避邪的意思。如果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以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4、做客禮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進到各個房間參觀;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5、聊天要領
新年裡多說贊美的話,贊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贊美事業、健康、家庭關系,對孩子要多贊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另外,當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
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此外,不要說不吉利的話。
6、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 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為可以辟邪驅鬼,保佑平安。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拜年習俗的由來: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姿芹銷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跡遊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