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2021春節的日子是什麼時候

2021春節的日子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3-04-03 03:12:43

1、2021年春節是哪天日歷 幾號過年

在每年 春節 到來的時候人們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家過年,並且最關心的也是春節的時間,那麼2021年春節是哪天 日歷 呢?春節的其它名稱是什麼呢?

2021年春節是哪天日歷:2021年02月12日,星期五,正月初一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春節一般是從正月初一(春節)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結束,共 15 天的時間。

春節的其它名稱
1、新春
新春是春節的俗稱之一。新春顧名思義新的春天,又有初搭絕者春和早春之意。每年春節一到,萬物開始復甦,新一年的春天開始到來,故人們又把春節叫做新春。所以,我們經常在春節到來之際,會看到新春佳節新春快樂等詞語。

2、新歲
在我國傳統里,歲又有年之意,即新歲是新年的意思。很多人以為,新年指的是元旦,而不是春節,但其實在我國人民宏睜的顯意識里,只有農歷一月一日才算是年的開始,才是新的一年。所以,大多數人也把春節叫新年,俗稱新歲。

3、大年
大年是比較口頭的春節俗稱,每年從春節前一夜開始,大家就開始說大年了。常見的有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一直到春節的第十天,人們都習慣在日期前面加個大知薯年。為什麼人們又將春節叫大年呢俗話說百節年最大,因為是最大的節日,故有了大年之稱。

4、年節
前面說過年有歲之意,而每一年的開始為歲首。在古代,人們對歲首非常重視,會舉行大型的迎春、慶祝等活動,非常熱鬧,就像過節一樣。所以,人們把這樣迎接新春的日子叫做年節。

5、新禧
因為過年是非常喜慶的日子,所以人們會用最美好的詞彙來代表,而禧字有幸福的意思,所以人們有把春節叫新禧,表達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新禧一詞是新年幸福的意思。

2、2021年春節是幾號

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一,星期五,從這一天開始正式進入辛丑年,故2021年是辛丑牛年,這一年是生肖屬牛。

春節簡介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春節當天的習俗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並鬧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絕稿罩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敬含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3類:

一是走親戚

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 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3、2021年過年是幾月幾號

2021過年是2月12日,星期五,辛丑年(牛年)正月初一。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襪拍悔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習俗告正

1、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賀灶「過年必備」。

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祭灶

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3、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4、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號

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

2021年是牛年,農歷辛丑年,陽歷為2021年2月12日至2022年1月31日。牛是中國十二生肖排行第二的動物,對應地支為「丑」。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渣爛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春節的習俗

1、新春掃塵: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2、貼對聯、福字、門神:春節前一天的下卜梁扒午,小孩子們會踩著凳子,拿著糨糊和刷子,型昌往門上貼對聯,然後讓下面的大人看看貼的是否端正。

3、祭祖、祭神:春節祭神,是一種遍及我國東西南北的習俗。全國各地祭神習俗大同小異,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吉大利等等。

4、吃水餃、吃湯圓、吃年糕:北方大部分地區,春節都有早晨吃水餃的習俗,還經常在水餃裡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硬幣,大家就說他是全家當年最有福的人。

5、2021春節是在幾月幾日

2021過年是2月12日,星期五,辛丑年(牛年)正月初一。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早檔培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沒蠢簡,萬象更新,新的輪回由此開啟。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歷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

在現代,人們枯褲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2021年過年是幾月幾號過年

2021年春節2021年02月12日,星期五。辛丑年(牛年)正月初一。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割捨春節與我們的聯系,這是對家的眷戀,也是對家人的思念。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搭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百節知棗裂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岩辯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7、2021年春節是幾號

2021年春節是幾號

202年春節是辛丑年(牛年)正月初一,2021年02月12日,星期五。

公元2021年,公歷平年,共365天,53周。農歷辛丑年(牛年),無閏月,共354天。21世紀第3個10年的開端或第2年,匹配1年計算或0年代計算,2020年代的第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春節的興起

「春節」一詞最早見於東漢文獻。(後漢書·楊震傳)載楊震上疏安帝曰:「冬無宿雪,春節未雨,百僚憔心。」這里的春節是春季的意思,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春節無關。南宋文天祥<文山集)卷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十<二十四日》詩:「春節前三日,江南正小年。」此詩作於己卯年(133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俗稱小年,再過兩天,即二十六日,就是立春,所以詩中的「春節」指立春(所謂「三日」包括二十四日),而非正月初一。

時至清代,有些地方將夏歷的新年年節稱為「春節」。《富平縣志》(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十卷本,西北卷):「春節,元日黎明時,家設香火牲果,盛服,拜天地,次拜灶,次祖考塋中,然後拜父母,見兄長,曰賀年。」山這是我們見到的最早稱夏歷新年年節為「春節」的資料。但在當時這一名稱鮮為人知,沒有什麼影響。

作為新年年節的「春節」的大名普遍為國人所知是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以後的事。1912年1月2日,孫中山通電各省,宣告「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於拆盯是舊歷的元旦被改稱為「春節」,這在不少民國時期的方誌中都有記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切制度重新建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紀元是歷代政府首先關注的重大問題,為此,1949年9月27日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決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緊接著又在1949年12月23日召開的政務院第十二次政務會議上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了「新年」(公歷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紀念日」等法定節假日及其放假日期。從此「春節」一名才取代了流行三百多年的「元旦」,沿用至今,「元旦」則成了公歷新年的節日名。

春節的別稱

唐宋元明時期可以說是「元日」的一統天下。《古今圖書集成·歷象匯編·歲功典)卷二十三收錄了唐宋元明四朝有關春節的詩詞共112首(一個題目算一首),其中題目中用了「元日」一詞的多達69首。有些詩題目中雖然沒用「元日」,但詩句中則有。如唐張說《元朝》:「元日今歲樂,不謝往年春。」唐盧延讓(觀新歲朝賀):「元日胭脂色,朝天樺燭香。」宋戴復古<歲旦族黨會拜》:「衣冠拜元日,樽俎對芳辰。」另外,(初學記)卷四<歲時部)、舊題唐韓鄂撰(歲華紀麗)卷一(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十六認為韓鄂是五代時人)、<太平御覽)卷二十九<時序部》等皆以《元日)為類目名。這都充分說明「元日」是這一時期獨領風騷的春節名稱,風行天下。

除「元日」外還有一些其他名稱。如元朔:唐德宗《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獻歲視元朔,萬方咸在庭。」歲日:唐顧況、劉長卿都有(歲日作)詩。新正:唐孟浩然《歲除夜會樂成張少府宅》詩:「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樽。」新元:宋趙長卿《探春令·尋春)詞:「新元才過,漸融合氣。」古已有衡御唯之的一些名稱也在使用,如正日、正朝、正旦、歲旦、元旦等。但在使用的廣度上這些名稱都只能瞠乎「元日」之後。

我們今天常把春節稱為「年」,如過年、拜年、年貨、年畫、年飯、年糕等,這一意咐培義上的「年」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宋陳師道《早春)詩:「度臘不成雪,迎年遽得春。」但當時「年」也用得很少。

8、2021年春節是幾月幾號

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一,星期五,從這一天開始正式進入辛丑年,故2021年是辛丑牛年,這一年是生肖屬牛。

2021年春節放假時間安排:2021年2月11日-2021年2月17日,共7天。2021年2月7日 、2021年2月20日正常上班調休。其中2月12日、2月13日、2月14日是法定假日。

春節長假期間,全國所有的收費公路一律免費,機場高速除外!春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安排情況:免費時間:2021年2月11日00:00-2月17日24:00。免費車型:7坐(含7坐)以下載客車輛,以及普通收費公路行駛的摩托車。

春節當天的習俗

1、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2、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

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3、拜年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9、2021春節有幾個星期 2021年春節那天是幾月幾號

2021春節有幾個星期 2021年春節岩凱那天是幾月幾號

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星期五,辛丑年(牛年)正月初一。春節一般是從正月初一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共15天的時間。所以2021年春節時間是2月12日至2月26日,一共歷經3個星期。

春節在古代的叫法

在我國歷史上,新年開始的第一天一直是叫「元旦」的。民國以來實行公元紀年後,元旦一詞專用於公歷新年,而傳統的元旦則稱春節。然而,幾千年的傳統印痕再現了古代國人過春節的喜悅心情和當時的狂歡場面。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周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至於互相拜年宴請,則起自漢初。

春節由來傳說

春節源於「年獸」。據傳說,古時候有一頭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獸長期居住於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才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人性命,因此,村裡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幾乎全部上山避難,由於山高險峻,年獸上不去高山。

一次,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腳不方便,沒有來得及上山,這時兇猛的年獸來到,張開血口,直撲老婆婆,突然出來一位道士,點燃一串包有紅紙的「火葯」,直接仍在年獸身上,頓時紅火乍現,年獸接觸火光後,渾身哆嗦,怪叫一聲後逃入海粗攔喚里,再也沒了動靜。

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人們陸續返回,得知此消息後,從此家家放鞭炮、點紅蠟燭,貼對聯,年獸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隨著年獸一說越傳越遠,春節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古代春節食俗

餃子是中國一道著名的速食麵點,其出現歷史比較早,最初叫「餅餌」,傳說是東漢名醫張仲景發明的,他將葯包進麵皮子里,煮熟後連湯帶水,讓病人一起服用,這就是民間傳說的張仲景「祛寒嬌耳湯」。

到三國時,有一種「月牙餛飩」與今天的餃子外觀一樣,也被視為水餃。在唐代,餃子則被稱為「牢衡凳丸」,如果是水煮的叫「湯中牢丸」,蒸餃則叫「籠上牢丸」。

餃子的歷史雖然這么長,但吃餃子這一過年食俗,到了明代才盛行。我查了《中國飲食史》《中國風俗通史》,在明以前均不見大年初一吃餃子的食俗。

明代又稱餃子為「扁食」「粉角」「水餃子」「蒸面餃」等,概因熟化的方式不同。明人沈榜《宛署雜記》記載了明代人過新年風俗:「歲時元旦拜年:晨起當家者,率妻孥,羅拜天地,拜祖禰,作扁食,奉長上為壽。」

明朝時,宮里還把餃子稱為「水點心」。劉若愚《明宮史》「正月」條記載:「正月初一日五更起,焚香放紙炮……飲椒柏酒,吃水點心,即『扁食』也。」

現代一些人家有在餃餡中塞金屬錢幣,以占卜家庭成員新年財運的風俗,也是明代形成的。明代嘉靖山西《曲沃志》中便有這樣的記載,「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爭福。」

到了清代,大年初一吃餃子這一食俗進一步鞏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元旦」條記載:「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

此外,明宮還有一種特殊的食俗,在大年初一有吃驢肉「嚼鬼」的說法。《明宮史》稱:「又騙頭肉,亦以小盒盛之,名曰『嚼鬼』,以俗稱驢為鬼也。」

10、2021年春節是哪天 2021年春節是哪月哪天

1、是2021年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一,星期五。

2、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從這一天開始正式進入辛丑年,故2021年是辛丑牛年,這一年是生肖牛年。

3、公元2021年,公歷平年,共365天,53周。農歷辛丑年答握絕(牛年),無閏月,共354天。21世紀第3個10年,中華人民共皮游和國成清姿立72周年。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