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過春節了怎麼過
1、春節不回家怎麼過
眾所周知,春節算得上是我們相對來說,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了。中秋節、端午節,學校公司最多就放這一天,但是春節就不一樣了。春節至少也會有一周左右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回家過節。
但是,我們也都看到了,中國龐大的人口,已經北上廣等地超重的人口壓力,一到春節前後,真的是一票難求,回不了家的情況也是數見不鮮。但是不回家,也是有辦法過春節的。
第一,你在你所在的城市裡,還沒有組建你自己的家庭,隻身一人的情況。你可以盡可能抽出時間與家人視頻通話或者就是簡單打電話,就是次數盡量要多一些。因為除了你在思念著家人,家人也在思念著你。他們可以理解你回不了家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你回不了家的情形,但是如果你練電話都不給他們打,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或者,你可以找一找你在這個城市的朋友,前提是對方也是隻身一人。你們可以一起吃吃飯,逛逛街什麼的。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肯定願意跟你一起在陌生的城市裡尋找家人般的溫暖的。但是如果對方有了家庭的話,你們的關系並沒有非常密切,就不要去打擾對方的生活了,除非別人真的很熱情邀請你跟他們一起過了,不然只會平添尷尬之情。
第二,如果你在你所在的城市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春節不回家也是非常可以的。因為你們有了更多可以解決的辦法,你不再是一個人。我覺得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老家。至少說明我們還是有愛的滋潤的。
首先,一定不要忘記給家人打電話保平安。接下來你們就可以開始准備你們的春節安排了。比如我們去年一家人就是沒有回老家過年的。我們除夕夜就坐在一起吃了一頓很豐盛的大餐,有魚有肉,父母和弟弟妹妹都在身邊,我覺得非常安心,雖然跟平時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我覺得這樣就非常幸福了。
吃完晚飯,我們就坐在電視機前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很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看春晚,不是因為它好看,也不是因為不看就不能參與明天的吐槽,只是覺得這樣的除夕夜才是除夕夜,這樣的年,才叫過年。我們後來就一直一起守歲,就像我們在老家做的一樣,雖然沒有了家鄉的親人,但是我覺得這樣還是一樣的幸福。
所以,即使是不回家的過年,不回老家的過年,一樣可以過得非常精彩,不是嗎?
2、怎樣度過春節?

全篇主題概括
全篇導引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始於臘月二十三,止於正月十五,是象徵著合家歡樂,團團圓圓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年三十以前,遠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紛紛趕往家中,意圖與家人度過一個團圓年。身在家中的人,在大年三十以前,紛紛開始各種籌備,為新年的到來籌劃著各種各樣的節目,為一家人准備著美味佳餚。新年降至,我們應該如何度過一個完美的春節呢?
第一,買年貨。買年貨是春節最重要的項目,新年也就此拉開帷幕。由於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會親戚,准備年夜飯,所以買年貨這一環節,作為迎新春的首要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般大家都是在臘月二十八以前,將自家所需的年貨都購買齊全。在臘月二十三到臘月二十八期間,如果你去超市,必然會看到,成群結對的人大包小包的拎著各種食物,在商場里挑選,商場外的交通更是擁堵到難尋一個車位。
這里給大家總結了一套購物清單,可供大家參考,以防止大家在購買過程中遺忘掉一些必需品。年貨清單:瓜子,花生,糖果等堅果類食品,是新年大家待客或者一家人聊天解悶時必不可少的小零食。雞,鴨,魚肉等各種肉製品,作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物,也待客以及一家人享用,必不可少的食品。沙糖桔,蘋果,生菜等果蔬品,防止春節期間大魚大肉過於油膩,作為餐品的調節物。飲料,牛奶,酸奶,酒等飲品,用來待客以及一家人吃飯時必不可少的飲品。春聯,「福」字,車貼,彩燈,燈籠等裝飾品,春節期間,大家會選擇裝飾自己的家中環境,為自己的家填上新年的色彩,這些都是新春裝扮必不可少的用品。最後,大家可根據自身的家庭需求,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因為春節期間,商場的促銷折扣要比平時大,所以大家可以按需購買。
第二,貼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也是我國從古至今對在沿襲的傳統節日習俗,有著喜慶,福到家中來的意思。大部分地區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期間就開始貼春聯,大家往往都會早早的起來,一家人忙忙碌碌的將春節對聯貼好。這時候新春的氣息也就越來越濃了。其實我國很早以前,在膠帶還不普及的時候,老一輩的人,會早早起來做「漿糊」,由麵粉或澱粉加水熬制而成,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可用於對聯的粘合。那是最健康,無化學添加的安全做法,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技藝也就被時代淘汰了。在我小時候,還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可能現在我國農村地區依然存在這種用法,城裡人很少出現這種技藝了已經。
第三,准備年夜飯。新年的鍾聲即將敲響,家家戶戶在一年的尾聲中,籌備著年夜飯。一家人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意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諧安康。這里我們說說新年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最有意思的環節——包餃子。為了增加年夜飯吃餃子的趣味性,也為了新年的美好寓意,家家戶戶在包餃子期間,都會在餃子中放一些硬幣,也就是所謂的「咬錢」,年夜飯中誰咬到了錢,就寓意著新的一年會財源廣進;也有在餃子中放糖的,意味著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更有在餃子中包一顆棗,寓意著新婚夫婦早生貴子,一家人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在年夜飯的飯桌上,大家都會埋頭尋找帶有「隱藏福利」的餃子,想著為自己的新年討一個好兆頭。
第四,走親戚,拜大年。新年開始之際,大家會在年初走親戚,為了親戚之間能夠常來往,也是親戚之間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大家都會在這期間享受著串門帶來的樂趣,以及濃濃的親情。作為孩子,在走親戚期間,你會認識到許多七大姑八大姨之類的親戚,向這些親戚問好之後,他們便會掏出紅包給這些小孩子。在新年期間,孩子們會攢一大筆壓歲錢,在年後便會買一些自己期盼已久的東西,滿足自己的新年願望。
第五,正月十五吃湯圓。正月十五作為春節的收官日子,大家也會非常重視這一天,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元宵,吃湯圓。圓圓糯糯的小湯圓,象徵著一家人能夠團團圓圓。煮湯圓時,當一顆顆圓圓的湯圓煮熟漂浮在鍋中,就像一輪明月在空中懸掛。甜甜蜜蜜的湯圓吃在嘴中,一家人的歡樂就此點亮,團圓的寓意在甜蜜中拉滿。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跨過五千年的歷史,得以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很大一部分都是靠著我們百姓的支撐,我相信大家對春節的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視,永遠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伴隨著傳統的習俗,春節也就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步入尾聲,春節期間大家和睦歡樂的景象卻永遠映入一家人的腦海中,最為一家人的美好回憶,伴隨我們一輩子。
春節期間還有很多民俗需要我們去遵守,是上古時期人們的傳統信仰,雖然並沒有很多習俗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大家為了新的一年能夠取得好的寓意,都會去遵守。一家人都會規規矩矩的,不會去觸碰新年的禁忌。下面我們來說說新年都有哪些禁忌。
大年初一,忌動剪刀針線,意味著破財破運;忌打碎傢具(盤子,碗,杯子等一切玻璃製品),打碎傢具意味著打碎一年的好運氣;忌說一些不吉利的話,防止一年內觸犯這些霉運的事情;忌催促他人起床,意思是會讓他人一年工作或者學習都會被催促著做完,一年內都會忙忙碌碌;忌吵鬧,大年初一吵鬧意味著一家人今年都會吵吵鬧鬧,不得安寧,所以初一期間大家都會和和氣氣的避免吵鬧的現象出現。
大年初三,最大的忌諱就是洗頭,洗澡。相傳,初一到初三期間是水神的生日,在此期間洗頭,洗澡,會沖撞了水神,將自己的財運和運氣都會因此沖洗掉。
大年初五,忌做事,勤快的人不能在今天做事,會讓自己一年都處於忙碌中;忌走親戚,主要是避免在路上碰見「窮神」,沖撞了自己的財運。初五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在包餃子的時候,將餃子口狠狠捏住,象徵著今年不會犯小人。
在初五之後,這些禁忌也就隨著春節即將步入尾聲越來越淡了,大家也就不需要遵守那麼多規矩了。其實這些禁忌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決定自己是否要遵守。畢竟這種東西屬於唯心主義范疇,信則有,不信則無。不過為了給自己的新年圖個吉利,很多人其實願意遵守這些規矩。
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反映一個現象——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大家越來越感受不到春節帶來的歡樂,甚至覺得一年一度的春節,過程繁瑣,忙碌的度過春節給自己帶來非常疲憊的感覺。我們來分析一下,出於什麼原因大家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呢?
首先,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我們進入信息化時代,高新技術產業高速發展,這一現象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就是我們越來越沉迷高科技所帶來的快樂,「低頭族」在我們生活中層出不窮,電子設備給人們造成的危害也愈發嚴重。那麼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給我們的春節造成什麼影響呢?在從前,我們科技水平不高時期,大家對於外界的信息收集大多是通過電視機,也是通過電視機來消磨時間,人們對電視的使用率居高不下,現如今很多戶人家購買電視,可能一年打開電視的次數不超過三次。以前,大年三十,一家人都會圍在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到來,一家人邊做年夜飯,邊看著電視節目,歡聲笑語的迎接新年的到來,反觀現在,幾乎不會有這種現象,孩子大人都不會在從春晚中尋找快樂了,都是抱著手機,等待著大家的紅包或者新年的祝福。
其次,煙花爆竹,篝火的禁令。「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曾經我們都會在春節期間,點燃漂亮的煙花,一家人圍著篝火,慶祝著新年的到來。帶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研究表明,大量的燃放煙花爆竹,會給空氣帶來嚴重的影響,破壞我們地球的臭氧層,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我們現在很難在看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熱鬧場面了,因為不能放鞭炮,過年的儀式感沒有了,大家的樂趣也就因此減少,年三十就只剩下年夜飯這唯一的項目慶祝新年了。
這里給大家提一點建議,因為不能燃放煙花爆竹,但是大家可以提前購買孔明燈,在新年那天一家人一起在孔明燈上寫下新年願望,一起點亮新年的孔明燈,也非常有儀式感,傳達出新年的美好寓意。但是一定要注意在空曠的地方燃放哦!
另外,傳統習俗的淡出。從古至今,我國在春節期間,都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民族文化風俗,家家戶戶根據自己的習俗,定製屬於自己的新年。曾經,習俗的流傳非常廣泛,大家也會認真遵守,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普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越來越多人覺得一些習俗並沒有科學依據,隨著年輕人的時代到來,習俗的傳承也就越來越淡出這個社會。年輕人會覺得這些習俗太過約束自己,並不能讓自己安逸的度過春節,越來越不在意這些,春節的氣息也就因此越來越淡,人們自然也就越來越感受不到年味。
最後,平時的忙碌讓自己沒有精力去籌劃春節。當代年輕人一般都是在朝五晚九的忙碌著工作,「996」的生活,嚴重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疲憊感。一年到頭,唯有年關之際才能得以放鬆,所以很多年輕人會在此時選擇安逸度過新年,根本顧不上為春節去忙前忙後,去浪費自己難得的假期。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去繁從簡,甚至有的年輕人會選擇旅遊度過春節,在旅遊的途中,就將這個節日過了,緩解壓力的同時,又不會讓自己忙碌,唯一的不足自然就是感受不到年味了。
其實我們應該珍惜一年一度的春節,很多異國他鄉的孩子因為特殊時期,甚至都不能回家與家人度過一個團團圓圓的節日。自己一個人過節,就會深深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念之情。春節作為一個團圓的節日,從古至今能夠得以沿襲下來不難排除,這是可以讓一家人團圓的節日這一原因,在惋惜年味越來越淡的同時,我們應該反思自己在春節期間是否沉迷於網路世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而沒有去認真在這一期間陪陪家人。我們更應該為這一現象擔憂,是不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春節的習俗會被當代人更改的面目全非,屬於我們的年味再也找不回來了?
春節的歷史源遠流長
所以我們應該把握好當下,珍惜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節日,用這個節日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將自己置身於家庭帶來的快樂中,而不是陷入電子產品所營造的短暫快樂之中。一家人一起製造的美好回憶是我們這輩子都不會遺忘的,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一個節日的機會是多麼來之不易啊!當我們自己步入生活之後,就會越發的覺得春節,給大家帶來的快樂是不可用任何金錢以及時間所衡量的。
歲歲皆歡愉,年年皆勝意,希望大家都能度過一個美好,快樂,幸福美滿,團團圓圓的春節。祝大家家庭和睦,工作順利,心想事成,萬事勝意,新年快樂!
3、沒有春晚的那些年,你們都怎麼過春節?
那時候過年也很有意思啊,閨女們聚在一起打鬧取笑,吟詩作對,要不就去逛集市,集市上會有耍猴的人,男子的休閑娛轎孫樂就閉野鏈是脊陵踢足球,在古代也叫蹴鞠。
4、在外不能回家過年的北漂遊子,都是怎麼過春節的?
在外不能回家過年的北漂遊子,都是怎麼過春節的?我是北漂,只有11年春節沒回家。原因:自己混的不好。10年底決定去北京工作,身無分文,還負債累累。當時24歲,在魯西南應該都結婚了而我還堅持的不婚!我被我父母數落的特別難受,決定混好了再回家。混好了不結婚的腰板會更直!我一個朋友出點事,住院了。她也是獨自一人,沒有告訴家裡,我決定義務照顧她和她一起過的年。但是這個年真的過的很不是滋味。三十我倆吃的披薩,連春晚都沒看,就睡著了。初一也沒有地方去串門兒,我倆開車漫無目的的到處轉,轉累了就吃外婆家,吃完接著轉。轉累了看個電影就回家睡覺。就這樣晃晃盪盪的到初七八,我上班了,感覺日子頭好過點了。
過年需要的是團圓味兒,在外面吃的再好,過的再自在,到了這個節日口兒,內心深處不自然的就會思念家人,想和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一起熱熱鬧鬧的呆幾天。所謂北漂兒,如果有家人跟著一起漂還好,沒有家人一起漂,真的日子口兒心裡不是滋味的。跟物質條件沒關系。其實,所有人過年都是盼望回家的,因為家在哪裡年就在那裡,有些遊子為了讓父母子女生活的更好,在外奮斗努力,堅守在事業上,這只會是短暫的,我們的美好生活時奮斗出來的,只要家人健康幸福,就滿足了。會簡單的過,應該跟平時沒什麼兩樣。一個人漂泊在外,最怕過的就是節日,尤其是春節這樣的一家團圓的節日,可能是猶豫工作特殊或其他原因,不能回家團聚。不過也習慣了。年三十的時候,什麼也不要想,吃點好的慰勞一下自己,然後對自己說聲,新年快樂,守歲,睡覺。
5、小時候過年都是怎麼過的?現在得年味都沒有了,咋回事啊?
現在的年越來越不像過年了,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我相信很多的人都聽人說過這樣的話,或者曾經我們自己也說過這樣的話。是的,現在的過年真的沒有年味了。是我們變了嗎?還是時代不一樣了?其實各種各樣的因素都有,時代、環境、心態。想想我們小時候過年是多麼熱鬧,多麼的有意義,而現在呢?完全變了個樣。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肯定還是有原因的。
首先,時代不一樣了,真的不一樣了。我們小時候是一個物質匱乏的時代,緊衣縮食大部分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家裡面才會做新衣服新褲子。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大魚大肉隨便吃。想想平時多久才吃一餐肉?一年有幾套新衣服新褲子?所以對過年那個期兄梁好盼,現在是無法想像的。那種感覺估計以後再也不會有了。就現在的經濟條件,就平時也都是大魚大肉,你想吃什麼就買什麼,那過年還有什麼吸引力呢?平時吃的和過年都是一樣的。像我們小時候平時家裡面也不會給什麼錢,就靠過年那時攢點壓歲錢。現在的小孩不一樣了,吃飽管夠,零花錢也管夠,想要啥買啥。
其次,過年的方式不一樣了。像我們小時候就是一群小夥伴放鞭炮看電視,過年的時候放的電視才是一年中最精彩最好看的,其他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玩的。還有就是村子裡面舉行的一些活動,我們小孩子主要也是看個熱鬧。那時候對過年是一種期待,而現在對過年好像有一種壓力。而現在過年就是親朋好友聚一下,放個煙花,打打牌,打打麻將。
再次,主要還是我們心態不一樣了,能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已經暴露出自己的年齡了。基本上70後80後這種感覺比較明顯,90後基本上好像都沒有這種感覺,他們出生的年代其實比我們都好太多。看來是我們都老了,才會對兒時的回憶產生深深的懷念。
我是80後,我們小時候過年那真是一個盼啊,為啥呢?平時啊我們渣渣吃飯啊那一個月甚至半年都吃不上一點肉啊,衣服都是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想想看啊!過年的時候爸媽給買新衣服啥樣的都行啊,到年底殺豬,吃肉那叫一個香啊,這豬都是自己家養的有2年的有一年半的,都是喂糧食啊,菜啊,那肉啊可香了。現在啊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物質生活也豐富了,平時過年才能吃的穿的現在平時都能得到滿足,沒有反差了,感覺就沒有那麼的幸福了。
現在過年感覺年味沒以前濃了,這是為什麼呢?人的每個階段價值觀都是不一樣的,小時候無憂無慮,過年了又各種吃的,玩的,尤其是放鞭炮,還有紅包拿,就覺得過年好,開心,非常喜歡過年。
而隨著慢慢長大,學習,工作,家庭,各種事都要自己去做,去承擔。小孩子體會羨鉛的是熱鬧,大人體會的是辛勞。
時代在進步, 社會 在發展,以前小時候過年就是一群小夥伴一起放鞭炮,現在都有手機電腦 游戲 。很多城市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對於禁止放鞭炮有利有弊)。放鞭炮,爆竹是中國傳統民俗。想到過年就會聯想到鞭炮,鞭炮聲都沒了,年味也就淡了。
個人認為是人們比以前更加辛苦, 更加壓力大,活得很累 ,沒有什麼幸福感。為啥以前會年味重,以前是大鍋飯 ,大家基本差不多 。貧富差距小, 社會 沒有今天的銅臭味濃 ,用句時髦詞---------過去很傻很天真 ,哈哈,如今是表面的繁榮下 缺失了很多人性的東西 ,過年不再是無憂無慮的快樂, 而是一種不得不做的程序去操勞,不但沒有休息好, 還會加重各種負擔 。所以會沒有什麼年味。
感覺不到年味了,首先是人口少了,現在人親情味不濃了,然後就是物質飽和了,平時什麼都能滿足,過年沒有什麼期待的,包括飲食和衣服!小時候的生活水平和物質生活都是挺匱乏的,所以大家都特別期待著這個年,只有過年才能充分的去買些年貨和新衣服,所以那個時候的幸福感就會特別強!
河南漯河的風俗是走干親戚!干兒在九歲前每年這天都要帶上老公雞
6、沒人問你過年怎麼過
答案如下:
家人和朋友問我過年怎麼過,我很感動,感思和感謝,告訴這樣過:
1.家人團圓。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年一度的春節正是家人分別了一年應該團聚的時候,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吃頓年夜飯也是讓人開心的。不能到了過年還說忙,沒時間回家。過年了就應該回家團圓。大家一起包餃子、做年夜飯是最幸福的。
置辦年貨。新年到,吵和置辦年貨是必不可少的,和家人一起采購新年貨物也是非常開心的,雖然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但是還是應該給家人一人買一件新衣服。
2.貼對聯。小時候總是搶著貼對聯,現在長大了,也許很多人都沒有再貼過對聯,不如放下手機,再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讓新年更加紅紅火火。
放鞭炮。放鞭炮是過年必不可少的,在很多城市裡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是可以去規定的地方找一下童年的快樂,鄉下更是應該熱熱鬧鬧的放鞭炮辭舊迎新。
3.熬夜守歲。過年了春節晚會是必不可少的,由於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關注春晚,其實放下手機,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嗑瓜子、吃糖也是件幸福的事
4.拜年。過年就要拜年升鬧盯,家家戶戶去親友家祝賀。現在由於平時工作都忙,過年了應該去親友家坐坐,嘮嘮家常。
5.賞花燈。賞花燈是很熱鬧的,大家可以邊賞花燈邊猜燈謎放鬆心情。和親朋好友一起可以讓大家更加快樂的過新年。
6.趕廟會。廟會是最熱鬧的,小時候總喜歡彎灶趕廟會,長大了就很少去了。不如放下手中的工作帶家人一起去趕廟會,看各種節目,回味一下童年的感覺。
7.朋友聚會。長時間未見得朋友,過年應該都回來了,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一起唱唱歌,說說生活中的故事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惜。
8.小時候過年是那一塊小小的糖,甜甜的味道,永遠留在了兒時的記憶里,無論何時回味起,都是美滋滋的。
7、春節家裡人少,怎麼過得有氣氛。
裝飾不可少
一定要給自己一個視覺上的暗示——要過年了!春聯、窗花、福字、中國結、各種大紅色飾品,這些與「年」有關的東西,最能讓人進入過年的狀態。
保潔不可少
一進臘月,各種保潔活動就要著手了。小到每天都要打掃的地面、桌面;大到每年才能清理一次的玻璃、油煙機、各種犄角旮旯。年末大掃除,是過年的第一件事。
美食不可少
過年吃美食,已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像是一種充滿儀式感的事情——沒有美食,總像是少了點什麼。
規矩不可少
這種規則裡面還有許多細節,如果我們樣樣都遵守,就一定不會缺少年味——沒有年味、沒有過年的氣氛,還不是因為你過的年和普通日子沒有區別。
親人不可少
春節的另一大主題,就是團圓。沒有親人的春節一定不會是完美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下來,很少有連續陪在家人身邊一周甚至更久的日子了。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的就是團圓!
8、過年怎麼過,一個人在外地過年怎麼過
過年就是要的一個氣氛,如果沒有這個氛圍,總感覺到這年過的沒意思。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過年與不過年都一樣。其實,一個人過年或許會孤單一些,但是只要野敬有儀式感,就不會那麼孤單了。那麼一個人在外地過年怎麼過?
一個人在外地沒有家人的陪伴,沒有三五好友的聊天,也確實是會孤單一些。但是也不要灰心,一個人的年其實也可以過的像模像樣的。一個人在外地過年,同樣要准備年貨,買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再搞一些餃子餡自己包餃子吃。當然也要把家裡收拾一下,要有年的頌櫻慎氣氛,比如貼春聯、貼窗花等。到晚上,邊吃餃子邊看春晚,而且還可以搶紅包,這個時候也是非常熱鬧的。
在外地的朋友,如果不想在家裡自己過年的話,也可以約上幾個好友,選擇附近的景區遊玩或是去夢寐已久的地方遊玩,年假時間比較長,也是外出遊玩的好機會,趁這個機會也能放心一下自己,緩解一年來的壓力。
過年這段時間,其實也是讓大家放鬆的機會,7天的假期如果不想出去走走的話,在家裡呆著可以做做瑜珈頌含,放鬆一下,還可以做幾道美食品嘗,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這對於喜歡宅在家裡的人來說,也不失為一個過年的好辦法。
9、我沒有父母,親戚 ,朋友,不多,過年了,怎麼辦,家裡一個人沒有,過年怎麼過?
自己好好照顧自己,買改孝一些愛吃的菜、零食和水果,三十晚上看看春晚、抽紅包,其他時間自由安排,看看電視,玩玩游戲,也可以去親戚家、朋友家拜拜年,或者到街上豎並轉轉。一個人可以做自余殲跡己想做的事,也可以過得很快樂的。
10、因為疫情過年不回老家了,自己一個人怎麼過好年?
我是一名外鄉打工的農民工,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無法回老家過年了。心裡還是很難受的。過年就是求個團圓,在外打工一年了也沒陪家人一天,感覺很對不起他們。
今年要一個人過年了,沒有了往日的合家團聚,其樂融融。只能用手機和家人視頻,說一說這一年的收獲,問一句家裡都還好嗎?
疫情影響了所有人,相信和我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可是沒有辦法,為了共同抗擊疫情,為了以後的生活會更好,我們只能暫時分開。但年味不會因此變淡,一個人也要和家人視頻一起包餃子,一起吃年夜飯。
疫情只是暫時的,疫情打不倒我們。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抗疫,相信過不了多久,疫情就會煙消雲散。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各回各家,和家人一起過一個幸福美滿的團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