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家長的春節有什麼禮節
1、雙方見過家長後,過年應該去拜年嗎?
應該去拜年,拜年是中國傳統行談文化的一部喊森分,是表達友誼和祝福的一種方式。雙方見過家長後,過年鄭帶畝期間可以去拜年,表達對彼此的祝福,增進友誼。
2、大過年見家長,這些潮汕送禮習俗你該知道一下
——你的年貨買好了嗎?
同事阿欣問,今年過年,她准備跟男朋友回家過年,正在為買禮物的事情犯愁……
春節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是團圓的大日子,很多人會把見家長這件大事,放在這個重要的日子,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很多「醜媳婦」心裡開始焦灼,特別是非潮汕的孩紙去見潮汕家長的時候更是倍感忐忑……
嘉嘉是我在大學時候的隔壁班同學,有一年春節,她趁著帶男朋友去潮汕玩的機會,順便讓男朋友見一下家長。
下了高鐵,眼看著快到家門口的時候,嘉嘉的男朋友問說,是不是該買點什麼呢?嘉嘉不想男朋友亂花錢,就說不用啦,結果嘉嘉的男朋友就只在路邊買了三四個蘋果,就去了……
這么一趟見家長,不僅把嘉嘉氣壞了,回來也把我們笑壞了
嘉嘉的男朋友可謂是一個奇葩,其實不管是見男方還是女方的家長,見面禮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不是一定要很貴重,但是一定要有心意,因為大家看的是一份尊重。
人們常說女人是一種口是心非的動物,有時候確實是這樣的,她表面上跟你說不用啦,不要亂花做顫錢,其實還是希望你可以用行動或者心意向自己的爸媽表示尊重。
所以,給到各位寶寶的忠告就是,過年見家長,第一次千萬不能失禮,最好就讓另一半幫你挑選禮物,因為他們是最懂自己父母的。
掘棚 那判胡則么除了挑禮物,還有一些習俗禁忌要送給大家
【好事成雙】
俗話說「好事成雙」,這個在大潮汕會有更為深刻的體驗,壓歲錢一定是雙數的,結婚禮金也要給雙數的,祭祀拜神的東西要雙數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切記春節送禮,哪怕只是串門的零食包,最好也備上雙份的。
【大吉大利】
柑橘,在潮汕又稱「大吉」,春節期間,潮汕人每家每戶都會擺上一盤大大的柑橘,寓意新年大吉大利。同時,春節到親戚朋友家串門拜年的時候一定會帶上一對大柑橘,然後與朋友進行交換,代表著大家新年一起吉祥大賺。
我記得小時候大過年,總會和一大班小夥伴一起去串門拜年,然後每個人手裡都攥著一對柑橘,每到一戶換一對,一天下來,有的小夥伴的大柑橘變成了小柑橘,有的小柑橘變成了大柑橘……
最後,給大家撒一波柑橘,祝大家大吉大利~
3、拜年的禮儀有哪些
拜年的禮儀有哪些
拜年的禮儀有哪些?每逢春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各個地方的具體風俗有些不同,但拜年對於我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一起來看看拜年的禮儀有哪些吧。
拜年的禮儀有哪些1初一拜本家;初二、培首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
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中漏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
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裡長賣中爛輩。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
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 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
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簡訊、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拜年的禮儀有哪些2春節帶孩子拜年要注意什麼禮儀
做客拜年的禮儀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跪拜磕頭或躬身作揖,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在給家裡的長輩拜完年之後,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
收紅包的禮儀
過年最讓孩子們欣喜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要知道,拿紅包也是要講究禮儀的哦。
接紅包與拆紅包,都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小禮儀更能體現孩子的乖巧懂事,家長們也更加有面子。
紅包禮儀速成法:
要點一:接過紅包要致謝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孩子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
要點二:紅包不可當面拆
家長們要事前跟孩子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寶寶在拜年的時候需要學會什麼
一、學會禮貌用語:
養成禮貌用語的習慣,敢於主動溝通,孩子的社交雖然充滿了幼稚的語言和行為,但父母不要過多用成人的模式去糾正,因為這正是孩子的天性。這樣在春節的時候,才能很多陌生小朋友打成一片,成為好朋友。到了親戚家後,一定要微笑著和各位親朋好友打招呼。
二、學會感謝:
如果別的小朋友來家裡做客,要學會怎麼樣待客很重要,畢竟孩子能玩到一起成為朋友,在家長眼裡會另眼相看。家長要鼓勵、引導孩子和客人親切相處,不要讓孩子以為招待客人只是爸爸媽媽的任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果客人送孩子禮物或紅包,一定要真誠感謝,還有小孩子收到禮物後,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把禮物或紅包拆開,這也是基本的禮貌行為。
三、拜年用餐時,要講究餐桌禮儀。
長幼有序,坐姿端正,不喧嘩打鬧,不把玩餐具,浪費食物等,展示良好的家庭教養和禮儀風采。
四、學會關心別人
平時教導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要學會關心別人,增加親和度。不要憑借自身優勢欺負他人,遇到矛盾要學會處理和小朋友的關系。到了陌生環境下,交朋友要學會溝通,更要學會分享。
五、學會節制
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皇帝,各種物質無限滿足,養成了自私,無節制的需求。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大哭大鬧,完全不顧場合。這樣的孩子父母都不好意思帶出去。到了別人家就是標準的熊孩子。所以小時候我們就要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和需求。不要隨便動別人的東西,有需求要禮貌請求,要分得清場合。
拜年的禮儀有哪些3春節的禮儀禮節有哪些
1、逢人就說"過年好"。
2、晚輩要給長輩拜年。
3、長輩要給晚輩發壓歲錢。
4、一家人要守歲。
5、一家人要團團圓圓吃餃子 。
6、帖春聯。
7、掛燈籠放鞭炮。
8、結過婚的年輕人要在初二回女方娘家。
9、要為小孩子置辦新衣。
春節的習俗:
1、拜歲
拜神祭祖,是中國流傳至今最悠久的傳統風俗。在辭舊迎新之際,都要對祖宗先輩表示孝敬之意和懷念之情。同時,中華文化的信仰根基源於「敬天法祖」,人們深信祖先神靈可以保佑子孫後代,使子孫後代興旺發達。
2、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開門爆竹」一說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3、齋日
早晨拜神,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名曰「賀新歲」。初一的上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4、春節的禮儀和講究
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
春節是我們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我們中國人所獨有渣侍的節日。春節也稱過年,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則洞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孫梁枯和正月初一。
5、拜年禮儀都有哪些
拜年禮儀都有哪些
拜年禮儀都有哪些,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直都以禮儀之邦著稱,春節拜年是一種傳統民俗,可是很有講究的,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禮儀形式。以下了解拜年禮儀都有哪些。
拜年禮儀都有哪些1拜年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禮儀常識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裡的長輩拜完年之後,人們外出遇見時也要滿臉堆笑地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鄰右舍或親戚好友亦會互相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有五種常見的拜年方法: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五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攔圓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以祈跡耐求趨吉避邪,來年事事順心如如意。
現在的拜年著裝並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於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女子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乾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春節拜年的由來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姿衡春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拜年禮儀都有哪些2一、說話禮儀
要點一: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於一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別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要點二:祝福話語要多說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說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二、紅包禮儀
過年最讓孩子們欣喜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要知道,拿紅包也是要講究禮儀的哦。接紅包與拆紅包,都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小禮儀更能體現孩子的乖巧懂事,家長們也更加的有面子。
要點一:接過紅包要致謝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要點二:紅包不可當面拆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麼,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後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後,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三、餐桌禮儀
過年過節,少不了宴請客人。如果在平時,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吃飯隨意點倒也沒什麼。不過,當有客人在場的時候,餐桌禮儀就不得不注意啦,這樣才是一個懂事有禮的好孩子。
要點一:好吃的東西別獨享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要點二:用餐衛生要注意
有的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孩子說:「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孩子的。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四、待客禮儀
春節期間,家裡面會有許多的客人,不僅大人們要講究待客禮儀,小寶寶們也要注意。有客人在場的時候,言行舉止都有講究,這些小細節,家長們可不要忽略。
要點一:對待客人要親切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要點二:大人講話莫插嘴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五、做客禮儀
過年,除了迎接客人們的到來,家長們也免不了帶著寶寶去走訪親友,去別人家裡做客。那麼,去別人家裡做客,孩子們又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體現孩子的謙謙有禮呢?
要點一:主動問候說聲謝
領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記著讓孩子說聲「謝謝」。
要點二:他人東西別亂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後,記著讓孩子把東西放好。
六、交際禮儀
春節期間,無論是帶著孩子做客還是有客人到來,相信總少不了一些小客人的到訪。家長們都會讓孩子們一起玩耍。這時候,孩子與孩子之間也要講究社交禮儀哦。特別是平時不善於交際的孩子,家長們可要惡補一下啦。
要點一:主動分享別吝嗇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和小朋友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說的,從孩子嘴裡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要點二:和睦相處要忍讓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是小皇帝,家裡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可是到有孩子的人家家裡做客,或者有孩子來自己的家裡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趁春節帶孩子做客其間,教育孩子交際禮儀,讓孩子年齡多一歲,懂事多一點。
七、電話禮儀
過年時,有一些遠方的親友們會通過電話的方式來傳達祝福。在家長接聽電話或者代家長們接聽電話的時候,有一些電話禮儀的小細節,也是需要孩子們掌握的哦。
要點一:接電話時有問有答
接電話的基本禮儀要求,可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借鑒:孩子接電話的時候要學會說「你好」、「請問」、「請等一下」這樣的禮貌用語;接電話時聲音要放輕一些,不要在電話中大聲嚷嚷;接電話時要有問有答,回答問題時要大方,不可以長時間不回應對方的問題,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時,把電話一扔跑到別處去;
要點二:打電話時注意時間
大人打電話時,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搶話筒;打電話時要先報上自己的名字,並說明要找的人;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接電話;掛話筒時,要輕拿輕放,不可以摔話筒,或重重地掛電話;接打電話時,要學會說「再見」,然後再掛電話,不要只管自己講完就掛電話;要注意打電話的時間,通話時間不可太長,也不要選擇太早或太晚的時間打電話,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拜年禮儀都有哪些3過年需要注意的禮節
1、進餐時,晚輩不能先動筷,要等長輩拍完照片後,才能夾菜;
2、曬年夜飯的時候,讓長輩先發朋友圈,長輩發完要及時點贊;
3、親朋好友來家裡拜年,要及時迎上去告訴wifi密碼;
4、除夕當天,不要在整點發簡訊影響別人搶紅包;
5、去串門兒,看見主人家大門上貼著二維碼或支付寶賬號,請主動掃碼關注,並發送紅包,以示懂規矩!
在這個微信拜年的時代這個很重要,雖然帶點玩笑意味,但這也是需要講究的。
小孩過年要注意的禮節
同學們,如果拜年時你們有欠缺禮貌的舉止會讓大人們哭笑不得,老師希望同學們無論是出去做客還是在家招待客人,都能成為一個懂禮儀、講禮貌、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1、舉止、姿態要文明,在屋裡不能蹦上蹦下、亂跑亂串。不要坐在長輩不讓坐的地方,不東張西望,不要隨意翻動室內物品,不要亂丟果皮等雜物。
2、接物要有禮貌,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切記不能當長輩面拆紅包,這會讓別人不好意思。
3、 吉利話要說得適宜。不論對親朋好友,還是街坊鄰居,都能甜甜地叫上一聲,並有不同的祝賀語。如果怕說不好,要事先向家長了解一下,對可能碰到的長輩、應說的話做到心中有數,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4、飯桌上要有正確的坐姿,吃飯時不能吹飲料泡泡,不能用雞翅膀「搭積木」,更不要直接用手抓菜。
春節拜年應注意的禮節
拜年是春節最常見的一個習俗,拜年一般是親朋友好友之間的走訪、看望,如不是因特殊情況一般拜年多選擇在十五之前。
拜年根據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現在雖然都流行簡訊拜年、電話拜年了,但傳統的拜年還是依然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6、還未結婚,但雙方家長都見過面,春節的禮儀!
哈哈~LZ遇到的問題和我類似,前年的時候我也在考慮怎麼辦,不過你比我要好些旁猜,因為你們雙方父母還見過面,我呢,現在都結婚了,我們雙方運磨型的父母還沒有見面呢,哈哈~其實不用考慮這么多,如果你女朋友來你家過年了,那麼你正月里可以去她家拜年。。但是不管怎麼說,就算你女朋友今年沒有在你家裡過年,你也要先去她家,因為當年我讓我女朋友先來我家,結果老丈人不同意,因為老丈人說,我都還沒有去,女孩子就往我家裡跑,這樣別人會說閑話的,所以,那年我正月里去了我老婆家,然後呆了一天後,直接把她接我家裡去了,哈哈。游鄭。。其實,如果你女朋友家裡不介意的話,她先來你家裡也沒有什麼不可。。另外,你可能說太遠,我也一樣啊,我到我朋友家去,坐車要做一天。。不過你去的時候要記得帶些你們家裡的特產,不需要多花費,但是要有心就可以了。。呵呵~新年快樂!早點成婚!~
7、雙方見過家長,還沒結婚,過年女方要不要送禮呢?
如果你要去對方家,還是要送禮的,那是禮節,而且就算去朋友或者親戚家不還是要送禮嗎,況且是男女朋友關系,送了禮還會增加好印象。。至於送什麼,看你的心意。
8、春節家宴禮儀有哪些
春節吃年夜飯的時候,要注意的禮儀還真不少,下面是懂視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春節家宴禮儀常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春節家宴禮儀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從周代開始,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春節期間家人團聚,親朋相會,頭號事就是忙活於“吃”字。為了在新春佳節吃得營養,吃得衛生,吃得文明,吃得開心,家宴須要注重禮儀。
酒滿茶半以禮待人
當今社會,以茶待客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漏慶欺人。敬酒時應斟滿杯,而奉茶時液悄則應注意不要斟得太滿,以七、八分滿為宜。否則就有逐客之嫌。”
飯桌轉盤順時慢轉
在聚會吃飯時,經常會遇到帶轉盤的圓桌,如果飯局上有長幼之別,一道菜剛上來,應先轉到主人、主賓、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後,其他人再慢轉轉盤。並且,轉盤應順時針轉動,切忌快速旋轉。
魚頭魚尾有說法
家庭宴會當中,主人應將魚頭朝向桌上輩分最大、職務最高的人擺放,由他帶頭吃魚喝酒。要是有人沒等魚頭對著的人發話就搶先動筷子,便會被人恥笑為不懂規矩或者沒有見過大場面。
“拱手抱拳禮”雙手有高低
大多數情況下的拱手禮應該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壓住右手。這是因為,人們一般多使用右手來持兵器,用左手壓住右手則象徵或表達了中國古人熱愛和平的意願。”而右手壓住左手則是出喪。
春節拜訪串門禮儀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現在大多人在春節期間會互相串串門,過節時的走親訪友,既是沿用傳統的習俗,又能把平時因為忙工作而疏遠了的親情重新織補起來。不過記得不要因為自己拜訪別人,而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和麻煩。
穿新衣,帶年貨,吉利話。
衣著上一定要干凈利落,不管貴重與否手上都要提著禮物,當然進門就說的拜年話兒是必不可少的。
拜訪要提前確認。
拜訪前一定要確認主人是否在家。在出發前,或者頭天晚上打個電話確認一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樣就不至於出現撲空的情況。所以過年過節這件事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約在先的前提下也要提前確認。
注意拜訪時適可而止。
禮節性拜訪,逢年過節這個時間是越短越好,在客人家裡停留的時間一般以十分鍾為宜;親朋好友的拜訪,一般性情況下半小時左右為宜,不是什麼極其特殊的情況,不宜停留一小時以上,一般情況下,不是至親、故交就不要留下來吃飯,因為對方負擔會很鬧搜渣重。
注意鞋襪的衛生。
現在城市人家裡裝修都比較豪華,進了門是要脫鞋的,有些人不太注意這個,所以一個有經驗的人到別人家裡登門拜訪的話,鞋襪的衛生非常重要,這是細節,而教養體現於細節。
活動的范圍要有限制。
到別人家裡拜訪的話,一定要注意,在對方指定的活動范圍之內活動,指定的范圍就是客廳。如果隨意走動可能會造成主人家的尷尬,所以到別人家裡做客,活動有度很重要即便是家人、朋友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