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真正的山東人是怎麼過春節的

真正的山東人是怎麼過春節的

發布時間: 2023-03-18 21:11:43

1、山東人的春節習俗知多少?

春節是一個古老且隆重的及節日,春節的樂趣在於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習俗,像貼春聯、掃塵、拜年、年夜飯等,雖然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都各不相同,但那種辭舊迎新的氣氛是一樣的。那麼,你知道山東人是怎麼過春節的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舊俗春節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然後才能說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趕邪佞惡、求吉利,襪山局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唯毀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餘頭。水餃煮好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臨清地方初一早飯吃各種饃饃、棗糕、粘窩窩等,又佐以各種丸子、粉條、白菜熬成的「全菜」,名為「吃全年的飯菜」。
拜年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告讓拜年;爾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臨清初一拜年,男子與已婚婦女參加,男女分開,拜過自家長輩,再拜族內各長輩,此謂「合族拜年」。
之後,由族長率領到各廟宇、異姓祠堂內敬拜神位,此謂「拜庄鄉年」,最後,村長指揮全村人於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糾紛怨氣,此則謂「拜團結年」。鄆城等地有「春節五更乞長」的習俗。兒童起床後一聲不響,先去緊緊抱住椿樹,同時唱「椿樹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你長粗了做材料,俺長長了穿衣裳」。鄒城則有搗鼠洞的特殊習俗,初一早晨,用麵杖搗鼠洞,邊搗邊說「戳打戳,戳打戳,十個老鼠九個瞎,還有一個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證糧食安全。
初一忌諱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掃地,忌打人罵人。臨沂則忌動針錢,忌包餃子,忌吃葷,忌搗蒜。沂源初一晚上忌點燈,據說點了燈,老鼠就會泛濫成災。膠東各地最忌初一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手持碎片,不回頭,不說話,直走到井邊,將碎片拋擲井中,否則「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後,念吉語「歲歲(碎碎)平安」來破解。初一煮餃子,破了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過年吃餃子同時吃蒜時,因「蒜」與「散」音同,改稱蒜為「義和菜」。
地區俗規魯西南地區俗規,初一早上不能把雞、鴨、鵝等放出來,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攪亂了年(因為鞭炮齊鳴,會把家禽驚得到處亂飛),其它如牛、馬、狗、貓等家飼動物,都得到優待,有的吃餃子,有的啃肉骨頭。有的人家用五穀雜糧喂牲口,牲口吃飽以後,再用掃帚從牲畜頭上往下掃,掃出什麼糧食來,就意味著這種糧食豐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飯喂雞,據說雞吃一粒米,就能下一個蛋,把各種食品端給狗吃,據說狗先吃的東西,必定豐收。
膠東龍口、蓬萊一帶,初一早晨還有些特殊活動。一是照虛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紅燭,掀起炕席照照,然後再把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驅逐黑暗,把邪佞之氣惡習統統趕出去。二是壓窗檯,把年前用麵粉做好的各種各樣的面花於初一早晨放到窗檯上,十分美觀。三是「打鞦韆」,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囑咐,攀著門栓打三個「鞦韆」,據說這樣能長得快。
四是放壓缸錢,把一些硬幣扔進水缸,據說放了壓缸錢,一年不會乾旱,五穀豐登有餘錢。五是丟盛蟲(蟠龍),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蟲放進糧囤和麵缸之中。盛是剩的諧音,丟盛蟲取「剩餘」之意。地當京杭大運河的微山縣南陽鎮,年初一由兒童擎燈籠上街,跳躍歡呼唱吉利歌謠,俗稱「喊發」。兒童所唱吉利歌謠有多種:「發財!發福!買地!蓋屋!」,「今年好子(個)年!明年排大船!裝紅棗,下江南,裝一個,卸一萬,掃倉掃個八百擔!」,「發來!圓來!元寶軲轆家裡來!」
萊蕪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習俗。人們上墳、燒紙、鳴炮、叩頭,將祖宗送回墳塋。回家以後,把家譜收起來,春節祭祖儀式遂告結束。但是,有的地區是初二送家堂,還有的地區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串親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串親拜年的順序各地不一,臨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孫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稱「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較遠的親戚家。膠東東部和萊蕪等地於初二到岳父家串親,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春節串親,都要帶一些禮物。新婚女婿給岳父的禮物十分講究,萊蕪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點、饃饃、雞、魚、香腸、罐頭、掛面、油條各算一色。此外,香煙、糖塊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雞要帶兩只,魚要帶兩條,各色禮物,均要雙數,切忌單數。即墨於初三或初四給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話說:「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
萊西串親的順序是「先看姑,後看舅,岳父岳母在後頭」。岳家對姑爺,特別是新婚姑爺要盛情接待。萊蕪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雞、魚、肉、蛋外,一般都要擺「四頂四」,就是四個果碟,四個炒碟,四個小碗,四個大碗和四個大盤。陪客的人要輪流給姑爺敬酒。岳家給姑爺的回禮是10斤左右的大饃饃和大糕各一個。
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親,叫做「紮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紮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紮根時,外祖父、舅舅、姨媽等都要送給新娘壓歲錢,魯西南的新婚夫婦串親一般都在雙日,意為成雙成對,大吉大利。舊時,臨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親,過了十五之後才能串親。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2、山東過年習俗

舊俗春節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由家長首先起來「發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然後才能說話。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祭拜天地神靈。
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餘頭。
水餃煮好後坦磨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臨清地方初一早飯吃各種饃饃、棗糕、粘窩窩等,又佐以各種丸子、粉條、白菜熬成的「全菜」,名為「吃全年的飯菜」。
春遊脊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讓嘩,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

3、山東過年習俗有哪些?

1、辭灶

和其他地區一樣,山東人的「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的,有的山東南部的小年在二十四。「小年」,舊時稱之為「辭灶日」。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人情況的日子。所以在這天,人們要在家中「祭灶」,設擺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匯報工作,以祈福納祥。

2、貼春聯、貼福

過年貼春聯、福字,是中華傳統,山東也不例外。年三十這天,從早上一起床開始,各種年事活動就順序開始了,這是一年中最為忙碌和開心的一天。貼春聯、福字,在山東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進行的。

3、請家堂

年三十忙活了一天,到了傍晚,一天的重頭戲開始了——請家堂。「請家堂」,即舉行儀式把逝去的先祖、親人請回家過年,在山東,這是年三十最為隆重和嚴肅的年事活動,不過近些年少了不少。

4、共建牆,「合山合界」。

在山東一般很少有住在四合院的習慣,基本上是房屋坐北朝南,有獨立的小院,而且鄰里之間小院只用一堵牆隔開,就是共建牆,山東膠東地區稱為「合山合界」。

5、喝(哈)羊湯

山東雖然沒有幅員遼闊的草原去放牧,但確是全國第三大產羊大省。同樣也是吃羊肉的大省。山東人吃羊肉的方式就是放肉、放骨、熬煮,喝羊湯。

4、山東春節習俗有哪些

1、孔府年節: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2、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遲老畢「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含兄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3、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4、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裡,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准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5、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6、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碼芹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7、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裡的東西和壓歲錢。起床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5、山東春節習俗

山東春節有守歲、吃團圓飯、串親、掃塵、貼年紅、祭祀等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起,每家每戶就會陸續將家裡的傢具搬出室外進行清洗晾曬,大年三十當天,大年夜時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等待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二、初三則會外出拜訪長輩。

山東春節有哪些習俗

1、守歲

山東春節有守歲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吃過團圓飯之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晚節目,並等待新年的到來,而且在新年到來時,晚輩要為長輩送上祝福,長輩則會回贈壓歲錢。

2、串親

山東春節有串親的習俗。大年初二開始,家裡的晚輩就會外出,前往姑祖母、姑家、外祖母家等地拜年,而初三外出的女兒則會回到娘家,初四就會前往路程較遠的親戚家。

3、掃塵

山東春節有掃塵的習俗。掃塵一般在臘月二十三日到大年三十期間進行,選擇晴朗的天氣,將家裡的被褥、傢具全部搬到院子中,進行清洗晾曬,並將家裡打掃干凈。

6、山東春節習俗有哪些啊?

山東春節習俗有:

1、辭灶:和其他地區一樣,山東人的「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的。「小年」舊時稱之為「辭灶日」,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人工作、學習、生活情況的日子。

2、貼春聯、貼福:貼春聯、福字,在山東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進行的,早飯後,長輩們開始了包水餃、炸年貨的各種准備,小輩們開始四處貼福,吵吵鬧鬧,貼正了,貼反了,各種歡笑,表達了人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包水餃、炸年貨:在山東,包水餃、炸年貨是大年三十重要的年事活動,家家戶戶包水餃、炸年貨。早飯後,孩子們開始貼春聯,放鞭炮,而家中的女性長輩則開始包水餃,男性長輩則開始炸年貨。

4、貼門神一般指門神。 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歷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 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

5、放鞭炮一般指放爆竹。放爆竹是中國傳統民間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做「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天宇。

7、山東人過春節的習俗

一、蒸壯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

二、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

三、濟南初二回娘家

濟南年初二回娘家必須拿上禮品。按老規矩講,就是一刀肉(不能少於四五斤)、兩條魚(鮮鯉魚,中握每條魚須在一斤以上,也稱"對魚")、三瓶白酒外加四斤點心(雞蛋糕、長壽糕、桃酥、百子糕),這幾樣禮品統稱"四色禮"。寓含著一年四季平安、四季發財的美好祝願。

四、青島從正月初一開始走親戚

在青島,"親"與"戚"是嚴格分開的,大年初一這一天是給重要人物和長輩拜年的,但姑表姨表親戚是不可以在這一天走動的。初二那天給姥姥拜年,初三是女婿給丈母娘拜年,初四是未結婚但已訂婚的賣帶慶准媳婦給未來的公婆拜年,初五開始走動姑姨表親。

走親戚帶禮物,青島方言叫"打點個簍子",是因為以前走親戚用的都是用外面刷清油,用細竹行哪條編就的竹簍子。裡面放什麼沒有特別的講究,家裡有什麼就隨便放什麼,一兩瓶即墨老酒,兩包青食餅干,幾個蘋果就成了。親戚家會拿出一兩樣,再壓回去一兩樣,換一下,不讓空著簍子回去。

五、萊蕪把除夕夜守歲叫做"熬五更"

通常是老人找老人,青年找青年,婦女找婦女,大家湊酒錢,一邊飲酒,一邊談笑,但不能喝醉,有的是一家子喝五更酒。

8、山東過年習俗

山東過年習俗有熬臘八粥、孔府蒸壯、初二回娘家、除夕守歲、吃年夜飯、放鞭炮等,在臘月初八當天,村裡的人會聚集在一起,支起大鍋熬臘八粥,然後每家分食,而臨近三十時,人們會前往孔府制耐液作各種麵食,初二外出的女兒則會回到娘家團聚。

山東過年有哪些習俗

1、熬臘八粥

山東過年有熬臘八粥的習俗。在臘月初八當天,村裡的人就會帶著江米、薏仁、桂圓、蓮子等各種食材聚集昌旅物在一起,支起一口大鍋,鎮做將所有的食材都放入其中,一起熬煮,等待臘八粥熬煮好後,再由每家每戶分食。

2、孔府蒸壯

山東過年有孔府蒸壯的習俗。在臨近三十的時間段,人們會前往孔府製作各種饅頭、糕餅、餃子、面條等食物,然後帶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

3、初二回娘家

山東過年有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大年初二當天,外嫁的女兒就會帶著丈夫、孩子回到娘家,並准備一刀肉、兩條魚、三瓶白酒、四斤糕點,寓意著家人一年四季平安、健康。

9、山東過年風俗是什麼?

山東過年風俗:

1、春聯,一般是要等到大年三十才能貼的。臘月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把早已准備好的春聯貼在門上,從院子的大門一直貼到各房間的小門。春聯的橫批之下,門面貼的「福」字之上也要貼上一張。舊時,我們這兒有一個規矩,只要人家貼上春聯慎中穗,就表示開始過年了,有來要帳的,就不要進門了,等來年再說吧。

2、大年三十晚上的第一鍋餃子裡面有一個水餃要放一個花生米,誰先吃到那就是大吉大利了。然後就是一家人看春晚,小孩則可以選擇寬卜自己去放鞭炮,鳴放鞭炮,十二點為了迎接新年到來,家家戶戶都開始齊放鞭炮,迎接新年。從80年代後期,中央電視台開始舉辦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豐富多彩,吸引了絕大多數人。

3、大年初一,辭舊迎新,萬象更新,天不亮就要早早起床,開始互相拜年。拜年,是初一的重頭戲。吃完早飯,就要開始拜年了,先是自家年少的給年長的拜年,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這是孩子們盼望已久的了。自家拜年之後,老年人在家等鄉親們來拜年,其餘的要出去給同族和鄉親們去拜年,一般是先去自家同族同姓家,然後再去村內培旅各家各戶串門拜年。

4、正月初二,我們男的一般都是俗稱「走丈人家」或「去丈母娘家」,女的是回娘家,已成年未結婚的子女,要去姥姥家拜年。別看平時,毛腳女婿見到岳父岳母,就象「老鼠見了貓」一般,小心翼翼,只知道幹活表現,可在初二這天,女婿是貴客,吃飯要坐首席的,岳父,岳母在這天要好好的招待女婿的。

5、正月初三,在本家走親戚。晚上還要包水餃,水餃出鍋,仍要燃放鞭炮,送天地神仙及列祖列宗,稱為「圓年」,意思是過年的重頭戲已經結束了。

6、從初三到十五,人們會互相走親訪友,加強感情交流,「要想感情深,就的一口悶」,這期間的酒宴是必不可少的。

7、到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期間,除了走親訪友,互請酒宴外,還有一項重要內容,那就是看花燈、鬧芯子,家家戶戶都去大街上看花燈,看芯子。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