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最怕什麼日子
1、春節拜年應該忌諱什麼?如題 謝謝了
春節的俗名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零,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炸,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實際上春節已經成了中華大聯歡的節日。 臘月三十:這天是除夕,是庚午馬日,日值歲破,忌諱屬鼠的,屬鼠的人運氣有點差,所以宜謹慎從事。雖然民俗上是「諸事不宜」,但誰又能錯過這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呢?白天灑掃干凈,還要供神祭祖,這是年前的一個團圓夜,晚上要燒香擺供,貼上灶神像差虛,把臘月二十三小年送走的灶王爺爺,再請回家來。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邊看春節晚會,邊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夜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升。 正月初一:辛未羊日,忌諱屬牛的,屬牛的人要謹慎從事。農歷一元更始,民俗上是大吉之日,諸事皆宜。但這天一般忌諱動火與掃地。今天吉事莫過於去廟宇祈福,也可以逛廟會。當然,走親串友,相互拜年是第一要事。待第一聲雞叫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今天又是傳統上「雞」的節日,所以屬雞的朋友今日心情暢順、與人交往倍感左右逢源。 從初一到初七,古人一直有一種說法,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顫鬧,初三為「豬日」(又為穀物的生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為何這么說呢,因為在傳說中,女媧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種生物,初一造了雞,初二造了狗,一直到初七造了人,故一年裡最開始的七天,分別稱為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和人日,其中初三還是「穀子(糧食)」的生日。 正月初二:壬申猴日,忌諱屬虎的,屬虎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祭祀、開市、安葬等,忌諱立約開渠。這天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項,就是已婚的夫妻會帶著兒女回娘家,但僅在娘家吃午飯,晚飯還須趕回婆家來吃。未婚男子還有「走丈人」的習俗,也是帶上厚禮,到女友家走親戚。今天又是「狗」的節日,屬狗的朋友無論男女虛洞燃今天都容易得到親友的贊美。 正月初三:癸酉雞日,忌諱屬兔的,屬兔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是一個大吉日,適宜出行、開市、納財、訂婚、嫁娶等,忌諱動土詞訟。這天也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未婚女友帶上還禮,去走婆家。已婚夫妻的妻弟妻妹,也要到姐夫家還禮。初三又為赤口日,舊時長者會提醒後輩初三赤口不要去拜年;按習俗家中主婦則開門潑水灑米,口中念念有詞祈禱祝願,而後返入裡屋,在大堂求神拜佛,以求不犯口角,更避官非。今天又俗稱為「豕日」,就是「豬」的節日,如誰在今天惹屬豬的人生氣,很有可能在流年惹上官非口舌,尤其屬蛇的人更要提防注意。民間還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故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正月初四:甲戌狗日,忌諱屬龍的,屬龍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祭祀、納財、狩獵等,忌諱開市出行。從這天開始,走親戚就沒有多少講究了,可以隨意「亂走」了。因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所以初四晚踏入子時(晚上十一點後)就要開始接財神,按傳統習俗可在陽台或神台供奉魚和羊肉,供羊有「吉祥」之意,供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古人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今日是傳統上「羊」的節日,屬羊的朋友是人見人愛,至於財神愛不愛你就要看你夠不夠誠心了。 正月初五:乙亥豬日,忌諱屬蛇的,屬蛇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祭祀、會友、開市、入學、動土等,忌諱栽種攻獵。這天又俗稱破五。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窮五」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現今也可用熱鬧的音樂代替)、打掃衛生,意為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註: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或垃圾桶里)。今天又是「牛」的節日,屬牛的朋友今天在大搞衛生過程中可能體現到從未有過的暢快。 正月初六:丙子鼠日,忌諱屬馬的,屬馬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祭祀、結網、醞釀、安葬,忌諱嫁娶移徙。初六為「送財神」的日子,私人商鋪多選在今天開始營業。店鋪門前擺上一盆大橘子,橘子一定要多,否則空多橘少(廣州話諧音「凶多吉少」)「意頭」不好。另外,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傳統習俗,農歷年初六不少人都會到公園和旅遊景點遊玩,在逛公園時,如果有意識地把行走線路定為一個圓周,據說可在新一年「行好運」拿個好彩頭。屬鼠的老闆則不宜選擇今天開業。因為今天是傳統上「馬」的節日,屬馬的朋友雖說犯「日沖」,但今天祈福必得庇佑,去公園走走說不定會有艷遇。 正月初七:丁丑牛日,忌諱屬羊的,屬羊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裁衣、納財、交易、豎柱、入宅、修灶、耕種,不宜動土出行。今天是「人日」,可用七種蔬菜或是七種水果,做成羹湯,稱之為「七寶羹」、「七寶齋」,多數人家這天不煮飯,吃齋菜,而更多的是煲粥炒粉或炒麵,飯後紛紛出外參加各種社火活動,直至晚間才返。根據黃道吉日的今天宜忌,上班應該時最好先與各部門的同事打個招呼,最好與同部門同事一起用午餐;雖說是人人都生日,但屬鼠屬雞的朋友今天好似特別受老闆寵愛。 正月初八:戊寅虎日,忌諱屬猴的,屬猴人要謹慎從事。民眾上適宜修造、動土、沐浴、剃頭,不宜婚嫁出行。年初八開年的時候,按習俗未婚的同事都成群結伙向已婚的同事討利是,但此時候難免被人問起「什麼時候出嫁」之類問題,雖然知道是出自關心,但聽起來總有些壓力吧!肖豬的朋友今天收獲不少,被人多問幾次嫁娶問題想必也是值得的。 正月初九:己卯兔日,忌諱屬雞的。屬雞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認為日值四絕,大事不宜。但民間卻認為年初九,取其「長長久久」的意思,也可以嫁娶會友。今天屬狗的朋友同情人相聚必能體會難以忘記的甜蜜。 正月初十:庚辰龍日,忌諱屬狗的。屬狗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認為此日大吉,宜:開市、旅行、赴任、修造、安門、嫁娶、安葬,不宜開井交易。這天正是立春,是農歷己丑流年的真正開始,是萬象更新的節日。傳統上稱這天為「送燈日」,據老一輩的說法,「送燈」有財丁興旺的意思,白天在家裡開灶擺設簡單的酒席,宴請親戚朋友,會有來年紅紅火火的喻意。 正月十一:辛己蛇日,忌諱屬豬的。屬豬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塗泥、嫁娶、修道、入倉、豎柱、耕種,不宜出行安門。十一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俗稱「子婿日」。屬猴的人會得到青睞。 正月十二:壬午馬日,忌諱屬鼠的。屬鼠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嫁娶修造、動土、出行、納畜、入學、宴飲、協議、種植,不宜訴訟探病。十二日稱為「女兒歸寧日」,外嫁女兒今天可以再回娘家一趟。民間的扮玩燈會,也從這天拉開序幕了。 正月十三:癸未羊日,忌諱屬牛的。屬牛的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認為日值歲破、又是楊公忌日,大事不宜。年十三有「稀飯配芥菜」之說,即吃過了多日的大魚大肉,依傳統習俗,這天要吃較清淡的稀飯配芥菜。扮玩燈會進入一個小高潮。 正月十四:甲申猴日,忌諱屬虎的。屬虎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認為日值月破,大事不宜。但民間的扮玩燈會卻紅紅火火,值得扶老攜幼去湊熱鬧。 正月十五:乙酉雞日,忌諱屬兔的。屬兔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認為日值月食,大事不宜。這天是元宵節,全家一起吃年糕、湯圓,這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寄寓家人團聚圓好,生活幸福美滿,而戀人們則手拖手去拍拖「曬月光」,因而又有人稱元宵節為「中國情人節」。古時正月十五夜晚,各家門前張燈結綵,以吸引左鄰右里;文人雅士則在彩燈上寫上謎語、詩詞,讓遊人猜謎或對聯,稱為「射虎」,今天仍有不少生活社區會舉辦猜燈謎活動,獎品多是糖果或洗潔日用品。 正月十六:丁亥豬日,忌諱屬蛇的。屬蛇人要謹慎從事。民俗上適宜修造、動土、入學、開市、嫁娶、理發、出行,不宜訴訟求醫。從這天往後,民間的春節慶祝活動慢慢收場,過年的氣氛才逐漸變淡,人們才開始安下心來工作了
2、年關將近,你每年過年最怕什麼?
要說過年最怕什麼,我最怕過年,過年我什麼都怕,例如,怕有人給自己拜年,因為給自己拜年的人越多《錢包》越遍,錢包本來就不富玉的我真的很怕過年,人家過年開車回家的怕堵車,坐車的怕買不到票,我都不怕,因為我是走路回家!怕過了一年後,自己的錢包破了都不會掉出錢來,還是要出很大的體力也賺不到幾個錢的苦工,省吃儉用,一年的積蓄一個《年》就都沒了,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能攢夠能讓我做點小買賣的錢,改變改變現在生活的我!年,年,讓人怎麼看都是一個該高興喜氣的日子。
3、春節禁忌也稱"過年禁忌",那麼民俗禁忌都有什麼?
民俗禁忌是人們出於對某種神秘力量的畏懼、基於某些經驗、觀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春節禁忌也稱「過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個月的禁忌。春節本來出於對「年」的禁忌。
在傳承過程中,春節禁忌所包含的畏懼和迷信的色彩漸為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互相愛護的情調所取。俗話說:「入哩年界(年關)禁忌多」。客家民間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張祖基的《客家舊禮俗》謂:「初一該日特別謹慎,唔敢講惡話罵人,也少人出門,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聽到好的話,就作為系一年的好兆頭,作為今年會利市。廣東興寧羅姓編造的《通書》內「每日都寫明胎神佔在某處」。 客家民間的孕婦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說有關,有的卻是有益的經驗。客家民間的孕婦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鯉魚、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蝦蟆、黃蟮等,
據說這類食品將引起災、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馬繩,據說牛馬皆懷胎12月而產,孕婦跨過牛馬韁繩,將引起難產;忌坐「木馬」,木馬即木匠工作時常用的木架,據說孕婦坐了木架,木匠蓋的房子就不吉利,這里有輕視婦女的「不潔」的觀念在作祟;忌孕婦並排而坐,據說這樣會影響胎氣。 衣服忌反著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喪事。食飯挾菜忌用筷敲擊盤碗,用筷子敲擊盤碗是乞丐討吃的手法,也是逗狗貓等畜牲進食的訊號。同時忌將筷子豎插在飯菜碗上,這是祭死人的方式。住房內擺設眠床忌正對屋頂橫梁。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稱「供」了或「輕」了,「產」了。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詞,宜呼年歲多了或年歲高了。探病時間忌在下午、晚上和農歷初一、十五日。下午諭日已過晝,晚上諭日落西天,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問訊病人忌直呼病字,宜問「那時不自在?」「那裡不自然?」稱小兒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農歷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後七天逢七叫「撞死」,認為家中會鬧「風煞」。逢七的當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鄰居都要清早離家出外「避煞」,午後才能回來忌用豬、貓無償贈親友。
客家俗諺「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麻布」之說,帶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對方收了狗貓也要回贈禮物才算吉利。路遇不認識的中、青年婦女問訊,忌稱「大嫂」、「大嬸」、「伯母」、「叔娘」之類稱,宜稱「大姐」或「細妹」。否則易錯稱得罪人。「胞衣」保密。胞衣,即嬰兒胎盤,在梅州客家地區,人們十分珍視自己的「胞衣跡」(埋藏胞衣的地方),歷來有對嬰兒的「胞衣」保密的習俗,每當嬰兒出生後,嬰兒胞衣 只有當祖母的才有權處理(如果祖母不在,則由父親處理,)一般是將胞衣埋藏於自家祖居地范圍內,埋藏胞衣的地點是永遠保密的。舊時紫金民間多忌諱:烏鴉叫,烏鴉為鬼馬,叫了必有人死。忌黃昏雞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賊(失竊)之說。忌母雞打鳴。謂母雞啼為陰陽顛倒,陰盛陽衰,主禍事,家門不吉。忌耳朵發燒。有「左耳燒財(破財)」、「右耳燒事(禍事)」,「兩耳燒沒點事」之說,有人耳燒時,撕紙一張,中間挖空,套於發燒之耳,謂之「戴紙枷」,說是可「避邪」。
忌眼皮跳,說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忌屍體入屋,認為「冷屍入屋敗到篤(底)」,故身死異地者,只能停屍於屋檐下。孕婦忌看怪相聽怪聲,看了、聽了怪相、怪聲,會產怪嬰。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薩)之說。忌說「血」字,「血」、「黑」同音,故豬血稱為豬紅。做屋忌說上樑,客家話中「上、喪」諧間,故上樑稱「升梁」。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為「窮鬼日」,此日有客上門,則客為「窮鬼」,主人一年不吉。 佛岡客家人雖然長期與講白話的民系雜住,但仍然保留許多傳統的禁忌:忌開口罵人「X你媽」!常因吵架時罵了「X你媽」而引起斗毆,因為這句話侮辱了人的母親,太令人難忍。凡辦各種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見到孕婦,認為被孕婦遇著或看了會不吉利。小孩不能讓孕婦抱,認為抱後小孩會多災疾。釀灑、蒸各種糕、蒸米干,制米干糧(米干是用糯蒸熟,曬干後炒,加白糖,麥芽等製成米枋糖塊:稱米干。河婆、五雲、上砂,下砂等鄉鎮,每年過春節,都有制米干糖的習俗)等,也不能讓孕婦到場,認為被她看了,米干糖會鬆散不成塊。母豬,母牛產子或啼後不滿月,也不能讓孕婦看到,否則,豬、牛子會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嬰兒睡的眠床邊沿,孕婦不可亂坐,坐了會引起他(她)們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災疾。孕婦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帳等,洗時不用沸水燙,怕燙傷了「胎神」。揭西有些姓氏與某種動物的名稱同音,這一姓氏的人,就會給這種動物另起一名稱,以免犯諱。
4、春節回家最怕什麼事情?
春節回家最怕什麼?最怕的就是是遇到春運,買不到火車票。
雖然現在實行網路購票了,春節回家買票相較於上學的時候方便了很多。但是鐵道部每年對春節網上購票的時間都在變變變的,每年都得關注到底得提前多少天購票。算好時間,提前等在電腦旁,就為了春節回家的那一紙的車票。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是我父親送我去的,車票就是走的當天直接買的,因為我們學校入學比其他學校都要晚近一個月的時間,不是高峰期,當時的火車票還是很好買的,而且上了火車空餘座位也特別多。
等到第一學期結束了,就到了放寒假,正好碰上春運高峰。大量的高校放假和務工人員返鄉都集中在那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由於之前也沒有自己買過火車票,聽學長們說還得上火車站提前排隊,又趕上期末考試。學校遲遲也不定下來具體什麼日期放假,買早了不行,買晚了又不爽。
反正第一次買春節回家的火車票簡直就像一場災難,提前一天跟著一幫老鄉等在火車站排隊的隊伍裡面,還沒有睡覺的地方,跟著傻瓜一樣站著等。因為從上學的城市到老家當時只有一列火車,簡直就是一票難求啊,這是那些離家近,票好買的同學絕對不能理解的。雖然如此,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還是族昌買到了一張回家的車票。
拿到車票時那心情,別提多高興了,心裡像樂開了花一樣。可是回家容易離家難,過完了春節還得返校。我家那就兆山扒一個購票網點,基本上是不用想能買到票的!第一次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做無座!那心情簡直是再也不想坐火車了,火車上人擠人,連個落腳地都沒有。小孩子的哭鬧聲,方便麵的味道,臭腳丫的味道,列車員推著車子叫賣聲此起彼伏,簡直痛苦的讓人這輩子都不想再擠火車了。
而且無座的我,只能找個小角落裡坐在自己的行李箱上。困了趴在自己的腿上眯一會,餓了隨便拿點吃的墊墊肚子。更慘的是有一年,趕上寒潮,本來就無座,還在火車上多呆了半天的時間才到達目的地。
更有一年,春節因為倒春寒,路面結冰,列車晚點,在火車站的火車廳苦等了一個晚上。因為不知道火車到底什麼時候能來,可能一個小時,可能一天。又不能回家等,害怕錯過了火車,最後居然等了一個晚上火車才來。
所以你說我春節回家最怕什麼,最怕春運,最討厭春運。所以工作以後,為了避開春運,我都是春節就不回唯咐家的,等到過來高峰期再才請假回家。
5、職場人春節最怕的有哪些事情?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快來了,是不是很盼望過春節呢?准確來說應該是盼望放假→_→然而好好的春節卻總是有一些「怕」的事情,尤其是職場人。
我認為第一件岩虧事應該就是走親戚。七大姑八大姨一見到你分分鍾開啟「吐槽」模式:談女(男)朋友沒?一個月工資多少啊?准備什麼時候結婚啊…what?以前咋沒叫你們這么關心我?成家立業是我的事情,掙的工資也不是給你們花的,操啥心?有這功夫不如嘮嘮嗑、打打牌→_→而且吃飯時還得敬酒,這就很尷尬了。寶寶根本不喜歡這類客套好嗎?而且這粗告神是我幾舅來著?這又是我哪個姨?一年見一次,每次都有新面孔,別說我有臉盲症了,就是沒有臉盲症,也根本認不全好嗎?
第二件事自然就是同學會了。「喂,小劉嗎?我是小張啊,大年初三有空嗎?過來參加同學會唄,就差你了…」分分鍾想掐斷電話,我能說我不去嗎?好不容易放幾天假,今天大學同學聚會,明天高中同學聚會,甚至還有小學同學聚會…整啥?聚在一起玩手機嗎?真想聯系的話,再忙也能擠出時間。要是不願意聯系,請我吃飯我都還得考慮考慮呢!
不過吐槽歸吐槽,春節畢竟是一家團聚的日子,平時友瞎沒啥時間回家看看,過年放幾天假多在家裡待著也是不錯滴→_→
6、春節有什麼習俗禁忌
1 貼春聯禁忌春聯又稱「門對」,每年到了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日,不管是城裡還是鄉下,家家戶戶都有貼春聯的習俗。對聯,包括大門對、小門對、屋對,且基本都包括有上下聯和橫批三個部分。除了特殊情況只貼橫批外,基本都包含三部分。在農村地區,除了貼家大門外,院門、廚房、備譽炕牆、豬圈、牛棚、碾磨以及重要路口的樹上等也貼單聯,以示吉祥。在過去,貼春聯往往是自己調制麵糊、漿糊,用木薯粉或者澱粉等加水調成糊狀攪拌煮熟,用來做粘合劑,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大多數人選擇了更簡便的方式,採用雙面膠或透明膠來粘貼。春聯,一種代表節日喜慶氛圍的元素。最早時期,對聯的出現僅僅是一些文人雅士的興趣愛好而已。到了東漢時期,才逐漸形成了與門神配套的文化儀規,有保平安、降福氣、驅邪辟鬼等寓意。如今,貼春聯已經成為中國人過年的習俗活動。不過,貼春聯也有不少的禁忌習俗。比如民間講究,春聯上下聯不能貼錯了,否則可能會是「一年不順當」。貼春聯也有時間講究,最好的時間是除夕的早上6點—12點,將舊春聯撕掉,重新張貼新的春聯,寓意除舊布新。如果家中有人去世,當年過新年不貼紅春聯,只能貼黃對聯,到了第二年則貼藍色的春聯,第三年恢前枝復正常貼紅春聯。02 不能打碎東西春節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民間認為,過年若是不小心打碎了東西,會破壞新的一年的運氣,所以過年期間,尤為忌諱打碎了東西。所以每到春節前,大人們總會提醒,拿東西要拿穩扶好,千萬不能打碎碗、杯子等物品,以免沾上晦氣(忌「破產」)。若是不小心打碎了東西,要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且要靜悄悄得偷偷掃掉,然後再放鞭炮,以祈求平安吉祥。03 忌掃地、倒垃圾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在過年前大掃除,將一年的臟東西都掃出家門,寓意辭舊迎新。而到了年初一之後,則不能再掃地、倒垃圾,因為春節最強調聚財。相傳正月初一是掃帚節,在這一天動掃帚,會將掃帚星招來,會將一年的財運、好運掃掉,招來霉運,所以春節期間禁忌掃地,倒垃圾。有些地方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已經開始不能倒垃圾,話說在這一天倒垃圾,隨意扔東西,臟東西、污水污物可能會濺灑在神靈的身上,進而惹怒神靈,招來罪罰。在春節期間,產生的廢棄垃圾,即便是溢滿了垃圾桶,也不能往外倒。若非要掃地,也必須是從外頭往裡面掃,以免破財。04 不能說臟話,吵架,罵人春節期間要多說好話,吉利的話,「不好也要說好」,禁忌說臟話,罵人,吵架,打人……否則不僅會破壞春節的祥和、喜慶、團圓的氛圍,被神靈聽到了,還可能會遭到災禍。此外,禁忌呵斥孩子,大聲高叫孩子的小名,否則被游盪的魂聽到了,招來霉運。另外,民間認為,小孩在新年伊始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05 出嫁的女兒初一禁忌「回門」在民間,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年初一回娘家,因為民間有正月初一回娘家會將娘家吃窮的說法。可以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回娘家,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時,丈夫同行,俗稱「迎婿日」。在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要帶上一些新年禮品以及隨手伴給娘家孩子的紅包,且帶的禮物講究成雙成對。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女兒回婆家時,還要給一部分帶回去。回娘家時,出嫁的女兒可以在娘家吃中飯,不能在娘家吃晚飯,需要趕在晚飯之前回婆家。06 禁忌向別人討債都慧滾敏說「借錢容易還錢難」,對於債主來說,最怕的就是遇到不講信用和原則的借錢人,把錢借了出去,最後卻要不回來。而對於借錢的人來說,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大年初一之後新年的到來,因為春節有禁忌向別人討債的說法講究。在民間,債主往往會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向借錢人索要欠債,因為到了大年初一就不能再向借錢人討債。相傳,這是因為在正月初一之後,財神爺會給家家戶戶「送錢財」,並根據不同家庭的經濟狀況來決定給予多少錢財。假若大年初一債主還向借錢人討債,被財神知道後就會認為債主是有錢人,還有人欠著他的錢,從而就會少分配一些財富給他。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而已。從客觀實際的角度說,這大概是基於一種人文關懷。因為春節是一個喜慶、熱鬧、吉祥的日子,如果春節時期上門催債,難免會讓雙方都感到不開心,從而影響到彼此過年的心情。
7、春節有什麼禁忌?
1、女兒不能回娘家
舊時有"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說,除夕(臘月三十)和春節(正月初一)這兩天,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家過年,只能在正月初一後回娘家拜年。但女兒女婿不能在娘家同睡一床。否則,會給娘家帶來一年的晦氣。
2、不能倒污水和垃圾
正月初一這天的污水和垃圾不能往門外面傾倒,意思是財源不外流。要放在門裡面,等過了初一這天後,再倒出去。
3、不要打碎東西
在春節打碎東西,一年四季不吉利。不過現在,當不慎打碎東西後也不要緊,只要趕快說上一句「碎碎(歲歲)平安",也就化凶為吉了。
4、盡量不要吃葯
初一至初二,一般不要吃葯。說是新年第一天吃葯,這一整年會離不開"葯罐子"。如是無關緊要可吃可不吃,還是盡量不吃。
5、忌哭泣、罵人和打架
不能打人、罵人及哭泣,以保持好兆頭。哭泣是"歹頭彩",兆示疾病、凶禍。還忌小孩說臟話、家人抬杠伴嘴;家長不能打罵小孩,惹小孩哭。
(7)春節最怕什麼日子擴展資料:
春節習俗
1、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2、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作「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3、貼年紅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