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貼春聯從外往裡貼有什麼講究
1、貼春聯有什麼講究
第一條禁忌:貼春聯時福字要倒貼
貼春聯雖然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但是對於中國人而言卻是一件大事。因為貼春聯意味著過年了,而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喜慶,所以一定會注意不要觸犯禁忌。
民間關於貼春聯的禁忌很簡單,就是春聯要貼在門框兩側,並且要對稱注意上下句不要貼反。按照古人的規矩上聯要貼在左側,下聯則要貼在右側。
貼完春聯還要貼橫批,而橫批要貼在門迎的正中央,這樣看起來才具有對稱美。人們在貼春聯時還會在入戶門的正中央,貼上一個「福」字或是「財」字,貼的時候一定要倒貼,寓意「福到」或是「財到」。
第二條禁忌:貼春聯時全家人沒到齊
春節是一個喜慶又團圓的傳統節日,也可以說就是一個團圓節。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過春節的時候,無論在哪裡工作都會提前趕回家,為的就是和家人過一個團圓年。所以按照農村的習俗貼春聯的時候,必須要等一家人到齊後再去。這種說法的主要用意,就是貼上門神後家裡不能進新人。
原來農村地區在過年的時候,除了會貼春聯、福字、財字之外,有一些人家還會在大門上,貼秦瓊、尉遲敬德兩位門神。寓意將牛鬼蛇神、孤魂野鬼擋在門外。
而貼春聯的時候如果家裡人沒到齊,或者說貼完門神之後家裡人陸續進門,那麼就會被門神誤認為外人,雖然不能將他們擋在門外,但是卻會降災星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來年的好運氣都跑光。
春聯,如果按尾字區分上下聯則有:
一,上下同仄收尾,如春聯「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把握語境才能區分上下聯。
二,上下同平收尾,如春聯「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池中蓮藕,握紅拳打誰」,弄明白語序才能區分上下聯。
三,上平下仄收尾春聯「妹妹我思之,哥哥你錯了」,弄明白聯語邏輯關系才能區分上下聯。
四,上仄下平收尾春聯「祖國山河壯,神州景物新」,這是上仄下平收尾對聯,但這種對聯區分上下聯不能單靠平仄。
此外,貼春聯還要找准春聯和橫額(橫批)的關系。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貼春聯
2、貼對聯的風俗與講究是什麼?
1、貼對聯時應看橫批的書寫順序,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
2、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現代漢語的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現代漢語的一聲、二聲)結尾。
3、一般情況下,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4、大門的「福」字必須正著貼,寓意開門迎福、吉祥臨門。如把大門的「福」字倒著貼的話,就把福氣倒到門外,跑到別人家裡去了。
(2)春節貼春聯從外往裡貼有什麼講究擴展資料
嚴格來說,不拘平仄的對聯是不存在的,有些對聯看起來不合律,其實是走平仄自然化的路線。下面談的是詩鍾,折枝詩一類對聯的寫作要求。因為詩種,折枝詩 和對聯區別不大,所以以下亦稱對聯。
五要
1、一要有針對性。
比方說,眼前是一座樓閣,你就得從樓閣方面去考慮,並對它的歷史情況、地理環境及其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一翻了解。
2、二要立意新穎。
也就是說,要不落俗套。人家講過千百遍的東西,用得舊了的話語,你再去重復,毫無自己的創見,就叫落俗套。
3、三要反映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指的是一個時代的思想面貌。不同時代,其思想面貌各不相同。封建社會的儒、釋、道,反帝反封建時期的民主思想,建國以來的社會主義精神和道德風尚,對生活在這些時代的作者都不能不發生影響,而在他們所寫的對聯中,也不能不反映出來
4、四要情詞貼切。
貼切,就是恰到好處。馬子華先生在《對聯漫談》一文中說:歌頌英雄的要「沉雄」,品評人事的要「端莊」,室內懸掛的要「清雅」,贈送友人的要「精巧」,表示意見的要「婉曲」,追念死者的要「悱惻」,描景狀物的要「藻麗」。
5、五要符合對聯的體式。
對聯的寫作,還要符合對聯的體式。這些年來的情況是,對表現時代精神一般都比較注意,而對聯體式特點,卻比較普遍地忽視了。
3、春節貼對聯的風俗與講究是什麼?
春節貼對聯的風俗與講究是:
1、上下聯勿貼錯
貼春聯正確的格式應當是:當你面對門的時候,右邊是上聯,左邊是下聯,因為中國文字豎著寫的時候,應該從右向左讀。
如果春聯拿回家已經分不清上下聯,那麼有一個簡單的辦法:看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
2、貼春聯的時間
各地的習俗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有差別,從臘月的二十三(小年)開始,到大年三十,陸陸續續就有人貼春聯了。一般來說,臘月二十八、二十九是集中貼春聯的時間。不過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撕去舊春聯,貼上新春聯,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3、福字不可隨意貼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福」字不是都要倒著貼。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著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是很重要的地方,所貼的「福」字必須端莊大方,故應正著貼。
箱櫃上的「福」字可倒貼,櫃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櫃子里。
貼春聯的寓意:
1、辭舊迎新,繼承傳統習俗
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貼春聯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是對祖先的尊敬,對傳統的繼承。
2、增加節日氣氛
春聯象徵著喜慶歡樂。每逢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寓意過年、新年,增加節日氣氛,看起來非常喜慶。
3、象徵美好願望
古人貼春聯是為了驅邪保平安,而我們在春節貼春聯也是為了抒發自己的美好願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
4、過年貼對聯有什麼講究
按照我國傳統習俗,每到過年開始家家戶戶都會貼對聯迎接農歷新年。春節貼對聯除了喜慶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講究。
1、顏色的選擇注意:
在古時候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古人貼春聯其作用是驅邪保平安。《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因為桃木的顏色是紅的,所以我們大多數都是選擇紅色的對聯貼在大門口,象徵著吉祥和避邪的意思。
但是對聯其實有白、綠、黃三種,在古時候家裡老人去世了,晚輩家一般從當年起三年不帖紅春聯,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用藍紙,第三年用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故白藍黃三色的對聯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
2、不同位置貼對聯:
貼對聯的位置是非常有講究,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在不同地方,叫法也是不一樣的。例如: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於傢俱。
3、新年貼對聯的相關禁忌:
(1)、貼春聯的時間。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一般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不過大多數人不是很講究。
(2)、春聯的張貼。
傳統習慣,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譬如,「紅梅含苞傲冬雪;綠柳吐絮迎新春」,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時序遞進關系,貼反了就錯了;從平仄看,通常尾字是三聲、四聲的(即仄聲)是上聯,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
如這副對聯的上聯尾字「雪」(「雪」的古韻為仄聲),下聯尾字「春」。也有極少數的對聯上聯尾字是平聲、下聯尾字是仄聲,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從春聯的內容上來判斷上下聯,通常都有因果、遞進或時序等關系,張貼前結合橫批認真讀聯,弄明白聯句的內容。
需要說明的是,自從豎式書寫改為橫式書寫後,原豎式從右往左的閱讀習慣也改為從左至右,那麼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橫批順序也須相應從左至右書寫和張貼。
(3)、春聯的尺寸大小。
為了協調,居民家的門戶以貼15-20厘米寬、長度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而商家鋪房店面則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30厘米左右、長度亦以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這樣顯得協調、大方。至於某些高大建築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長度也需超過門框的一半。
貼對聯有講究,按照傳統的貼法,如果橫批內容是從右往左排列的,遵照傳統的貼法比較好,即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但是由於現代的習慣,如果橫批內容是從左往右排列的,那麼上聯在左,下聯在右也是可以的。
4、春聯一般貼到什麼時候撕掉:
與貼春聯有比較集中的時間不同,摘春聯的時間各地差異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說、過節說和自然脫落說三種主要類型。整年說。春聯有喜慶吉祥之意,所以「舊」春聯需等到來年貼春聯的時候才摘除並貼上新的春聯,寓意辭舊迎新,福運一年。在這一整年裡,如果春聯有破損,需及時修補。
春聯作為驅趕「年獸」的法寶之一,待到「年」過完後,春聯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算作過完年的,也有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算過完年的等等。隨著城市的發展,出於市容市貌、物業管理等方面的考慮,一些地方和單位也有在春節長假期間或是春節長假之後摘除春聯的統一要求。
自然脫落就是把春聯貼上後就不顧不管,任憑春聯被風吹雨打,自然脫落。亦或看到春聯被風吹雨打後破爛不堪了,就直接摘掉。對於摘下來的春聯,還有「燒春聯」一說,就是將摘下來的舊春聯燒掉,寓意將所有的晦氣燒掉。
漢族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燒掉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漢族民間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漢族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等美麗的傳說故事。由於春聯在民俗里屬於祥物,所以也有很多地方不主張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