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節為什麼12點才睡
1、春節晚上不睡覺 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呀??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2、聽說今天立春晚上十點前千萬不能睡,要過12點才上床睡,有這說法嗎?
立春在農村有一部分人是必須躲春的,否則預示著一年有不順利的現象發生,甚至不健康的事情發生。比如老人常說:「立春要躲春,不能床上睡!」這句農村老話的意思就是說立春這一天一定要躲春,而且不能夠在床上睡覺。立春躺在床上是不利的,因為春天來了,人們可以到戶外去踏春,享受春天的溫暖,擁抱春天,欣賞春天的美景。
怎樣才能躲春呢?
在各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躲春的方式不一樣。但大部分人多春是在立春的那一個時辰里不要上床睡覺,也不要為別人爭吵,最好自己呆在一個空間裡面安安靜靜的,或者是看看電視。並不是大家想像的立春,這一天都要躲在一個地方,也不像一些人所說的要一直躺在床上。
究竟哪些人需要躲春呢?
農歷2021年是辛丑牛年,按照先生所說,在生辰八字中,丑、辰、午、未、戌這五個地支的人,會和太歲丑土出現伏吟、相破、相害、相沖和相刑等不利的情況,所以在今天立春交節前後,牛、龍、馬、羊和狗這五個屬相的人要躲起來,等立春交節後再出來。這就是民間所說的躲春。
總之,農村的一些老話或許是農村人生活的一種總結,或許是對大自然一些特殊現象的感悟,因此留下了一些老花來提示後人。我們要辯證的看待農村的一些老話、俗語、諺語,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不可照搬照用,畢竟時代變了,科學在發展,對大自然的認識更加透徹
3、過年守歲要到幾點才可以睡覺?
過年守歲一般都是指在除夕的晚上守歲到時間過了夜裡12點就可以睡了。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的壽命。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故而民間傳統的守歲,一般都是從吃年夜飯就開始了,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傳統的春節守歲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
(3)過春節為什麼12點才睡擴展資料: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講究一見人團圓,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飯有時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會在在吃過年夜飯後,將茶點瓜果擺滿一桌,全家人圍桌談話。過年守歲的原因:
1、關於守歲,有三個不同的傳說。一個為,迎接灶王奶奶。相傳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從臘月23開始,「灶王奶奶」便開始收集年夜飯所需東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齊,為了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連夜趕回人間,人們守歲就是為了迎接她。
2、還有一個傳說為「守歲熬年」。這也是人們最常聽說的一個傳說,即為了一年來一次的年獸,每到除夕之夜,人們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後,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
3、守歲還有驅走邪瘟病疫之說。傳說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燈光、火光,因此人們在除夕之夜燈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為了驅走對人們不利的邪瘟病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