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孩子可以通過哪些路徑來研究春節

孩子可以通過哪些路徑來研究春節

發布時間: 2023-03-12 22:30:49

1、想讓孩子了解年味,該如何讓他體會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其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了解到這些傳統文化呢?我認為主要還是應該從生活當中下手,要讓生活充滿了儀式感,平時多給孩子說一說,那麼孩子自然也就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吧,我孩子今年剛剛一歲半,為了讓他更好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春節來臨之前,我就特地准備好了一些過年期間要用到的東西,還有一本關於新年的繪本。先帶著孩子讀一讀繪本當中的內容,讓孩子對於新年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等到新年快來臨的時候,再讓孩子參與其中。帶著孩子一起貼窗花,帶著孩子一起貼福字,大家一起包餃子的時候也讓他參與進來,特地給孩子買了一身新衣服,帶著他去拜年。最後還一起吃了團圓飯,看了春節晚會。孩子會結合繪本以及生活當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對新年有一個大概的認知。

可能孩子對於繪本上的內容,或者是我們的所作所為,還有一些不太理解,而家長也不能太過著急,還是應該一點一點的教導。比方說,端午節的時候可以給他講一下這個節日的來歷,以及帶著孩子一起包粽子,教孩子粽子的故事。中秋節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等等。讓孩子真正的參與其中,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果家長只是單純的給孩子講一些文化知識,那麼孩子不光很難理解,而且還會對這個節日沒有興趣,如果讓他參與其中也會提高孩子的興趣,其實生活有的時候真的應該多一些儀式感。

中國的傳統文化向來博大精深,很多大人都不可能全部了解,更何況還只是一個孩子呢。孩子的知識涉及來源主要的途徑就是書本和家長,尤其是對於一些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家長平時多和孩子進行知識輸入,多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提高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這樣對今後孩子學習也會有所幫助。孩子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的,而不是一蹴而成的,千萬別指望一口能夠吃成大胖子,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千萬不要著急。

2、春節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家長該如何讓孩子感受我國的傳統文化?

過年了,每個地方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但大多數都有,祭拜祖先的風俗習慣,包括擺酒席祭拜,燒紙錢,上墳台祭拜,還有大年初一,還要帶著孩子給長輩們拜年,平輩們問聲好,拿茶奉煙,我認為這些舉動和行為,都能充分體現年的特有的濃情厚意,沒有任何節日可代替,所有這些都能讓孩子們體現出,過年的含義,幾千年的傳統佳節,也能讓他們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我想可以從臘八開始就給孩子念叨,為什麼喝臘八粥,再有多少天就過年了,這些日子都該幹些什麼,一直講到二月初二,先形成一些印象。

然後就是臘月二十三祭灶,粘糖鍋,接下來掃除,清理衛生,貼對聯、門伸昌簽到放煙花爆竹等都給他們細講一下,再就是吃年夜飯,年的傳說。

大年初一要早起,拜祖、給長輩拜年,換新衣、吃餃子、向鄰里拜年,互問過年好接財神等,從氣氛中感受引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從而進行愛家人、敬老人,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我們中國人過年的傳承歷史悠久,這年過的就是一種傳承,在以前先輩溫飽都解決不了的時候,也要有一頓年夜飯,哪怕是多數時間是吃稀飯,在今天晚上也要吃一頓飽飯,年初一都是在家裡的,年初二就要一家子都去丈母娘家裡拜年了,然後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員走一遍,這就是我家的傳統文化。
那麼我現在對孩子的引導方式也是按這種傳統來的。年三十以前就叫孩子們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個電話,過來吃年夜飯,在吃年夜飯的時候,要給長輩們以示尊敬倒茶倒酒和裝飯,並且告訴他們過了年家裡拜年,年初二就開始走親戚了,見了親人就要按輩分叫,要讓孩子知道這個叫什麼,那個叫什麼,和我們的家庭是什麼關系就可以了。

3、如何藉助春節,對孩子進行一次有關傳統文化節日的成長教育?

我是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出於我的職業和職責,我會以「春色滿園話春節」為主題,在寒假即將開始時,為孩子設計一次主題班會,或中隊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春節,感知春節,學會從真正意義上過一個有意義的春節。

很多傳統節日已被人們逐漸淡忘冷落,但唯有農歷正月初一的春節是一個化不開的情結。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一種民俗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涉及自然界的發展變更、民族風俗、歷史文化等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春節日益被簡化、改造。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包餃子、做年糕、燃爆竹、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設計《春色滿園話春節》這個活動方案,皆在讓孩子們親身感受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底蘊。引導孩子們通過對春節文化的探尋進行一次綜合性學習,讓他們在活動中傳承民族文化,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這次的活動藉助於孩子們對春節的嚮往和對過節的興趣,引導他們學會觀察和分析,初步培養孩子們探索社會文化現象及其根源的能力和善於質疑的能力。同時鞏固他們對與春節相關資料的收集能力、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活動目的】

1.讓孩子們通過對春節的由來和習俗等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加深對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認識和了解。

2.在實踐中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探究的良好行為習慣,並從中學會調查、參觀訪問、查找資料、運用網格資源等學習方法。

3.通過孩子們對春節習俗的分析、研究,培養他們善於分析、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積極動手實踐,自覺主動學習的能力。

4.體會我國傳統的春節活動的熱鬧氛圍,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嚮往。

5.在春節活動中能與父母一起發現春節活動的新鮮事,有趣事,表現出探究的意識。

如果活動開展成功,他們定會過一個有意義、有收獲的春節。因為,開展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其效果遠勝於單純、蒼白的說教。

4、讓孩子了解春節的意義

1、讓孩子了解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大多數孩子只知道過年大家在一起很高興,很有意思,並不知道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就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說:為什麼要進行年終大掃除;春節的來歷;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守歲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本命年等等。
2.讓孩子一起參與貼春聯、年畫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符」演變而來的。朱元璋曾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父母可帶著孩子去選購春聯、年畫。同時讓孩子一起參與到貼春聯中去。讓孩子將福字貼到門上,告訴孩子春節貼春聯、「福」字,是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讓孩子在感受春節氣息的同時又了解語言的妙用。

3.燃放爆竹:(很多地區禁止燃放)
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企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則有了用火葯製成的鞭炮。

父母可以事先買好安全性高的爆竹,除夕夜帶著孩子到空曠的地方玩,也可以讓孩子燃放安全的小煙花,在五光十色中一起感受春節的樂趣,當然也可以教孩子煙火產生的原理以及安全用火的常識。
4.除夕守歲
古時候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則是為延長父母壽命。允許孩子在除夕夜晚一點睡覺,讓他和家人一起守歲,讓孩子從心裡領悟「辭舊迎新」的概念,懂得新的一年來了,應該振奮精神、健康快樂地成長。

5.壓歲錢: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和金錢觀
春節期間,長輩們會給孩子一些壓歲錢。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機教孩子學習理財,讓孩子樹立理財的觀念,體驗理財投資的樂趣。比如,可以將壓歲錢攢起來作為下學期的學費,剩餘的部分則可以作為日常零用錢;也可以把壓歲錢存入銀行;還可以訂購報刊、購買文具等;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和金錢觀。

6.通過電話,給遠方的親人送去問候
春節問候,除了能聚在一起的親戚朋友之外,還會有在外地的、遠方的親人。對於外地的親人,我們通常會採取電話問候的方式。此時,讓孩子參與其中,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受親情,另一方面也讓孩子表達自己對親人的祝願。

7.給孩子拍一些照片
春節期節,給孩子拍一些照片,記錄下「這一歲」的真實樣貌,若干年後,許多張「這一歲」珍存在一起,就是見證孩子成長的紀念冊。

8.旅遊開闊眼界
寒假期間,孩子們可以讓身心完全放鬆,去一些想去的地方。家長可以利用寒假帶孩子外出旅遊,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旅遊目的地可以徵求孩子的意見,去他喜歡的地方。途中讓孩子拍一些照片,每到一處便隨時記錄旅行感受,這樣在旅行結束後,讓孩子將全部的行程圖文並茂的整理成文章。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培養孩子搜集資料、寫作和組織的能力,孩子也會因為發表了一篇成功的文章而充滿成就感。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