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南昌有什麼好吃的
1、人們在春節吃的食物有哪些
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
陝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
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
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
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12 道菜。
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
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菜色各地盡不相同!
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
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
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
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
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面條,叫「錢串子」。

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新年第一餐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芡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廣西壯族人春節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面線,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江蘇、浙江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春盤」,寓意「勤勞長久」。
安徽一些地方春節第一餐時每人要咬一口生蘿卜,名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關中、河南部分地方春節第一餐要吃餃子與面條同煮的飯,叫「金絲穿元寶」、「銀線吊葫蘆」。
台灣春節第一餐吃「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有的還在菜里加細長粉絲,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鍾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餘。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雲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徵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四川除夕時,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2、江西的特色小吃有什麼?
蘭花根
以糯米粉、白糖、清油為原料,經配料、搓揉、擀皮、切絲、油汆、濾油等工序製成。色澤金黃油亮,大小均勻,甜而不膩,質脆酥香。
廬山石雞
別以為此「雞」是你想像中的那種家養的雞,它其實是一種生長在廬山的陰澗岩壁洞穴中的麻皮蛙,又名赤蛙、棘腦蛙,體呈赭色,前肢小,後肢強壯,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它的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但體大,肉肥,一般體重三四兩,大的重約一斤左右。因其肉質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深圳的江西菜館一般都有這道菜,人家的原名叫「黃燜石雞」。
藜蒿炒臘肉
藜蒿是一種帶有特殊香氣的綠色蔬菜,一般都是吃它的莖。藜蒿入口生脆,和肉類炒在一起的時候,味道鮮美,令人唇齒生香。藜蒿炒臘肉是江西有名的特色菜。
石魚炒蛋
石魚是廬山的特產,長年生活在廬山泉水與瀑布中,這種魚體小,長而略扁,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石魚炒蛋這款菜餚鮮味濃厚,顏色金黃,外脆里嫩,是佐酒佳餚。
靈芝糯團
以靈芝草、糯米粉、白糖、豆沙為料,經配料.揉搓、包餡成型,蒸熟,淋以香油而成。青綠鮮嫩,皮薄餡實,質軟清香,冷熱食皆宜。
金線吊葫蘆
精製面絲、餛飩,下沸水煮熟,配以雞湯、蔥花等調料而成。湯鮮面爽,一碗多味。
伊府麵
以麵粉、雞蛋揉和至干濕適度,切為細條,入油炸至微黃,放沸雞湯中煮軟,撒以雞肉、火腿末、香菇細絲、蔥花而成。面爽湯鮮,清淡可口。清代南安知府伊氏喜食,製法傳及民間,因稱。
白糖糕
優質糯米經浸泡、洗濾,入石臼舂成細粉,沖開水揉和,搓為細條,展為薄片,多層疊起,彎轉成圈,入油炸至金黃,起鍋濾油,以白糖、米粉混和撒於糕上。糯軟香甜,表酥內嫩。
南昌米粉
南昌米粉歷史悠久,潔白細嫩、久煮不爛、久炒不碎,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大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干、采漿等多道工序。吃法也很方便,可以涼拌、炒、煮,須放入薑末、蒜末、麻油、醬油、蔥花、鹹菜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歡的辣椒和胡椒粉。來南昌嘗一下美味可口的南昌米粉,讓人回味無窮。
清湯泡糕
江西稱餛飩為清湯。因系將特製的糯米糕泡入清湯中而得名。清湯是鹹的,而糕是甜的,具有甜而不膩,韌而不粘,香甜可口的特點。以鮮嫩精肉作餡,包以韌滑的麵皮,煮為清湯;另以糯米粉、白糖、麻仁、桂花製成糕,入清湯泡成。咸、甜、香三味兼具,清香可口,糯軟不膩。
酒糟湯圓
以糯米粉製成小圓球形,入沸水煮熟,以酒糟、白糖拌和而成。白潤如玉、糟香濃郁,味甜適口。
3、南昌過春節的習俗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同樣一個春節,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除了吃團圓飯、看春晚、放鞭炮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甚至奇葩的習俗。新年前夕大街小巷都會掛滿霓虹的小燈籠,中國紅又隨處可見。
在南昌有一句俗語「過了小年天天都是年」,這話不是誇張。大多數的南昌人其實還是在農歷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在農歷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從過小年開始就開啟了「大魚大肉」的吃貨之旅。
除夕夜那一天有很多事要做,例如壓歲錢、貼對聯、准備好大年初一早上需要的瓜子花生糖果、吃湯圓水餃、看春晚、結伴去放煙花、看煙花等等。
南昌有句俗話:「(南昌話)初一的崽,初二個郎,初三初四老姑丈。" 拜年做客總是小孩子們的最愛,因為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美食,最重要的是可以收到大人們給的壓歲錢,還能與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耍。
正月十五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舞龍燈。龍燈來自每個村、每個鎮。人們會一路跟著龍燈的隊伍走,龍燈的隊伍會進入地方的每個店鋪里,寓意生意興隆。
4、南昌有什麼能帶走的特產?我過年回家想帶點。謝謝。
南昌特產推薦12種
胡卓人蘄蛇葯酒是傳統名貴葯酒,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此酒用原胡卓人葯酒祖傳秘方,選用蘄蛇(即「五步蛇」)、全蠍、田七、川杜仲、當歸等二十六味葯材,精工提煉配製而成,具有透骨搜風、舒筋活血功能。主治風濕麻木、四肢癱瘓、半身不遂等病,療效顯著。《本草綱目》中還有蘄蛇治療麻風病的論述。
南昌米粉: 久負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要經過浸米、磨漿、濾干、采漿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簡潔,可以涼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醬油、蔥花、鹹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歡的辣椒和胡椒粉。所以來南昌不妨嘗一下美味可口的南昌米粉,也會讓您回味無窮。
石頭街麻花 :一百多年前,南昌市石頭街上有個小店鋪,每天門庭若市,顧客盈門。這就是遐邇聞名的「品香齋」麻花店。這家徐氏夫妻店,店面不大,干凈整潔,生產的蛋黃麻花精細小巧,狀如雙龍盤繞,顏色金黃油亮,味道酥香爽口,很受消費者的歡迎。在南昌市眾多的麻花店中,徐氏的牌子最響,生意最好,人們常常遠道而來,爭相購買。「品香齋」就這樣逐漸發達起來。後來店鋪也從「石頭街」那條偏僻狹窄的小巷搬到了中山路鬧市地段,發展成工廠化專業性生產。由於仍舊領先手工精細細搓,保持了原有的風味和特色,至今仍得人們喜愛,大家慣稱它為「石頭街麻花」。石頭街麻花以配料考究,製作精細,揉搓均勻,功夫獨到而著稱於市。它選用精白麵粉,一級白砂糖,上等清油等優質原料,每生產一百斤麻花,要在料里摻進八斤新鮮雞蛋黃。反復揉搓,直到面料均勻,然後搓成麻花。煎炸時,油要多,火要文,油溫嚴格控制在七成。這樣做成的麻花油生、糖實、個小、型美、色潤、香甜、酥鬆、爽口。許多來到南昌出差、探親訪友和旅遊觀光的客人紛紛慕名前來購買。
麻辣燙 : 屬街頭小吃,其形式與南昌街頭的油炸小攤大致相同,只不過是方式有異。將一口大鍋放在爐子上,在鍋內放有各式串好的雞雜、牛雜、小腸、大腸、小肚及各種丸子,有魚丸、肉丸、粉丸、豆腐乾等等;鍋中加好滾沸的老湯,然後,還可隨意塗些各式調料,有麻有辣,吃起來又麻、又辣、又燙,且價格便宜,味道各異。所以,被人俗稱為「街頭麻辣燙」。
風味烤鹵: 漫步在南昌街頭,要品嘗特色風味,還是應該買一些風味烤鹵來,因為在南昌,有許多家烤鹵店,生意紅火。整日里門庭若市,偶爾還可以見到烤鹵店的門前排起長隊,由此,足見南昌人喜愛烤鹵,因為這種特色食品攜帶方便,吃起來配酒配飯隨君自便,即衛生味道又好,更是親朋好友之間相互饋贈的上好禮品。所以,大凡旅遊觀光客們前來南昌都以品味烤鹵做為一大樂事。
油炸小品:來南昌旅遊,可以隨處見到大街小巷旁的油炸小吃攤;有的擺在小車上,有的放在路邊,事先准備的好有豆付干、小香腸、小青菜、海帶卷、肉條、香蕉、圓藕片、雞雜等,用小竹棍串好,然後,您可以隨意選擇,選好後,由攤主放在滾沸的油鍋內煎炸,少傾取出後,再塗上辣椒調味品,便可以領略到頗具特色的街頭油炸小吃,可以細細品嘗,也可以邊走邊吃,合格便宜,令您回味無窮。
「南昌瓷板畫像」是工藝美術的奇葩。瓷板畫像源遠流長,它融中西技藝於一體。在南昌市民間有著濃厚肥沃的土壤,除了由於工藝美術廠的藝人們成批繪制外,市內的大街小巷中,許多個體的民間藝人也以繪制瓷板畫像為職業。這些大店小鋪中瓷像高懸,琳琅滿目,形象逼真。瓷板畫像柔中寓剛,靜中有動,虛中藏實,狀物傳神,力透板背,色調對比強烈,筆觸十分細膩,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受。瓷板畫像的製作十分嚴格,首先須在白瓷坯上用畫筆勾勒出畫像的輪廓,然後精繪細修,再在板面上施一層透明釉,最後入窯經高溫一次燒成定型。這樣做出的瓷板畫橡上有一層保護釉,具有耐潮濕、耐日曬、久不褪色等特點。
李渡毛筆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生產歷史。傳說秦代蒙恬發明「柳條筆」不久,咸陽人郭解和朱興由中原流入江西臨川李渡一帶,傳授制筆技藝。經過世代相傳,逐步形成一套獨特的制筆工藝,博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擔任臨川內史時,對李渡毛筆愛不釋手。他的書法珍品有不少是用李渡毛筆書寫的。由於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解放後,在進賢縣李渡鎮成立了專業化的毛筆生產廠。李渡毛筆品種繁多,式樣新穎,大小齊全,長短兼備。品類有狼、紫、雞、羊,兼五毫;裝潢分黑、白、花、炕四管;筆鋒則有紅、綠、黃、白、青、藍、紫七色。近年來製作的「純凈紫毫」、「七紫三羊」、「墨翰」等名牌傳統產品,風靡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受歡迎的出口品種還有「書家妙品」、「百花爭艷」、「進賢獨秀」、「白雲狼毫」、「羊毛小楷」、「極品純凈狼毫」等十九個。目前李渡毛筆的年產量達120萬支以上。
丁坊酒是江西傳統的甜型黃酒,以南昌縣丁坊村所產品質最佳,故名「丁坊酒」。酒度十八至二十度,糖分為百分之十六至百分之十八,酒色清亮金黃,香氣濃郁,入口香綿,鮮甜醇厚,平和純正。酌量飲之,有清心明目、心悅神怡之效。暢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頗受消費者喜愛。丁坊村地處撫河下游。丁坊酒所以受人稱道,除其釀酒用水清潔甘甜,無異味,含礦物質高外,還與其獨特的釀酒工藝有關。據《南昌縣志》記載,俗以重陽釀,取酒與糟貯於瓮,以泥封之,久而開瓮者益濃。現在丁坊酒以優質糯米為主要原料,經過浸米、沖洗滴干、蒸煮噴水、熱飯降溫、加曲下缸、糖發酵、拓酒儲陳等道工序,貯藏一年以上才為成品。
李渡高梁酒是江西省的傳統名酒,已有二百多年釀造歷史,因產於南昌進賢縣李渡鎮而得名。該酒度數為56度。酒色清透,芳香濃郁,味正醇甜。暢銷全國市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1962年被評為江西名酒。據縣志載:清代中葉,李渡就有以當地特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釀制燒酒的習慣。到了清朝末年,李渡萬茂酒坊廣集民間釀酒技術,在糯米酒的基礎上,引進了用大米為原料,用大麴為糖化發酵劑,用缸、磚結構老窖發酵制白酒的新工藝。李渡高梁酒由此而發展起來,制酒作坊也隨之增至七家。由於酒味醇濃純凈,清香撲鼻,名聲大振,銷路日廣。全鎮最高產量曾經達到四十萬斤,暢銷贛、浙、鄂、皖等省。李渡鎮地處撫河中下游,緊靠撫河堤岸,環境優美,土地肥沃,米質好,是釀酒的上好原料。更有那終年清澈透明的地下水,清冽甘甜,含有微量礦物質,是難得的制酒用水。
江西梨瓜,是我國甜瓜中的珍品。瓜色潔白,外形象梨。吃起來水靈、香甜。每隻瓜重一至二斤。其大小、形狀與著名蘭州白蘭瓜很類似,但又不盡相同。白蘭瓜吃肉不吃皮,濃甜如蜜;江西梨瓜屬於薄皮瓜,不僅肉好吃,而且皮極薄,帶皮吃依然香甜宜人,沒有餘渣。「脆、甜、香」三個字恰當地概括了江西梨瓜的特點。梨瓜原產江西省上饒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由於品質佳,適應性強,應市時間早且長,逐漸推廣開來。目前,全省都有種植,是夏季主要瓜果之一,屆時,南昌大街上到處都能買到。
枇杷又名盧桔、金丸,生在南國,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枇杷上市正值水果淡季,因此倍受人們歡迎,是初夏里最受人喜愛的水果。南昌安義縣所產的枇杷,果實圓形,表皮薄嫩,肉質厚實,鮮甜微酸,汁多爽口,風味獨特。而且它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和糖、鈣、鎂、鐵等成分,營養價值很高。枇杷鮮果既可生食,又可製成罐頭、果酒和果醬。用枇杷的葉、果核、果汁加冰糖可熬成著名的枇杷膏,有清肺、止咳、潤喉、生津之功效。枇杷樹干木質細韌,可供雕刻。枇杷花是珍貴的蜜源,「枇杷蜜」濃甜純正,為高級滋補品,現已被引種到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許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