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春節有什麼習俗
1、湖南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1、打開門炮
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
在限放區域,農歷除夕至次年正月十五期間,每天早上六點至凌晨24點可以放煙花鞭炮,其中除夕全天可以放,其他時段禁止放。
2、節前理發
過新年,不但得置新衣、戴新帽,喜氣洋洋街上走,更講究在新年洗心革面,至少理個頭發精神精神。不過在老長沙,老班子規矩,新春忌動刀剪,尤忌諱新春理發。於是過了小年後,比搶年貨排更長隊的就是理發。而一到過年,老長沙理發店甚至可一直休到正月十五。
3、舞龍燈先要「接龍」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著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4、「關財門」「坐歲」
衡陽地區在春節有其獨特的習俗,三十日名曰「除夕」。本日午餐,極其豐盛,即所謂「團年飯」。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後即關上大門,叫「關財門」。將預先准備好的點心果品擺出,全家圍爐團坐,邊吃邊談,預先招呼小孩忌講不吉利的話,並給以壓歲錢,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徹夜不眠,名為「坐歲」。
5、年飯白蘿卜不能少
在益陽農村,臘月二十三有大掃除的習俗。屋裡屋外、上上下下、盆盆罐罐、桌子椅子洗刷一新。年二十八,貼春聯,貼門神,房內貼了年畫,家裡加上新換上的喜慶被褥、窗簾,家裡要打扮得紅紅綠綠,很漂亮。
2、湖南春節習俗是什麼?
1、吃面、折枝
永州人正月初一起床後,先向尊長磕頭拜年,早餐吃面條,意為長發吉祥。外出時謂之出行,至當地土地廟祭祀,回家時,折一束樹枝,謂之「發財」,然後,到親友家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日止。
2、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常德各家各戶點鍋燈,焚香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驅火災,同時送平時家中奉祀諸神。送神之後,諸神不在家,百無禁忌,開始忙年。但家中如有喪事,當年不送神。
3、送窮鬼
株洲的炎陵縣是湖南客家人的聚居區,初三是他們「送窮鬼」的日子,這天一早,人們就將家裡積存了兩天的的垃圾,往路邊一倒,將裝垃圾的簸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三根香,放三隻鞭炮後喊道「窮鬼去,富鬼來」。這表示家裡送走窮鬼,從此走向富裕。
4、坐歲
衡陽地區在春節有其獨特的習俗,三十日名曰「除夕」。本日午餐,極其豐盛,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後即關上大門,叫「關財門」。隨後全家圍爐團坐,邊吃邊談,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徹夜不眠,名為「坐歲」。
5、「出天行」
大年初一,長沙家家雞鳴時分即起,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然後人廳堂,秉燭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3、春節還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打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
春節的民間習俗
1、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已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如今的人們除了沿襲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興起了網路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2、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是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3、貼畫雞
中國民間將新正的前八天分別以六種動物和人、谷相稱。正月一日為雞日,即吉日。用雞辟邪之舉,方法是殺雞著門或貼畫雞於門,稱之為貼畫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消災免禍、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
4、吃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5、吃湯圓
大年初一早晨吃湯圓具有著特殊的意義,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一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6、飲屠蘇酒
據傳,屠蘇酒是由漢末名醫華佗創制而成,其配方為大黃、白術、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等中葯入酒浸制而成。這種葯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癧之邪的功效,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每年臘月,孫思邈總是要分送給眾鄉親一包葯,告訴大家以葯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以後,經過歷代相傳, 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
7、給壓歲錢
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4、岳陽春節習俗?
地處洞庭湖畔的岳陽,春節習俗很多,除了過春節貼對聯、放爆竹、守歲外,還有地方特色的年俗。
春節掃塵,又叫「撣塵」 。岳陽民間流傳大年初一不能動掃帚,怕掃掉財喜的習俗。就在臘月二十五,撣塵掃房土;臘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雜土都搬走,意在乾乾凈凈地過年。
大年初一不出門!!春節為一歲之首,人稱「大年初一」,為事事求吉利,大慶大喜之日。民間拜年,講究先親後友,素有「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的俗規。部分地方,初一有上山拜祖墳的習俗。平江等地,晚上不興拜年,因拜悼(悼唁亡人)多在晚上,不吉利。初五稱「五窮日」,此日一般不拜年,尤忌女婿到岳家拜年,有「郎拜五窮,越拜越窮」之說。拜年最遲到正月十五,此後,稱「拜遲年」。在城區,這些規矩逐漸淡化。機關單位興團拜,家戶之間以電話、簡訊息拜年逐漸成風。
舊俗初一忌曬衣,忌掃地、挑水,忌不吉利的言行。不借錢物,不討債,甚至忌吃葯,忌出門第一個碰到女人等等。近幾十年來,這些忌諱逐漸消除。
湖南大部分地方過年的習俗大同小異,除了湘西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岳陽,在冬至那天一般要殺年豬,大年三十一般是不出門的,初一就一定要走親戚,而且一定要送禮,不管你去哪家,這是人家很在意的。
不過可惜的是現在這些習俗基本都沒有了,全國各地過年都差不多,沒什麼意思了,還是小時候過年有意思些。現在過年,形式都簡單化了,根本不如以前了,一直沒變的就是一家人圍著火爐看著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