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南昌玩什麼
1、南昌華僑城瑪雅樂園夢幻光影季暨新春國潮燈會有哪些好玩的呢?
2020年最潮5大主題玩法就在南昌華僑城瑪雅樂園新春國潮燈會。賞非遺燈會、品舌尖美食、逛新春廟會、看網紅酷炫燈展、中華百藝等等,這些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該有的年味,這里都有哦!
【開放時間】2020年1月17日—2月16日14:00開園-21:00閉園。春節、元宵、情人節3節連歡!31天歡樂不停歇!
【地點】南昌華僑城瑪雅樂園
【賞萬盞非遺花燈】「天下第一燈」自貢花燈強勢登陸,百位四川自貢非遺傳人手工打造,800萬盞燈光夢幻璀璨。30餘組花燈唯美浪漫;金鼠賀歲,十二生肖送祝福!侏羅紀恐龍,網紅火烈鳥、美洲豹、非洲象、瀕臨滅絕的大角羊,聰明的海洋動物,園內各種可愛小動物,還有首次開放天坑區域,創意動物燈組等等,記得一定要帶家人去玩玩。
【看網紅酷炫燈展】火爆全網的網紅燈光展。聲、光、電融合營造出夢幻的場景,絢麗奇幻、變幻莫測,宛若仙境,美到窒息。真的怎麼拍都覺得夠,科幻大片感十足。~
【逛地道民俗廟會】精彩紛呈的絕技表演。不可錯過的舌尖美食,好看、好吃又好玩。
【品百種美食小吃】南昌地道小吃,中華爆款美食,不出南昌,一夜吃遍大江南北,簡直是吃貨的天堂!
【看奇絕火龍鋼花】不看火龍鋼花,不知中華龍之震撼!火龍在金花四濺中穿梭,火樹銀花不夜天,看過一次就終生難忘。
穿古裝逛廟會,賞花燈會親友,賞民俗嘗美食,看錶演玩游戲……帶著家人朋友來南昌瑪雅樂園過一場只「鼠」於你的新春潮年吧!
2、南昌過大年要吃什麼
過年回家除了想念家鄉的親人還有就是家鄉的美食,南昌過大年要吃什麼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春節,我們南昌人說: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話)。是因為秦始皇徵集民夫修萬里長城,南昌籍民夫在臘月二十四日後才陸續回家,家人均以親人抵家團圓的時間為「過年」。所以,南昌人過年的日子不同、時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過年的,有的早上過年,有的是中年、晚上過年。南昌人當然也包括江西人的家庭,過年時間並不都是大年三十,而且吃團員飯也並不都是晚上。南昌縣廣福鄉的個別村子,有在農歷26過大年的習俗,甚至實在早上吃團圓飯,有的是早上7點的有的是早上9點,撫州唱凱有不少村莊是農歷29過大年,總體說來,江西農歷29過大年的家庭還真不到,如果你呆在南昌,你會發現24小年開始,鞭炮聲就天天此起彼伏了。都市的家庭不少還保留著老家的習俗,也就是上面說的過年的時間。具體原因,全省人民基本都認可的是由於秦代建長城,抓勞力去北方參與建設,當到了年邊上,就分批回家過年,當家裡的男丁一回到故鄉的時辰就是這家人過年的時候到了,就這樣傳下來。據我了解好像外省少有這種情況。按照全國少數民族分布地域來統計,江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少的省份,漢族率有99.9%,江西也是保留漢族民俗比較完整的省份,像漢族的儺舞,在江西最多最完整,怪不得有本書叫《中國最後的漢族》寫的就是江西南豐。
南昌人過年吃什麼?
牛肉炒粉:牛有力量、米粉長得想壽星的胡須,所以預示著來年身體健康、長壽美滿、
和菜:和和氣氣一家團員。
另外還有:糊羹、雜素、雞鴨魚肉等等,不得不提到魚,南昌人大年三十會擺上整魚,但不會吃,據說是魚聽人說話把人們的願望帶給龍王爺。大年初一吃素或者吃剩菜,這都是南昌人過年的習俗。
開財門、關財門、財神爺
吃過團圓飯,就開始娛樂,但不能過12點,到了12點就得把大門關了,並放一掛鞭炮,這叫關財門,然後休息。初一一大早就要開大門放鞭炮,這叫開財門。夜間如發現有老鼠,千萬不能打,那是財神爺。
板凳龍
南昌的農村地區都有在元宵節那天玩板凳龍的風俗,板凳漢著燈籠,家有幾個男丁就放幾個燈籠,然後出街和族人的板凳拼接上,就開始走街了,可見這龍有多長了。我的祖籍在南昌縣向塘鎮的若渚村,我公公告訴我民國的時候還有玩板凳龍,我家男丁多,板凳所以也多,燈籠上都寫著:「太原王」的字型大小,說明我們來北方,我認為這是所謂的「客家先民」,我喜歡談客家,因為我認為客家不過是贛的分支,不管是叢流源還是方言都是血濃於水的。我公公告訴我,小時候玩板凳龍是他最開心的時候,晚上這條巨龍走過河邊,那小河水倒映著板凳龍,很快樂。
拜年:正月初一,幼輩依次向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初一兒子給父母拜年,幼輩依次給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鄰居賀年。初二女婿給丈母娘拜年。初三女兒回娘家要給鄰居分糖餅,體現鄰里關系融洽。 初一:在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習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紅棗、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之後就開始拜年的活動,晚輩向長輩或親友間互相拜年恭賀。年初一也不可掃地或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利的話不要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的`。
南昌有句俗話:(南昌話)初一的崽,初二個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專為亡親祭拜的。。
換茶:是「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地道的南昌方言把過年招待客人的點心和糖果叫做「換財」。大年初一,一大早小孩子就要在脖子上掛一個小紅布袋,去族人家拜年並索要「換財」,直到把小布袋裝滿才回家。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圖形式,不重內容。(有貪吃好玩者,把裡面的糕點吃掉,換上石塊或沙粒)。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視上七,這天要好好地吃一頓,還要吃「糊羹」,象徵步步高,這天一般舉行隆重的敬神活動。七菜羹只在南方流行,各地七菜配料不同,僅南昌就有甜咸兩種做法,鹹的配菜是白蘿卜、芥藍、菜心、大芥菜、春菜、大蒜和芹菜,煮成濃濃的羹,而甜的則是大菜、香菜、菜心、芹菜和芥藍等食用的蔬菜用油爆炒,然後加入醬青和糖調味。
這幾種菜都有特殊的含義,芹菜代表勤勞、大蒜代表會算錢、春菜代表生機、大芥菜代表新春發大財。而七菜羹是不允許倒掉的,否則就會倒掉福氣。
另外,七菜羹還對身體有益。過年大家都大魚大肉,而七菜羹能夠緩解油膩。
元宵節:(南昌話)「過了元宵罷了燈」,過了元宵,年事活動就基本結束了。(南昌話)「三上晚上的火、元宵的燈」,元宵觀花燈、耍花燈、猜燈謎,異常熱鬧。
「過年」是我們每個華夏兒女共同的盛大節日。可是近些年,大家談起過年都會覺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而年味的淡化,除了生活方式的驟變,使得數千年裡超穩定的生活中形成的嚴謹的年文化松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對年文化的無知,把傳統習俗視為陳規陋習,認為可有可無。其實,民俗中每一事項,莫不有著精神內涵,有魂。比如年夜飯的魂是團圓,放鞭炮的魂是驅邪,拜年的魂是和諧,貼春聯「福」字掛吊錢的魂是祈福等等。明天就是除夕了。本版特別選擇我省4個地區,曬一曬當地特有的過年民俗,讓大家一起回味有著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年是怎麼過的——
2015年的春節就要來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集市上橫掛叫賣著的春聯、「福」字,讓南昌城流淌起了年的味道。但在信息化、市場化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似乎一不小心,便離傳統的、散發濃濃年味的「南昌年」愈走愈遠。到底什麼菜是最正宗的南昌年呢。
「一進臘月就是年」
「一進臘月就是年。」舊時的南昌,臘八是個傳統的黃道吉日。俗話說:「臘八日子不用揀,大吉大利福壽錦。」因此,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臘八粥」,還常舉行定親、娶媳、嫁女之類的「臘八婚」。據傳,「臘八粥」的由來,緣於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小時在田間放牛,飢餓難耐,便挖鼠洞,想抓只老鼠充飢。沒曾想,挖到深處,不見老鼠,但見大米、玉米、豆子等物,於是和在一起熬粥,吃得津津有味。後來,小朱成了朱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常令御廚將五穀雜糧放在一起熬粥,並賜名「臘八粥」。
臘月二十四日,便到了「小年」。這一天,舊時的南昌人要把食糖塗在灶門上,叫做「膠灶神牙」。而老闆若要辭退僱工,這一天還得請被辭退的僱工「坐上席」吃飯。從這天起,南昌人開始正式為新年張羅,各行各業開始格外繁忙,大小市場異常活躍,在外地工作的人紛紛趕回家中團聚。而在小年和除夕之間,幾乎每天都有過年的氣氛,正所謂:「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
接下來幾天,人們要用蓮藕扎龍,用松枝、白果、金箔紙、銀箔紙以及大紅紙剪成的元寶和銅錢紮成搖錢樹,安放在供桌上,祭拜財神。還要在祖宗牌位前供奉豬頭、雞、魚、肉、年糕等祭品,祭拜祖宗。此外,大家相遇,不但口頭要說吉利話,還要在堂屋貼上用紅紙裁剪成的三四寸寬、一兩尺長的小紙條,寫上「童言婦語,百無禁忌」、「東成西就,南通北達」之類吉慶語,以圖吉利。
「青青吉吉」與「年年有餘」
熱熱鬧鬧地准備了近一周,終於到了大年三十。除夕這天,南昌人的過年熱情積累到了一個頂峰。
說到除夕,不得不講講團年飯。團年飯是南昌人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飯,一般都有十幾道菜,比較講究的應該有十八道菜,各菜自有深義。如炒青菜象徵「青青吉吉」,炒年糕寓意「年年高升」,紅燒全魚表示「年年有餘」,炒米粉象徵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另有一道南昌獨有的特色菜——「和菜」,它是由肉絲、筍絲、芹菜、豆條、大蒜、胡蘿卜絲、黃花、墨魚絲等菜和在一起炒成,象徵著「和氣生財」。
酒足飯飽後,全家團坐於炭火前,守歲至深夜。可別小看了炭火,俗語說得好:「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裡的燈。」此風俗起於古時燒火驅趕那個叫「年」的怪獸的做法,後來則更多寄寓來年生活越過越好的期望。而除夕之夜,長輩還須給晚輩「壓歲錢」,以「壓邪守歲」,防止鬼怪作祟。南昌人給的壓歲錢常為雙數,寓意如:二為好事成雙,四為四季發財,六為六六大順,十為十全十美,十二為一百二十歲。
守歲至深夜須放鞭炮關上大門——即所謂「關財門」,意在關住自家的財氣,送走舊的一年,之後全家休息。初一子時又起床開門放鞭炮,意為「開財門」——迎接新的一年,開啟自家財運。這一關一開,便將滾滾財運隨新年送入了家中,為招財進寶討了個吉祥。
「換茶」、「送窮」以及鬧花燈
初一起來之後,幼輩依次向長輩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拜年。早飯後,人們三五成群結隊拜年,拱手作揖,互道「恭喜發財」等吉利話。拜年的時間也各有講究,「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女看娘」。而正月期間,親戚之間無論親疏遠近,也多會走動拜訪,否則「新春不拜年,素日無來往」。
初二去親戚家拜年時,講究個「換茶」。即去親戚家拜年時,要帶上糕點、果品等作為禮物。主人在送行時也要以糕點、果品等回贈。這一來一回,就象徵著大家把財富與自己的親戚朋友分享,所以「換茶」的寓意是「換財」,即大家都發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