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嫁女兒春節去哪裡過
1、結了婚年三十應該在哪裡過?
我覺得在結婚後的第1個春節可以選擇在婆家過,因為剛結婚還是新婦,當然應該在婆家過春節,第2個春節的話就可以選擇在自己的娘家過,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為家裡就一個女兒,嫁出去之後,可以說就剩下兩個老人,相對來說非常的孤單,所以作為女兒可以選擇在家裡過春節也是無可厚非的,可以和男方家商量好了,一年在婆家過,一年在娘家過,這樣的話,不會出現厚此薄彼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能夠接受。
如果說是嫁的地方不遠,那麼春節在婆家過,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春節,因為畢竟離得近春節再不在家裡過,也沒有多大的關系,畢竟在正月初三的時候是可以回到娘家的,如果說是遠嫁千里的人,那麼就可以按照一年在婆家過春節,一年在娘家過春節,這樣對於雙方家庭來說都比較合適,現在人們思想比較開放,並不像原來的時候嫁出去的女兒是不可以在娘家過春節的,據說是對家裡的弟弟不好,可能會影響家裡弟弟的生活,過得不富裕,現在並沒有這樣的說法。
春節本身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家裡老人都願意自己的孩子在身邊陪自己過春節,但是不能要求媳婦永遠在婆家過春節,這樣的話對於娘家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畢竟人家養了二十幾年的女兒,嫁給了對方,如果說連過春節的權利都沒有的話,那麼對於娘家人來說也是比較殘忍的,在自己父母的眼裡都是家裡的寶貝,再過春節的時候都願意陪在自己身邊。
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壓力也很大,所以說我覺得作為子女應該在閑暇的時候多回家看看,多陪伴自己的父母。
2、按照中國傳統習俗,出嫁的女兒一般會在哪天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回娘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娘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不同地區回娘家的習俗
1、河南
河南一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
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2、山東
山東的風俗是初二回娘家。按照傳統習俗,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是一件很鄭重的事。女兒女婿要提前備下糕點、水果、煙酒等幾樣拿得出手的禮品。娘家要擺兩三桌豐盛的宴席款待女婿,每桌都是八個碟子四個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