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不響炮怎麼處理
1、意見不同怎麼辦燃放鞭炮還是不能放?
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時寫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稱之為「紙炮」、「響炮」。如果把許多單個的爆竹聯結成串,則叫作「鞭炮」、「響鞭」、「鞭」。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春節放鞭炮的來歷
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葯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唐代稱爆竹為「爆竿」。來鵠《早春詩》中有「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葯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關於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2、春節期間可放煙花爆竹,煙花爆竹會給環境帶來污染嗎?到底該不該禁?
春節期間可放煙花爆竹,煙花爆竹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我認為應該禁放。理由如下:
第一:煙花很危險煙花爆竹雖然很好看,但是煙花其實就是火葯,在使用的時候是極其危險的。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因為燃放煙花爆竹而發生的危險事件。燃放煙花爆竹肯定需要點火。點火以後就非常容易著火,特別是小孩子玩煙花要麼會被燙傷,要麼會被炸傷,甚至有的還會被燒傷。
而且如果周邊有很多枯樹或者草地的話,落下的煙花火花溫度很高,很可能就會導致火災的出現。並且有些小孩子喜歡把響炮等隨地亂丟,不知情的人踩到很可能會受傷,也會被嚇到。有些人也會利用煙花爆竹來炸魚或者惡作劇,這樣的行為都可能會造成危險,所以說禁止燃放煙花還是有必要的。
其實嚴禁煙花主要還是從環保的角度來考慮的,在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會釋放出大量的污染物,產生很多的煙霧,從而使空氣受到了污染。如果煙花爆竹是允許燃放的,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家家戶戶都要燃放,那麼所造成的污染就是無法估量的。
基本上大年三十都要集中去燃放煙花的話,霧霾都會變得更加嚴重,而且燃放完之後的煙花爆竹的垃圾成堆,給環衛人員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工作量極大。並且在同一時間一起燃放的話,難免會炸傷路上。在毫無預期的時候,在街上亂放煙花爆竹,這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很多人喜歡燃放煙花爆竹只不過是為了增加節日的氛圍,但是除了吵鬧以外,煙花爆竹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曇花一現,煙花結束後反而會更加的落寞。而且現在年味本來就越來越淡了,沒必要為了增加一點吵鬧就要燃放煙花爆竹。這樣做看起來百害而只有一利。
所以說這樣的事情就沒有太多的存在意義了,既然壞處比好處多,好處也非常有限,那麼就沒有必要損失大多數人的利益,只是為了給節日增加一些氛圍。如果要破壞環境,要增加環衛工的工作量,並且還會加重空氣的污染,那麼就沒有必要僅僅為了增加氣氛,而讓煙花爆竹存在了,畢竟說到底它也是一種危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