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回家怎麼感覺很累

春節回家怎麼感覺很累

發布時間: 2023-03-06 21:51:07

1、為什麼春節過後我老是覺得頭暈頭悶,老是犯困,四肢乏力,沒精神,怎麼回事?

節後綜合征就是人們在大假之後的各種生理表現。比如,在節後的兩三天里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惡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准備等等。
病因探究
節日心理失調
節後綜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對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幾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時常要輪值夜班的基層民警、加班熬夜的領導或負責文字材料的「筆桿子」,突然閑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失落、焦躁不安、抑鬱等不良情緒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如果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對象物,這時,平日總在超時工作、覺得沒有個人時間的人們,面對寬松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 這種心理失調,其實也是一種提示信號,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並不利於身心健康,長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緊張、壓力過大而引發各類身心疾病,甚至導致「職業倦怠」等不良心理反應。此時的長假,正是過濾已有的工作方式,嘗試另一種生活心態的時機。親身體會「有張有弛」的生活方式,學會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給疲憊的大腦和身體以不同於平時的新鮮刺激,充電的感覺會讓過度消耗的精神和心靈放一個真正的假期。
可能出現的情況
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過度疲勞者還可能出現以下情況: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而突然產生幻覺等(在擁擠、嘈雜的封閉環境下更易出現)。這是在旅行途中發生的急性暫短精神病性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片段妄想、幻覺或行為紊亂,回家後這些感覺可能重現。要避免此現象,出遊者應注意自我保護,如出遊行程不要安排得過滿過緊,及時休息、補充體能,長時間乘坐一種交通工具時,應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走動走動,活動筋骨、做做深呼吸。
節後抑鬱
與上述節日心理失調相對應的是節後抑鬱。有些人會因從節日的玩樂中突然回到平靜而出現失眠、胸悶、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鬱等現象。通俗地說,這是因為人們不能「收心」,無法學會自我調節以適應原有的平靜狀態。要預防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穩過渡,節後及時「找事干」,避免突然「急剎車」。如果條件允許,採用想像放鬆法也可達到較好的調適效果。 一連幾天的長假結束,許多人都可能會有以下一兩種體驗:假期結束前的一兩晚,想到節日過完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亂想,無法入睡;腦海里還在回放著節日里和親朋好友們盡情歡聚的情景,放縱的心情怎麼也收不回來;節後兩三天里總是感到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現抑鬱、失落、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有不明原因的惡心、暈眩、腸胃不適、皮膚過敏、神經性厭食、神經衰弱等反應……也許不僅僅自己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身邊的家人可能也有各種與平常不同的反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下來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准備等等。這就是所謂「節日綜合征」的典型表現。每當長假、黃金周過後,總有不少人因為節日期間的生活方式與平日相差過大,節後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調節而出現類似「節日綜合征」的心理失調表現。
節後提不起精神
本是休生養息的長假,不少人卻出現了渾身無力、嗜睡、做事精力無法集中等症狀,其實這都是「節後亞健康綜合征」在作祟。專家介紹,十一長假過後一段時間,是此類綜合征發病的高峰期。之所以出現此類綜合征,其根本原因在於十一期間,人們娛樂玩耍、或外出旅遊、走親探友,休息的時間反而比平時上班時還少,作息時間和規律被打亂,擾亂了生物鍾;加之節日期間飲食無規律,不少人還煙酒無度,暴飲暴食,造成營養搭配不均,身體各器官超負荷運轉,引起功能紊亂,盡管還沒有達到發病的地步,但已經讓人體感到不適了。長假結束,一旦回到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現各種亞健康症狀,還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主要症狀
睡眠紊亂
長假玩樂過度,甚至通宵喝酒打牌等,不給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這樣就打亂了人體正常生物鍾,造成植物神經系統紊亂,結果「睡眠紊亂」就會找上門。 對策:過度疲勞引起的「睡眠紊亂」,需趕快採取補救措施。體力性疲勞因運動過度引起,可以通過休息或給身體補充營養得到解除;腦力性疲勞原因多是長時間用腦,大量消耗能量導致大腦血液和氧供應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現為頭昏腦脹、失眠多夢等,緩解的方式是讓大腦放鬆休息,可輕輕按摩頭部、散步閑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聽聽音樂等;心理疲勞則由過節壓力感造成,應設法減輕心理壓力,嚴重者應趕快去看心理醫生。
恐懼上班
經過連續幾天的吃喝玩樂,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還有些不適應,一些上班一族還出現了焦慮、郁悶、煩躁等情緒,甚至對上班懷有恐懼的心理。因為在長假里對自己的休假沒有什麼計劃,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鍾已經打亂了。到了上班的時候,生物鍾調節不過來,鬆弛下來的弦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繁忙的工作狀態,因而對上班產生了恐懼心理。 對策:可從生活內容到作息時間都作出相應的調整,靜心思考上班後應該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調整到工作狀態上。也可每過幾個小時進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像好似隨著吐故納新,緊張也離開了身體。同時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適當的葯物,改善情緒。
神經性厭食
過節往往出現一天不停嘴的現象,吃多了,就容易撐著,引起神經性厭食。 對策:適當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盡量吃清淡一點的飯菜,讓塞滿魚肉的腸胃也歇歇。經常步行、慢跑、做體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運動,讓自己的身心「動」起來,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
退潮憂鬱症
在高度興奮、高度熱鬧的節假日過後,又回歸到平靜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單、抑鬱、無聊等症狀。
專家建議
醫學專家建議,對於「節後綜合征」,市民要積極利用各種方式調整心態,還要在飲食上注意清淡飲食,多喝白開水,多吃水果、蔬菜。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

2、為什麼過春節總是很累很累。。。。

小時候盼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東西,有新衣服,更有鞭炮放,還有很多大人們製造的過年氣氛,現在的孩子們也許也盼過年,有更多的壓歲錢,或者其它更實在的驚喜。年復一年的過年,這一過就是四十年,工作後,尤其是成家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後,過年卻一年比一年忙,一年比一年累,雖然也年復一年的盼過年,為的是有一個難得的親人團聚的機會和回歸傳統的文化氛圍,更想像能有一個勞累了一年放鬆自己因繁忙工作而疲憊的身體及心態,但真的到了春節,才總是年復一年的發現,原來過年其實也很累,身體累,精神也累,有時還很乏味。 其實春節長假,說起來是一個長假,其實相比其它假期,它更是一個需要一開始就認真籌劃的工作,與其它假日休閑好象很大程度上並不相關,節前要籌劃春節物資,各種應酬,還有更多的親朋好友要不顧艱難從外地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的趕回家,大家其實過年只有一個目的,回家,回家,與親人團聚,在家的人則不斷的准備再准備,大家都在等著團聚的那一刻。毫無疑問,一系列的安排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錢和精力,過年了,中國人古老的傳統,需要在這一時刻認真的維系和打點一下自己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不能因為隨便過年而破壞了親情的朋友情誼甚至是工作關系,這不僅需要花費金錢,更需要投入精力,誰都知道,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也許就是人與人的關系了,而古老傳統的春節,就正是維系人倫和社會關系的一個紐帶,它包括親人和朋友之間。 想來想去,其它所謂的過年,忙來忙去,大家歡聚一堂,有時也就覺得不過就在大年三十和初一了,勞累了一年,除夕之夜,萬家燈火,萬家團圓,火樹銀花,大街小巷,煙花鞭炮映紅了天空,響徹了雲霄,到了初一,不過就是重復的拜年,如今的拜年,親朋好友之間,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多數由簡訊代勞了,千篇一律的祝福,少了很多過去年代裡的親熱和親和,只剩下了日復一日的吃喝與家常,也許這就是傳統春節的意義,但原本有更多傳統狂歡的民俗,今天卻已經很少了,更多的人剛過完初一或初二,就開始操心回程的車票,那才是天大的事,關繫到實實在在一年的生計,春節回家難,節後似乎離別更難,誰都想與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多呆幾天,親情最重要,但似乎工作才最實際,最現實,我很幸運,不需要背井離鄉外出務工,可以與父母在一起,但年復一年的要為了外出的親人們想方設法的弄回程車票,一件比上班更勞心勞力的辛苦事,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那才是真正的累呵。還有那春節期間各種同學朋友同事們的聚會,東奔西跑,雖然樂此不疲,其實樂在其中也是累在其中。 要說過年的乏味,更多程度上則是因為如今的春節已經多少遠離了真正的傳統文化,多了些世俗的新規,基本上年初一後,大街上一定是冷冷清清,除了大型超市賓館飯店,大多數都是關門大吉,如今過年的人們也已經絕少出門拜年,如果不是約好的聚會,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來,街面上也沒有想像的舞龍舞獅或其它民俗,沒有想像的傳統文化,除了親人團聚,便沒有其它,出門走走,實在是乏味,泡在父母家裡,與親人們打打麻將,然後吃飯,似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序,兒子也不會象我們小時候一樣吵著要出門,或者要放煙花,自從將壓歲錢揣進了口袋,就幾乎天天泡在了網上,網路成了孩子們過年幾乎唯一的玩伴,想想自己小時候雖然貧窮但豐富多彩的過年,真的不知道應該為現在的孩子們感到高興還是悲哀。 如今過年很累,也很乏味,這也許只是我個人的感覺,也許是步入中年的我對過去的傳統文化有一種不變的懷念與情感,也許不同的時代,過年也有不同的內容,春節還是同樣的春節,似乎傳統意義的春節有了新的時代的烙印,我在感動於無數中國人不顧艱辛、義無反顧的擠車回家過年的同時,在感受到到傳統春節親情和故園情懷的同時,同樣也感受到了一種過年的疲憊與乏味,也許這就是時代的不同,每當從新聞中看到海外華人鬧新春時的龍騰虎躍,看到香港台灣大街小巷的熱鬧情景,真的感慨萬端,春節的發源地大陸,居然似乎少了太多的傳統年俗。同樣是科技發達的社會,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一種僅僅將春晚當春節圖騰的奇怪文化?我們是千年古國的現代文化沙漠了嗎?居然有人會在春晚過後一天就可笑的宣稱「為什麼呢」成了08年中國最流行的大眾語言,看來真的要問個為什麼了,大陸的中國人現在還有文化嗎?為什麼呢?是什麼把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春節變得如此支離破碎?為什麼呢? 中國人需要過年,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此一時,彼一時,今非昔比。個人感受:過年很累,也很乏味,你呢?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