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春節吃什麼好
1、廣東過年小吃,你吃過嗎?
我來向大家盤點一下廣東過年的傳統小吃,看你吃過幾樣?
1.糖環 傳統的糖環,不用餅印,只搓成長條,捏作環形,吃時夠硬。糖環形狀,由大環套小環,環環相扣,寓意連綿不斷,生生不息。
2.油角油角亦是廣東地區常備的年味小吃。油角用粵語說是「有角」,有今年吃油角,來年露頭角的寓意,由麵粉拌上雞蛋、豬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餡,包好後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齊的紋,再放到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吃起來既香又脆。
3.松糕松糕 「年廿五,炊松糕」,企求來年高升。松糕是用糯米粉為主料,將糖粉和入糯粉中,篩入松糕格內,到一半時,放入花生米碎與糖粉,然後再篩滿糯粉,蒸熟。吃不完,可以曬干,作干糧。新鮮時松軟香甜,美味可口。
4.煎堆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煎堆也叫碌堆,是一種家喻戶曉的傳統小吃。在過年前製作碌堆,有寓意團圓、美滿之意。如果煎堆放久了漏風了不脆就可以拿來煲糖水,用米酒、煎堆、雞蛋煲糖水別有一番風味。
5.炒米餅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的傳統美食。根據傳統習慣,一般都在秋、冬季里製作,過年時品嘗。密封後放於陰涼處儲藏,可長久儲存。吃的時候不要咬得太大力,不然你的牙齒會崩掉的。
6.蛋散在廣東也是很具有特色的一道小吃,它用麵粉、雞蛋、黃糖等攪拌到一起,搓成面團,在一小面片中間用小刀割一下,再拿兩頭的面片穿過中間刀口處,就形成了一個小結、或一朵花的形狀,再放到油鍋里炸,鬆脆可口的蛋散就出爐了。蛋散是廣東人過年特色小吃里不可缺少的,好吃之餘又寓意家庭和睦、融洽。
7.魚龍俗語說:「魚龍是本,碌堆是利。」家家戶戶少不了魚龍、魚龍即年糕。廣東東莞風俗年糕叫「魚龍」,取步步高升、取魚躍龍門之意。魚龍也有咸甜兩味之分,鹹的加蝦米、臘肉、金華火腿、油鴨等,熟前加棗在面上,以求早(棗)日高(糕)升。甜的加黃糖即可,而今有的加瑤柱等。同樣,熟後加紅棗。
2、請介紹一下東莞過年的習俗和當地的自然條件
東莞的過年習俗
東莞人把「春節」、「過年」叫做「做年」。這與東莞人過其他節日時叫做「做時做節」是一樣的,也許是因為每到過節的時候,總有很多風俗事項要做的緣故吧。 益樂網作文 www.YN66.Com
做年的准備工作很早就開始了。秋收之後、冬天開始之時,把新米放到鐵鍋里炒成金黃色,舂成米粉,拌上紅蔗糖,摻入炒花生仁,放在木製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實,印出各種吉祥的花紋,做成一個個米餅,用炭火烘乾。這就是硬餅(炒米餅)。硬餅印好後,整個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時,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時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餅的時候,親人、鄰居都會來幫忙,大人、小孩齊動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幾個小木槌「篤篤」地敲在硬餅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很遠都可以聽到,成為如今一種溫馨的回憶。 益樂網作文 www.YN66.Com
印完硬餅後,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時,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來了。油角是在過年前十天半月時做的,用麵粉拌上雞蛋、豬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數(也就是餡,可能出自「心中有數」),包好後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齊的紋,再放到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鬆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時,也做糖環、碌堆。糖環、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團,壓到木製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環狀、帶花紋的一片,放到油鍋里炸成圓形,就是糖環。把粉團捏成一個杯狀,再輕輕地把杯口收攏,往裡頭吹氣,把它吹脹,底部沾上一點芝麻,放到油鍋里炸成一個圓球,這就是碌堆。糖環、碌堆都是做年時的供品。圓圓的形狀,當然寓意團團圓圓了,也有「煎堆碌碌,黃金滿屋」吉利說法。廣東話里有個成語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戶沒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當然要把家中各處清洗得乾乾凈凈,這一項就夠忙上一兩天了。
還要貼對聯、揮春、門神。對聯是寫在橙紅色的灑金箋上的,聯語因應貼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無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與祝福。例如,貼在大門上的有「玉堂富貴,金屋榮華」,橫額是「五福臨門」;貼在花園門口的,要貼合春天的主題,橫額是「滿園春色」;貼在廚房門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餚」的字眼;貼在後門的橫額,通常是「後來更好」。揮春就是寫在對聯紙上的四字吉祥用語,如新年進步、恭喜發財、生意興隆、百年好合等等。貼好對聯、門神後,用大桔、肥豬肉、柏葉串成一串,掛在大門門框的頂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潤、長福長壽。貼上了嶄新的對聯,新屋、舊屋都頓時煥然一新,做年的氣氛也越來越濃了。
貼完春聯,還要到花市買花回來,擺放在家中,營造春天的氣息,同時,也有花開富貴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臨近年晚,花市裡就擠滿了買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種真可謂琳琅滿目,珍貴的有蘭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鵑、水仙、鬱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顏色不同、花型各異的菊花和芍葯(其實是大麗花)。也有盆景和綠色植物,如常青藤、萬年青、金錢樹;也有用來插花的,如菊花、富貴竹、劍蘭、百合、銀柳、雞冠花等。當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無論貧富,無論是幾千元的大桔樹還是幾元錢的小桔子,做年時每家每戶都要在家裡擺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風景是賣桃花,數十位花農把桃花用摩托車、單車載著,待價而沽,擺滿了一整條街。燦爛的桃花綴滿了枝頭,最是能體現春天已經來臨的氣息。
過年前,還要買兩根帶著青葉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這叫做「傍年」。這兩根甘蔗在做年期間是不吃的,也許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樣甜。
年晚了,要賣懶。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蘇木)」(一種木頭,用作天然的紅色素)加上鹼水,熬出紅色的汁,放入雞蛋,染紅,煮熟,就做成了賣懶的雞蛋。這種紅雞蛋除了「奉神」外,家裡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個,而且小孩子的雞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給別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懶」脾氣「賣」給別人。能把懶賣掉,固然很好,但要一個饞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雞蛋分一點給別人吃,就真的有點難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麼大的一點點吧。小時候有首童謠是唱賣懶的,開頭兩句是「賣懶啰,一齊來」,後面幾句就記不得了,應該是很好聽的。到了年晚賣懶,真的是在過年了,到處都飄著做年夜飯的炊煙,過年的氣氛已經很濃很濃。
年夜飯當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飯的菜大概有雞、鵝、肉等,豐富程度與美味度,就要看一個家庭的財力與主婦的手藝。芹菜是少不了的,因為芹菜寓意著「勤力」。
年夜飯的主食並不是飯,而是湯圓。湯圓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頭並沒有餡。把加入了肉片、黃芽白(一種長條形的大白菜)等各種配料的湯燒開,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長條,手指輕輕捏出一小顆,搓圓,直接放入湯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團團圓圓的湯圓。賣懶時染紅雞蛋的「崧木」水,另一個用途是用來染年夜飯時吃的紅湯圓。雪白的、渾圓的湯圓中間,加入了若乾的紅湯圓,不僅顏色很鮮艷、好看,當然也有吉祥、如意、紅運當頭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豐盛的晚飯,歡聲笑語、共敘天倫,這是什麼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過年夜飯,主婦就要忙著准備「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錢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餅,酒、茶,元寶、臘燭、香等。錢盒是一個分隔成若干個小格的盒子,分別放上糖環、油角、糖蓮藕、糖馬碲、糖椰角、紅瓜子、各種糖果等賀年食品。蔗果就是幾段刮干凈了的蔗,取「甜」的意頭。子時(晚上十一點)之前,開始奉神。奉神是感謝各位天神、感謝土地、感謝列祖列宗,許願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時的鍾聲一敲響,鞭竹便響起來了。響亮的爆竹聲,會持續一整夜。雖然說是有點吵,但如果沒有爆竹聲,如果沒有了在門前鋪滿了一地的紅彤彤的爆竹紙,又怎麼叫過年呢?
一覺醒來,便是新的一年了。什麼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見到每一個親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媽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貴子,恭喜老人龍馬精神、身壯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話總是說也說不盡。恭喜之後,當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長輩派給晚輩、已婚的同輩派給未婚的同輩。不管年紀多少,只要未結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權利,沒有派利是的義務。年紀小的派利是給年紀大的人是很經常的情況。
到親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紅瓜子,吃點賀年糖果,大家團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處都是喜氣洋洋。
新年期間,主婦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裡,在廟里,在祖屋裡,都要奉。供品中,兩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孫(「蒜」與「孫」同音)。年初二是「開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開始。「開年」的祭品中有一條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鯉魚,用一條紅紙圍在魚身上,寓意「年年有餘(魚)」。這條鯉魚在奉過神後,要拿到河裡放生,與佛教的放生是一樣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會到媽媽的娘家拜年。
孩子們最喜歡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過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買煙花,買玩具,到處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新年的一個重要節目是舞獅、舞麒麟。獅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獅、麒麟的習性、神態,如出洞、上山、遇險、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態活現,動作逼真,仿如真獅、真麒麟在人們面前舞動。
舞完獅或麒麟,就會表演武術,如南拳、大刀、關刀、長矛、棍,也有鋤頭和齒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來表演,躲在藤遮里拿著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膽小受怕的樣子;高潮是頭頂著藤遮,在地上一連打上十幾個滾,最引人發笑。三四歲的小孩子也會上場表演,通常是打拳。鼓著腮幫,揮著稚嫩的拳腳,打起來還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勁之時,擠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觀眾,當然少不了報以熱烈的掌聲。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夠好,老師傅就會親自出馬,緊束腰帶,赤膊上陣,以一套剛勁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謝觀眾。打到興奮之處,還會大吼一聲。既然是師傅,這吼聲當然也比徒弟們來得大聲和震撼人心。
舞完獅或麒麟、表演完武術,就會舞著獅或麒麟到各家各戶去拜年。主人會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謝並圖個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紅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
3、東莞有什麼特產適合送人的?例如吃的。
春節將至,身在東莞的你尋思著應該帶什麼東莞特產回家,還在為此發愁?在東莞,你可以買部莞產的vivo手機、德生收音機、帶上以純和小豬班納的新衣服、給小朋友帶上龍昌機器人回家(是的!都是莞產的。),但是有這么幾種絕佳土特產代表著東莞的味道,你是絕不容錯過的。不要擔心,為你羅列能從東莞帶走的五大土特產。
東莞臘腸:
石龍麥芽糖:
石龍麥芽糖產自廣東東莞石龍鎮。石龍麥芽糖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東東莞糯米米質優良,加上有精巧的傳統工藝,所以制出來的麥芽糖特別好。盛麥芽糖的容器也很別致,它是一個陶瓷有蓋的圓盅,每盅盛一斤左右的麥芽糖。麥芽糖入滿盅後,即行上蓋加封,再貼上商標等標簽。
白沙油鴨:
油鴨即臘鴨,廣東省經典的地方傳統名餚。以虎門白沙的最出名,中國北方稱為"板鴨"。相傳在明清時期,虎門白沙設立鹽埠,官兵多江浙人,善養鴨,喜此地河水純凈,退伍時解甲不歸鄉,在溪邊養鴨,並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臘鴨,此地水足糧豐為其提供條件,故糅合江浙養鴨經驗與南安製作技巧,創出別具一格之"白沙油鴨"。
石碣龍眼:
龍眼,又名桂圓,屬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喬木,樹高8-15米,春季開花,夏季結果,是原產我國的華南熱帶水果,著名嶺南佳果之一。
虎門水魚:
虎門水魚種源是來自於湖南、湖北三帶的正宗優質純正中華鱉,主要養殖於虎門山鄉水庫邊,水質較好,污染小,環境幽靜,養出的水魚不但生長快、色澤好,而且其「裙邊」寬厚、肉質細嫩,抗病能力強,更具營養價值。
4、東莞的春節習俗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故事: 很多年前,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想休假,所以他們決定晚上去城鎮。他們叫來最信任一個人來照看孩子。當保姆來的時候,他們的連個孩子已經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覺得無聊就想去樓下看電視。但是她看不了,因為樓下沒有電視(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問是否可以在他們的卧室看電視,當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後一個請求。
她問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蓋住那小丑雕像,因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電話沉默了一會。
(此時爸爸在和保姆通話)
他說:帶孩子離開房間……
我們將會叫警察……我們從來沒有什麼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個從監獄逃出來的殺人犯。
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
(正在跟保姆通話的孩子的父親)說:帶上孩子們,離開房子……我們會通知警察……我們沒有一個小丑雕像……
孩子們和保姆被小丑謀殺了。
結果是,小丑是一個從監獄里逃出來的殺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鍾內轉發這個貼子,這個小丑在凌晨3點時將會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這里發了,這就是惡魔般的小丑沒有殺我的原因
5、東莞市春節習俗
東莞春節習俗有:
一、逛花市
老莞人曾有「行過花街才過年」的說法,意思是先逛迎春花花內市後過容年。在《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記載:「東莞市每年都有固定的迎春花市,一般時間在農歷新年前一個月開始至除夕借書,市民都要到花市采購鮮花,既可裝扮居室,也盼來年有個好兆頭。」
二、登黃旗山
東莞市民俗專家張鐵文指著他所編著的《黃芪攬勝》說,春節登黃旗山,是東莞城區的一個民間習俗。始於北宋徽宗年間,從清末民初以來興盛。
三、置辦公仔
茶山公仔即是一種泥人公仔,因為盛產在茶山鎮,所以又叫茶山公仔,是舊時東莞非常流行的工藝品。
從明朝開始,在珠三角一帶,凡是生了兒子的家庭,為了表示慶賀,來年的正月十五,必會在家中為孩子「開燈」擺宴,喜告街鄰四坊和族人,家中又添丁了,茶園公仔就是這喜宴上必不可少的應景之物。
6、東莞特色小吃
東莞飲食特點具有嶺南地域特色,屬於中國八大菜系粵菜之廣府菜風味,其中,東莞最著名的風味小吃當屬厚街燒_瀨粉和三禾宴。
厚街燒鵝瀨粉: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當然非厚街莫屬。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東莞的水鄉以種植水稻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飄香,稻穀金黃,以禾花、稻穀為食物生存的禾蟲、禾花鯉魚、禾雀到了這個季節,都長得肥胖鮮嫩。人們將禾蟲、禾花鯉魚、禾雀捉來,烹飪,擺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稱三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