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
1、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過春節」的?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由來已久,那春節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從傳說來源,直接來源,正式興起,名稱興起四個方面告訴大家春節是怎樣一步步興起的。
【傳說來源:上古時期】
根據流傳的故事來看,過年與上古時期人民害怕的大型野獸有關。古代農耕文化中,人類與自然聯系緊密。野獸在冬日缺乏食物時可能會到村莊中密室,所以有了年獸吃小孩的傳說。直接影響了人們過年時燃火把,守歲等習俗。
【直接來源:殷商時期】
過年的直接來源是新的一年開始的祭祖活動。自農耕社會開始,我們的祖先開始了靠天吃飯。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過年的收成。所以在新年的第一天,春節來臨之際,無論是皇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會祈求上天和祖先的保佑,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樣的大型的全民性的祭祀活動成為了春節的雛形。現在很多人家大年初一也少不了燒香磕頭,祈求神明和祖先的保佑。
【正式興起:唐宋時期】
唐宋以前的春節基本以祭祀活動為主,守歲驅邪活動為輔,與現代的春節還有較大不同。唐宋開始,市民階層興起,城市娛樂活動大大增加。春節活動不止局限於祭祀與驅邪,開始變的豐富多彩。火葯開始運用於娛樂活動,貼春聯的習俗也逐漸開始流行。嚴格意義上的春節是從此時開始的。
【名稱興起:民國時期】
雖然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春節已經開始逐漸的發展完善,活動也越來越豐富,成為了一個節日,但是當時過年還沒有叫做春節。「春節」這個名稱是民國時期定下來的。1914年內務府呈文給袁世凱「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春節被袁世凱批准,並一直使用下來。
2、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到哪天結束
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2)屯昌從什麼時候開始過春節擴展資料: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里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網路-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