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檔是什麼意思啊

春節檔是什麼意思啊

發布時間: 2023-02-24 06:53:06

1、2021春節檔電影什麼時候下線

二零二一年二月二十八號。
根據查詢網路,2021年春節檔下線時間大約是二月二十八號,一般來說春節電影上映都會保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然後才會下線。
電影下線的意思是電影作品在影院的上線播放達到了預定的時間,後期不在影院繼續播放,就屬於電影下線。

2、芭比q是什麼意思梗?

「芭比q」本身是BBQ,是「Barbecue」的縮寫,是一種用火炙烤烹飪方式,一般是用來指各種燒烤。

最近抖音新出了一個「完了芭比q了」的BGM,這個梗最早出自一個游戲UP主,他在一次直播時剛說完「芭比q了」就被對方玩家打死了,因此「芭比q了」有「完蛋了」的意思。

2021抖音流行梗

1、直呼內行——就是比較操作者還挺專業的。

2、飲茶先——別幹活了!先整點奶茶喝!

3、宅家煲劇——春節假期人均每天看電視時長近6小時。

4、紅雪珍奶——吃貨的世界你不懂系列詞彙,多用來暗指深諳「生活處處是商機」這個道理的商業鬼才。

5、工具人——指被對方當工具使喚。

6、電影春節檔——史上最強春節檔。

7、爺青回&爺青結——表達的意思是「爺的青春回來了/結束了」,指面對曾經熟悉的場面或人事物,以嶄新的形式重現,讓人再次體驗其中的快樂。

3、暫定春節檔是什麼意思

就是目前把上映日期定在春節期間,但不一定就是在這個時候因此是暫定

4、只想振他人倆把刀 把別人好心情振掉罷了意思

抖音上振刀這個梗的意思是「彈刀」,也叫「震刀」,顧名思義就是將別人手裡的武器,彈飛掉到地面之上。而且被彈掉在地面上的武器,玩家可以進行拾取,出自游戲《永劫無間》。
振刀的條件:振刀只能彈「冒藍光」的霸體攻擊,簡單來說就是別人身上冒藍光,在要打中我們的一瞬間,釋放紅光的振刀招式,就能將其武器振掉。
振刀作用:在實戰中難免會被敵人用武器命中連招,在合適的時機釋放振刀,可以轉守為攻,讓其失去武器喪失進攻的能力。
所有的藍色霸體技能都可以被振刀,就是身上和武器發藍色光芒的下一次攻擊,常見的,太刀和長劍的第三次普攻會被振刀。
闊刀的第二次普攻會被振刀,蓄力技能也會被振刀,這個震刀的時機不好描述,大概就是挨兩下太刀或者長劍的打,馬上左右鍵一起按,闊刀就是挨一下打馬上左右鍵一起按。
2021抖音流行梗:
1、直呼內行——就是比較操作者還挺專業的。
2、飲茶先——別幹活了!先整點奶茶喝!
3、宅家煲劇——春節假期人均每天看電視時長近6小時。
4、紅雪珍奶——吃貨的世界你不懂系列詞彙,多用來暗指深諳「生活處處是商機」這個道理的商業鬼才。
5、工具人——指被對方當工具使喚。
6、電影春節檔——史上最強春節檔。

5、春節檔具體指什麼時間段?

春節檔具體指從除夕夜開始到正月十五左右這段時間;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6、檔期是什麼?

檔期就是時間段的意思
「沒有檔期」的意思就是「在那段時間有別的事做」
電影的「檔期」指的就是特定的時間段,像是「春節檔」就是春節假期的意思。

7、春節檔電影有哪些意外和驚喜

春節檔電影的意外和驚喜有《滿江紅》和《熊出沒》。

作為張藝謀導演的首部懸疑喜劇電影,《滿江紅》的確給了觀眾極大的驚喜,突破了以往觀眾對其的認識。清一水的綜藝中的熟面孔,自帶的喜劇效果加持碰撞出了不一樣的懸疑正劇,精忠報國的故事有了另一種演繹,年少時背誦過的課文會讓無數觀眾在最後不由自主的復讀和淚目。

相比去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年輕熱血的營銷,今年《熊出沒》的夢幻聯動還加入了潮流AI元素,製作精良劇情有趣,豆瓣評分7.0,滿意度創同系列最高值,培養了一批忠實的垂直觀眾。1號認為,照這個速度下去,《熊出沒》以後就是春節檔的保留節目和孩子們的中國夢工廠了。

電影的種類

看到動作片三個字便會想到其中包含著威脅,這可能是由於利他主義、邪惡或超自然的原因,並可能涉及打鬥或打鬥場景。雙拍檔警匪片,這類影片通常以兩個警察作為主角。通常情況下,劇情通常圍繞著他們之間的關系開始發展,而兩個角色會一起拼盡全力在危急情況下逃生。

武俠片,這種類型的劇本通常包括一系列打鬥場面和板塊場景作為主線劇情。這些場景通常會在影片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空手道和功夫則是電影中普遍呈現的打鬥風格。像《突襲》和《龍爭虎鬥》這樣的電影,可以說是武俠片中典型的優秀影片。

8、偶像打工人口頭禪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方為人上人。
2. 流行口頭禪語
1) 我隱匿在空宅里的消息不脛而走,沾親帶故的人來了好些,無一例外羨慕我泊在野鴨灘打穀場的小汽車和時尚的衣飾。

2) 演出以後,不脛而走,廣泛流行,成為許多人的口頭禪語和行為圭臬。

3) 張老師生病的消息不脛而走,全班同學都來看他。

4) 中國足球以:敗給泰國隊,此消息一出,馬上不脛而走,讓中國球迷大跌眼鏡。

5) 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只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不脛而走。

6) 如今,在鄉村自治組織的選舉中,海選和競選現象更是不脛而走。

7) 這家店的蟹黃湯包,價廉物美,聲譽不脛而走,生意越來越好。

8) 新宗教(新宗教)的教義,因為是希臘思想使之精緻化了的,所以它才能在那時候的西方文明世界不脛而走,這是十分明顯的事。

9) 中國入世的消息不脛而走。

10) 這個戲說之詞是法國人發明的,但是它很快不脛而走,在西方學界流行開來。

11) 負面的信息會在那些情趣相投的群體中不脛而走,引起快速反應,與此同時,人們會在很長的時間內不斷關注事件的。

12) 然而典範論一出,無論其概念之缺乏嚴格性,即不脛而走。

13) 這本小說剛剛連載十餘章,就已經不脛而走,傳遍互聯網。

14) 他領悟到,他那可怕的秘密已經不脛而走,眾所周知了(周知了)。

15) 這些切中時弊而痛快淋漓的論斷,在朝野中,京師內外不脛而走。

3. 最新流行語 口頭禪
得行,套路,凡爾賽語言,針不戳

4. 現在流行的口頭禪有哪些
熱詞一:有錢就是這么任性

事件:該流行語來源於一起詐騙事件,一男子在明知騙子騙錢時,仍給騙子匯去54萬元。但是他沒有報警,因為他想看看對方還能怎麼樣騙他。從此被廣大網友調侃為:有錢就是這么任性!

熱詞二:也是醉了

事件:也是醉了是一句口頭禪,來源為當下很多人熱衷的款游戲——DotA,其大意是「我服了」,使用語境為游戲中遇到豬一樣隊友時不不便直言,只好以一句」我也是醉了」表達嘲諷之意。

熱詞三:一百塊都不給我

事件:百元哥與黑衣男通過微信認識,視頻中百元哥在不停控訴黑衣男,而黑衣男則較為羞澀,指對方「你丟不丟人」。百元哥則不依不饒,用尖細的嗓音連連稱,「玩都玩了,一毛錢都不給」。百元哥稱被對方從西鄉騙到南山,完事了之後,竟然連100元打車費都不給。

熱詞四:我跟你什麼仇什麼怨

事件:蘇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亂丟,旁邊的西裝男進行勸告,爭執中西服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緒激動,語言轟炸連續七分鍾,一直碎碎念「我跟你什麼仇什麼怨」,並卡位扯衣服不讓西裝男下車,公交司機和乘客勸架無果,最終西裝男忍無可忍暴打瓜子男。

5. 形容近期流行的口頭禪
1、直呼內行——就是比較操作者還挺專業的。

2、飲茶先——別幹活了!先整點奶茶喝!

3、宅家煲劇——春節假期人均每天看電視時長近6小時。

4、紅雪珍奶——吃貨的世界你不懂系列詞彙,多用來暗指深諳「生活處處是商機」這個道理的商業鬼才。

5、工具人——指被對方當工具使喚。

6、電影春節檔——史上最強春節檔。

7、爺青回&爺青結——表達的意思是「爺的青春回來了/結束了」,指面對曾經熟悉的場面或人事物,以嶄新的形式重現,讓人再次體驗其中的快樂。

8、我的項鏈2千多——哈爾濱兩位女子因取款發生口角,後面排隊取款女子與長久占著取款機當作梳妝台慢慢照鏡子的女子發生沖突,上演中國功夫···其中被打的女子最終大喊「我項鏈兩千多」。

9、xx它不香嗎——可以用做當某人對於一件事情而執著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種句式來勸退對方,帶有反問的語氣,從而增強對方對於兩者之間的比較和思考。

10、u1s1——有一說一,實話實說。

11、有那個大病——你好像有那個大病。一般用於做事和一般人格格不入比較另類的人。

12、無齡感——「無齡感」它並非盲目地不服老,而是指一種心理狀態和生活態度。

13、干飯人——干飯其實就是西南方言「吃飯」的意思,給人吃飯吃得很豪爽的感覺。

14、後浪——當前流行的「後浪」,大致是指我們的90後、00後。這一代人多為獨生子女,曾讓人覺得「不著調」「太叛逆」,但面對新冠疫情,他們奮不顧身,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後浪」承擔起了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已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希望一代」。

15、大西瓜——一個假期你合出了幾個大西瓜。

16、小丑竟是我自己——原來我像個小丑。

17、我跟你什麼仇什麼怨——蘇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亂丟,旁邊的西裝男進行勸告,爭執中西服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緒激動,語言轟炸連續七分鍾,一直碎碎念「我跟你什麼仇什麼怨」,並卡位扯衣服不讓西裝男下車,公交司機和乘客勸架無果,最終西裝男忍無可忍暴打瓜子男。

18、5g沖浪達人——顧名思義,5g就是網速很快的意思,而沖浪則是上網的最原始表達方式,整個詞的意思就是,網上有什麼梗都會第一時間知道。

19、xxx有什麼壞心思呢——一種矯情的維護,實為調侃。

20、小丑竟是我自己——付出了努力沒有得到回報,或者是別人不領情。

21、就是玩兒——這個梗沒有特別的意思,表示自己一種輕松的態度。

22、割韭菜——原指韭菜達到了生長盛期,可以進行收割。現在比喻機構、基金、大戶拋售股票導致股票市場(或個股)大跌,為其迎來新的建倉機會,再重新在低位建倉,如此循環波段操作,獲取利潤。

23、年輕人不講武德——被用來形容年輕人很「猛」。

24、有內味了——出處來自於大司馬再一次游戲直播當中,因為表現的實在是太菜了,因此許多人看到這一景象就會刷出「有內味了」,可以說是有那味道了的土味說法。

25、集美——好姐妹。

26、yyds——意思是「永遠的神」經常被粉絲用來稱贊自己的愛豆。

27、雖遲但到——雖然來晚了,但是也是來了。

28、有錢就是這么任性——該流行語來源於一起詐騙事件,一男子在明知騙子騙錢時,仍給騙子匯去54萬元。但是他沒有報警,因為他想看看對方還能怎麼樣騙他。從此被廣大網友調侃為:有錢就是這么任性!

29、入股不虧——就是說這件事買了不虧,也有很多人用來追星。

30、直播帶貨——直播帶貨與春晚的跨界「cp」。

31、凡爾賽——用一種特別低調的方式炫耀自己,假裝自己對這件事相當苦惱,甚至令自己不適、不開心。

32、尾款人——指參加了網購預售活動之後還需要支付尾款的消費者。

33、微旅遊——微旅遊發現身邊的美景。

34、請你吃包辣條——辣條是曾經的廉價小吃。因為也是80後、90後美好的回憶···呵呵!據說是因為敖廠長(「暴走大事件」的敖尼瑪)的視頻《我國小學生最愛的黑暗料理》中吐槽「舌尖上的辣條」而走紅!

35、海王——渣男渣女的形容詞,有很多備胎的人。

36、原年人——指的是那些不回家鄉過年,原地/就地過年的人。

37、奪筍吶——「奪筍」就是「多損」的意思。以郭老師眾所周知的迷惑口音把「多損啊」說成了「奪筍啊」。例句:疫情都這么嚴重了還上別人家串門,奪筍啊這人奪筍啊。

38、耗子尾汁——好自為之的諧音梗。

39、絕絕子——絕絕子跟「yyds」用法差不多,但贊美程度沒有這么高,跟「絕了」「棒呆」的意思相似。

40、打工人——據說,「打工人」被當成梗,與一名網紅的視頻有關。他曾發布了幾條短視頻。在其中一條視頻中,他做出要出門打工的樣子,對著鏡頭說:「勤勞的人已經奔上了塔吊,你卻在被窩里伸了伸懶腰,你根本沒把自己生活當回事兒。

41、嵐語lamese——這段時間瞬間火起來的「嵐語」,用講英語的語調、節奏、發音來說中文,據說,講得好的人能令老外誤以為是真英文,還是聽不懂的程度,差點以為英語。

42、——相信大家最近在刷抖音時,經常可以聽到這段bgm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抖音里的857指的是一首迪吧的蹦迪歌曲,857並不是歌曲的名字,而是蹦迪舞曲內容的諧音。這首歌曲的名字是《bowchibow》,後來多指蹦迪的代名詞。

43、那麼普通卻那麼自信——就是說一些男性群體本身不優秀,但是對女性很苛刻。

44、針不戳——「真不錯」的可愛諧音。

45、現在整個人都不好了——原本是天涯社區的求助帖子標題「被男友拿了一血,現在整個人都不好了」,後被廣泛用於表達無語、無奈、受不了了等狀態。

46、也是醉了——也是醉了是一句口頭禪,來源為當下很多人熱衷的款游戲——dota,其大意是「我服了」,使用語境為游戲中遇到豬一樣隊友時不不便直言,只好以一句」我也是醉了」表達嘲諷之意。

47、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出自李小龍版的精武門,後被廣泛用到互聯網中,一般是交談中的調侃,表示不要欺負老實人。

48、郭言郭語——這些都是能制霸娛樂圈的郭老師說的,她經常大大咧咧,說些土味段子,她說的每句話、每個詞,甚至表情都是經典,所以她說的話被大家稱為「郭語」。

49、也是蠻拼的——「也是蠻拼的」的具體含義是:你確實很努力了,但就是成功不了,具有反諷的意味。在《爸爸2》中被歌星曹格多次提及,從而被網友注意並使用。

50、一百塊都不給我——百元哥與黑衣男通過微信認識,視頻中百元哥在不停控訴黑衣男,而黑衣男則較為羞澀,指對方「你丟不丟人」。百元哥則不依不饒,用尖細的嗓音連連稱,「玩都玩了,一毛錢都不給」。百元哥稱被對方從西鄉騙到南山,完事了之後,竟然連100元打車費都不給。

51、內卷——本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現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

9、定檔是什麼意思(電影官宣定檔的背後奧秘)

「從早上9點開始,無論是朋友圈、微信群還是微博,持續不斷的新片定檔物料紛至沓來,好不熱鬧。」

短短兩天內,包括《唐人街探案3》《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晴雅集》《新神榜:哪吒重生》《除暴》在內的五部電影扎堆定檔,彷彿有把國慶檔的火熱繼續延續下去的趨勢。

而如此密集的定檔節奏,也讓人不禁好奇,片方在官宣定檔時,都是如何考慮日期、時間以及相關物料節奏的。為什麼有的時候一整天都沒有一部電影定檔,而有的時候一天又能同時定四五部片子?什麼樣的片子選擇在工作日定檔,什麼樣的片子會在周末定檔呢?

我們今天就聊聊電影官宣定檔的背後奧秘。

為什麼這兩天這么多影片定檔?

對此我們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我覺得主要是兩方面吧,從大的方面來說,是行業內覺得疫情真的穩定了,大家都感到安全了,而國慶檔8天近40億的大盤成績,也證明了市場真的開始好起來了,給了從業者信心。從小的方面說,國慶檔是個競爭激烈的檔期,大片很多,宣傳密度很高,在國慶檔前或國慶檔中給電影做定檔之類的宣傳消息,很容易被國慶檔大片的高密度的宣傳淹沒,所以挑國慶檔過後發,也有利於影片的熱度發酵。」某營銷公司高層對拍sir這樣解釋到。

不過,某位做日本批片引進的負責人對拍sir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在他看來,在國慶檔之前定檔,會更有利於享受到國慶檔帶來的熱度紅利。首先,如果影片的定檔預告能夠在國慶檔影片映前進行貼片、或者線下物料能夠鋪到影院宣傳位的話,對影片本身都是有極大的熱度加成的。即便沒來得及做這些,隨著影片正式定檔,其相關檔期信息也會正式登陸貓眼、淘票票等購票平台,對於在國慶節這個購票平台打開率極高的階段,你的片子能夠在上映日歷里出現,就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了,而不少10-12月待映影片的想看數據,即便沒有推出新物料,也都在國慶期間出現了一個不錯的漲幅。

我們總結整理了近一個月官宣定檔的數據,可以看出,9月22日到9月29日這一周共有8部新片官宣定檔,而從9月1到9月19日近20天也才僅有8部新片定檔,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部分說法。

另外,多部影片扎堆一起定檔,也會造成一定的「群聚效應」,例如昨天就有很多媒體把多部影片捆綁起來一同進行宣傳。今年8月6日當天,包括《信條》《盜夢空間》《小婦人》《1/2的魔法》《魔發精靈》《漫長的告別》共六部進口片統一定檔,像後面幾部熱度較低的進口片,可能就會搭上前幾部高熱度影片的順風車,被媒體廣泛報道。而如果該片只是單獨一天單發檔期,很容易就會被信息海埋沒,無法得到有效的曝光。

官宣定檔需要做好什麼准備?

首先,國產片和進口片的定檔需要做的工作千差萬別。

對於國產片來說,在定檔之前,片方會與影片發行方之間溝通如何確定檔期,針對目標檔期大盤分析、往年同期案例對比、同檔期可能性競品分析等多重考量後,會確定一個最終的檔期。

確定檔期之後,片方與影片宣發方主要會做三件事,一件事是准備物料(海報、預告片、短視頻、稿件,還有各個平台的文案和規劃);第二件事就是聯系發布渠道(各類媒體、平台、微博、抖音、微信大號的排期預約);第三件事就是藝人的溝通配合,各種物料涉及到藝人的都要跟藝人確認,然後溝通藝人按時發布。

關於檔期首發平台,90%以上的影片都會選擇通過微博賬號進行檔期首發。一般情況下,目前主要是通過【新浪電影】【貓眼電影】【淘票票】或者是電影本身的官微發布。還有一類影片,會專門召開一個定檔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官宣檔期,目前後一種方式已經越來越少。

但對於進口片來說,尤其是進口批片,想要定檔的准備會更加繁雜,最重要的也就是是與電影局及相關部門進行溝通。

首先,內地引進方需要購買版權。然後進行送審工作,而具體到送審工作,也要細化為:

1. 准備好做好字幕的片源,去中影或華夏爭取配額;

2. 獲得配額後,影片進入中影進出口排隊審查;

3. 影片提交至電影局,進行審片;

4. 影片過審後,進入中影進出口,電影局發放引進許可證;

5. 片方提供譯制素材與片源,通過中影進出口或者華夏轉交至譯制廠進行翻譯;

6. 中影進出口或者華夏,把成片交至電影局,進行技術審查;

7.電影局下發公映許可證等相關文件,發行方開始製作拷貝。

以上所有步驟,每一條幾乎都需要至少一周左右的時間。全都完成後,影片才能夠進行後續的定檔操作。也正因此,好萊塢分賬片基本都是要在北美映期之前的三個月,就開始進行送審工作,這也導致批片會有著少則一兩個月,多則半年以上的滯後期才能順利上映。

工作日還是周末,選哪一天定檔?

我們總結整理了2020年至今,總共81部電影的定檔情況。

從圖表中,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規律。

首先最直觀的數據,就是在工作日定檔遠多於周末,今年在工作日期間定檔的影片總共有74部,而周六、日以及國慶假期等法定節假日只有7部影片定檔。據悉,過去影片之所以紛紛選擇工作日定檔,是為了照顧媒體和對接記者的上班時間。因此現在選擇工作日定檔,也有著傳統電影宣傳遺留下來的習慣原因。此外,宣發公司也需要過周末,在工作日定檔也是情理之中。

「從我們的數據捕捉與觀測來看,工作日的定檔效果,也遠高於周末定檔。」某電影營銷公司高層跟我們解釋到。

至於為什麼周三這一天定檔的影片較少,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說法,某公司高層解釋到可能是害怕遇到所謂的「周三定律」,也就是上班族已經工作了兩天,身體比較乏困,而距離周末休息日仍有整整兩天,也會造成人的心情低落。具體是否真的是這個原因,為什麼宣發公司都不約而同的避開了周三呢?

當然,仍然會有重量級影片選擇在周末進行官宣定檔,例如8月2日(周日)官宣定檔的《八佰》,以及8月16日(周日)官宣定檔的《姜子牙》。至於為什麼這兩部影片會都選擇在周末官宣,目前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從8月3日和8月17日這兩個周一,華誼與光線迅速上漲的股票表現可以推測,這或許為了照顧相關上市公司股票的表現有關。

此外,在周末對影片檔期官宣,也得看影片宣發公司一貫的「習性」。比如《奪冠》《一點就到家》《七號房的禮物》三部影片,都是選擇在周末進行官宣改檔/定檔的,而這三部片的發行方都是聯瑞影業。

早上還是晚上,選什麼時候定檔?

大多數影片官宣檔期,會選擇在早上10點,如果10點已經有人約好了時間,則會提前到9點或者9點半。之所以選定這個時間,基本也都是一二線白領上班族的上班時間。

當然,也有很多影片會在傍晚6點公布檔期,但是6點官宣的話,影片的想看增幅會有所損失,對於營銷公司的KPI也是一個傷害。

「我們一般早上10點左右官宣的話,因為這樣會相對比較容易上熱搜,畢竟晚上6點,會與當晚播出的劇集或綜藝熱點造成競爭」。

不過對於進口片來說,則一般會避開早晚,選擇在下午進行官宣。根據統計,周四和周五下午,是進口片定檔的「高發頻段」。

結語

對比今年和去年9月的同期數據:去年9月一共有41次定檔消息,但是今年9月僅有17部。可以說,今年的定檔密度相比以往真的少了很多,在上半年整體停滯的情況下也說明,目前片方對於市場容量依舊存疑。不過,隨著月末橫店推介會的臨近,未來半個月也有望成為電影官宣檔期的又一個高潮,目前2021年春節檔影片僅有《刺殺小說家》《唐人街探案3》和《新神榜:哪吒重生》三部影片定檔,據悉,還會有至少七部電影會在未來半個月內高調官宣定檔大年初一,我們也希望定檔潮,來得更猛烈一些。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