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春節子姜什麼時候下種

春節子姜什麼時候下種

發布時間: 2023-02-17 16:17:06

1、鬱金有哪些特徵?

(周裕書 李隆雲 李代永 羅登庸)

鬱金(葯名,非植物名,下同)原植物主要有姜黃(Curcuma longa L.)別名黃絲鬱金,主產於四川;溫鬱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別名黑鬱金,主產於浙江;莪術〔C.aeruginosa Roxb.-C.zedoaria(Berg)Rose.〕,別名綠絲鬱金,主產於四川。以上均為姜科多年生草本,以塊根入葯。姜黃根中含姜黃酮、芳姜黃酮、姜烯、水芹烯、香檜烯、桉油素、龍腦、樟腦、姜黃素等;莪術根中含莪術醇、莪術雙酮、異呋吉馬烯、吉馬烯、樟腦、龍腦、異龍腦、莰烯、α-蒎烯和β-蒎烯以及川芎嗪等。葯理試驗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味辛、苦,性寒。有行氣解郁,涼血破瘀功能。主治胸悶脅痛,胃腹脹痛,黃疸,吐血,尿血,月經不調,癲癇等症。

一、形態特徵

1.姜黃

株高80—120cm,須根粗壯,末端膨大成紡錘狀的塊根。主根卵圓形或陀螺狀,側根指狀,斷面橙黃色。葉基生,葉柄與葉片幾乎等長,具葉耳;葉片窄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上面黃綠色,下面淺綠色,無毛。圓柱狀穗狀花序於葉鞘中央生出,總花梗長12—20cm,具鞘狀葉;小花數朵生於苞片內,次第開放;花萼綠白色,筒狀;花冠管成漏斗狀,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淡黃色;能育雄蕊1枚;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細長,基部具2棒狀體,柱頭稍膨大,略呈唇形。

2.溫鬱金

株高80—160cm。塊根紡錘狀,斷面白色,主根莖陀螺狀,側根莖指狀,肉質,斷面檸檬黃色,或皮層有時白色,葉片4—7,二列;葉柄長不及葉片之半;葉片寬橢圓形,無毛。穗狀花序圓柱狀,先葉於根莖處抽出,纓部苞片薔薇紅色,腋內無花,中下部苞片綠白色,腋內有花數朵;花萼筒白色;花冠白色,裂片3,膜質。能育雄蕊1,花葯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密被長柔毛。

3.莪術

形態與上述兩種植物也很相似,地下莖為葯用文術,斷面綠色。葉片中部紫色,背面無毛。穗狀花序自根莖生出(圖14—107)。

圖14—107 鬱金形態圖

1花序及塊根 2葉 3.花二、生物學特性

鬱金開花很少,種子多不充實,栽培上用根莖繁殖,稱為「種姜」。種姜栽種下去後就成為「母姜」,當年生出的新根莖稱為「子姜」或「芽姜」。子姜長成後的母姜,稱為「二母姜」,再作種稱「老母姜」。子姜及老母姜的生長勢差,二母姜繁殖力強,植株生長健壯,萌芽早。在4月底至5月中旬就會出苗,但是塊根到8—9月才會大量形成,10月後是塊根充實肥大階段。栽種早,萌芽出苗早,生長期長,植株發育旺,但須根長,致使塊根入土很深,難採挖。栽種期遲者,生長期短,株矮,塊根入土短,易採挖。

姜黃的生長期約為220—240天,出苗期4月中、下旬,花期8—11月,枯苗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下旬。

鬱金、姜黃為亞熱帶植物,原產於亞洲南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喜溫暖的氣候,怕嚴寒霜凍。氣溫在-3℃以下,姜黃根就易凍死,地上部分耐寒能力更差。姜黃、鬱金在四州省海拔8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壩,只要全年無霜期在300天左右的地區就可栽培。

四川主產區崇慶年平均氣溫為14℃左右,全年無霜期275天左右;姜黃主產區犍為年均氣溫17.9℃,無霜期341天。

宜濕潤的土壤與氣候。應選擇雨量充沛而且分布較均勻的地區栽培,四川主產區年降雨量均在1000mm以上。乾旱對植株及塊根的生長不利,特別是苗期應使土壤保持一定濕度,否則易造成缺株。喜稍蔭蔽的環境。光強,植株生長勢弱,栽培多與高稈作物套種,或選稍陰的環境栽培。

鬱金對土壤的要求因品種不同而異。黃白絲鬱金砂壤至重壤都可以栽種,綠絲鬱金宜砂壤至壤土,黃絲鬱金宜壤土至重壤,除過於粘重的土壤及不易保水肥的冷砂土外均可種植。鬱金的塊根入土很深,須栽種土層深厚的地方,最好上層疏鬆、下層較緊密的土壤栽種。姜黃宜選擇土壤肥沃、含腐殖質多、排水良好的土壤。溫鬱金忌連作,前作多為油菜、小麥等。

三、栽培技術

(一)品種

一般黃白絲鬱金植株高大,塊根產量高,但品質較次,綠絲鬱金的塊根品質最差,產量次於黃白絲鬱金,黃絲鬱金塊根品質最好,但產量低於前兩種。白絲鬱金學名尚待鑒定。黑鬱金主要栽培於浙江,前四種鬱金生產於四川。姜黃的原植物為姜黃屬姜黃。浙江以同屬植物鬱金的根狀莖作姜黃。

(二)繁殖方法

以根莖繁殖。收獲時,選擇根莖肥大、體實無病蟲害的作種,堆貯於室內乾燥通風處,厚30—40cm,防日光照射,並翻動1—2次,避免發芽。或抖去附土稍晾乾後立即下窖,或用沙藏於室內。姜黃不能用母姜(老母姜)作種。春季栽種前取出,除去須根。將鬱金的母姜與子姜分開;以便分期播種,其中母姜可縱切成小塊,較大的子姜橫切為小塊,使每塊種姜上有壯芽1—2個。姜黃則把子姜與芽姜分開,便於先後栽種如芽姜過小就不分開,因為種姜過小,植株生長不良,產量低。

(三)整地

鬱金的前作有小麥、油菜、胡蘿卜、馬鈴薯等作物,前作收獲後距栽種鬱金還有一段時間,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復種指數,多以玉米間作。間作時先種玉米,栽鬱金時不再耕地,只在行間除草後,按穴栽種。如系凈作或以休閑地種鬱金,則應翻地一次,深25cm左右,耙細整平,一般不作畦。

(四)栽種期

鬱金以夏至前後幾天(即6月15—25日)為適宜,可適當提早到5月1下旬。不能過遲,否則生長期短,生長不好,產量低;亦不宜過早,否則植株生長迅速,塊根入土深,挖采困難。因品種不同及種姜不同萌芽有早遲,其種植期有先後,子姜應比:母姜早栽3—5天,綠絲鬱金比黃絲鬱金、黃白鬱金早栽10天左右。

姜黃的收獲物為根莖,其栽種期比鬱金早,以4月初栽種最好。其中芽姜應比子姜早栽10天左右,因芽姜發芽慢,子姜發芽早。混栽,則生長不整齊,不利植株發育和管理,須分期分別栽種。溫鬱金在4月上旬下種。

(五)栽種方法

鬱金採用穴栽,穴深6—7cm,須口大而底平。行距33—400cm,穴距27—33cm,行與行間的栽穴交錯排列。每穴栽根莖3—5小塊,放勻,芽朝上,栽三個的放成「品」字形,四個成方形,五個成梅花形。將種姜按一下,使其與土壤密接,覆蓋細土厚3—4cm,每畝用種量150—200kg。黃絲鬱金可少一些。溫鬱金每穴傾斜種1根狀莖。

姜黃行距33cm,穴深13cm,口大底平,穴內土塊要細,每穴栽已萌芽的種姜1個,其餘同鬱金。每畝施肥1000—1500kg清糞尿,用種量一般為200—300kg。

(六)間套作

四川鬱金主產區常在玉米地內套作。玉米播期在4月初,株行距為123×100cm。6月下旬再於行間套作鬱金,使每兩行玉米間鬱金有4行,每兩穴玉米間有鬱金3穴,交錯排列。姜黃與鬱金均可與豆、芋、蔬菜混種。

姜黃與玉米間作。在姜黃栽植後就播種玉米或兩種作物同時播種。玉米行株距1×1m,縱橫每隔3穴姜黃,就在行間播1穴玉米。與小麥套作,小麥行株距為33cm,條播小麥行距為36—40cm,姜黃穴距為33cm。廣州系與旱稻逐年輪作。

(七)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通常中耕除草3次,與施肥結合進行。第一次在8月上旬,鬱金苗高10—15cm。如土壤疏鬆,可以只拔草而不鬆土;如表土板結,則應淺鋤。此後在8月下旬與9月上旬再各中耕除草一次。如系凈種鬱金,在7月上、中旬出苗後,還應拔草1—2次,以利幼苗生長。由於鬱金栽種不深,而且根莖橫走,所以中耕宜淺,只淺松表土3—4cm即行。

姜黃一般也進行三次。間作與凈作的,第一次在5月初後苗高10cm左右時,間作的也可與玉米中耕除草同時進行;第二次在6月底7月初;第三次在8月初左右,此次間作的玉米已經收獲,應注意除凈雜草。如套種,第一次中耕多在小麥收獲後進行,第二、三次的時間與間作同。中耕宜淺,因姜黃的根橫向生長入土不深,中耕過深,易傷根系。

2.追肥

一般都在每次中耕除草後施追肥,宜施速效肥料,滿足鬱金發育需要。第一、二次,每次每畝用人畜糞尿1500—2000kg,加水2倍稀釋,於早晨或傍晚土溫較低時施下。第三次每畝用腐熟油餅粉50—75kg,草木灰100kg,加少量人畜糞尿拌和均勻,施於植株基部地面,施後壅土。

姜黃結合每次中耕進行追肥,肥料以人畜糞尿為主,也可施堆肥、餅肥等。第一次每畝追1000—1500kg人畜糞尿,第二、三次每畝追施人畜糞尿1500—2000kg。最末一次不應遲於8月底,過遲,植株近枯苗,肥效不能充分發揮。土壤肥沃,也可酌情減少施肥量。

3.灌溉

7—8月氣溫很高,如久不下雨,應在早上或傍晚用水澆淋(水內摻少量人畜糞尿),使土壤保持濕潤。

(八)病蟲害及其防治

1.根結線蟲

(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

發生於7—11月,引起生長發育不良,葉色退綠變白,根上形成瘤狀結節。可選用抗病品種,實行水旱輪作進行防治。

2.葉斑病

(Alternaria sp.)

發生於葉片,可清除病葉燒毀,或用50%托布津500倍液防治。

3.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鑽入株心為害,可用90%敵百蟲500倍液灌心防治。

4.台灣大蓑蛾

(Cryptothelea formosicola Strand)

於9—10月咬食葉片。人工捕殺,或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5.地老虎與蠐螬

幼苗期咬食須根,使塊根不能形成,造成減產。其它參見人參地下害蟲。

6.姜弄蝶

(Udaspes folus Cramer)

又名苞葉蟲。以幼蟲為害葉片,先將葉片作成筒狀的葉苞,後在葉苞中取食,使葉片成缺刻或孔洞。一年發生四代,以幼蟲在地表枯枝落葉上越冬。4月上中旬出現第一代幼蟲,7—8月為發生盛期。卵散產於寄主嫩葉上,孵化後幼蟲吐絲綴葉做苞並藏於其中為害。防治方法:冬季清潔田園,燒毀枯枝落葉,消滅越冬幼蟲;人工捕殺蟲苞;幼蟲發生初期用90%敵百蟲800—10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倍液噴霧毒殺,5—7天噴一次,連續2—3次。

7.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第三、四代為害姜苗,7月下旬到8月上旬產卵於姜葉上,初孵幼蟲從莖的基部鑽孔蛀入,蛀食為害莖,造成頂部萎蔫乾枯,幼蟲具轉株為害習性。防治方法:燒毀稿稈,消滅越冬場所;狠治第一、二代以壓低姜田第三代蟲源基數;每畝用200—300gBt乳劑噴姜苗和心葉;或用80%的敵百蟲200倍液灌心葉;種植玉米誘集帶,降低姜田受害率。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姜田周圍或田邊每畝種上100株玉米,誘成蟲產卵,集中消滅。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鬱金在栽種當年12月下旬,莖葉逐漸枯萎,塊根已生長充實,即可收獲。當地認為2月上旬最好。溫鬱金一般在12月中、下旬為採收適期。收獲不宜過早,否則塊根不充實,折干率低,影響產量質量。收獲過遲,鬱金水分增多,挖時須根易斷,費工大,乾燥也困難,乾燥後易起泡,降低品質。選晴天乾燥時,將地上葉苗割去,用長鋤、鎬或齒耙深挖45—67cm,一行一行地挖出整個地下部分,抖去泥土,摘下塊根。摘時略帶須根,否則乾燥時易腐爛。姜黃一般也在12月下旬挖,也可推遲至2月初挖,收獲方法與鬱金同。採挖時要反復翻撿,以減少根的遺漏和損失,塊根和根莖一並收回。如黃絲鬱金的根莖可作姜黃,綠絲鬱金的根莖可作莪術,姜黃的塊根可作黃絲鬱金。這樣可提高土地的產值。

(二)加工

鬱金塊根按大小分級加工,以便蒸煮乾燥。先洗去泥土,然後蒸煮。四川多用鐵鍋煮,浙江用蒸籠蒸,大約蒸15分鍾或煮15分鍾,以指甲試切不出水,無響聲時為止,取出在篾席上曬干(一般需曬40天左右)或炕干,放入撞籠竹簍中撞去須根即成。每畝可收干鬱金75—100kg,黃絲鬱金還可收姜黃干貨約200—250kg。蒸煮時,不能過生過熟,一般只煮8—9成。過熟起泡易壞,不易曬干。不能採用火炕,否則會起泡,影響品質。

溫莪術加工方法:將鬱金塊根或根狀莖,洗去泥土,除去須根及糙皮,放在蒸籠中蒸熟後曬至乾燥為止,即成莪術。

姜黃加工方法:水洗干凈,放入開水中焯熟,撈起略晾乾水分,即可上炕烘乾。不用開水焯,則乾燥慢,費工費時。炕干後在撞籠中撞去粗皮,即成外表深黃色的乾薑黃。搖撞時少噴些清水,同時撒入少許姜黃細末,再搖撞,可使姜黃變為金黃色,色澤更鮮艷。一般鮮姜黃350kg可加工成乾薑黃50kg。每畝產乾薑約200—250kg。

片姜黃加工方法:將溫鬱金的塊根和根狀莖,洗去泥土,除去須根,用刀縱切成0.7cm厚的薄片,直接曬干即成片姜黃。

2、長芽的姜能切下種嗎

通常的辦法不是切下種,而是整塊種下地,等姜苖長到20cm高時姜苖已長有根系,再小心扒開土將整塊姜取出來
取出來的種姜與原來-樣大,稱之為「老薑」
姜苖留在土裡生長出來的姜稱之為「子姜」

3、鬱金怎樣進行合理的間套作?

鬱金、姜黃可與玉米、小麥及蔬菜等作物間套作。前作一般有小麥、油菜、胡蘿卜等,在前作收獲後進行整地,要施足基肥、耕翻、耙細耙平,不必作畦即可播種。

栽植期,鬱金在6月15~25日為適宜,可適當提早到5月下旬,不能過遲,否則生長期短,生長不好,產量低,也不宜過早,否則植株生長快,塊根入土深,採挖困難,因種的不同和種姜不同,萌芽有早有遲,其種植期有先後,一般子姜應比母姜早栽3~5天,綠絲鬱金比黃絲鬱金、黃白鬱金早栽10天左右。姜黃是收獲根莖,其栽植期比鬱金早,以4月初栽種最好,其中芽姜應比子姜早栽10天左右,因芽姜發芽慢,子姜發芽早。溫鬱金在4月上旬下種。

種栽准備,在收獲時,選根莖肥大、結實,無病蟲害的作種栽,堆貯於室內乾燥通風處,厚30~40厘米,防日光照射,並翻動檢查1~2次,避免發芽和發霉,或把種栽稍晾乾後立即下窖。或用沙藏於室內。姜黃不能用老母姜作種。春栽前應挑出。除去須根,將鬱金的母姜與子姜分開,其中母姜可縱切成小塊,較大的子姜也橫切為小塊,使每塊種姜上有壯芽1~2個,姜黃也把子姜與芽姜分開,便於先後栽種。如芽姜過小就不分開,因種姜過小將來植株生長不良,產量低。

間套作,四川鬱金產區常在玉米地內套作。玉米播種期在4月初,株行距為125厘米×100厘米,6月下旬再於行間套種鬱金,使每兩行玉米間有鬱金4行,每兩穴玉米間有鬱金3穴,鬱金穴距約各33厘米交錯排列種植;姜黃與玉米間作,可於姜黃栽後播種玉米,或兩種作物同時下種,玉米行株距1米×1米,在玉米行間有姜黃3行,即姜黃的株行距各33厘米;姜黃與小麥套作,小麥條播行距35~40厘米,在小麥行間種姜黃,穴距35厘米。

栽種時,取出種栽,鬱金採用穴栽,穴深6~7厘米,口大而底平,穴距各33厘米左右,行間各穴錯開排列。每穴栽根莖3~5小塊,放勻,芽朝上,栽3個的放成「品」字形,放4個的成方形,栽5個的為梅花形,將種姜向下按一下,後覆蓋細土厚3~4厘米,每667米2用種量150~200千克,黃絲鬱金可少放一些,溫鬱金每穴只傾斜種1根狀莖;姜黃行距33厘米,穴深13厘米,每穴栽已萌芽的種姜1個,其餘同鬱金,用種量200~300千克。每667米2施清淡糞水1000~1500千克。

4、生薑怎麼種?幾月份種?幾月份收?畝產多少?

生薑的播種時間-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

正常年份,合適的管理和品種,生薑畝產量1000-3000公斤。

種植方法:生薑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霉變,腐爛,干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朩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

生薑播種前最好用葯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2天然後用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公分,使溫度保持在20—30攝氏度,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4)春節子姜什麼時候下種擴展資料

脫毒生薑高產栽培技術

1,精細整地,配方施肥。選擇土質肥沃,水澆條件好,無姜瘟病的地塊,結合整地,每畝撒施優質腐熟雞糞3~4立方米,或優質欄肥4000公斤做基肥。在高肥水地塊按60~65厘米行距開溝備播,每畝溝施豆餅lOO公斤,復合肥150公斤,鋅肥2公斤,硼肥l公斤做種肥。

2,精心選種,適期早播。播種前30天左右(地膜生薑在「驚蟄」前後),從井窖內取出脫毒種姜,沖去泥土,晾曬1~2天,選擇塊大、皮色好的姜塊做種催芽,每畝用種300公斤左右。以火炕催芽法為主。姜種堆放高度不超過80厘米,催芽溫度要控制在21~25℃。地膜覆蓋生薑的最佳播種期在4月初(「清明」前後)。蓋膜前應用除草劑兌水噴施,防膜下雜草。適當稀植可提高單株產量,促使姜塊大而整齊。高產地塊行距60―65厘米,株距20厘米,畝栽5500株左右;中肥水地塊行距60厘米,株距18厘米,畝栽5500―6000株。

3,科學管理,促進生長。播種後20天快出姜苗時採用遮陽網遮蔭,宜於田問管理,且姜苗長勢旺,畝增產15%以上。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苗期適當追肥,畝施尿素25公斤。「立秋」前後姜苗生長速度加快,為了滿足其迅速生長的需要,期間撤去遮陽網,揭掉地膜進行追肥。此期需肥量大且養分要全面,一般畝施復合肥lOO公斤,鉀肥50公斤。追肥於距植株基部約15厘米左右的溝中,後覆土封溝培壟,最後澆透水。9月上旬以後,植株地上部生長基本穩定,主要是地下根莖的膨大,為了保證養分供應,此時可根據苗情,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鉀肥15―20公斤。可在壟下開小溝,施入後進行二次培土,也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順水沖入。

5、生薑怎麼種植

春季播種,霜前收獲。由於姜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所以必須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栽培。根據發芽所需的溫度,應在10厘米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播種;

根據發芽所需的溫度,應在10厘米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播種;根據姜的生長習性,要獲得較高的產量,需有135-150天的適於姜生長的時間;

根據氣候條件,生薑於驚蟄後至4月中旬播種,播種過早,地溫低,發芽慢,播種過晚,則生育期縮短,降低產量。姜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

/iknow-pic.cdn.bcebos.com/9922720e0cf3d7cab285630efd1fbe096b63a953"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922720e0cf3d7cab285630efd1fbe096b63a95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zengliwu.com/img_9922720e0cf3d7cab285630efd1fbe096b63a953"/>

(5)春節子姜什麼時候下種擴展資料:

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腌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老薑採收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

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盡量減少損傷。

6、種毛子姜

毛子姜是我們當地的叫法,上網一查叫鬼子姜、 菊芋,洋姜。

這些毛子姜不知道是去年什麼時候買的,一直放在冰箱保鮮底層的抽屜里,直到前幾天從老媽家拿來的菜實在沒地放,我才看見它。打開袋子一看,竟然有生根發芽的,栽進花盆試試。

不想幾天後,它就變成了這樣。

不僅活了,而且長得飛快,看來我可以考慮把這一袋毛子姜栽到敏敏家樓下荒了的花壇里。和敏敏一說,她立刻響應,決定第二天不遛彎,種毛子姜。還說千萬不要告訴小雨媽,不然她該不下來了。

今天一大早,雨媽發了一句「我睡覺」,任憑我和敏敏再三@她也沒有回應,這傢伙還能未卜先知啊。

收拾好,帶著毛子姜和尖鍬出發,敏敏已經著急了,問我種不?讓她先薅草,我馬上到。

這花壇,裡面真是草木蔥蘢,我和敏敏兩個農村出來的娃兒都覺得,這要是小時候薅草找到這樣的草簡直不要太美。

敏敏幹得風風火火,我也不甘落後,迅速加入,很快我倆整出一小塊干凈的土地,小區沒有物業,這些草得扔出去,我昨晚特意沒洗衣服,等著今天往外抱草,抱著草往外走,嗅著青草特有的香味兒,好像一下回到了二十年前。

回來翻地,我家的尖鍬特別給力,敏敏很納悶,問我這尖鍬幹嘛用的,我實話實說,上墳用的,當初特意給我婆婆買的,這么算起來也有快二十年了,一年用一次,一點不顯舊。

翻地,平地完成,開始下種,我倆徒手開挖。

最後我提議踩一下,敏敏覺得踩太實不好,於是,我這邊踩實,她那邊輕輕踩,又在她家車庫取水,澆上,大功告成,靜待發芽了。

不知道敏敏什麼時候偷拍了這么多我,還把我的小短腿兒充分展示了一下,哪天若我和敏敏絕交了一定是因為這些照片,哈哈。

7、反季節生薑種植技術

一、土壤選擇:生薑怕污染、怕旱怕澇喜濕潤。對泥土的要求不高,但最好選用沙壤土,因為沙壤土濾水性好,排後不漬水,又易保持濕潤,很符合生薑生長對濕度的要求。二、建棚:用8米寬薄膜,覆蓋地面6米,中間膜高1.75米左右,不能太高,不然背風、保溫性下降,對薄膜損壞也較大。三、栽植方法:每棚兩廂,按25厘米寬開四邊溝和廂溝,以利於灌排水。開好溝後,在廂面上按溝心對溝心50公分的標准起壟開播種溝,溝寬20公分、深30公分左右。四、姜種選擇、播種時間:常規生薑一般在清明時節下種,而反季節生薑則提前在2月中旬左右,即農歷雨水到驚蟄這個時候下種。反季節種姜最好選用菜姜良種,地溫低的地方下種後還必須再覆蓋地膜,只覆蓋大棚膜,地溫還達不到生薑生長要求。五、管理措施及病害: 在生薑芽尖頂棚時揭去地膜。立夏以後,在氣溫穩定在25度時就可以揭去大棚上的薄膜,下壟平溝。生薑在氣溫25至29度時生長發育最好,超過30度後就只長苗不長姜了,所以要及時揭去頂膜。遠離化肥,搞好肥水管理不能施用化肥,生薑對化肥敏感,用後易爛塊、引發姜瘟和炭疽病。一般畝用1000公斤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底肥,下種前畝用極清的稀糞水(小糞勺半勺兌一桶水)60—80擔淋濕播種溝下種。生薑萌芽揭地膜時,用同樣方法再澆窩一次。在揭大棚膜時,畝用充分腐熟的堆肥30擔撒入,再澆60—80擔清糞水(一小糞勺兌一桶水),再下壟土平溝。兩周後再用濃糞水(一小糞勺兌大半桶水)60—80擔澆窩,並從原壟中提土給姜培土。這樣,先前的壟變成了溝、先前的溝成了壟。給姜培土兩周後用同前次濃度一樣的糞水灌溝。在姜出芽時,給四邊溝和廂溝灌水,通過水的滲透保持廂面濕潤,以利於出芽。出芽後注意下雨要排水、廂面干時灌水,總之保持廂面適度濕潤預防為主作好病蟲害防治姜的主要病害為姜瘟和炭疽。姜瘟造成姜塊腐爛死苗,並且傳播速度快。姜瘟重在防,一般用草木灰加石灰,按7:3的比例配好混勻,在出苗期、下壟平溝和給姜培土時,每次畝用15公斤撒窩,一般都可防住。如果發生,先用塑料袋包好捂緊病株輕輕進行拔除,勿用力過猛,以避免病菌發散感染。拔除病株後,再用草木灰與石灰混合物撒於上面,壓緊泥土即可。

8、子姜種植如何選種,那裡有子姜種賣?

生薑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無公害生薑種植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規程進行,產品要達到一定的質量標准。萊州市現有生薑種植面積2000hm2,已被確定為省級無公害生薑生產基地。幾年來,為適應國內外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減少生產過程中農葯的使用量。降低產品的農葯殘留量,我們總結歸納出生薑從選地到收獲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一、地塊選擇。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豐富、pH值6-7的微酸性地塊,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前茬地為糧田或大蒜田。要求地塊周圍3公里以內無「三廢」污染源存在。姜田大氣環境質量、灌溉水質、土壤均應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質量標准。
二、品種選擇。依據當地種植習慣,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萊州本地選用「萊由」牌生薑。
三、選種。選用上年無病地的姜作姜種。用井水沖去泥沙,選取姜塊肥大、豐滿、皮色有光澤、肉色鮮黃不幹縮、質地硬、未受凍、不腐爛、芽頭肥圓、無病蟲害的姜作種。嚴禁從病姜區調種。嚴格剔除皮色發黑(已受澇)、受凍、腐爛、姜肉鬆軟或有其他病蟲害的姜塊。 選好種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鍾,催芽。
四、整地施肥。在生薑種植10-15天後,結合深翻地,畝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大寶綠」雙綠綠色肥料50公斤、充分腐熟廄肥 5000公斤,整平耙細,播種時,起壟施種肥,一般畝施餅肥(花生餅或豆餅)100公斤,省認定的無公害「萊州」牌硫酸鉀復合肥15公斤、鋅肥3公斤、硼砂2公斤。
五、合理定植。播種前把催好芽的大姜塊掰成70-80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一般只留一個壯芽,傷口處蘸草木灰後下種(壯芽標准:芽長 0.5-1.5厘米,粗0.8-1厘米,幼芽潔白鮮亮,芽身肥壯,頂部鈍圓,芽基部未發出新根)。下種時將姜芽與行向垂直,平放於播種溝內,姜芽上齊下不齊且在一條直線上,然後覆土4厘米左右,以保證苗齊苗壯。 幼苗前期,以澆小水為主,保持地面濕潤。幼苗後期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保持地面見干見濕,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宜,暴雨之後,及時排除地內積水,然後補澆一次井水。整個生薑生長期,禁止大水漫灌。
六、科學防治。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病蟲害的測報信息,本著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發現病株,實行挑治,早期用葯,一葯多治,減少農葯的使用量。
莖部病害(姜瘟病、姜腐爛病等);田間發現病株時,及時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圍土壤,帶出大田深埋,在穴內施漂白粉125克或澆1%的漂白粉液,然後用無菌土封堆,防治效果良好。
葉部病害(姜炭疽病、葉枯病等):田間發現病葉時,及時摘除放於塑料袋內,帶出大田燒毀或深埋。同時及早採用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防治,7-10天1次,連噴2次。注意噴勻噴細。採收前20天停止用葯。
姜螟及蚜蟲:田間發現姜螟、蚜蟲時,及時噴灑楊康3號懸浮劑(AA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750倍液或用阿維菌素制劑(1.8%滅蟲靈)6000倍液防治,根據姜生長大小和蟲害情況適當改變用量。同時,晚上開啟高壓汞燈,誘殺成蟲。

9、鬱金的高產種植技術?

鬱金以地下塊莖作葯用,有解郁,行氣,止痛,化瘀,利膽之功效。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形態特徵

1、溫鬱金,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狀莖肥大;斷面中心檸檬黃色,外側近白色,稍有香氣,末端膨大呈紡錘狀。葉片寬橢圓形,長30-75厘米,寬14-22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尾尖,無毛,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花莖先葉於莖基抽出,穗狀花序成圓狀形,中下部苞片寬卵形,淡綠色。萼白色,3齒裂;花冠白色,漏斗狀,近頂端有糙毛;能育雄蕊;1枚,淡黃色;子房下位。

2、姜黃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主根莖卵形,側根莖指狀,紅黃色,葉片窄橢圓形,長20-30厘米,寬5-15厘米,兩面均無毛;花序由葉鞘內抽出。圓柱狀穗狀花序;苞片卵形至近圓形,綠白色,腋內有花數朵;花萼綠白色,具3齒,花冠管長1.5厘米,裂片3,淡黃色,上方1片較大;側生退化雄蕊花瓣狀黃色,唇瓣近似圓形,黃白色,能育雄蕊1枚,與退化雄蕊連生;花葯長圓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

3、廣西莪術多年生草本,高80-110厘米。塊根紡錘形,主根莖卵圓形至卵形,側根莖指狀。肉質,斷面白色或微黃色;葉片長橢圓形,兩面密被粗柔毛,穗狀花序圓柱形,先葉於根莖上抽出;纓部苞中長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粉紅色至淡紅色;中下部苞片卵圓形,綠白色;花萼筒白色,先端具3齒;花冠粉紅色,側生退化雄蕊花瓣狀,淡黃色,子房下位。

4、蓬莪術多年生草本,根莖塊狀,側根莖圓柱狀,淡黃色。根細長,末端膨大;葉片橢圓形。花序由根莖抽出,穗狀花序闊橢圓形,花冠有裂片3枚。側生退化雄蕊比唇瓣小,唇瓣近側卵形。

生長習性:鬱金喜溫暖溼潤環境。怕旱,怕澇,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上土層疏鬆肥沃,下土層堅硬的土質,或砂質壤土為好。鹽鹼地,低窪地不宜種植。忌連作。

整地與施肥:選適宜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5000公斤,餅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然後作成60厘米寬的高畦,畦間留15厘米的溝,以利澆水和排水。等待播種。

播種:鬱金用塊莖繁殖。播種期為春播,在清明前後。在收獲鬱金時,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根莖貯存作種。於栽前取出曬1—2天,除去須根,大小分開,大的可縱切成若干塊,每塊帶1—2個芽眼。稍涼,使傷口癒合後,即可按行株距30×2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田裡。覆土,澆水保墒,以利成活。每畝播種量80公斤。

田間管理:鬱金齊苗後注意中耕除草。乾旱天氣注意澆水,陰雨天氣及時排水。立秋前後,進入根莖膨大期,應追肥一次:每畝追施人糞尿20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氫鉀10公斤。

病蟲害防治:鬱金病蟲害較少,如發現按常規防治。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配毒餌誘殺。

收獲與加工:鬱金一般於秋後,地上莖葉枯萎後採挖。將刨出的鬱金地下塊莖,去凈泥土,放入沸水中煮15分鍾,煮透後,撈出曬乾,既可入葯出售,畝產量300公斤。摘下鬱金後,剩下的根莖,除留作種外,洗凈泥土,煮透或蒸透後曬干或烘乾,搓去須毛和粗皮即為莪術,畝產量100公斤。

鬱金高產種植要點

一形態特徵 溫鬱金為多年生草本,株高0.8-1.6米。塊根紡錘狀,主根莖陀螺狀,側根莖指狀,肉質,斷面檸檬色。葉片4-7,2列;葉柄長不到葉片的一半;葉片寬橢圓形,無毛。穗狀花序圓柱形,先葉於根莖處抽出,花冠白色。花期5-6月。 姜黃與溫鬱金形態上相似,葉基生,葉柄與葉片幾乎等長,有葉耳;穗狀花序由葉鞘中央生出;花冠管成漏斗狀,裂片3,淡黃色。花期8-11月。 廣西莪術其最顯著的區別是葉片兩面密被粉柔毛。花期7-8月。

二生長習性 鬱金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氣候,耐旱抗澇,但怕霜凍。適宜在土質疏鬆、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沖積土、砂壤土中生長。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均可種植。 鬱金開花少,種子多不充實,故生產上多採用根莖繁殖,即用「種姜」。一般情況下,栽種早,萌芽出苗早,生長期長,植株發育旺而產量高,但須根長,使塊根入土很深,不便採挖;栽種遲者,塊根入土較淺易採挖,但生長期短產量相對較低。所以,生產上既要高產又要易於挖取,適時栽種是關鍵。鬱金尤其是溫鬱金忌連作,多選油菜、小麥等為前茬作物。 種姜栽種下去後就成為「母姜」,當年生出的新根莖為「子姜」或「芽姜」。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按生長習性選好地塊,前作收後耕地,深25厘米左右,結合耕翻進行施肥,每畝施用磷肥200-250千克和廄肥 1500-200千克作基肥;耙細整平,一般不作畦。若與玉米套種,在前茬作物收後,先種玉米,後種鬱金時不需再翻地,只將玉米行間雜草除盡,挖穴栽種即可。

2.繁殖方式 採用根莖繁殖。以夏至前後幾天,即6月15-25日為宜,可適當提早到5月下旬,具體品種及種姜不同其播期各異:溫鬱金在4月下旬下種,子姜應比母姜早栽3-5天;姜黃的收獲物為根莖,其栽種比溫鬱金早,在4月初栽種最好,其中芽美應比子姜早栽10天左右。採用穴栽,按株行距24-30厘米X30-60厘米,穴深6厘米以上開穴,口大底平,穴應交錯排列。栽種前取出上1年貯存的種姜,除去須根,把母姜與子姜分開,以便分期播種,母姜可縱切成小塊,較大的子姜橫切為小塊,每塊種姜上帶壯芽l-2個,每穴放入種姜3-5個,芽子向上;栽3個的放成品字形,4個的放成四方形,5個者放成梅花形。放種時種姜與土壤密接,栽後覆蓋細土,厚3厘米左右。 在玉米地中套種鬱金。玉米在清明前,按株行距90厘米X120厘米開穴播種。夏至前後,再在行間套種鬱金,一般2行玉米間種鬱金4行;2穴玉米之間可種3窩鬱金。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在7月中旬,8月上旬或下旬及9月上旬各進行1次中耕除草。鬱金栽種不深,且根莖橫走,故中耕宜淺,淺松表土3-4厘米。

2追肥 每次中耕除草後應追肥。第一、二次,每畝施人畜糞1500-2000千克,加2倍水稀釋,在早晨或傍晚施人;第三次每畝用腐熟餅肥50-75千克,草木灰100千克,與少量人畜糞拌勻,施在植株基部地面,並培土。

4.病蟲害防治 少發生病,多為蟲害。

1葉斑病 為害葉片。

防治方法:

①清除病葉並燒毀;

②噴50%托布津500倍液。

2根結線蟲病 多發於7-11月,為害根部。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實行水旱輪作。

3地老虎和蠐螬 幼苗期吸食幼苗的須根而致塊根不能形成而減產。

防治方法:

①黑光燈誘殺成蟲;

②施用充分腐熟的糞肥,最好用高溫堆肥;

③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1%拌種。

4姜弄蝶 7-8月為其為害盛期,幼蟲為害葉片。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園,燒毀枯枝落葉;

②初期用90%敵百蟲800-l0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5-7天1次,連續2-3次。

四採收與加工 多在冬末初春挖取塊根。先將地上葉苗割去,用鋤頭或齒耙挖起地下部分,抖落泥土後將根莖和塊根分開。加工時先將鬱金淘洗干凈,然後用蒸籠蒸煮:蒸1.5小時左右,用手捏塊根,無響聲且不出水,便可取出在蔑席上曬干;干後在竹簍中撞去須根。若遇連續陰雨天,可用草木炭5千克與50千克塊根混拌均勻,便可防止塊根發松、出水、霉爛且可加速乾燥。 注意:蒸煮時不宜過生或過熟,一般蒸至八或九成熟即可;乾燥時只可太陽曬而不可用火烘,以免起泡而影響質量。

五留種技術 在收獲採挖時,在根莖中選取肥大、體實沒有病蟲害的母妻、子姜作種。堆放在室內乾燥、通風的地方,厚30-35厘米,進行沙藏,防止陽光照射,防凍,低溫到來時可用竹席覆蓋;也可抖去附土稍晾乾後立即下窖貯藏。在貯藏過程中可酌情翻堆l-2次,以避免發燒或提前發芽。到第二年春季便可取出進行栽種。

鬱金栽培方法

1、土壤及前作物:鬱金宜栽培於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壤土裡,上層疏鬆,下層緊密,便於保水、保肥。前作物為、玉米或黃豆。由於鬱金在夏至前下種多與玉米套作。每栽1年,即須輪作1次,不能連作。

2、選種與栽培:

1選種:鬱金用地下莖姜黃作種,有3個品種:

①黃絲姜:外皮黃白色,內心金黃色。所產姜黃與鬱金品質均好。但鬱金體形小,產量低,每667㎡產鬱金50~65kg,姜黃350~400kg。

②綠絲姜:外皮黃白色,內心淡綠色。不擇土,可種於較瘠薄的土壤,栽種較黃絲姜、白絲姜略早,所產姜黃為「莪術」。每667㎡產莪術400~450kg,鬱金50~60kg。

③白絲姜:內心黃色,如雞蛋黃,產量較高。每667㎡可產鬱金100~125kg,姜黃350~450kg。

2整地栽種:

①整地:地一般不耕。如系閑置地,清明前用長鋤將土深挖23~27cm,耙平,使土壤上松下緊。前作物若為玉米或白芷,收獲後,即不挖地。如鬱金與玉米套作,即在玉米行間挖窩下種。

②栽姜:把姜種的母姜正中較大的塊莖與子姜著生於母姜兩側較小塊姜分開,子姜較母姜的栽種時間宜早。栽時將大的姜種切成若干小塊,每塊有1~2個芽子,准備下種。由於鬱金塊根在土壤內散布的范圍很寬,因此株行距宜寬,一般以34~40cm較適當。如鬱金與玉米套作,夏至前後7天內6月下旬,玉米剛開花時,可在行間打窩,深約3cm,口大底平,將已切成小塊的姜種,每窩放5個,正中放1個,4角各1個,芽子向上,栽後覆土1.5cm厚。過去葯農用油菜子煮熟做底肥,現在多不用底肥。一般在20天後即出苗,每667㎡用姜種125~200kg。

>>>下一頁更多精彩「」

10、山東生薑種植栽培方法有哪些

掌握山東生薑 種植 方法 ,可提早上市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山東生薑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山東生薑種植技術
1 播種前准備

1.1 良種選擇

目前市場上生薑品種可分 3 大類,一是山東大姜、二是鳳陽中姜、三是當地小姜。根據近幾年 市場調查 ,中姜、小姜很受廣大消費者青睞,也更適合於大棚栽植。應選擇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具有本品種特性、地上莖精壯、分枝多、肥大飽滿、皮色淡黃明亮、肉質新鮮、不幹裂、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大小適宜的健康姜塊留作種用,嚴禁從病姜區引種。

1.2 整地

生薑最適於在地勢較高、無污染、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的中性偏酸性土壤中生長,要求栽培土壤前 3 年沒有種植過生薑、花生等作物,pH 值 6-7。大棚栽培生薑一般在 2 月中下旬(農歷正月中旬)開始,1 月先將腐熟的農家肥約 30t/hm2, 均勻撒於地面深翻混勻 。建棚高2.5m,寬 8-10m,選透光性和質地較好的薄膜作棚膜。把地平整後起壟,每壟之間間距 60cm,壟高 30cm,壟寬30cm,工作溝內留備用土 。為防地下害蟲 (小地老虎),可人工捕捉或毒餌誘殺。葯劑選用辛硫磷、速滅殺丁等拌毒干撒入穴內,用鋤頭翻勻。

1.3 姜種處理

播種前 20-30d 將姜種從窖中取出,在背風向陽的平地或草席上攤曬 1-2d,但不可曝曬,中午若日光強烈,應遮蓋,防止受凍,曬到姜皮發白變干即可收回室內准備催芽。在 2月 15-20 日前後進行催芽,將風乾的稻殼用 1%的石灰水噴濕(70%),在棚室內先鋪 10cm 厚作墊層,趁著種還熱時擺在墊料上,1 層姜 1 層料,堆高 100cm,最上層再蓋上 5cm 厚的干凈稻草;覆膜保溫,溫度控制在 20℃,濕度控制在 75%左右,幼芽長度為 1.0cm 左右時即可播種。

2 播種

大棚種植生薑主要是達到提早上市的目的,需要密植,應先將種姜分切開,一般中籽姜每手分出 13-15 片(一般將姜種掰成 50-70g),每穴株距 15-20cm,每片種姜上只留 1個粗壯嫩芽(少數姜種也可保留 2 個壯芽),其餘的幼芽用手抹去,以便使養分集中供應給主芽,保證苗齊苗壯。為預防姜種自帶病菌發病,播種前用 1%的波爾多液浸種 20min,或用 1%的石灰水浸種 30min 後取出晾乾待播。在姜種傷口處蘸草木灰後下種,下種時將姜芽與行向垂直平放於播種溝內,做到姜芽上齊下不齊且在一條直線上,以保證苗齊苗壯;然後在姜種上面覆 1 層 4-6cm 厚的細土,再覆蓋農家肥,一般用農家肥 60-70t/hm2,與復合肥 225kg/hm2、鋅肥 45kg/hm2、硼砂 30kg/hm2混合後施用。

3 田間管理

3.1 溫度控制與化除

大棚種植生薑在農歷 2 月下旬和 3 月初,定植期間室外溫度較低,定植後扣棚不需放風;出苗後,如天氣晴好,溫度較高可適時(中午)少許放風。播種後 2-3d,用丁草胺或樂福靈等進行噴霧或毒土處理,注意要按照噴施要求配比濃度,噴施時姜田土壤要保持濕潤,齊苗後若壟上有雜草應進行人工拔除。

3.2 肥水管理

生薑生產期長,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時,中後期需肥約是全生育期的 80%,施肥上一般採取分期追氮、磷、鉀等肥料。生薑在苗高 13-16cm 時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銨、二銨或 45%復合肥 150kg/hm2對清水澆施。弱苗、小苗在苗期施用追趕肥,宜採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壯苗,達到全田苗高苗壯一致為止。7 月上中旬是大棚生薑生長的轉折時期,吸肥量迅速增加,這時可結合除草和培土進行第 2 次追肥,可將肥效持久的腐熟農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豬欄糞 45-60t/hm2,輔以腐熟的細碎餅肥 370kg/hm2、硫酸銨或復合肥 225-300kg/hm2(復合肥用人尿泡2-3d 後施用效果較好);當生薑長至 6-8 個分枝時 (約 8 月上中旬),正是根莖旺盛生長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關鍵時期,可施復合肥或硫酸銨 300-375kg/hm2、硫酸鉀 150kg/hm2,以促使姜塊迅速膨大 ,同時防止後期因缺肥而引起莖葉早衰。如以收嫩姜為主,在施肥時可適當加大氮肥用量,以收老薑為主,則應控氮增磷,土壤缺鋅硼時,追肥時也應補施,以延緩葉片衰老。

生薑喜濕潤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澆小水為主,保持地面濕潤,一般以穴見干就澆水,幼苗後期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保持地面見干見濕。7 月下旬至8月正是生薑生長的最佳時期,水分對其生理生長特別重要,如遇乾旱,應增加澆水次數,但不可漫灌,澆水間隔期以 7-10d 為宜,梅雨季節少澆 (霉 雨水 ),澆水時間應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澆水。暴雨之後,要及時排除地面積水。

3.3 中耕除草,適時培土

生薑的幼苗生長處在高溫多濕季節,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長期肥水條件好,雜草滋生力也強,若除草不及時,草與姜苗爭肥、爭水、爭光,姜苗易出現生長不良。黑暗濕潤的環境條件對生薑的根莖生產很有利,為防止根莖膨大後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時結合進行培土,一般培土 3-4 次。第 1 次應有 3 株幼苗時進行,蓋土不能太厚,以免影響後出苗的生長,15d 後依次進行第 2、第 3、第 4次培土,培土時做到不能將根莖露出地面,把溝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變溝為壟,為根莖的生長創造適宜的條件。

3.4 扒老薑

在中後期中耕培土時,可根據市場行情,在生薑的旺長期扒出老薑出售,以提高經濟效益。方法是順著播種的方向扒開土層,露出種姜,左手按住姜苗莖部,右手輕提種姜,使之與植株分離。注意不能搖動姜苗,取出種姜後要及時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種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3.5 揭膜與遮陽

一般在出梅後 7d 就可揭去頂棚,為防夏天強陽光照射,選用遮陽率 70%的遮陽網覆蓋棚頂,以減少強烈光的照射。

4 病蟲害防治

生薑病蟲害種類不多,但危害嚴重,如不及時防治損失嚴重。生薑病害主要有莖部病害和葉部病害。莖部病害主要有姜瘟和姜腐爛病等。田間發現病株時應及時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圍的土壤,並帶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應以預防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雨後及時進行深溝排水,防止病菌隨水擴散。與此同時,在病穴內撒生石灰消毒,葯劑防治選用百菌清、姜瘟寧、敵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內潑澆,然後用無菌土封住。葉部病害有姜炭疽病、葉枯病等。田間發現病葉時,及時摘除放塑料袋內帶出大田燒毀或深埋。同時採用 70%的甲基硫菌靈可溶性粉劑 1 0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劑 600-7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採收前 20d 停止用葯。蟲害主要有姜螟、蚜蟲、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殺螟松、敵百蟲、速滅殺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餌誘殺、葯劑噴殺、毒液灌根相結合,葯劑選用辛硫磷、敵敵畏、殺蟲雙等防治;同時,晚上開啟殺蟲燈誘殺成蟲。

5 採收

生薑採收時間和市場價格是分不開的,根據近年來的 經驗 ,銷售旺季一般在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根據生薑的產量適時採收,種姜宜在初霜後採收。
山東生薑栽培方法
選地整地

生薑生性喜蔭濕而溫暖,較弱光照,適宜溫度為22-32℃,應選擇地勢較高、蔭郁、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梯田地,且不宜連作。整地前先撒施少量生石灰,將土壤深翻、曬白,然後施入營養型生物有機肥,做寬70-100cm,高25-30cm的畦。

播種

當日平均氣溫達到16℃以上,即4月中下旬就可以開始播種了。將頭年窖藏的種姜挑選色澤新鮮、根莖肥大、姜芽飽滿並充分成熟、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姜塊做種,畝需種量約400kg,先浸泡於葯劑中消毒,然後晾曬至表皮變白,即可在室內堆放並用稻草覆蓋保濕催芽。當新芽萌出1cm左右進行播種,株行距15×35cm,畝保基本苗4000株,種植溝內施入3U+型有機肥作基肥,覆土3-5cm,最好再蓋一薄層作物桔桿以保溫保溫。

田間管理

當姜苗出土後及時進行中耕鋤草並適量追肥2-3次,當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後應結合中耕施肥進行培土,因生薑比較耐肥,此時應追施高蛋白氨基酸型復合微生物肥及優質復合肥。到 立秋 後植株進入地下莖塊生長,此時要結合追肥並培土逐漸將播種畦變成壟,防止根莖露出地表。 生薑生產中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葉枯病、炭疽病等,蟲害主要是姜螟,選用可靠葯劑防治。

採收

生薑的產量與採收的時間、產品用途有著密切聯系。若在9月份作為嫩姜用收獲的叫子姜,一般畝產1500-2000公斤;若11月份作為老薑用採收的則稱老薑,其畝產可高達2500-3000公斤。生薑收獲時間按產品用途不同而分別進行,以保證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家庭種植生薑的方法
挑一些長了芽的小姜塊種在盆里。

上面撒一層薄紗,淋上水。

姜要在陰涼的地方下生長,所以不能暴曬。

不久就會長得很茂盛。

等葉子枯了再挖出來,不過如果喜歡吃嫩一點的姜的話可以提前挖出來。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