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找回春節的感覺
1、現在過年為什麼找不到小時候年節的感覺了?
現在過年之所以找不到小時候年節的感覺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好了。小的時候,由於生活困苦,大家都很期盼著過年。因為每逢過年就可以吃到以往吃不到的團圓飯,還有新衣服穿,又有壓歲錢拿。而現在呢,大家的基本所需已經得到了滿足,所以就對過年的期待值有所降低。
1.生活需要已經滿足,不再期盼過年
依稀記得小時候尤為的期盼過年,因為每到過年就可以享受與以往不同的新年福利。比如:只有到過年才能吃上大魚大肉,所以特別期待年夜飯;只有到過年才能穿新衣,所以常常想像自己穿上新衣的模樣;只有到過年才能收到長輩包的壓歲錢,而每每拿到紅包,心中就像樂開了花一樣;只有到過年才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平常家人都在忙工作,難得團聚。小的時候,快樂是如此的簡單,每到過年,整個人都是喜氣洋洋的。而現在呢?完全不用等過年就可以享用到美食,也可以穿新衣戴新帽,所以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幼時過年的快樂感。
2.生活質量高,對快樂的要求也提高了
小的時候快樂很容易滿足。每到過年的時候,心情就會格外的興奮和激動。春節來臨,街上氛圍感濃厚,快樂也很簡單。和夥伴在街邊玩會兒摔炮,就能高興一整天;拿著到手的壓歲錢,參加街頭的抽獎活動,中了幸運獎,可能也沒有中多少錢,但還是很激動。而現今呢,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提升了,可以選擇的娛樂項目也增加了,人們對春節的儀式感也逐漸淡化了。大多時候,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手機世界中,或刷視頻娛樂,或是參與活動搖紅包。
3.年齡隨之增長,年味兒也越來越淡
小時候過年是其樂融融的事情,全家在一起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而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對新年的儀式感也越來越淡了。即使大家難得聚在一起,也不過是在談論工資待遇,結婚嫁娶,別人家的孩子,全然沒了小時候過年的喜慶氛圍,即使聊天也有點尬聊的場面,好像現在過年都變成了催婚、催生的主場。
盡管記憶中小時候過年的感覺已全然變了模樣,但卻可以給新年增添一些新的儀式感,讓自己在春節這樣的節日氛圍中,感受到不一樣的驚喜。比如:臨近過年,可以采購一些小裝飾物,把家裡布置一番,迎接新年;或是提前籌劃年夜飯的菜譜,為家人製作一桌新意的菜品,讓家人品嘗到不一樣的味道。這樣的話,在過年時,就會讓自己對新年有新的期待和新的嚮往。又如小時候一般,期待新年的到來。
2、怎樣才能找回過年的味道?
找回過年的味道,必須找回年俗文化!每個地方過年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象掃揚塵,喝臘八粥,腌制臘貨,熬制凍米糖,炒制零食,打豆腐,殺年豬,祭灶王爺,祭祖,貼春聯,掛紅燈籠,貼窗花,燃放鞭炮,走親戚拜年,請親戚朋友吃飯,跑旱船,扭秧歌,看大戲,舞龍舞獅,鬧元霄等等,都得重新拾起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無論是隔山隔水,遠渡重洋,春節必須回家,一家人一起吃個團圓飯!沒有理由拒絕父母要求你回家過年,回家,能找回過年的感覺,過年的溫馨,過年的味道。因為,過年就是團圓節日,就是孝敬父母長輩的節日,就是陪伴父母快樂過年的節日,請不要惹父母大過年傷心流淚,心情不好。過年,要向長輩辭舊歲,拜新年!吃過團圓飯,要向家族中長輩,親戚朋友「辭年」,聆聽長輩教誨,向長輩匯報一年工作、學習成績。新年第一天早上再向長輩拜年,可有紅包喲!正月假期里陪客人吃飯,玩玩牌。不能獨自玩手機、電腦。春節回家多陪伴父母,幫父母干點家務,陪父母聊聊天,父母永遠是你最親的人,最可依靠的人,最信賴的人。過年共敘親情,共敘友情,傳承家風、家訓、家教、家規,尋找鄉愁,尋找心靈的故鄉!
3、怎麼過年才有年味?
過年是傳統,年味也該從傳統中尋找,找回濃濃的年味重在傳統文化傳承。
小孩子最喜歡過年回,過年有壓答歲錢,有新衣服穿,不用上學。
1.過年有年味,貼春聯,把舊春聯撕掉,貼上新的春聯窗花,新桃換舊符。
2.拜年。小輩給長輩拜年磕頭,平輩間作揖握手,互道祝福,吉祥如意。
3.放鞭炮煙花。響亮的鞭炮璀璨的煙花帶來新年的良好願望,烘托節日氣氛,竹炮聲聲報平安。
4.祭祖。過年祭祖,像祖先回報家庭情況祈求保佑平安,也是對下一代的傳統文化教育。
5.逛廟會。熱鬧擁擠的人群烘托節日的氣氛,琳琅滿目的商品目不暇接,買年貨逛廟會開開心心的過大年。
6.舞獅舞龍。生龍活虎的表演吸引眾人的眼球,期盼來年發大財生活多姿多彩。
4、如何找回消失的年味兒
何為年味?年味就是平常體會不到的一種氛圍,記得小時候物資匱乏,除了年三十放幾個大一點的沖天炮,我們玩的都是小鞭炮,那時候小鞭炮拆開賣,我記得是一分錢七八個,年三十晚上父母給的幾分壓歲錢都是這樣子花掉的。正月初一就有貨郎撥著撥浪鼓來收小孩手上的壓歲錢,小男孩買小鞭炮,三五個一群手上拎著小火盆不用火柴,紙焾點著迅速塞進雪堆「啪」得一聲雪花飛濺童音大笑年味濃濃。
那年代的農村有好一點東西就要放過年吃。每年生產隊有一點花生分,除了走親戚用報紙包成糕點的模樣送禮外,剩餘的就炒熟幾個兄弟姐妹按人頭平均分。那時候的花生算得上是最高級的零食,我兄弟三個我最小嘴也饞,花生分了母親用三個小酒壇裝著,我自己的捨不得吃,今天大哥那裡偷幾顆明天二哥那裡偷幾顆,每次不多偷怕哥哥們發現。
過年了各家各戶大門上都要貼對聯,父親讀過私塾,那時候農村裡會寫毛筆字的人很少,村莊上寫對聯的事就落在父親身上。每年臘月二十七八父親都會放下家裡的活為鄉親們寫,小孩子什麼都稀罕,我替父親磨墨別的小孩在邊上看,這種優越和自豪的感覺現在還油然而生。
過年可以吃肉,過年穿新衣服,過年有壓歲錢,過年淘氣父母不會打罵,過年可以去親戚家拜年做客……。這些都是人們天天期盼的,自己期盼的實現了就有快樂,各種各樣細小的快樂融合成年味。
現在的人再也找不到那種快樂。時代在發展,年味在消失,這是自然規律,就是恢復了放鞭炮也找不回那種原始的快樂年味。年味是一種渴望,年味是一份期盼。年味就是平時生活中所沒有的一種氛圍。現在生活條件大大提高,物資充盈天天像過年一樣,沒有了渴望沒有了期盼沒有快樂,何來年味?很簡單,自己盼望的東西到手了才有快樂,才有快樂才有年味!
5、大家總說年味淡了,怎麼辦?一個人過年怎樣找回年味?
大家總說年味淡了,其實我們都可以發現,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年齡越來越大,會發現現在過年的氣氛並沒有以前那麼的濃厚,那麼一個人應該要怎麼過好春節呢?其實一個人也可以有儀式感的過春節,一個人其實不孤單,春節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節目,可以讓我們享受春節的氛圍。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現在的春節都沒有以前那種過年的味道了,其實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普遍的現象,因為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期盼著過年,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期盼著過年的壓歲錢,因為我們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在不斷的改變,但是其實在新時代,我們也同樣可以過一個有年味的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傳承和發展我們的中華傳統節日,春節是一個闔家團圓的節日,今年又是特殊的一年,很多人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就地過年,居家隔離,所以說有一些人不得不一個人過年,一個人過年也可以同樣有儀式感。現在科技那麼發達,我們都可以通過網路和我們的親人進行雲聚會,雲過年;我們還可以一個人包餃子,一個人享受一頓美味的年夜飯。無論怎麼樣,能否過一個幸福的春節,主要取決於自己心態和自己過年的形式。
其實還有很多的形式,一個人依舊可以找到年味,我們可以邀請我們的親朋好友一起去看電影,有很多新上映的電影,通過電影,我們也可以找到過年的年味,我們會發現每一年的過年都會有每一年新形式的出現,今年的春晚,淘寶平台有一個清空購物車的活動,這樣的形式其實是網路發展的一個衍生品產物,我們通過這種抽獎活動,可以感受新時代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