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東莞市春節有什麼講究

東莞市春節有什麼講究

發布時間: 2023-02-14 00:27:45

1、東莞市春節習俗

<

2、廣東東莞風俗介紹是什麼呢?

廣東東莞風俗介紹:

1、東莞賣身節  

賣身節相傳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每年二月初二開耕節,沒有土地的農民自發來到東坑找僱主,茶攤、食擋、小農具、日常用品、農貿物資、雜物隨之而設,形成了賣身節。

解放後成為集工商、農貿、文化、娛樂、民俗於一體的民眾節日。近年,由鎮政府推廣,成為東莞市獨有,最具民俗特色、最具影響力的節日。  

2、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是東莞最熱鬧的景緻。每年農歷五月,東莞市水鄉各鎮區都有自己一個龍舟節目。東莞的龍舟隊曾多次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都奪得金杯。沙田鎮還獲得中留龍舟協會授予的「龍舟之鄉」稱號,在東莞市,龍舟競渡早已發展成為一項群眾踴躍參與的大型體育活動了。

3、東莞荔枝節  

每年蟬鳴荔熟的季節,荔枝產區都舉辦各種形式的荔枝節、荔枝品嘗會等活動,成為招商引資、聯絡鄉情的盛會。各大旅行社也紛紛組織以啖荔枝為主題旅遊觀光專線,使城市人親臨果林、親摘荔枝、親嘗佳果,大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4、橫瀝牛墟  

橫瀝牛墟有400年悠久的歷史,是廣東省三大牛隻交易市場之一。伴隨牛行的發展,集結了一批能熟練評估牛隻價值,熟悉牛生意秘訣的「牛經紀」。  

5、春節游黃旗  

黃旗山俗稱黃嶺,海拔185米,是東莞市區內最主要的山峰,故又稱主山。宋代建有黃旗古廟,黃嶺道院等多處古跡,是人們朝拜、朝聖的山,所以又稱朝山、祖山。自古以來,東莞人就有到黃旗山朝聖的風俗。

每年春節,人們扶老攜幼,結伴而行,紛紛登山踏青。山下廟會如市。婦女們到黃旗古廟拜觀世音,祈望觀音送子,到黃嶺道院拜三清宮主,越傳越廣,甚至鄰縣的人也慕名而來。

3、廣東東莞春節有什麼習俗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准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准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按東莞習俗,只要未結婚,都能得到長輩的壓歲錢。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蛋卷炸年果然後許多人家要做蛋卷炸年果:過年家家都買許多年貨,而老一輩會自己動手做蛋卷和炸年果。在打好的蛋液里放大量白糖,再放適量麵粉和勻,舀一勺放在平底鍋里攤成薄餅,必須趁熱把它捲成細卷兒,放涼了就成了酥脆可口的蛋卷了。 年果是用米粉為主,也是要加很多糖,做成各種花式的小餅,然後放在油里炸成金黃色,放涼了收在餅干桶里,過年時可以待客。現在自己動手做的已很少了,商店裡賣的比自己做的更好吃。 拜年,送大桔 大年初一親戚們互相拜年,年初二是出嫁女回門給娘家拜年。東莞人說他們過年一般是不去同事家拜年的,這和北方多數地方的風俗不同。而且東莞老人都還要准備些祭神的東西,象什麼金雞金豬,還有酒水,節日前後常常會見到老人家把這些東西擺在門口上祭,還有地上灑下的祭酒的痕跡等等,過節的氣氛很濃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逛花市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插上各種鮮花。買鮮花一般都是在年二十八、九、三十這幾天去花市買。廣州和香港的花市在年三十那天一直開到午夜,而東莞的花市往往年三十下午就散了,所以大家大多是最後一天上午去逛花市買鮮花的。 那天花市上人頭涌涌,熱鬧非凡,除了擺滿了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鮮花外,還有不少賣花瓶的,也有賣碗碟的,供人們過年更新呀!還有賣春聯、年畫和各種「大吉」、「福」字的,花樣繁多,人們買回家不但在門口貼春聯,在大門和房門上貼「福」 字,有的還倒著貼,取其「福到」的諧音;並且在樓梯間牆上貼「上下平安」,甚至在花盆上也貼上「迎春接福」。花市賣小金魚的最受孩子們歡迎,他們看見就非買不可了。還有東莞還有一種「爆竹花」,每到春節前後都開得滿樹紅紅的一串串,非常神似! 花市還有一個特點是桃花一片紅,許多人家都愛買一棵桃花回去插在大花瓶里,可以一直開到正月十五。如果氣溫合適的話,整棵桃花全都盛開,預示來年各業興旺,大家更是喜氣洋洋。過年還有一樣是家家必買的,那就是大桔。所謂大桔實際是一種小桔子樹,經花農的培育到春節時碩果累累,象徵著來年大豐收。不少人還在大桔樹上掛上紅色的利是封,隨風飄動,更增加了節日氣氛。半夜11時開始放鞭炮 三十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是各地都相同的,而東莞在新的一年來到之前約11點鍾開始放鞭炮是比較特殊的。而且東莞本地的特產鞭炮又大又響,過年放的鞭炮還特別長,號稱十萬頭、二十萬頭甚至上百萬頭,一條鞭炮能燃放半個小時!11點一到,全城鞭炮聲響成一片,簡直連對面說話都聽不到了。年初一至初三,每天晚上都要放,此起彼伏的響聲要延續到凌晨2點多,沒停多久,到3點多就又開始進入新的高潮了。東莞的鞭炮又全是用紅紙做的,放完後滿地一片紅,也是寓意來年紅紅火火。現在平日城區是禁止燃放鞭炮的,但年初一至初三例外開禁。

4、廣東春節習俗有哪些?

廣東春節習俗

1、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

2、送壓歲錢是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3、廣東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是的,廣東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東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廣東人對花情有獨鍾,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庸俗市井,過年都要買桃花等老幾樣,再配搭各種各樣的鮮花。

4、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遠古時期,廣東南海一帶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這時出現了一隻神獸,神獸走過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為了報答神獸的恩情,鄉民們便用竹篾和紙,紮成神獸的樣子,配合鼓樂舞動,以表示禮祀之心。

因為神獸的模樣酷似傳說中的獅子,因此又被鄉民們稱為「瑞獅」,而「瑞」在粵語中和「睡」是諧音,叫「睡獅」不吉利,為了避諱,加上「瑞獅」也暗喻著驅邪鎮妖的寓意,便將「瑞獅」改為了「醒獅」。

5、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5、東莞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中國過年這個傳統節日不管多少經過歲月依舊長存,中國人更有著一種「過年」情節。也許「過年」已成為延續的最好的傳統。也是一年之中家人團圓的日子。如果你在東莞,不得不看東莞的過春節習俗。
臘月除夕前據悉,東莞人年前打掃衛生一般從打掃天花開始,然後是牆壁,打掃工具一般用青竹枝葉捆成的大掃帚,主要是清掃屋頂、屋檐及牆壁上堆積的灰塵、蛛網等臟物。還要清洗傢具、衣被、打掃庭院衛生等,一般要忙到小年,即臘月廿三。臘月除夕前人們便忙碌置辦各式年貨:雞、鴨、鵝、魚、肉等;添置新衣飾;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除夕前一兩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夜除夕夜全家圍桌吃團圓飯,而後各式娛樂以守歲,是晚燈火不熄滅。
年初一年初一要說的就是祈福了,求神拜佛報保平安,其實年除夕夜就開始了比如「頭柱香」新年第一柱香。
壓歲錢壓歲錢,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已婚的要給未婚的壓歲錢。在東莞,如果你已婚,那就基本與收壓歲錢無緣了。
春節禁忌春節禁忌,凡是「破」、「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字眼,都禁忌說出口;忌嬰兒啼哭;忌討債;忌辦喪事;忌理發;忌吃葯;年初一早餐忌吃葷……
東莞當地的東莞觀音山就很火,每年都是擠爆觀音山廣場。人非常多,可見過年燒香逐漸成了莞人的過年必不可少的習俗。同時,當天也會向親朋好友拜年,所帶禮物無論多少,大桔是必不可少的,數量不可為奇數。
您可能也喜歡:2015年國慶為什麼放7天?福州春節吃什麼過節簡述廈門春節吃什麼2015年國慶為什麼10號上班?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6、東莞春節習俗知多少,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在生活節奏日漸緊張的現代生活中,東莞市民是如何過春節的?對於春節的回憶,你還有貼對聯、辦年貨、吃年糕、吃新年飯的回憶嗎?現在就讓我們去回憶下東莞人過春節的風俗與習慣。
傳統的過年習俗,有「年廿八,洗邋遢」、貼春聯、貼年畫等,而年三十則是「賣懶」日。年三十是舊歷一年最後的一天,在東莞風俗中,兒童會在這一日「賣懶」。(民國)(東莞縣志》 曰:「賣懶,賣冷」。意為新春將到,寒冷的冬天一去不返。目前,東莞兒童賣懶,意為賣去懶惰之意。在東莞水鄉,兒童賣懶要做一隻小紙船,上面放紅鴨蛋,插彩旗,讓小船隨波飄走,小孩就不再「懶惰」。賣懶的兒歌,現在還有一些地方唱:賣懶仔,賣懶兒,賣得早,賣給廣西王大嫂;賣得遲,賣給廣西王大姨。今日齊來賣懶,聽(明)朝早過勤年。
而年三十的晚上則要吃團年飯,人們一年勤肯地勞動,到除夕這一天,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歡聚一堂。團年飯的飯桌上有三道菜不可沒有,其一是魚,以示「年年有餘(魚)」。其二是「慈菇」,以示子孫滿堂。主婦做得特別多,又不切開,當然不入味,吃不完,以示子子孫孫永不斷。而隔夜慈菇特別入味,東莞有諺語:「隔夜慈菇,賣田也要食。」。其三是雞,團年飯必有雞,家家殺雞,故廣東歇後語:年尾雞公唔敢啼(提)。
過完了年三十,就到年初一了:據(民國)《 東莞縣志》 載:「元日昧爽,謁家祠。姻族鄰里相賀,曰拜年。」「莞俗多食素,禁灑掃。出嫁女備年具饋母家,曰拜年或探索年。」正月初一是雞日,傳統中是日不殺雞,家家食齋。大年初一隻用齋菜和清茶。以茶祭祖在年初一,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現在很多傳統習俗都已經簡化,但是保留一些祖上流傳下來的節日民俗,可以讓這些傳統文化得以流傳,也讓過年過節更有「味道」。

7、東莞的風俗

東莞婚禮的風俗習慣
各處鄉村各處例啊。東莞雖然不大,但是鄉鎮多,幾乎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的,非常麻煩。至於包利市嘛,我們叫「做人情」,就隨你與他的交情和他擺喜酒的地點而定啦。(其實如果不寫名在利市封上,哪裡有人知道是誰給的呢?)
東莞市春節習俗

【東莞觀察-十二樂坊】「年廿八,洗邋遢」

【本義】

《金蛇狂舞》是1934年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並親自指揮灌成唱片。樂曲配以激越的鑼鼓,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聶耳將其定名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強嚮往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引申義】

春節搞衛生,你千萬不要想像成在屋子裡亂倒騰。事實上,為了這最重要的節日,全家人一起動起來幹活,不熱鬧才怪。

【坊談】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自己做清潔還是很有樂趣的,看著自己打掃、收拾好的家,特別有成就感,不管多累都覺得舒心。而且,在清潔的同時,你還可以整理一些陳年的舊物,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清理掉一些不用的東西,再添置一些新的,有時候只是一些小裝飾,就會讓整個家煥然一新。而這些事情,鍾點工是做不來的,他們只能幫你「清」卻不能為你「理」。

其實很多家務都是舉手之勞,以前我一兩個月也請不上一回鍾點工,洗洗曬曬、擦窗戶拖地板,幾乎什麼都自己做。在獲得滿足感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所以,對有沒有必要請鍾點工做清潔,我的觀點是,能不請就不請,但是,問題總有兩面。一到年底,工作格外忙,眼看家裡臟亂起來,又沒時間打掃,這時候就會覺得大掃除是一種負擔了。過年前的大掃除與往常不同,平時可以做表面工作,過年了,中國人的習俗是不能把舊的、臟的東西帶到新的一年裡,所以,平時打掃時顧不到的邊邊角角也要翻出來徹底清潔,還真不得不請鍾點工幫忙。可不是這樣嘛!要不節前的鍾點工市場怎麼這么火爆呢!

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這段時間,家家戶戶都要把屋裡屋外打掃干凈,粉飾一新。春節前打掃衛生的習俗,在民間有些地方叫「撣塵」或者「采屋」,據稱意在洗去一年的纖塵,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氣象。

民間風俗素來「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傳承相習而時相變,南北有別又東西各殊。東莞「撣塵」的習俗又是怎樣呢?日前,記者就此專程采訪了東莞市收藏家協會會長張鐵文先生。張先生退休前在東莞市文化局工作,對東莞民俗頗有研究。

臘月十六開始大掃除

「舊時東莞,一般從農歷臘月十六開始,就可以打掃衛生准備過年了。」張鐵文告訴記者,臘月十六這天要吃未瑪(未牙),未瑪是指拜神用的祭祀品,如牛肉羊肉等,吃未瑪之後,大戶人家就給長工放假,這樣大家才有時間打掃家裡的衛生。

據悉,東莞人年前打掃衛生一般從打掃天花開始,然後是牆壁,打掃工具一般用青竹枝葉捆成的大掃帚,主要是清掃屋頂、屋檐及牆壁上堆積的灰塵、蛛網等臟物。還要清洗傢具、衣被、打掃庭院衛生等,一般要忙到小年,即臘月廿三。

「臘月廿三就開始要祭灶了。」張鐵文表示,祭灶其實也是搞清潔,按照民間傳統,文官一般在臘月廿三祭灶,武官和百姓在臘月廿四,疍家在臘月廿五。

祭灶必須有男人完成,祭灶就是祭灶君(灶王爺)的像,像貼在灶口上方,男人要在灶君像的嘴上塗上麥芽糖,用麻骨做天梯,用甘蔗拜,好讓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張鐵文表示,之所以說祭灶也是搞衛生,是因為祭完灶後要換上一張新的灶君像,灶君像可以在街上買到,是木刻版印刷在紙上的。據說有些人怕灶君走時勾走自己的老婆,在換灶君像時還要在旁邊杜撰上一張灶君婆的畫像。

而一些比較難洗的零碎物品一般在臘月廿八這一天清洗。張鐵文表示,東莞有句俗語,叫「年廿八,洗邋遢」,在東莞話里,爛塔是指一些小的零碎的東西,這些東西一般不經常清洗,比較臟。

女人洗頭,男人剃頭

打掃完屋內的衛生,就該搞個人衛生了。據介紹,在臘月十六之後,女人就可以洗頭了。

「女人洗頭很麻煩,也相當講究。」張鐵文表示,在他的記憶里,女人洗頭一般要放在屋子都打掃完之後,否則,打掃屋子又會把頭發弄臟。

據稱,由於以前沒有洗發水之類的東西,女人洗頭一般都用茶夫粉,茶夫是做茶油剩下的渣,是有毒的,可以毒昏塘虱,像豆腐渣一樣,洗滌效果很好。洗完頭發後,沒有結婚的少女就梳成兩個羊角辮,結了婚的女子要把發髻編好,發髻有蝴蝶結、飛天、蟠龍、螺等造型,編起來比較繁瑣。

相對於女人,男人則要簡單很多。張鐵文告訴記者,男人一般在臘月廿八之前一定要剃頭,因為正月里是不能剃頭的,否則,是會死舅舅的。

對於死舅這個說法,張鐵文表示是有典故的。據悉,清政府要求漢人剃頭,為了反抗滿族的統治,漢人就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而舅舅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是公正的象徵,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張鐵文稱,大人洗澡一般在年廿八,而小孩洗澡則在賣懶之前。賣懶是讓小孩拿著一個鴨蛋(廣州一般用雞蛋),插上線香到村外跑三圈,小孩嘴裡還要唱賣懶歌:「賣懶仔、賣懶兒,賣俾廣西王大姨。今日齊齊來賣懶,醒(明)朝清早過新年。」據說只要小孩子能把這個鴨蛋賣了就表示賣掉了一身懶惰,但是很多小孩都偷偷自己把鴨蛋吃了,回來告訴大人說已經賣掉了。

「賣懶在年三十,這一天一大早父母就會把孩子叫醒來,讓孩子起來洗澡換衣服,然後去賣懶,而換下來的衣服,在這天洗過後,來年就給弟弟妹妹穿了。」張鐵文說。

廁所不但要掃還要拜

據張鐵文先生回憶,一般在年廿八還要刮鍋底的煙灰。而神龕之類的,則是在未瑪之後,一般都是由男人來打掃。「廁所神是個特例,廁所一般在除夕晚上打掃。」張鐵文告訴記者,民間敬的廁所神叫紫姑,一般在年三十晚上打掃完廁所後,要在廁所插上蠟燭,上香拜廁所神。

對於那些養有家禽家畜的人家,打掃牛圈雞窩,則在臘月之前。張鐵文說,大年初一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水都不能潑出去,掃把也要藏起來,不能讓外人看到。
參考資料:南方日報

8、請介紹一下東莞過年的習俗和當地的自然條件

東莞的過年習俗
東莞人把「春節」、「過年」叫做「做年」。這與東莞人過其他節日時叫做「做時做節」是一樣的,也許是因為每到過節的時候,總有很多風俗事項要做的緣故吧。 益樂網作文 www.YN66.Com
做年的准備工作很早就開始了。秋收之後、冬天開始之時,把新米放到鐵鍋里炒成金黃色,舂成米粉,拌上紅蔗糖,摻入炒花生仁,放在木製的模型里,用小木槌敲實,印出各種吉祥的花紋,做成一個個米餅,用炭火烘乾。這就是硬餅(炒米餅)。硬餅印好後,整個冬天都可以食用,同時,也是做年「奉神」(祭祀)時必不可少的供品。印硬餅的時候,親人、鄰居都會來幫忙,大人、小孩齊動手,忙碌上一整天。十幾個小木槌「篤篤」地敲在硬餅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很遠都可以聽到,成為如今一種溫馨的回憶。 益樂網作文 www.YN66.Com
印完硬餅後,到整(也就是做)油角時,就真的感到新年快要到來了。油角是在過年前十天半月時做的,用麵粉拌上雞蛋、豬油做成皮,用砂糖、花生仁做成數(也就是餡,可能出自「心中有數」),包好後用拇指捏出一列整齊的紋,再放到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做得好的油角是很鬆脆的,也很香。在做油角的同時,也做糖環、碌堆。糖環、碌堆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加入白糖,和成粉團,壓到木製的模型里,用刀切出環狀、帶花紋的一片,放到油鍋里炸成圓形,就是糖環。把粉團捏成一個杯狀,再輕輕地把杯口收攏,往裡頭吹氣,把它吹脹,底部沾上一點芝麻,放到油鍋里炸成一個圓球,這就是碌堆。糖環、碌堆都是做年時的供品。圓圓的形狀,當然寓意團團圓圓了,也有「煎堆碌碌,黃金滿屋」吉利說法。廣東話里有個成語叫「年晚煎堆」,意思是人有我有。是的,到了年晚,哪家哪戶沒有煎堆呢?
「年廿八,洗邋遢」,做年之前,當然要把家中各處清洗得乾乾凈凈,這一項就夠忙上一兩天了。
還要貼對聯、揮春、門神。對聯是寫在橙紅色的灑金箋上的,聯語因應貼在不同的地方而有所不同,但無不代表了主人在新的一年的祈求與祝福。例如,貼在大門上的有「玉堂富貴,金屋榮華」,橫額是「五福臨門」;貼在花園門口的,要貼合春天的主題,橫額是「滿園春色」;貼在廚房門上的,少不了「山珍海味」、「美味佳餚」的字眼;貼在後門的橫額,通常是「後來更好」。揮春就是寫在對聯紙上的四字吉祥用語,如新年進步、恭喜發財、生意興隆、百年好合等等。貼好對聯、門神後,用大桔、肥豬肉、柏葉串成一串,掛在大門門框的頂部,寓意是大吉大利、家肥屋潤、長福長壽。貼上了嶄新的對聯,新屋、舊屋都頓時煥然一新,做年的氣氛也越來越濃了。
貼完春聯,還要到花市買花回來,擺放在家中,營造春天的氣息,同時,也有花開富貴的寓意。花市是一年一度的,臨近年晚,花市裡就擠滿了買花、看花的人。花的品種真可謂琳琅滿目,珍貴的有蘭花、牡丹、茶花,一般的有杜鵑、水仙、鬱金香、玫瑰、桂花等等,最普通的就是顏色不同、花型各異的菊花和芍葯(其實是大麗花)。也有盆景和綠色植物,如常青藤、萬年青、金錢樹;也有用來插花的,如菊花、富貴竹、劍蘭、百合、銀柳、雞冠花等。當然,最少不了的年花,就是代表大吉大利的大桔。無論貧富,無論是幾千元的大桔樹還是幾元錢的小桔子,做年時每家每戶都要在家裡擺上一盆,不然,真的不叫做年了。花市的另一道風景是賣桃花,數十位花農把桃花用摩托車、單車載著,待價而沽,擺滿了一整條街。燦爛的桃花綴滿了枝頭,最是能體現春天已經來臨的氣息。
過年前,還要買兩根帶著青葉的甘蔗回家,放在家中,這叫做「傍年」。這兩根甘蔗在做年期間是不吃的,也許放上一整年也不吃,寓意是生活象甘蔗一樣甜。
年晚了,要賣懶。年晚那天早上,用「崧木(蘇木)」(一種木頭,用作天然的紅色素)加上鹼水,熬出紅色的汁,放入雞蛋,染紅,煮熟,就做成了賣懶的雞蛋。這種紅雞蛋除了「奉神」外,家裡大人小孩每人都要吃一個,而且小孩子的雞蛋一定要分一部分給別人吃,意思就是把身上的「懶」脾氣「賣」給別人。能把懶賣掉,固然很好,但要一個饞嘴的小孩把自己的雞蛋分一點給別人吃,就真的有點難了。若是真的要分,那就分指甲那麼大的一點點吧。小時候有首童謠是唱賣懶的,開頭兩句是「賣懶啰,一齊來」,後面幾句就記不得了,應該是很好聽的。到了年晚賣懶,真的是在過年了,到處都飄著做年夜飯的炊煙,過年的氣氛已經很濃很濃。
年夜飯當然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家宴。年夜飯的菜大概有雞、鵝、肉等,豐富程度與美味度,就要看一個家庭的財力與主婦的手藝。芹菜是少不了的,因為芹菜寓意著「勤力」。
年夜飯的主食並不是飯,而是湯圓。湯圓是用糯米粉做成的,里頭並沒有餡。把加入了肉片、黃芽白(一種長條形的大白菜)等各種配料的湯燒開,用糯米粉加水搓成長條,手指輕輕捏出一小顆,搓圓,直接放入湯里煮,就做成了寓意團團圓圓的湯圓。賣懶時染紅雞蛋的「崧木」水,另一個用途是用來染年夜飯時吃的紅湯圓。雪白的、渾圓的湯圓中間,加入了若乾的紅湯圓,不僅顏色很鮮艷、好看,當然也有吉祥、如意、紅運當頭的意思。
辛苦了一整年,到了年晚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豐盛的晚飯,歡聲笑語、共敘天倫,這是什麼都代替不了的幸福。
吃過年夜飯,主婦就要忙著准備「奉神(祭祀)」。「奉神」的主要供品有:大桔、錢盒、水果、蔗果、碌堆、硬餅,酒、茶,元寶、臘燭、香等。錢盒是一個分隔成若干個小格的盒子,分別放上糖環、油角、糖蓮藕、糖馬碲、糖椰角、紅瓜子、各種糖果等賀年食品。蔗果就是幾段刮干凈了的蔗,取「甜」的意頭。子時(晚上十一點)之前,開始奉神。奉神是感謝各位天神、感謝土地、感謝列祖列宗,許願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子時的鍾聲一敲響,鞭竹便響起來了。響亮的爆竹聲,會持續一整夜。雖然說是有點吵,但如果沒有爆竹聲,如果沒有了在門前鋪滿了一地的紅彤彤的爆竹紙,又怎麼叫過年呢?
一覺醒來,便是新的一年了。什麼都是新的,包括新的衣服。
新年第一件事,便是見到每一個親人、朋友都要恭喜一番,恭喜爸媽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恭喜伯父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恭喜朋友步步高升、早生貴子,恭喜老人龍馬精神、身壯力健、越老越福……恭喜的話總是說也說不盡。恭喜之後,當然要派利是啦。「利是」由長輩派給晚輩、已婚的同輩派給未婚的同輩。不管年紀多少,只要未結婚,都只有收利是的權利,沒有派利是的義務。年紀小的派利是給年紀大的人是很經常的情況。
到親人、朋友家拜年,嗑嗑紅瓜子,吃點賀年糖果,大家團聚在一起,恭喜一番,聊聊家常,到處都是喜氣洋洋。
新年期間,主婦的很重要的事情是奉神。在家裡,在廟里,在祖屋裡,都要奉。供品中,兩根青蒜是少不了的,寓意是多子多孫(「蒜」與「孫」同音)。年初二是「開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正式開始。「開年」的祭品中有一條用米酒灌醉了的活鯉魚,用一條紅紙圍在魚身上,寓意「年年有餘(魚)」。這條鯉魚在奉過神後,要拿到河裡放生,與佛教的放生是一樣的。年初二,通常一家人會到媽媽的娘家拜年。
孩子們最喜歡做新年了。做新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很多很多的過年食品,更可以「兜(要)利是」。有了利是,就可以買煙花,買玩具,到處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
新年的一個重要節目是舞獅、舞麒麟。獅和麒麟略有不同,但都是模仿獅、麒麟的習性、神態,如出洞、上山、遇險、稍睡等,高潮是采青。神態活現,動作逼真,仿如真獅、真麒麟在人們面前舞動。
舞完獅或麒麟,就會表演武術,如南拳、大刀、關刀、長矛、棍,也有鋤頭和齒耙。最有趣的是打藤遮(也就是用藤做的盾牌),通常都是由最矮小的人來表演,躲在藤遮里拿著刀一晃一晃的,一副膽小受怕的樣子;高潮是頭頂著藤遮,在地上一連打上十幾個滾,最引人發笑。三四歲的小孩子也會上場表演,通常是打拳。鼓著腮幫,揮著稚嫩的拳腳,打起來還真有板有眼。打得起勁之時,擠得里三重外三重的觀眾,當然少不了報以熱烈的掌聲。如果大家表演得不夠好,老師傅就會親自出馬,緊束腰帶,赤膊上陣,以一套剛勁有力、可以***老虎的南拳答謝觀眾。打到興奮之處,還會大吼一聲。既然是師傅,這吼聲當然也比徒弟們來得大聲和震撼人心。
舞完獅或麒麟、表演完武術,就會舞著獅或麒麟到各家各戶去拜年。主人會奉上一封利是以答謝並圖個吉利。
年初七是人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年初一到十五都是做年,都可以派利是。是的,做年除了向大家拜年、恭喜大家、吃紅瓜子,最重要的就是派利是、收利是了。利利是是,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
-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