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不能承受什麼
1、新年有什麼禁忌
大年初一就是農歷當中的第1天,預示著一年的新生活開始,按照古代和現在的風俗習慣,大年初一是除了春節這一天以外,最重要的一天。
大年初一禁忌:
1、不能潑水,在中國,水有財源之意,往外潑水,就相等於財源往門外流。
2、不能洗頭,洗衣服,等,即使洗臉的水也要存上第二天倒,寓意財不落地。
3、千萬不要打掃衛生,如果實在有必要,那麼就將垃圾掃在家堆起來,然後家裡的廢水用一個桶裝起來,這樣的話就不會影響來年財運了。
4、不宜吵架,動剪刀,寓意動了剪刀一年都不順,會經常和人產生口角。
習俗:
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放三枚叫「連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祿壽禧」;放五枚叫「五福臨門」;放六枚叫「六六大順」……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人人見面互道一聲「新年好」,這新的一年也就開始了。
拜神。同時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廟里燒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順利平安。正月初一這天,廣州街坊會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為「搶春」。
大年初一這一天,肯定是要吃魚的,吃魚預示著「連年有魚」。不能吃稀飯,如果大年初一吃稀飯,就會認為是糧食減產,連干飯都吃不夠。大年初一不吃苦菜,吃苦菜預示著一年都會吃苦。
當然大年初一的習俗,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就像「一不睡」、「二不掃」、「三不縫」、「四不打」是民間的一種信仰,到了今天,不一定還符合現在的真實情況,只要記在心裡,不一定遵照執行,那麼就要以快樂為主,怎麼快樂怎麼做。
2、過年忌諱什麼
<
3、春節禁忌也稱"過年禁忌",那麼民俗禁忌都有什麼?
民俗禁忌是人們出於對某種神秘力量的畏懼、基於某些經驗、觀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春節禁忌也稱「過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個月的禁忌。春節本來出於對「年」的禁忌。
在傳承過程中,春節禁忌所包含的畏懼和迷信的色彩漸為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互相愛護的情調所取。俗話說:「入哩年界(年關)禁忌多」。客家民間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張祖基的《客家舊禮俗》謂:「初一該日特別謹慎,唔敢講惡話罵人,也少人出門,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聽到好的話,就作為系一年的好兆頭,作為今年會利市。廣東興寧羅姓編造的《通書》內「每日都寫明胎神佔在某處」。 客家民間的孕婦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說有關,有的卻是有益的經驗。客家民間的孕婦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鯉魚、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蝦蟆、黃蟮等,
據說這類食品將引起災、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馬繩,據說牛馬皆懷胎12月而產,孕婦跨過牛馬韁繩,將引起難產;忌坐「木馬」,木馬即木匠工作時常用的木架,據說孕婦坐了木架,木匠蓋的房子就不吉利,這里有輕視婦女的「不潔」的觀念在作祟;忌孕婦並排而坐,據說這樣會影響胎氣。 衣服忌反著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喪事。食飯挾菜忌用筷敲擊盤碗,用筷子敲擊盤碗是乞丐討吃的手法,也是逗狗貓等畜牲進食的訊號。同時忌將筷子豎插在飯菜碗上,這是祭死人的方式。住房內擺設眠床忌正對屋頂橫梁。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稱「供」了或「輕」了,「產」了。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詞,宜呼年歲多了或年歲高了。探病時間忌在下午、晚上和農歷初一、十五日。下午諭日已過晝,晚上諭日落西天,初一、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問訊病人忌直呼病字,宜問「那時不自在?」「那裡不自然?」稱小兒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農歷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後七天逢七叫「撞死」,認為家中會鬧「風煞」。逢七的當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鄰居都要清早離家出外「避煞」,午後才能回來忌用豬、貓無償贈親友。
客家俗諺「豬來窮、狗來富、貓來帶麻布」之說,帶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對方收了狗貓也要回贈禮物才算吉利。路遇不認識的中、青年婦女問訊,忌稱「大嫂」、「大嬸」、「伯母」、「叔娘」之類稱,宜稱「大姐」或「細妹」。否則易錯稱得罪人。「胞衣」保密。胞衣,即嬰兒胎盤,在梅州客家地區,人們十分珍視自己的「胞衣跡」(埋藏胞衣的地方),歷來有對嬰兒的「胞衣」保密的習俗,每當嬰兒出生後,嬰兒胞衣 只有當祖母的才有權處理(如果祖母不在,則由父親處理,)一般是將胞衣埋藏於自家祖居地范圍內,埋藏胞衣的地點是永遠保密的。舊時紫金民間多忌諱:烏鴉叫,烏鴉為鬼馬,叫了必有人死。忌黃昏雞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賊(失竊)之說。忌母雞打鳴。謂母雞啼為陰陽顛倒,陰盛陽衰,主禍事,家門不吉。忌耳朵發燒。有「左耳燒財(破財)」、「右耳燒事(禍事)」,「兩耳燒沒點事」之說,有人耳燒時,撕紙一張,中間挖空,套於發燒之耳,謂之「戴紙枷」,說是可「避邪」。
忌眼皮跳,說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忌屍體入屋,認為「冷屍入屋敗到篤(底)」,故身死異地者,只能停屍於屋檐下。孕婦忌看怪相聽怪聲,看了、聽了怪相、怪聲,會產怪嬰。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薩)之說。忌說「血」字,「血」、「黑」同音,故豬血稱為豬紅。做屋忌說上樑,客家話中「上、喪」諧間,故上樑稱「升梁」。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為「窮鬼日」,此日有客上門,則客為「窮鬼」,主人一年不吉。 佛岡客家人雖然長期與講白話的民系雜住,但仍然保留許多傳統的禁忌:忌開口罵人「X你媽」!常因吵架時罵了「X你媽」而引起斗毆,因為這句話侮辱了人的母親,太令人難忍。凡辦各種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見到孕婦,認為被孕婦遇著或看了會不吉利。小孩不能讓孕婦抱,認為抱後小孩會多災疾。釀灑、蒸各種糕、蒸米干,制米干糧(米干是用糯蒸熟,曬干後炒,加白糖,麥芽等製成米枋糖塊:稱米干。河婆、五雲、上砂,下砂等鄉鎮,每年過春節,都有制米干糖的習俗)等,也不能讓孕婦到場,認為被她看了,米干糖會鬆散不成塊。母豬,母牛產子或啼後不滿月,也不能讓孕婦看到,否則,豬、牛子會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嬰兒睡的眠床邊沿,孕婦不可亂坐,坐了會引起他(她)們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災疾。孕婦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帳等,洗時不用沸水燙,怕燙傷了「胎神」。揭西有些姓氏與某種動物的名稱同音,這一姓氏的人,就會給這種動物另起一名稱,以免犯諱。
4、春節有什麼禁忌?
1、女兒不能回娘家
舊時有"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說,除夕(臘月三十)和春節(正月初一)這兩天,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家過年,只能在正月初一後回娘家拜年。但女兒女婿不能在娘家同睡一床。否則,會給娘家帶來一年的晦氣。
2、不能倒污水和垃圾
正月初一這天的污水和垃圾不能往門外面傾倒,意思是財源不外流。要放在門裡面,等過了初一這天後,再倒出去。
3、不要打碎東西
在春節打碎東西,一年四季不吉利。不過現在,當不慎打碎東西後也不要緊,只要趕快說上一句「碎碎(歲歲)平安",也就化凶為吉了。
4、盡量不要吃葯
初一至初二,一般不要吃葯。說是新年第一天吃葯,這一整年會離不開"葯罐子"。如是無關緊要可吃可不吃,還是盡量不吃。
5、忌哭泣、罵人和打架
不能打人、罵人及哭泣,以保持好兆頭。哭泣是"歹頭彩",兆示疾病、凶禍。還忌小孩說臟話、家人抬杠伴嘴;家長不能打罵小孩,惹小孩哭。
(4)春節不能承受什麼擴展資料:
春節習俗
1、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2、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作「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3、貼年紅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過年貼年紅(揮春),是中國傳統的過年習俗,增添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