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印度過春節時穿的服裝叫什麼

印度過春節時穿的服裝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11 09:07:03

1、我想知道,印度人穿的服裝叫什麼?如圖

稱為裹裙(dhoti)和搭帕(patta)。

男性的裹裙覆蓋了從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用一根腰帶在前面打結固定,有錢有地位的男性腰帶在兩端結成球形,並飾以精緻的刺綉。除了裹裙和腰帶外,第三件裝束是長長的棉質搭帕,貴族一般把搭帕的兩頭分別搭在肩上,讓中間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頭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後背再用手腕抬住。

但是對苦力和手工藝者來說,搭帕更適合扎在頭上擋住陽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為擦汗的毛巾。

同時,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從最開始的不透明後來變得越來越透明了。 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條纏成,另一塊布固定在正面腰帶中間再穿過兩腿之間並固定在背後的腰帶上。比較長的裹裙遮住了膝蓋,還有一種穿法是緊緊的把布條裹住臀部做成筒裙。

貴族婦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並裝飾了邊緣搭在頭上。同時她們的腰帶跟男式相似,有時還會在腰帶一端繫上裝飾性的手帕。底層人群僅僅能穿著粗糙的布裹裙和頭巾,跟現代印度底層人群的穿著是一樣的。

(1)印度過春節時穿的服裝叫什麼擴展資料

印度服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紗麗(SARI),紗麗並不是裙子,而是一塊尺寸約為5米乘1米5的大布料。先穿上襯裙(PETTICOAT)和長度剛剛蓋住胸部的打底小襯衫(CHOLI),然後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層層疊疊的把那塊大布料巧妙的裹在身上,再把關鍵部位用別針固定,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紗麗了樣子了。

從面料來講,南部的女性偏愛絲綢和棉布的,北部的多為雪紡。因為南部是絲綢產區,相對便宜,而婚禮等大型活動所用的紗麗絲綢就很昂貴了。根據地區的不同,紗麗也有很多穿法,腹部褶皺的數量,後面那一段是搭著還是蓋在頭上或掖在腰間,都有不同。

通常來講,紗麗是已婚女性的專利,未婚的女性多穿的是一種叫做「旁遮普服」的套裝,旁遮普服最早是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錫克教女性們的服飾,所以由此得名,後來因為好看又方便,便傳遍了印度全境,成為一種被大眾廣泛接受的服飾。

2、印度傳統服裝叫什麼?

印度傳統服裝叫「紗麗」(sari )。
紗麗(sari),印度民族服裝。古代的紗麗原為飾有寶石的寬大腰帶,圍束時露肚臍。現代的紗麗已成為南亞大陸婦女的主要外衣。紗麗是成幅的綢緞或棉布,寬約1米,長4.5~9米不等,色彩鮮艷明亮,通常綉花,或鑲花邊、嵌亮片等。常與開襟短袖的緊身上衣喬麗、寬松的長襯裙卡格配套穿用。穿著紗麗的方法是,先將其一部分裹住腰身、折出數個褶飾,再將上端塞入裙腰間固定(可與喬麗之間裸露一段腰身),餘下的部分則經胸部披向左肩或頭部,然後掛於左背或搭於左臂垂下。印度女孩12歲起普遍穿紗麗,新娘按傳統習慣穿綠喬麗、紅紗麗。

3、獨特的印度過年習俗:額上塗紅粉?

一直都不是很了解國外的新年都是怎麼過的,只知道在中國,過年的時候有團圓飯,有春節聯歡晚會,有煙花,有新衣服。但是國外的過年都有什麼不一樣的呢?還是也都跟中國差不多?你想了解嗎,這次小編找了印度節日中過年這個的資料。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印度過新年共五天,前第四天為慶祝日,第五天為元旦。
進入新年前一周,印度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擦玻璃、打掃房子、清理家中的神龕……忙得不亦樂乎。人們在院子里擺上一排排小瓦罐,然後往罐里灌滿燈油,並在四周撒滿花瓣,一些人家還在屋頂掛起串串彩燈。傳說中,神靈將在這些天訪問尋常人家,為各家送去祝福和財運,點燈掛彩有指引神靈進入家門之意。
一些家庭還通宵達旦地播放樂曲,以祈求神靈能夠在來年為家人帶來好運。就連那些沿街乞討的窮人也要盡其所能,弄上一盞小油燈或點上支蠟燭,在希望中度過新年。你若在這時上街散步,就會有小販把手中的彩色氣球舉到你的面前,按照當地新年的習俗,即使你不想買他們手中的東西,也得塞些零錢給他們,為的是「讓窮人也能過年」,新年圖的就是大吉大利,誰還在乎那點兒零錢?
新年前也是各種生活用品的銷售旺季。商家們辦起各類臨時性商品展銷會,那情景有些像北京春節的廟會。像中國人一樣,印度人也有辦年貨的習慣。男人們提著大包小包,婦女們則喜歡坐成一排,請藝人按照傳統風俗,在她們的掌心畫上各種線條和圖案,然後互相品頭論足。
不少印度人還有放鞭炮的習慣,父母往往選擇成捆的鞭炮作為孩子們的新年禮物,印度也有類似中國的「糖葫蘆」,只是顏色不同,以黃色和乳白色為主。印度不產山楂,所謂「糖葫蘆」,就是用麵粉、乳酪、糖、果料和蜂蜜等製成的圓球,外表裹上「金粉」,其味道也和北京糖葫蘆不一樣——只甜不酸,但孩子們能從父母手中得到一串糖葫蘆,也是件令他們高興的事。
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人們紛紛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紮成的巨人「作戰」,最後「英雄」拉弓射出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這樣預示著正義戰勝邪惡,即使來年有什麼天災人禍也能克服。
印度的一些山民們至今還保留著跳火」的習慣。新年的前一天,人們在家裡點燃「篝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驅趕邪佞除病,迎來光明,只有這樣才能幸福永存。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畫的都是對新年的美好祝願,有些類似我國的春聯。
就在這樣的忙忙碌碌中,新年悄然來臨。按照印度人的習慣,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別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打架吵嘴更是不受歡迎,甚至被眾人所驅逐。小偷們也在這一天集體「放假」,並加入狂歡新年的行列,因為印度有這樣一個習慣,如果新年第一天干壞事,就意味著一年內都干壞事,且厄運當頭。為了新年交好運,小偷們這一天自然是「金盆洗手」了。
印度地域遼闊,慶祝新年的風俗也不相同。在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太陽沒有升起之前,家家戶戶便開始痛哭,先是老人哭,然後是中青年人哭,最後是孩子們哭,有的夫妻倆抱頭痛哭,有的一家人哭成一團,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認為光陰似箭,歲月易逝而人生苦短,且充滿艱辛,用哭來迎新年,既是對苦辣人生的慨嘆,又是對過去苦難歲月的忘記。
印度東北部的人們,除夕那天天黑以後,人們便上床睡覺,希望能做個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自己除夕做夢的內容,來測試吉凶。然後小輩要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再到親友家祝賀新年。
印度還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有「乾乾凈凈迎新年」之意。過了午夜,各家才品嘗准備好的飯菜,互相祝賀新年。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們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元旦早上,人們痛哭完畢,男女老少便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將各種彩色的粉末或紙屑撒向空中,互相潑灑紅水或塗抹各種顏料,盡情地把裝滿顏料水的氣球扔到毫不提防的來人頭上,用盛滿染料的水槍射向過路人,或者把親朋好友塗成個大花臉,稱為「灑紅」,意味著來年美滿幸福,日子紅紅火火。而老年人和孩子們則將紅粉互相塗在對方的額頭上和面頰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
新年第一天,印度東部的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神像出遊,神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手持彩旗,吶喊唱歌。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人們夾道歡迎,不時用摻有香料的水,潑灑到神像身上。
祈求新年吉祥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互相祝福;長輩們互祝健康長壽,親朋們則互祝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此外還要舉行一定規模的「賽象大會」如:人象拔河、大象足球賽等,豐富、精彩動人。
印度北部山區的農民迎接新年,往往在門口放一張桌子,桌上放著大豆、小麥等糧食,此外還放一些綠色植物的嫩芽和綠葉,象徵著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也祈求神的保佑。據說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的一年的收成就越多。此外,這里的農村還流傳著另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爬的高,就標志著來年會步步高升。
按印度人的風俗,除夕夜過後,第一個走進家們的人,預示著新年的運氣。如果第一位客人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就將預示著主人全年吉利走好運,主人就很高興,會熱情款待他們。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或者是一個平時不受歡迎的人,就將預示著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印度青年還喜歡在過新年時徒手格鬥,格鬥的雙方不管熟悉與否,也不管是否認識,見面互相寒暄後,便較量起來。圍觀者叫好助威,不管是勝還是敗,他們都能得到人們的祝福,但勝者往往成為姑娘們追求的對象。
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又圓又粗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小伙衛子竭力往桿上爬,姑娘們則手持竹竿阻撓爬竿的小夥子,其他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取得小袋獲取勝利為止。
新年到來的時候,居住在印度喀拉拉邦的人們會來到神廟中舉行朝拜儀式,更為有趣的是男子要身穿裙子、緊身長褲來參加朝拜活動。據說男子身著女裝參加朝拜將得到一位女神的護佑,且穿得越時髦越能得到女神的青睞。
印度地域遼闊,再加上民族及風俗習慣不同,慶祝新年的活動也多種多樣。但無論哪種慶祝活動,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來年平安幸福吉祥的祈求。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4、印度傳統服裝-女裝有哪些?

因為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所以對於內容的整理時間較長,且亂。所以有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在印度每個地區不同種族、地理、氣候和文化傳統有著不同的服裝穿著。印度服裝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古普塔時期(Gupta印度血統的姓氏)伊斯蘭教的建立和英國殖民的影響在整個 歷史 上都可見於印度服飾。

印度女裝

印度婦女穿著樸素而色彩鮮艷的衣服,無論氣候如何潮濕,都格外小心,以避免皮膚暴露過多。

紗麗

紗麗(Sari)是印度女性的傳統服飾。它是由一塊4-9米長,2-4英尺寬未縫合的布料製成,以各種樣式披在身上、最常見的樣式是將紗麗纏在腰上,一端扎在肩膀上,露出中腹部。紗麗通常內搭襯裙,上衣可以是露背的,也可以露腰的。這些打扮通常會帶有很多裝飾,如鏡面的亮片或者刺綉。紗麗搭配的胸衣通常被稱為choli,襯裙被稱為ghagra或者UL-pavadai。這種服裝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印度河谷文明。由於面料的柔韌性和炎熱的氣候,印度人更喜歡用棉織物包裹自己。這種服裝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展,估計每天有75%的印度女性穿著。



Lehenga Choli

Lehenga choli 又稱為Gagra choli 或者ghagra choli,在當地也稱為chaniya choli,是印度次大陸婦女的傳統服裝。Lehenga Choli的搖籃位於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和庫奇地區。這件連衣裙是剪裁喇叭形的長裙。裙子與緊身上衣搭配。該服裝採用各種顏色和刺綉製成,其設計大量借鑒了莫卧兒文化。這套服裝的特點是精緻精緻的刺綉,最常在婚禮和節日中穿著。lehenga choli通常伴隨著chunri,這是一塊長而明亮的彩色布,通常與花邊接壤,纏繞在頭上,向後延伸,類似於克里斯蒂安婚禮上戴的面紗。在punjab(旁遮普邦)的傳統穿著方式上它與Kurti(庫爾蒂)和Salwar(薩爾瓦)一起穿著。它是ghagr(加格拉)或lehenga(長裙)和choli(上衣)的組合,但是在現代和現代使用中, lehenga choli 是南方的時裝設計師,趨勢設計師和精品店更流行和廣泛接受的術語。




Salwar Kameez和Churidar

Salwar Kameez和Churidar開始搭配是旁遮普邦和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婦女穿著舒適且體面的服裝。今天,它已成為印度傳統服飾中最常穿著的女性服飾之一。服裝由稱為Salwar的睡衣褲構成,腰部和腳踝處收緊。卡梅茲(kameez) 一條長束腰外衣,從腰線下兩側開叉 ,穿在晚禮服上。可以穿上長袖襯衫代替薩爾瓦(salwar),更緊貼腰部,臀部和腳踝。設計師通過使用吸引人的設計,刺綉和質感,使這件衣服在印度異常受歡迎。 以前的shalwarkameez已轉變為Patiala shalwar西裝(Patiala shalwar像普通的shalwar,但褶皺數量更多),churidar西裝(churidar是像睡衣的褲子,底部多餘的長度排列為手鐲),褲子西裝(褲子緊緊地穿著睡衣,長裙長短不一。


尼萊姆 Neriyathum

Munm Neriyathum 是古老的形式的最古老的殘余紗麗其僅覆蓋主體的下部。它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婦女的傳統服飾。基本的傳統服裝是 mun下裝 ,這是馬拉雅拉姆語中以「 Thuni」(意為布)表示的 紗麗 的古老形式,而 neriyathu 則是 mun 的上裝。




Mekhela Sador

Mekhela Sador是阿薩姆婦女傳統服飾,有三塊主要的布塊包裹在身體周圍。從腰部向下 垂下 的底部稱為 Mekhela。 它是紗籠的形式,一種很寬的布圓筒,被折疊成褶皺以適合腰部並折入。褶皺是向右的,與紗麗的尼維風格的褶皺相反,向左折疊。盡管經常使用帶繩子的下裙,但繩子從未用於將mekhela綁在腰部。三件套連衣裙的頂部被稱為 Sador。 是一長段布,其一端折入Mekhela的上部,其餘部分垂懸在身體的其餘部分周圍。Sador塞在三角形褶皺中。穿著合身的上衣遮蓋乳房。

第三件被稱為 Riha ,戴在Sador之下。寬度狹窄。阿薩姆族婦女的傳統服飾以其在身體和邊界上的獨特圖案而聞名。婦女在重要的宗教和儀式婚姻中佩戴它們。里哈(Riha)穿著得像薩多(Sador)一樣,被用作 奧妮(Orni) 。


丘里達

Churidaar 是 Salwar褲子 的一種變型。薩爾瓦褲裝上部寬松,下部緊身,露出腿部輪廓。通常使用有彈性的面料,同樣有時候也會增加褲子的長度,在腳踝處收緊,多餘的長度變成褶皺,像腳踝上的手鐲一樣,因此被稱為churidar。穿著者坐著時,多餘的面料可以讓穿著者更加舒適。在印度穿的緊身長裙褲的褲子被英國人稱為moghul馬褲,長抽屜或蚊帳。(其實很像現代的馬褲一樣)所述的 churidaar 可以與任何上限服裝穿著如長 庫爾塔 ,其去膝蓋以下,或作為ANARKALI套裝的一部分。



阿納卡利

Anarkali由長款上衣風格的上衣組成,並帶有修身的長裙。Anarkali是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和中東地區的女性都非常喜歡的款式。Anarkali服裝的長度和刺綉種類很多,包括地板長度的Anarkali樣式。許多婦女還將在婚禮活動和活動上選擇較重的Anarkali刺綉套裝。印度婦女在傳統節日,休閑午餐,周年紀念日等其他場合也穿著Anarkali服飾。Anarkali的長裙可以是無袖的,也可以是有袖子的,袖子的長度可以從肩部到腕部。


Pattu Pavadai / Reshme Langa

Pattu Pavadai 或 Langa davani 是一個傳統的禮服主要穿在南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年輕女孩穿著。還已知作為 兩件式紗麗 或 半紗麗 。處於青春期和結婚之間的年輕女孩穿著這件衣服。比這個年齡小的女孩可能會在特殊場合穿著它。

它包括一個 langa 或 paavadai ,一條用繩子綁在腰上的裙子和一個 voni , oni 或 davani ,其長度通常為2至2.5米(6英尺7英寸至8英尺2英寸)。該 voni 斜對角地披在一個 膽小管上 (緊身上衣,與紗麗一起穿著)。通常,服裝是用棉或絲綢編織的。這方面的一個變體是 加格拉choli 的北印度(兩個是懸垂的方向之間的差 voni 或 patta )。現代「長哈式紗麗」」,這是印度人在次大陸上主要在特殊場合穿著的服裝,其靈感來自langa voni。



Panche或Lungi

Panche或Lungi是纏在腰上的長布料,是印度傳統服飾中最受歡迎的一種。Lungi主要由棉製成,有時可以縫制以模仿管狀。男人和女人都穿這種衣服,大多是在非正式場合,它色彩艷麗,花香濃郁。

欣賞一下印度的服飾:


5、印度人日常穿的服裝,有什麼特殊的名稱嗎?

服飾: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實際上是以塊纏在腰上的寬幅的白棉布,也有麻制或絲制的,長度一般為3.6至4.5米,纏在腰間,垂至膝蓋或垂至腳面,有的還帶滾邊。上身穿較肥大、長至膝蓋的「古爾達」上衣。頭巾的色澤各異,纏法也不同。拉賈斯坦人的頭巾和錫克人的頭巾很有名,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

在印度農村,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條汗巾,或用一塊布為主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們叫它「恰達」。

印度婦女的民族服裝是「紗麗」。紗麗通常用一塊長6米左右、寬1.1至1.3米的布料做成。紗麗的穿法是從腰部纏起,最後披蓋在肩上或蒙在頭上。紗麗一般分棉布、絲綢、紗和尼龍幾種。
印度的服裝與當地氣候有關,夏天氣溫可以高過40°C,冬天也在20°C以上,因此服裝要求透氣、清爽。現在,城市中的居民,服裝一大部分西化,男的也穿襯衣、褲子,平常也多西裝革履。女的仍以穿紗麗的為多,也有不少改穿牛仔褲的。然而,各地區的民族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色。許多穆斯林男人喜歡戴一頂波斯羔羊皮的土耳其帽。錫克族的婦女通常穿著遮到膝蓋的長衫和一種叫做沙爾沃一麥卡茲的寬大的裙子。

印度人喜歡佩戴各種各樣的首飾,名目繁多,如發飾、耳飾、額飾、鼻飾、項鏈、腦飾、腕鐲、上腕飾、指環等,大多為金、銀或寶石製品。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把首飾看得懂於衣裝。根據傳統的風俗,印度男子把首飾贈與女子被視為應盡的義務,女子把戴首飾視為生活的重要內容,但寡婦不能帶任何首飾。頭飾是一種用小鏈子和小鉤子固定於頭頂與額部的製品。鼻飾多為金銀製品,它是已婚女子的裝飾標志。頸飾中的項鏈被當作避邪之物而在婚禮中有新郎給新娘帶上,只要不離婚,妻子要將這根鏈子戴一輩子,印度農村至今仍有此俗。

6、印度婦女穿的傳統衣服叫什麼

叫做  「紗麗」 。

 沙麗  ,又稱沙麗服,是印度、孟加拉國國、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婦女的一種傳統服裝。

 用印度絲綢製作的莎麗一般長5.5米,寬1.25米,兩側有滾邊,上面有刺綉。通常圍在長及足踝的襯裙上,從腰部圍到腳跟成筒裙狀,然後將末端下擺披搭在左肩或右肩。

 印度紗麗面料有很多,一般的平民穿普通棉或麻的紗麗,有錢人穿較高級的純棉,紗之類的,貴族的穿的是真絲,綢緞,雪紡紗 。

富裕的印度婦女往往備有幾十、甚至上百套無一重復顏色花樣的莎麗用於不同場合 。 在印度人眼裡,可以從莎麗的花樣顏色的區別和面料質地的不同上看出著裝者來自哪個地區,估計出她的身份、年齡和社會地位。

 由於種族。部落﹑語言﹑風俗﹑信仰和習慣各不相同,印度紗麗的式樣也多種多樣。


百花爭艷的紗麗美女:





圖片來源 :《新浪圖片》 ,僅供參考 。

7、印尼工匠為農歷新年准備舞獅服裝,舞獅文化興起於哪裡?有什麼含義?

說起舞獅顧名思義就是人去模擬獅子外表、神態、姿勢的舞蹈 。那麼古人為什麼要去研究舞獅?起源在哪?有什麼含義?下面我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首先我們要知道獅子其實是兩千年前西域給我們國家的貢品 。來到中國後,獅子的氣焰也壓制著其他動物,比如說老虎。所以獅文化在民間的討論也藉助了老虎在民間人們心中的形象。獅子老虎都是一樣兇猛的動物,但老虎會影響人民的安居樂業,而皇宮里的獅子再厲害,也不能傷人體膚。而且當時民間也極少有人親眼見到過真獅子,口口相傳的誤導讓獅子逐漸脫離了“動物兇猛”的境地,進一步成為中華文明中老百姓臆想里權威、庄嚴、正義、祥和的代表。

後來,經安史之亂後, 獅子從皇宮中“走了出來”,像一隻大貓一樣端坐在宅門口,象徵著求吉避禍、家和歲昌。長此以往,人們對獅子的態度就變了,從簡單的喜愛變成了崇拜,使獅子最終成為中華瑞獸,躍舞在佳節吉時之際、雄踞於高閣貴府門前。

獅子是皇家下放的吉物,賜予老百姓鎮宅、玩樂之功,既區分開帝王的尊貴,又顯出皇上與民同樂的景象。東漢時期,傳承已久的“龍生九子”一說基本定型,九子之一的“狻猊”原型其實就是獅子。石台上的狻猊安靜、溫順,既沒有真獅的狂野,又不敢覬覦龍的王位,這種特徵很快被民間認同,之後代代相傳。舞獅寓意著在節日當天可以驅邪避害,預報吉祥,代表人們對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的美好願望。 舞獅傳統的發揚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嚮往,對新生活的美好的期盼。

8、各國的新年名稱及新年的傳統習俗

泰 國

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遊,佛像後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乾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遊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乾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埃 及

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象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德 國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

印 度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過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遊行),扮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著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觀眾的歡呼聲中著火燒毀,除夕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種精美圖畫。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製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後,就互相將紅粉塗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歡在過新年時不管熟悉與否,見面徒手格鬥。圍觀者叫好助威風,往往成為姑娘追求的對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慶祝新年,在游戲場中豎立一根圓滑粗大的木桿,桿頂有一隻盛著禮品的小袋,姑娘們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撓向桿上爬去的小伙衛子,小夥子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防禦姑娘們對爬桿者的攻擊,直到爬竿者奪得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伊朗

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日本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托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鍾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鍾」,鍾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 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朝鮮

朝鮮和我們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勻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英 國

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勻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英國的新年慶祝活動大都在除夕火夜舉行,「迎新宴會」,便是其中之一,這種宴會分「家庭宴會」和「團體宴會」兩種,宴會通常從除夕晚上8時開始中直至元旦凌晨結束。宴會上備有各種美酒佳餚和點心,供人們通宵達量地開懷暢飲。午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教堂大鍾的新年鍾聲,鍾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舉杯祝酒,盡情歡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會」則是另一種慶祝活動。由當地的旅館和舞會,夜幕降臨。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傑到這些裝飾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美妙的樂聲中翩翩起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雲集到各個廣場,圍繞著廣場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盡情狂歡。電視台還在廣場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各 地 習 俗

藏 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彝 族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關於火把節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區民間流傳著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有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歿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一般都歡度三天,頭一天闔家歡聚,吃酒祝賀。人們把牲畜肉煮熟後切成坨坨,祭祀神靈和祖先,然後用來下酒。晚上燃火把四處照燎,一般持續三個晚上。人們情緒十分熱烈。人們以村寨為單位,高舉火把繞著村寨和田地照燎,猶如千條火龍騰飛。 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節進入高潮,整個涼山沸騰了。小夥子穿上民族盛裝,纏著有英雄結的頭帕;婦女們穿著百褶裙,聚集在廣闊的草壩上,進行各種傳統的體育競賽。小夥子們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比賽,婦女們則唱歌、跳舞,彈口弦琴。

有的地區,節日期間要打豬打羊祭神;有的地區要宰一隻雞到田邊地頭祭「田公地母」。人們認為火把可以驅鬼除邪,所以點燃火把後要挨家挨戶去照燎,邊走邊在火上撒松香,人們稱之為「送祟」。無疑,這是古老的火崇拜觀念的遺跡。

火把節期間,最熱鬧的地方要算鬥牛場了。鬥牛不僅是一種文娛活動,也是選擇良種牛的好方式,對農業、畜牧業生產很有積極意義。比賽中誰的牛獲勝,意味著該養牛青年是個勤勞的畜牧能手,也往往是姑娘們選擇配偶的好對象。 摔跤是火把節中另一項吸引觀眾的活動。兩人摔跤,萬眾聚來,親朋好友,都來助威。賽前賽後,圍觀的姑娘彈著口弦琴,小夥子彈著月琴,表示愛慕之情。

「選美」活動則獨具風采。「選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人任裁判。裁判宣布「選美」開始後,參加競選的彝族姑娘就圍成圓圈,後者拉著前者手中的花帕,邊走邊唱優美動人的民歌。這里圍觀的小夥子最多,也最慷慨。小夥子們覺得哪位姑娘最健美,就把早已准備好的禮物交給裁判,請裁判代為轉交給那位姑娘。哪位姑娘收到的禮物最多,裁判就宣布她當選為美女。當選為美女的姑娘背著許多禮物,臉上帶著紅霞走出會場的時候,親朋好友都圍攏來表示祝賀;小夥子們更是圍在姑娘的前後,叮叮咚咚地撥彈月琴,表述自己的心聲。

第四天,由少數人將火把的灰渣掃起來,用酒肉祭祀,以祈吉祥。

9、各個民族過年的習俗

白族春節習俗:白族人民過年的活動饒有風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內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午夜以後男女青年爭相挑水,以象徵勤勞和幸福。初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節日期間,白族人民有耍燈龍、舞獅子、跳舞蹈等傳統文娛節目。白族人民過新年,還開展一項傳統的活動—━「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這項具有千餘年歷史的活動,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藏族春節習俗: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庄」、弦子舞,狂歡入夜。
傣族新年習俗: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歷大約是農歷清明節以後的第七天。節日期間,傣族同胞舉行熱鬧非凡的潑水、賽龍船、放高升活動。潑水活動是傣族人民過年的最高潮,也是傣歷年中最精彩的場面,因而通常稱做歷年節為「潑水節「。
這一天,人們互相潑水,用水表達真誠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心中的祝福。潑水有文潑水和武潑水之分。文潑水是對長者,舀起一勺凈水,說著祝福的話,拉開對方的衣領,讓水沿著脊樑流下去。被潑的人高興地接受祝福,不得跑開。武潑水則沒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頭迎臉地潑。被人潑的水越多,說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潑的人越感到高興。
壯族春節習俗:壯族人民除過春節外,還在正月三十日再過一個「晚年」。兩個節日同樣隆重。節日的早晨,天色將明,婦女們奔向河畔、井台擔取新水,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過去,有些地區,取回新水後立即過秤,和同量舊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預示有豐收年景。節日期間,有年男女聚集在村處路旁或山坡上對唱山歌。有時竟要連唱三晝夜。在個別地區,青年男女在節日期間還喜歡分隊舉行拋綉球(用各色布縫制,四角和底部綴有五綹流蘇,中間系彩繩。球心充以谷糠,重約半公斤的活動活動。

蒙古族的小年和大年: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蒙古人民的「小年」。這一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日子,家家戶戶在「灶神」龕前燒香。供獻牛、羊肉、黃油、奶皮、乳酪、奶餅、糖果等供品,名之曰「齋灶」。這一天最講究全家團聚,吃團圓飯,喝團圓酒、特別熱鬧。晚上即送社神上天,人們要把事先准備好的柴草或牛羊糞塊,用火點著,再從各種供品中取出一點,扔進火堆里,助火燃燒。這時全家對著火焰向火神爺禱告。一般在臘月十五日前各家各戶都要把牛羊宰好,除了留下自己食用,還要准備些肉送給親友。同時要為大人小孩做一件好看的蒙古袍服,買新靴子,新帽子,購置奶桶、氈子、鍋碗、盆勺等用具,然後把節日騎乘的馬調養好。春節,蒙古人稱為「白節」、「大年」、是蒙古人傳統節目,時間在農歷正月初一。居住在農村、城市、工礦區的蒙古族過春節的習俗同漢族差不多,但牧區有很多不同的特點。除夕之夜為「守歲」,合家老小席地坐在蒙古包中的矮桌周圍,桌上擺著一盤香噴噴的肉類、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煙、美酒等物,有的還要在矮桌上供一張大紙,紙上寫著祖先的名字。午夜,開始飲酒吃年飯,或吃除夕餃子。按規矩團圓之宴要多吃多喝酒、肉,食器要擺得滿滿一席。如吃不完也要剩得越多越好,象徵新的一年裡吃喝不盡、年年有餘。家裡的年輕人,要向長者敬「辭歲酒」。特別有意思的是全家共吃一塊由酥油、糖、白面烙成的大圓餅,這叫吃新年餅,每人只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離,永久團圓,永遠過甜甜蜜蜜的日子。除夕之夜要耍「嘎拉木」(玩羊骨頭)、說書、唱歌、跳舞,通宵達旦,熱鬧一宿。過大年,按習慣還要拜年,大年三十晚上為辭舊歲禮,初一早上為迎新年,晚輩給父母和老人叩頭、敬酒、獻哈達,祝老人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老人們擁抱孫子,並斟上一碗鮮奶,祝願子女們幸福,象牛奶一樣純潔。解放前,有些家還要請喇嘛到家念經,消除新年的不祥之災,祈求新年家道興隆。全家扶老攜幼去喇嘛廟焚香膜拜,求活佛保佑。大年初一早餐後,男女盛裝,三、五成群向浩特(村鎮),挨家串戶給親友拜年。客人進屋首先向長輩叩頭拜年,祝願老人身體健康,年豐人壽。按習慣由主人衫的女婿向各客人逐個敬酒,每敬必喝,或邊喝邊唱,邊唱邊舞。在村寒或擇一塊草地賽馬、角力、賽駱駝等。

10、印度人的服飾是什麼

印度服飾:純天然的棉、麻、絲面料,絕對植物顏料染色,採用印巴地區獨特的手工印花、蠟染、扎染,配以傳統的手工綉花、鑲絲、釘珠、嵌亮片工藝,大色塊的拼接運用,民族圖案的裝飾,將印度服裝文化盡情展現。款款風情,件件經典,與現代服飾搭配,讓您體驗異域民族服裝和最新的流行時尚相結合的獨特感受……

印度男子在一些比較正式而又要求體現民族特點的場合,多數都穿"尼赫魯服"。這種服裝是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時期象徵印度民族精神的服裝,即"民族服裝",有點類似於中國的"中山裝",只不過上身稍長一些,扣子也多出幾排。另外,在現代城市,西裝革履打領帶的人逐漸增多。但鄉下的農民則仍以穿圍褲陶迪、三角褲和赤腳為主,印度中部和北部地區,冬天天氣較冷,在單衣外面披一條線毯或毛毯,即可禦寒過冬。

印度婦女的服裝則比較艷麗,主要有裙子、紗麗和緊身上衣等。裙子各式各樣,五顏六色,有些綉上花,爽心悅目,有些鑲上鏡片,光彩照人。紗麗是印度婦女最鍾愛的傳統服裝,不僅印度人喜歡,就是外國人也為之陶醉。在穿紗麗的時候,首先要穿上緊身上衣,將雙肩和胸脯緊緊包裹起來,而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下身要穿短褲或襯裙,然後將紗麗披在身上,一直到腳踝處。由於紗麗本身非常輕薄,容易透光,所以襯裙的顏色與紗麗要相配。印度婦女有個習慣,就是肚臍隨便露,但大腿小腿則萬萬不能露。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