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春節送禮 » 吉林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

吉林過春節都有哪些習俗

發布時間: 2023-02-08 02:35:42

1、有關吉林省的年節、歲時、方言、習俗等

吉林方言
吉林方言與東北方言相似,由於原住民以滿族為主,現在的漢族大部是由山東、河南等地移民而來,加之東北曾被俄、日短期佔領,因此方言有些五花八門;雖然方言在城市已經少見,但農村仍是方言滿口,西遊的網友若來吉林,還真得了解一些呢…..
介嘎達————這里、這個地方的意思,介是這的意思
捏嘎達————那裡、那個地方的意思,捏是那的意思
賊 ——— 最或很的意思,如賊多、賊好、賊漂亮等
老鼻子了———很多、太多的意思,與鼻子無關
銀 ———— 人的意思
拇們 ———— 我們的意思,拇字用的是鼻音
哈 ———— 啥的意思,讀二聲,常見的有:你干哈呢?
睞懸 ———— 睞是扯的意思,睞懸就是講聳人聽聞的事、吹大牛
綳丁 ———— 經常的意思,如:你綳丁罵我!
二虎吧唧—— 缺心眼、冒冒失失的意思,也稱虎了吧唧
好使———— 神通廣大、頂用、能辦事的意思,如:你到公安局好使不好使啊?
面 ——— 軟或笨的意思,如:這個人真面!再如:面他!意思是打他!
電炮 ——— 打仗使用的下勾拳,但要打在下巴上,如:給他一個電炮!
小撒拉蜜—— 跑腿、跟班的人,類似於廣東的馬仔,與小蜜無關
電驢子——— 摩托車
摩電———— 有軌電車
大氅 ——— 大衣
皮筒 ——— 皮大衣
手悶子——— 棉手套
靰拉 ——— 冬天穿的鞋
衛大羅——— 水桶,外來語,源自俄語
布拉吉——— 連衣裙,源自俄語
列巴 ——— 麵包,源自俄語
大鼻子——— 對俄國人的蔑稱,現通指洋人
榻榻米——— 床墊子,源自日語
上垓———— 上街的意思,垓是街的意思,源自雲南話,60軍駐長春時帶來的
票房子——— 候車室、售票室的意思

方言土語
起根、乍根、的根:原來、原先、開始。 得(dè)色:輕佻。
夜個兒:昨天。 橫:厲害。
多暫:啥時候。 擱這兒:在這兒。
圪土達:地方。 干(gá)哈(há):干什麼、做什麼。
這圪土達 :這地方。 唱蹦蹦:指唱二人轉(地方戲)。
打腰:指有錢有勢闊氣。 扎古扎古:指給病人治療;又指梳妝打扮。
隔路:性格古怪。 貼晌:一近下午三時。
小嘎兒:小男孩。 老闆子:趕馬車的人。
掌包的:跟馬車管事的人。 跑腿子:已超過結婚年齡的男人,但又無配偶。
出門子:姑娘出嫁。 打八刀:離婚。
老趕:外行。 撅子:指人脾氣倔。
小摳兒:為人小氣。 蠍虎:厲害。
日頭爺兒:指太陽。 脖立蓋兒:指膝蓋。
笆籬子:監獄。 張三兒:指狼。
麻溜兒的:快點。 煞楞:辦事利落快。
毛楞:辦事粗心不穩當。 趕趟:來得及。
膈應人:使人覺得煩惱不快活。 體登人:指坑害人。
粘簾子:指出事惹禍的意思。 老鼻子啦:很多。
丁鈀:總是。 嗯哪:是、行。
可勁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 大拉乎吃的:不循規矩和禮節,盲目作大。
白話:能說(貶意)。說的話和辦的事與本人的身份不相稱。
喂大羅:水桶(俄語)。 利亮兒:辦事干凈利索。
烏了巴突的:指水沒燒開,溫度不涼不熱。 外屋地:廚房。
艮不溜丟的:指人不開通,辦事不 乾脆。也指食物堅韌而不脆。
可勁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 拉倒:作罷。
急眼:急了。 匹兒片兒:不利落。
橫是:八成是。 海了:多的意思。
有老主腰子:有主意、固執。 嘎牛:出奇、美麗。
死乞白列:糾纏不放。 岔紕:兩差,誤會。
劃魂兒:猜疑不定。 鬼頭蛤蟆眼:奸詐。
小店兒:小氣、吝嗇。 界壁兒:隔著一堵牆的鄰居。
禿擼反漲:說話、辦事反反復復。 賊亮:特別亮。

吉林小吃
白肉血腸 朝鮮族沉藏泡菜 打糕 會友發包子 健身美容食品——薏美酥 芥末墩兒 冷麵 李連貴熏肉大餅 清蒸白魚 什錦田雞油 筱筱火燒 筱筱火勺 新興園蒸餃 延邊蘋果梨 延邊魚香泡菜 掌上明珠

吉林飲食
吉菜是採用吉林當地產野生、綠色、天然原料與特有的烹飪工藝,集吉林省滿族。朝鮮族。蒙古族飲食文化和習俗而形成的具有特殊風味的系列菜式。吉菜刀工精巧細致,色澤造型講究,五味調合香醇,具有很高的飲食文化品味和滋補保健功能。
吉萊代表菜晶多樣,主要名菜有:長白山珍宴、吉萊生態宴。砂鍋鹿寶、清蒸松花江白魚等

吉林的風俗禁忌
接神
在黑龍江、吉林一帶,大年夜接神是為了祈福,接神主要是接財神。
接神時屋門洞開,在庭院設供桌,桌上陳設香供蠟燭,燃放鞭炮,主人跪拜,由外面迎進室內,室內人要問:"迎來財神了?"男主人立刻高興回答:"迎來了,迎來財神了!"這時要有一人從屋外抱進一捆柴,女主人要問:"抱進柴了(財)了?"抱柴人馬上高興回答:"抱進柴(財)了!"柴諧音為財,取其吉利的意思。
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高高的被落上,這時男主人要問:"小子起來了嗎?"這個孩子立刻從被落上起來,高聲答道:"起來了,小日子起來了!
女主人開始煮大年夜的接神餃子,煮時故意煮破幾個,男主人問:"掙了嗎?"女主人答:"掙了!"忌諱說煮破,以掙取其掙錢的吉意。這時放好桌子,端上水餃,全家團團圍坐,吃年夜飯。解放以後,破除了迷信,大年夜多燃放鞭炮祝賀春節,接財神的習俗漸漸消失了。

吉林民風民俗
朝鮮族
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具有吃苦耐勞、堅強勇敢的光榮傳統。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要貢獻。朝鮮族愛穿素白服,注重禮儀,尊老愛幼,能歌善舞,重視教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於1952年9月3日,素以「歌舞之鄉」、「足球之鄉」著稱於世。
滿族
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勤勞勇敢和具有革命傳統的民族。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現已通用漢語文。滿族婦女喜愛穿著旗袍,樣式美觀大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已成為中國傳統女裝,並深受青睞。滿族傳統的禮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習俗、育兒習俗等,現在還影響很多地區。其繪畫、剪紙、歌舞、曲藝、民間故事、民族體育傳承久遠,至今流行。滿族飲食獨具特色,「滿漢全席」聞名遐邇。
蒙古族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其服飾、飲食、住行、建築、婚俗、喪葬、禁忌和禮節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縣、民族鄉成立紀念日和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都舉辦那達慕(娛樂)大會,開展賽馬、叼羊、摔跤等民族體育活動和歌舞表演。
各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隨著歷史的演進、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諸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和發展。
吉林錫伯族風俗http://www.sibeculture.com/sibeasu/asu/mfms/ShowArticle.asp?ArticleID=43

獨具特色的冰燈、河燈和廟會是吉林傳統文化習俗。吉林是冰燈的故鄉,吉林人民30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一傳統的吉慶娛樂活動。最初的冰燈是在器皿中盛水,待其凍結到一定程度形成冰殼時,倒出中間的水,然後在中空的冰殼內點燃燈火而成。河燈是超度溺水亡靈而作的法事演變為文化娛樂活動的。
吉林是滿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多姿多彩的滿族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吉林市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宗教祭祀諸方面深深地烙上了滿族文化的印跡,依稀可尋覓到幾百年前的風采。馬褂、旗袍是滿族的民族服裝,曾風行於全國。滿族的食譜和菜餚頗具特色,白肉血腸是獨享吉林食苑的美味。寬敞的庭院和山牆上的垂魚、腰花磚雕飾件以及庭院東南角豎立著的祭祖喜鵲的神竿——索羅竿,是滿族四合院的鮮明特點。
吉林市市區有1742年修建的東北最大的孔廟——吉林文廟;有佛、道、儒三教雜糅的北山古廟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達摩崖石刻;有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石隕石,還有地方特色濃郁的傳統民族風情。

東北的年俗(遼寧·吉林·黑龍江)
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以東北來說,講究就不少。
舊時,一切辭舊迎新、祈福迎祥的慶典幾 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全家都要換上新裝。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 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
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嘗, 可以葷素一齊上.通常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 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席間,老少互相祝願、兄弟間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 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著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火輝煌。
「天地桌」上供著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 (天地諸神像冊),設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為供品, 高點金字紅燭與子午香,以表迎請諸神下界賜福。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陞官圖、擲骰子、 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 屎」、「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斗紙牌、打麻將、打十胡。
娛樂中佐以鮮果、糖果、乾果雜拌兒、溫朴、炒紅果、蜜餞海棠等,邊吃邊玩 ,盡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銹,闔街硝煙濃」。 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
禮成後,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嚴時刻.全家互道「新 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一一引進「壓歲錢」。
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
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東北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
滿族的春節
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
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沈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沈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桿,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謂之「拜年」。
吃餃子叫"揣元寶" 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於全國各地滿族地區。
滿族春節源於漢族習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沈陽地區,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後,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系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
節前,人們積極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時,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牆祖宗板下擺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
這天晚輩要向長輩叩頭拜年(舊時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互相拜年,親朋好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敘舊話新。男孩子成群結隊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婦們則身著盛裝,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關節骨製成的玩具)。
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迴旋婉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初一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跳舞、踩高蹺、盡情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發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進行表演,祝賀新年,節日氣氛更加濃郁。
滿族過年,習慣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原料製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們喜愛的具有獨特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

2、東北過年的習俗

吃帶硬幣餃子、年夜飯後吃凍梨、年三十點長壽燈、正月不剪頭、月朔初二不掃地等。
1、吃帶硬幣餃子: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取代。),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有好運。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不吉祥的事都破損。
2、年夜飯後吃凍梨:東北天氣嚴寒,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間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由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適口,果汁富足。
3、年三十點長壽燈: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今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停。
4、正月不剪頭:東北人在大年月朔到夏歷二月月朔之前通常不剪頭,寓意思舊。
5、月朔初二不掃地:在東北大年月朔、初二這兩天不掃地,寓意留住好運。只有等初三才可以掃地。

3、各個地區過春節的習俗

各地區春節的習俗:

一、黑龍江: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此

由於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吉林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裡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二、江蘇:處處聚財尋「元寶」

蘇州人除夕在年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有「恭喜發財」之意。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三、浙江:大年初一「慶田蠶」

浙江烏程縣在大年初一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

寧波初一要吃豆粥。晚上要在關門前,再放一次「關門炮」。

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橘,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四、廣東:拜年是一場換橘運動

廣東潮汕地區人,出門拜年前,都會帶上一大包橘子,每走一戶親戚,就要送上大橘,無論多少,一定要是復數,然後說一些祝福的話。落座後,親戚會以潮汕功夫茶招待,臨走時,回送大橘。

五、老北京:吃法講究最多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尤其講究過年的吃法。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期間老北京的美食。而在今天,這些都已經是人們的家常便飯,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卻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六、山西:年飯不說話

山西現在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七、遼寧:難忘農村的血腸

在遼寧農村,一到農歷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還會殺豬請客,邀來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吃上一頓宴席,吃好喝好之後,熱情的主人還會把灌好的血腸分給客人帶回家。

4、東北過年的習俗

東北過年的習俗如下:

有民謠道出東北過年的習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一、小年祭灶。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老東北過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時用的是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帶些酸味兒。

二、掃塵。

臘月二十四,為掃塵之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在年前將房間里外打掃干凈,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掃除,也叫除舊迎新,徹底清理粉刷干凈迎接新年。

三、春節的准備。

1、殺豬:在農村,舊時沒有冰箱,最好的殺豬季節為春節前,一是喜慶,二是此時天氣最冷,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殺豬的時候要宴請左右鄰居好幾桌人熱熱鬧鬧的,現在也有二十六買豬肉之說。

2、蒸饅頭:舊時為了春節期間來客人做飯鍋不夠之備,所以要提前蒸幾鍋饅頭備用,也為春節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即指此,也有稱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4、置辦年貨:采購春節用品,如無論家裡已經多出多少碗筷,為了人丁興旺所以每年春節都要買幾個;給孩子買新衣服,以圖喜慶;春節期間出去給長輩拜年的禮物等等。

四、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貼春聯時間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拓展資料:

傳說,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而且在大年初一出沒。所以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磕頭等活動春節習俗。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